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放中多元互动 在优化中激励引领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活动的策略性探究

2022-11-16 11:54杨文娟
小学生 2022年24期
关键词:教与学开放性学科

☉杨文娟

无论从语文知识上而言,还是从学科发展上来说,作为“母语”学科,同时还是一门“母性”学科,语文与生活之间是一种“无可割裂、深度融通”的密切关系——不仅现象“同在”,双方在外延上还是一个无限“恒等式”。正因为如此,在应试理念及其惯性力量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下,语文教学长期处于“高耗低收、缺情乏趣、低档运行”状态,这是不容忽视且难以摆脱的重要因素之一。时至今日,在“教育信息化、教育现代化”特质日益加剧的时代大背景下,语文学科只有自觉投放在开放性大背景下,才能从“多元互动、兼容并蓄”中赢得教与学的活力。“蒙以养正,圣功也。”小学语文启蒙教育尤须如此。那么,如何切实构建令人期待的“开放性”教学模式呢?

一、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情境涵养、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一切知识都是从人的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这一信条式著名论断的科学依据是在人体吸收外来信息总量中,仅视听感官的有效吸收率即在94%以上。尤其学龄儿童,往往使用“形象、色彩、声音”等外来媒介进行思维活动,而并不是通过“人脑”这种机器。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各类路径和方式,创设或引入多元化情境形式,引导学生开展喜闻乐见的情境化学科活动,无论在学习氛围和教学过程上,还是在教学质效和活动结果上,自然都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例如,在《猫》这篇文章课堂导入时,教师提出如下谜语:有种动物真古怪,白天睡觉晚上忙。温顺时候像绵羊,凶猛起来不输狼。简约的导入形式,既可有效激发课堂学习情趣,迅即凝聚学生专注力,又能暗示猫的“性格古怪”,水到渠成地链接新学内容,引发一片良好的学习期待。情境教学效果由此可见一斑。

二、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生活联系、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正如上文所说,语文与生活之间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相辅相成关系。在小学语文常态化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把生活元素相继引入并渗透到学科活动中,不仅有利于变相降低教与学的难度,而且有利于更好地引领学与用结合,进而在潜移默化中为教学相长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例如,在《大自然的声音》《呼风唤雨的世纪》等课文教学时,一方面在课堂活动环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把与之相应的生活现象有效地融入其中,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解和内化文本内容[1];另一方面,还可激励小学生在学习之余,深入到实际生活中,进一步地观察与探寻、感知与体悟课文内容和更多现象,从内外互动中切实感知学习内容和学科价值。这种“生活链接”下的语文学用结合,需常态化进行,而不是像福利那样“偶尔地发放”。这确是开放性活动的根本之道。

三、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信息支撑、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在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几乎延伸到学科活动的方方面面,而且“科技附加值”在不断攀升。时至今日,信息化学科活动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强烈发展态势。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忽视或淡化信息元素的渗透、融入和应用,这是对优质资源的严重浪费。与之相应的是,科学、合理而又巧妙地善加利用,能够不断地凸显“科技红利”。例如,在《狼牙山五壮士》课堂教学时,教师根据教与学实际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把同名影视《狼牙山五壮士》相关精彩片段,在“分段演播”状态下,生动形象地演绎出来,并且在“视文互动”状态下,引领全班通过自主读悟和小组研读活动,切实感知课文内容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再如,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人机互动”功能,引领小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自我学习、合作探究)活动,对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学能力大有帮助[2]。

四、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资源拓展、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在学校教育中,资源与教师、学生一起,历来被誉为不容或缺的“基本三元素”。其中“资源”是开展学科活动的必要条件,还是引领教与学过程、保证教与学结果的有效支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学关系、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科资源的拓展和利用水平。就小学语文活动而言,资源现象既多又广,资源拓展的路径和方式也是丰富多元的。例如,上文所说的“生活链接”“信息支撑”等,就是非常重要的资源拓展现象。[3]再如,发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出现的“成败得失”,哪怕是“错误现象”,都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生成性资源”。不仅如此,这种资源更加具有实质性特点,我们应倍加珍视并进行必要性保护。教师高度重视并善加利用“生成性资源”,既可充分发挥“正强化”激励性作用,又能让小学生在“正误对比”中不断走向完美,既可亲可近又可触可感。

