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6 14:08李月芳肖蓓孙敏朱琳刘云露
关键词:评量帕金森病服药

李月芳, 肖蓓, 孙敏, 朱琳, 刘云露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徐州,221003)

帕金森病是严重威胁中国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该病以神经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征,患者患病早期多出现近记忆力减退、静止性震颤及步态改变等临床表现[1]。如不能得到及时、妥善的治疗与护理,会因病情进展而出现认知功能改变,甚至丧失独立生活能力,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并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2]。目前,临床治疗帕金森病只能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延缓疾病进展,无法根治疾病。由于该病需终身服药,大部分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较差。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服药依从性显得尤为重要[3]。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慢性病的护理中,本研究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20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78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试验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上报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后经医务部备案开始相关研究。纳入标准:① 确诊为帕金森病;② 帕金森病赫-雅(Hoehn-Yahr)[4]分级≤Ⅲ级;③ 家属充分了解研究方案,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或恶性肿瘤;② 合并严重躯体功能异常;③ 合并其他原因导致的认知、听力、躯体运动功能障碍;④ 依从性差,无法完成整个研究。本研究采用随机信封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2组间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2组临床情况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出院后电话结合门诊随访3个月。具体护理内容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除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操作外,还应主动了解其病情及内心需要,切实关心其心理感受并鼓励自我护理;避免患者因动作缓慢、迟钝等产生自卑、焦虑情绪,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安慰;告知患者主动、积极参加锻炼,保证四肢关节等运动机能的维持;注意患者面部表情的夸张练习,避免面部肌肉萎缩;出院时,给予患者及其家属院外护理的健康宣讲,告知家属复诊时间和出院后的护理注意事项等。

1.2.2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 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出院后结合网络平台、电话和门诊等多途径随访3个月,每次随访时间不少于5 min。

1.2.2.1 小组建立 保护动机理论护理小组成员共5名,由科室主任护师牵头成立。护理小组成员研究并制定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方案,并编写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健康宣教册。

1.2.2.2 护理干预内容 ① 严重性与易感性:通过宣教的形式使患者充分全面地了解帕金森病,包括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病因、易感人群、疾病进展及转归等,增强其对帕金森病严重性及易感性的认识,提高早期护理的重视程度。② 内部回报与外部回报:与患者沟通、分析积极配合护理而减轻家庭负担的好处与自身不配合而加重家庭负担的坏处。纠正患者的认知,对于正确积极的认知进行正面肯定,增强建立配合护理的信心,弱化内部回报。③ 自我效能与反应效能:协助患者分析治疗过程中治疗信念不强、不按医嘱治疗和护理配合较差的原因,定期邀请治疗效果佳、依从性好的患者分享成功经验,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及观念,明确配合护理、提高依从性对于疾病康复的好处。④ 反应代价: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干预,耐心地倾听其诉说,详细且全面地了解其内心状态并采取专业干预手段进行疏导。

1.3 观察指标

① 生活质量:应用39项帕金森病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DQ-39)[5]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PDQ-39问卷总共39个题目,每题0~4分,从身体活动、日常生活行为、精神健康、屈辱感、社会支持、认知、交流和身体不适8个维度评估患者的健康情况,得分越低表示患者生命质量越好。② 心理状况:应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不良情绪进行评价。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均为8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不良情绪程度越低[6]。③ 服药依从性: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问卷[7]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服药依从性进行评价,问卷共包括4个题目,4个题目均为“否”表示服药依从性佳,1个及以上个题目的答案为“是”表示依从性差。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比较

干预后,2组的PDQ-39各维度评分(除身体不适)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上述评分(除身体不适)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干预前后PDQ-39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心理状况的比较

干预后,2组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分)

2.3 2组患者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的服药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后服药依从性比较 [例(%)]

3 讨论

帕金森病是中国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为颅内黑质神经元凋亡,纹状体致密部合成多巴胺功能降低,引起多巴胺水平减少、缺失而引起的运功及认知功能障碍[8]。帕金森病患者需长期服用药物,但往往服药依从性较差,不能长期按时服药,极易导致疾病进展,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些年,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被广泛应用于骨质疏松症、精神分裂症和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护理中,该理论主要包括评估患者认知过程中的影响因素,针对影响因素进行行为解释,达到改变患者认知、保护正确自我动机的目的,其可以较好地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辅助治疗的效果良好[9]。区别于常规护理模式,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更着重于了解患者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认清疾病的严重性与易感性,鼓励并协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弱化内部回报的同时减少外部回报,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自护能力、生活行为和生活质量[10]。本研究结果显示,采取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后,观察组的PDQ-39各维度评分(除身体不适)均低于对照组,抑郁和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说明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干预效果良好。分析原因为,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沟通,使患者对疾病有了深入认识,自我效能得到了极大提高,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改善;护理小组成员通过开展病友交流、家属提醒和院外随访等多种方法均增强了患者对规律服药的正确认知,故其服药依从性得到了改善;病友交流还帮助患者打开心扉,有助于改善其患病后的抑郁和焦虑情绪,促进患者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社会功能,以利于疾病进展的延缓[11]。

综上所述,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采用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护理模式,可以显著改善生活质量与心理状况,提高服药依从性,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评量帕金森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关注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障碍
改善生活方式,延缓帕金森病进展
手抖一定是帕金森病吗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芝麻素酚或能预防帕金森病
服药不能猛仰头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