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丽媛,王竣凤,郭 宁,丁瑞美,张雪萍,项 昆
唐山市协和医院超声科,河北 唐山 063000
突发性耳聋是指不明原因且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类听力损失,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迅速等特点,可对患者的听力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导致听力永久性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及生活[1-2]。研究显示,耳鸣常与耳聋伴随发生,突发性耳聋患者中耳鸣的发生率高达89.9%[3]。近年来,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其诊治越来越受临床重视[4]。颈动脉、椎动脉发生狭窄或闭塞等循环障碍会导致内耳血供降低,易引发听觉功能损失[5]。有证据表明,颈动脉超声血流参数的异常可能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6]。利用超声检查可无创、动态监测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可能有助于明确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发生原因,并可有效预防其发生及评价治疗效果,值得深入进行临床研究[7]。基于此,本研究尝试探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在突发性耳聋、耳鸣诊治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7月唐山市协和医院收治的95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纳入标准:(1)符合《突发性聋诊断和治疗指南(2015)》[8]中关于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诊断标准;(2)首次、单侧患病;(3)未接受相关治疗;(4)无语言、视力、嗅觉等功能障碍;(5)无耳部创伤、内耳畸形、遗传性疾病;(6)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1)存在鼓膜穿孔、耵聍栓塞;(2)存在明确的中耳病变、听神经瘤;(3)药物性耳聋;(4)存在精神疾病、心理障碍;(5)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6)存在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恶性肿瘤;(7)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8)椎动脉、锁骨下动脉、颈动脉严重狭窄或闭塞。根据听力下降程度将95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分为轻度组(n=41,听力下降30~40 dB)、中度组(n=30,听力下降41~60 dB)和重度组(听力下降61~90 dB,n=24)。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35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纳入标准:(1)身体健康,无听力、语言、视力、嗅觉等功能障碍;(2)年龄18~80岁;(3)无耳部创伤、内耳畸形、遗传性疾病。排除标准同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了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各组受试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1),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受试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4组受试者的基线特征
1.2.1 超声检查方法
所有受试者均于入院当天进行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器采用ACUSON X15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系统,线阵探头频率为5~10 MHz。颈动脉检查检查方法:(1)受试者采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后倾,由颈动脉的根部从长轴和短轴两个方向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劲外动脉的结构,于纵断面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2)椎动脉超声检查方法:首先显示颈总动脉纵切面图像,然后探头稍向外侧移动,即可显示穿行于横突孔的椎动脉。在一排颈椎横突及其后方的声影间寻找血管结构,然后从近心端扫查至颈根部,显示椎前动脉及其起始部转而向头端追踪至颅底第二横突孔。(3)锁骨下动脉超声检查方法:受试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颈部。左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选用相控阵探头经胸骨上窝扫查,左侧锁骨下动脉以远部分则选用线阵探头;右侧锁骨下动脉从无名动脉开始扫查,选用相控阵探头经胸骨上窝探查,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的扫查使用线阵探头完成。扫查内容包括IMT情况、是否存在异常回声附着、血流及频谱相关信息。测定颈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椎动脉颈段)、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段)的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1.2.2 治疗方法
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即静脉滴注10 mg地塞米松+25 ml生理盐水,每天1次,治疗3 d后若有效则再次给药2 d;若无效则将10 mg地塞米松替换为87.5 mg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所有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压氧治疗:患者佩戴吸氧面罩,吸氧30 min后出舱,休息10 min后再次吸氧30 min,每天1次,持续治疗10 d。评估治疗10 d后的疗效。疗效评估标准[8]:治愈,受损频率听力提高>30 dB,或恢复正常,或达到健耳水平;有效,受损频率听力提高15~30 dB;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1)比较各组受试者的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包括颈动脉IMT,颈动脉(颈总动脉)、椎动脉(椎动脉颈段)、锁骨下动脉(锁骨下动脉起始段)血流参数(EDV、PSV),分析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与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听力下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突发性耳鸣、耳聋的诊断价值。(2)所有患者均进行高压氧治疗,分析不同疗效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治疗前的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
应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均具备方差齐性且服从正态分布,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作为阳性样本,对照组作为阴性样本,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对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诊断效能。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组受试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度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高于中度组、轻度组患者,中度组患者的颈动脉IMT高于轻度组患者,且上述3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均低于中度组、轻度组患者,中度组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EDV、PSV均低于轻度组患者,且上述3组患者的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EDV、PSV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4组受试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比较(±s)
表2 4组受试者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轻度组比较,bP<0.05;与中度组比较,cP<0.05
参数 重度组(n=24) 中度组(n=30) 轻度组(n=41) 对照组(n=35) F值 P值颈动脉IMT(mm) 1.38±0.23a b c 1.27±0.20a b 1.16±0.19a 0.83±0.18 44.952 <0.01颈动脉(cm/s)EDV 13.76±1.85a b c 15.29±2.17a b 16.63±2.35a 18.07±2.72 13.104 <0.01 PSV 45.23±6.79a b c 49.15±7.06a b 53.72±7.54a 58.12±8.69 15.808 <0.01椎动脉(cm/s)EDV 10.74±1.82 12.30±1.98a b 13.26±2.27a 15.12±2.43 20.878 <0.01 PSV 40.35±2.41a b c 42.16±3.72a b 44.32±4.51a 47.02±6.74 10.474 <0.01锁骨下动脉(cm/s)EDV 14.61±1.51a b c 15.93±1.73a b 17.35±2.60a 19.41±3.12 9.886 <0.01 PSV 47.08±7.29a b c 52.19±7.52a b 56.61±7.90a 60.35±9.28 14.429 <0.01