五、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读写互动、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众所周知,“阅读是吸纳,写作是倾吐。”在语文学科活动中,阅读是“语文之根”,写作是“语文之花”。两者之间不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还在其中长期拥有无可替代的“半壁江山”之地。教师要善于把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积极开展良好的“读写互动”,不仅有利于从根本上切实解决“无米之作”的老大难问题,而且有利于在“1 +1>2”中为读写互动畅通令人期待的“活水源头”之路。例如,在五上第三单元主题式教学后,引导小学生或独自进行,或多人小组合作,开展民间故事题材下的“缩写、扩写、改写、创编”等读写互动。在《猫》这篇文章教学中,既可在“视文互动”状态下,就“猫的勇猛”进行“相机补白”,又能让小学生就整篇文本进行“详略有致”的“模仿习作”。再如,“批注式”阅读、古诗文翻译,还有读后感等形式,都是培养儿童“读写互动”意识、培养他们语文学习能力的好方法。

六、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跨科整合、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正如上文所说,语文是一门“母语”性质的语言类学科,它具有最广泛化、最深层次的应用型现象,与其他各科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与学实际需要,把包括语文在内的多类学科知识进行相应的“优化与整合”,既可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理解、体悟与内化,又能从中赢得令人惊喜的“一举多得”效益。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课堂教学活动环节,有学生提问:“北京是当时清朝的都城,怎么会使得英法联军入侵的呢?”在一片“愤启悱发”下,教师把清朝中晚期“落后挨打”的真实情况,通过一些典型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时代背景,由此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慨叹之情。再如,《示儿》《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爱国古诗文,都有与之相应的创作背景[4]。教师通过“文史不分家”进行跨科知识整合,既十分重要又非常必要。

七、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德智融通、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学科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民族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所在,是华夏子孙生生不息的优质遗传基因。无论语文知识还是学科活动,只有把“智慧、真理”与“道德、审美”兼容并蓄、和谐互动起来,才能切实体现它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把学生更好地引向“德智美和谐发展”的良好循环之中。例如,在《白鹭》《珍珠鸟》等文中的“人与自然”元素,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文中的“立学报国”元素,在《慈母情深》等文中的“孝亲感恩”元素,在《小英雄雨来》等文中的“红色革命”元素,在《杨氏之子》等文中的“聪明智慧”元素,在《宇宙生命之谜》等文中的“科技创新”元素,在《题西林壁》等文中的“客观辩证”元素,在《大禹治水》等文中的“不屈不挠”元素……这些不是儿童成长的“必需品”吗?

八、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情感体验、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坚持在学科活动基础上,努力创设并提供更好环境、更大空间和更优平台,引领学生积极开展丰富多元的自主实践和情感体验活动,既可营造生动活泼的良好学习氛围,又能在“手口眼脑”良性互动下,把学生不断引向“学、思、做”合一的深度学习状态。例如,针对上文中所说的“人与自然”等现象,引导小学生开展相互之间的专题研讨活动;针对上文中所说的“民间故事”等现象,引导小学生开展“故事讲述与评比”活动;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文学习后,就“周恩来现象”,开展“立学报国”主题下的演讲比赛活动;在《将相和》阅读教学中,就文中其人其事现象,开展“课本剧”形式下的表演与评比活动;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后,开展与之相应的“读写互动”活动……如此情感体验,既有“意思”又有“意义”[5]。

九、在核心素养根本引领下,坚持以教材资源活动为基础,善于通过“激励引领、多元互动”,引领儿童不断走向开放性学习状态

“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尤其在启蒙教育中,小学生心理脆弱,对于来自老师的一切具有强烈的依赖性。有鉴于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在人文教育关怀下,根据客观存在的“个异性”现象,一方面注重开展“因材施教”活动,最大化地从不同层面适应学生需要;与此同时,注重施行“因人施评”的激励性评价机制,努力让所有学生都能拥有“获得感”,逐步增强他们的进取精神和成功信念。例如,无论在作业设计还是作业评价环节,教师可把原来的“专属权”适当地进行“下放回归”。坚持以小学生的“自主性设计”和“自主性评价”为主,与教师设计的“必做题”和“教师评学”形式结合起来。再如,对于基础落后、能力不强和品质欠佳的学生群体,在学习、活动和作业上,坚持以“团队协作”为主,体现最大化的人文关怀。

总之,无论从哪个角度还是何种层面来说,小学教育的根本着力点应集中体现在——“激励、唤醒和鼓舞”下的“养成教育”上。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以核心素养为抓手,多元互动、激励引领、熟能生巧,把学生不断引向令人期待的善教乐学状态。

猜你喜欢
教与学开放性学科
楷书的教与学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AR技术支持下部编版教材的教与学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物理建模在教与学实践中的应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