刘瑜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4
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又称为缺血性卒中,是指脑血供突然中断后导致的脑组织坏死。发病原因多为动脉血管内血流急性中断,或者是由于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和血栓,使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局灶性急性脑供血不足而发病[1];从发病机理看主要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脑栓塞、小动脉闭塞、其他病因引发的脑部疾病(血管炎、遗传性疾病等)。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多见于中老年患者,是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2]。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语言障碍、偏瘫、认知障碍、偏身麻木等。多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由于急性脑梗死发病快、致残率高,给患者身心均造成了严重损害,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和生活[3]。患者诊治时需要借助头颅CT、磁共振成像、脑血管造影等检测技术进行诊断。一旦确诊,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病因、病程,采取必要的救治。主要治疗技术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降纤治疗、脑保护治疗、危险因素控制、并发症的预防,等等。在救治过程中,护理措施是否及时得当,将直接影响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因此需要优化护理措施,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结合急性脑梗死患者实际情况,就舒适性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陈述如下。
选取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均为本院在2018年1月1日-2020年1月31日收治,按照来院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48)及对照组(n=48)。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24例;年龄46~79岁,平均(65.71±4.53)岁。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48~81岁,平均(66.91±4.15)岁。对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差异、病情持续时间等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可进行对比研究。本次研究前征得医院相关部门意见,且全部研究符合相关法律标准。
纳入标准:两组患者均经临床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正常存活;患者或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未能参与全程研究;患者患有其他重要器官组织性疾病。
(1)对照组进行常规性护理措施。
(2)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措施包括:①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仔细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用温和亲切的话语和友善的态度进行心理护理[4]。让患者说出内心想法,发泄不良情绪,并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②皮肤护理,由于患者肢体瘫痪长期卧床,极易引发压疮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及时更换清洁床单,定时翻身,同时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避免闷汗。③口腔护理,部分患者在长期昏迷过程中,口腔内容易滋生细菌,进而引发口腔溃疡甚至肺部感染,因此需要护理人员重视患者的口腔护理。清理患者口腔内杂物,再用漱口水进行冲洗。④用药护理,给患者定时服药,并密切观察服药后有无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及时停药处理。⑤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饮食护理方式。对于昏迷患者进行外周静脉输送肠胃营养液或者留置胃管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对于吞咽困难患者,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于可进食患者,给予富含优质蛋白、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饮食,同时禁止进食生冷坚硬食物[5-6]。⑥康复训练指导,当患者脱离生命危险,病情稳定后,护理人员即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以便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早期可指导患者在床上做一些简单运动[7],比如肢体舒张、屈曲、内外旋,随着患者身体好转,指导患者翻身、半坐等,之后循序渐进直至患者能够下床站立,缓慢绕床行走,直到可户外活动。
(1)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使用自制统计量表进行评测。症状缓解包括治愈和有效,并发症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泌尿感染等。
(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使用自制量表,评价项目包括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操作技能、专业知识、沟通交流四项内容。共50道题,分值范围为0~100分。测评标准为:75~100分为满意;60~74分为一般满意;<6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例数+一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搜集整理统计数据,使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精准处理,行卡方检验,用百分比(%)来表示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P<0.05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症状缓解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经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发现,观察组患者对于各项症状缓解情况也更为满意,从并发症来看,观察组仅为2.08%(1/48),远低于对照组的16.67%(8/48),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n(%)]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数据对比发现,除去不满意(观察组为0.00%,对照组为16.67%)外,两组在满意度(观察组72.92%,对照组45.83%)两项指标对比,观察组明显占优。
表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而发生的脑部病变,从而造成神经功能受损,引发偏瘫、失语等临床症状[8]。从发病机制来看,急性脑梗死的病因包括了血管、血液、血液动力异常造成的脑动脉堵塞或狭窄。主要致病因素多种多样,比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饮酒、吸烟、肥胖,等等。有研究证明,急性脑梗死与现代人的饮食、生活习惯息息相关,这也是急性脑梗死发病率居高不下或者逐渐攀升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对于就医条件、医疗和护理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尤其是急性脑梗死救治及后续康复训练,医护水平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9-10]。因此,在目前临床工作中,对于脑梗死患者需要采取更为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痛苦,使其感受到关爱和尊重[11]。
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包括如下方面内容:①及时调整患者血压。针对脑梗死患者慎重使用降压类药物,当患者血压处于150~160/100(mmHg)时,如果患者服用降压药,会加重脑缺血。②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如果患者存在呼吸困难,应该给予吸氧治疗,后者切开气管。③颅内压力过高或脑水肿处理。针对上述症状或大面积脑梗死引发的脑水肿,应该使用甘露醇类药物降低颅内压力。如果患者出现肾功能异常,可以使用速尿和甘油果糖加快体液排除。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发病后1周内,脑水肿是最主要的致命原因。④合理使用抗生素。患者发病后呼吸系统或泌尿系统容易感染,需要根据患者情况使用抗生素。⑤低分子肝素或肝素制剂的应用。为避免出现肺栓塞或下肢深静脉血栓,需合理使用肝素制剂。⑥压疮和褥疮的预防。针对患者情况,适当增加早期活动内容,可以有效预防褥疮的出现。护理过程中进行拍背或拍打瘫痪肢体(2小时1次),从而有效预防压疮或褥疮的形成。⑦营养控制。结合患者身体素质和病情,适当加强营养,一般采取鼻饲或者静脉高营养等措施,为患者康复创造更多机会。
护理人员应该结合患者情况实施必要的护理,包括用药、插管管理、营养调整、褥疮预防,等等。患者受疾病折磨会产生焦躁情绪,护理人员需要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和康复要点,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提到的一些要求,要尽量满足。还要对患者家属开展宣教工作,让家属掌握一些常识性的护理内容,协助人员开展护理工作,提升患者预后效果。
本次研究中,对9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了舒适护理。首先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然后进行皮肤、口腔、用药护理,防止了压疮、肺部感染、口腔溃疡、用药不良反应等的发生,降低了患者痛苦。此外,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实施饮食护理,保证其摄入充足的营养,利于机体康复。最后通过康复训练指导,使其尽快恢复肢体功能。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优于对照组,其他主要护理指标也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采用舒适护理[12-13],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而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病率,有助于改善医护关系,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避免矛盾纠纷,值得在临床中实践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