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与颈动脉IMT之间呈正相关(r=0.852,P<0.01),与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之间呈负相关(r=-0.581、-0.713、-0.559,P<0.01),与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PSV之间亦呈负相关(r=-0.620、-0.570、-0.598,P<0.01)。
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诊断突发性耳聋、耳鸣的AUC为0.840;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诊断突发性耳聋、耳鸣的AUC分别为0.701、0.728、0.774、0.750、0.759、0.723(P<0.05)。(表3、图1)
表3 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对突发性耳鸣、耳聋的诊断价值
95例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中,治愈36例,有效47例,无效12例。不同疗效的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治疗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愈患者的颈动脉IMT均低于有效、无效患者,且有效患者的颈动脉IMT低于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患者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均高于有效、无效患者,且有效患者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均高于无效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不同疗效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治疗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比较(±s)
表4 不同疗效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治疗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比较(±s)
疗效 颈动脉IMT(mm)颈动脉(cm/s) 椎动脉(cm/s) 锁骨下动脉(cm/s)EDV PSV EDV PSV EDV PSV治愈(n=36) 1.17±0.18 16.49±2.15 53.26±7.28 13.17±2.05 44.21±4.30 17.38±3.09 56.29±7.52有效(n=47) 1.26±0.19 15.46±1.93 49.23±7.14 12.28±1.91 42.23±3.81 16.10±2.73 52.11±7.13无效(n=12) 1.45±0.22 14.11±1.86 44.27±6.58 9.93±1.86 39.46±2.52 13.53±2.54 45.11±6.94 F值 9.887 6.875 7.897 12.333 7.241 8.351 11.107 P值 <0.01 0.002 0.001 <0.01 0.001 0.001 <0.01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高压氧疗效与治疗前颈动脉IMT之间呈负相关(r=-0.728,P<0.01),与治疗前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之间呈正相关(r=0.554、0.682、0.617,P<0.01),与治疗前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PSV之间呈正相关(r=0.587、0.550、0.554,P<0.01)。治疗前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PSV和EDV均减低,具体频谱图像见图1。
突发性耳聋、耳鸣的主要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颈部血管发生异常易导致耳部疾病的发生[9-10]。因此,研究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的变化情况对耳聋、耳鸣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是临床应用广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具有操作便捷、无创、可重复性高、适应性广、经济等优势,能够直观对颈部血管直径、血流量、血流速度进行准确评价,从而判断血管状态[11-12]。然而,近年来,关于超声诊治突发性耳聋、耳鸣的国内外研究较少。孙小华等[13]研究了椎动脉血流频谱与突发性耳聋的关系,发现与健康人群相比,突发性耳聋患者椎动脉的血流速度显著缩短,血管内径显著减小,血流量显著减少。陈国辉等[14]研究了突发性耳聋患者椎-基底动脉、眼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椎-基底动脉和患侧眼动脉的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均存在异常。为了进一步研究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在突发性耳聋、耳鸣诊治中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与突发性耳聋、耳鸣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同年龄段健康人群,而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PSV均低于健康人群,说明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多存在颈动脉IMT增厚,从而导致局部动脉血流减缓,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杨稀月等[15]的研究指出,随着患者听力损失程度的升高,椎动脉血流阻力明显增大,血流速度减慢,表现为EDV、PSV降低,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还发现,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与颈动脉IMT之间呈正相关,与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之间呈负相关,提示随着颈动脉IMT的增厚及颈部动脉血流速度的降低,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逐渐加重。分析其原因在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之一,随着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及易损性的增加,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导致耳蜗血流减缓,甚至耳蜗总动脉或螺旋蜗轴动脉的血管栓塞,最终导致内耳供血不足而引发听力损伤;另外,随着颈部动脉血流速度减缓的加重,耳蜗缺血、缺氧状态加重,从而加剧听力损伤[16]。本研究还发现,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诊断突发性耳聋、耳鸣的AUC均在0.7以上,说明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不仅在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听力损失程度,从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960年,德国和法国首先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应用,其治疗价值已得到临床广泛认可[17]。高压氧治疗是突发性耳聋、耳鸣的有效治疗方法,能够迅速提高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组织氧储量,有效改善内耳听觉器官的缺氧状态,同时能够通过扩张椎动脉改善内耳微循环;另外,其能够激活氧自由基清除系统,减轻缺血-再灌注和自由基对耳蜗的损伤,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2019年,美国《突发性聋临床实践指南》亦推荐采用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18-19]。本研究亦发现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耳鸣可获得显著疗效,不同患者治疗前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均存在明显差异,患者治疗效果越好,其治疗前颈动脉IMT越低,而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越高,其原因可能在于治疗前颈动脉IMT越低,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越高,内耳的缺血、缺氧状态越轻,在相同的治疗条件下,症状改善越明显,故疗效越好。本研究进一步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突发性耳聋、耳鸣患者的高压氧疗效与治疗前颈动脉IMT呈负相关,与治疗前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的EDV和PSV呈正相关,说明随着患者病情的改善,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发生规律性变化,与疗效密切相关,通过颈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辅助临床评估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
综上所述,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参数在突发性耳聋、耳鸣的诊断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与患者的听力下降程度、疗效密切相关,可辅助临床诊治,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