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意共生 领略别样精彩

2022-11-16 11:54吴海芳
小学生 2022年24期
关键词:共生小学生作文

☉吴海芳

“言意共生”是一种包容性的教学思想,其中“言”是表象,即文本的语言部分,而“意”指内容,即文本的意趣、意蕴、意象等。大多数情况下,教师在阅读课中往往会采取“言意共生”的策略,其实写作教学同样适用于这一策略。因为作文的本质是模仿,阅读需要关注语言和思想,写作同样需要借助语言表达思想。因此,教师应从“言意共生”的角度重新指导作文教学,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

一、“言”在“意”先,关注作文表达形式

(一)学习遣词造句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将时间放在作文技巧的传授上,却忽略了小学生的作文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作文基础不够稳固,即便学习再多的作文技巧也无济于事。由此可见,只有夯实作文基础,才能提高其作文能力。而遣词造句就是作文的基础。通过分析小学生的作文,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会遣词造句。所谓“遣词造句”就是准确用词和连句,这是一篇作文之所以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而大多数小学生仍然存在用词错误、语法错误的问题,因此在作文指导课上,教师需要从遣词造句入手,对学生加以指导。

为了培养小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教师不妨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教师应以教材为根基,同时将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层次,并根据学生的层次展开针对性训练。例如,有的学生语文基础太过薄弱,教师可从词语入手,通过给学生提供一些词语,指导学生辨析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让学生理解不同词语的意思以及适用的语境。为了实现较好的训练目的,教师还可以筛选一些素材,通过将关键词隐藏的方式,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填空,这样可以判断学生的词语掌握情况。其次,对于语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教师则应以句子作为主要的训练单位,帮助学生写出没有语病、结构完整的句子。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让学生分析句子是否存在语病,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词汇让学生进行造句。最后,教师可以向学生引入修辞的概念,向学生介绍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的用法,同时指导学生在造句练习时运用这些修辞,增添句子的文采。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方式,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将得到切实提升。

遣词造句是小学生作文的基础。很多小学生在用词和连句方面存在问题,这是需要教师进行专项指导的地方。对此,教师应从遣词造句入手来提高学生言意统一的表达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二)学习谋篇布局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其重要程度无需赘述。结构是为内容服务的语言形式,注重文章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言意共生的魅力[1]。很多教师都注意到大部分小学生的作文缺乏逻辑性,整体结构也比较松散,更像是为了完成任务写的作文。除此以外,有的学生习惯于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如果实在想不出来就凑字数,其作文质量可想而知。因此,在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谋篇布局的角度指导学生,在学生的头脑中建立“结构”的概念,让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言意共生”的内涵。

谋篇布局是学生作文的基本功。只有掌握了这一基本功,学生的作文才能写出自己的风范。为了培养小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教师可从如下步骤指导学生:首先,从叙述顺序来看,主要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以及逻辑顺序三种。例如,《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按照时间顺序描绘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景,而记叙文多以时间顺序行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是按照空间顺序写作的,作者依次为我们描绘了海面、海底、海滩和海岛的景色。在通常情况下,游记、参观类文章往往会以空间顺序设计结构,如《赵州桥》一文是按照“总—分”的逻辑顺序介绍了赵州桥的特点;说明文、议论文多是以逻辑顺序安排文章结构的。其次,在叙述过程中,为了增加文章的可看性,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通过插叙、倒叙的方式完成事情的叙述。最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掌握列提纲的技巧。提纲包括三部分内容,即题目、中心思想、结构安排。列提纲的时候,学生一定要明确作文哪些部分要详写,哪些需要略写,而详写的部分需要列清具体的层次,同时注明各层的要点。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一些常用的过渡技巧,如首尾呼应、开门见山等,使文章的衔接更加流畅自然。通过这样的结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写出更加具有逻辑性的作文。

布局谋篇考验着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而这也是教师的重点指导方向。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开头、结尾、过渡、列提纲等角度对学生加以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写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的作文。

二、言意兼得,通过阅读“反哺”写作

(一)把握读写时机——练之有隙

比起游戏和玩耍,写作需要学生劳心劳力,自然会让其增添很多烦恼。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花很长时间训练学生,帮助学生突破写作障碍,但是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会更加厌倦,甚至会产生极度讨厌的心理。这是因为教师忽略了学生的实际学情,在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才会让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心理[2]。因此,教师在执教过程中,万不可剥夺学生实际玩耍锻炼的时间。教师还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敏感地捕捉读写契机。于无痕之中实施读写训练任务,学生才能在读写训练间感受“言意共生”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燕子》一文时,教师在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利用多媒体出示“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那样( )的小燕子。小燕子带着它( )的尾巴,一会儿在( )湖面上( ),一会儿斜飞于( )的天空,叽的一声,又从( )飞向了( ),最后在( )电线上( ),这是多么有趣的图画呀!”这个填空式的导读时,让学生通过文本的关键词句以及教材插图试着完成上述填空,同时结合这一导读内容想象画面:读了这一段,你的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你对小燕子有怎样的感受?与此同时,教师给学生设计一个当堂随笔练习,让学生想象:假如自己看到了小燕子,又会和它说些什么,而小燕子又会告诉自己什么?以此展开作文练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把握了最佳的读写契机,学生也将通过读写训练进一步体会“言”和“意”的关系。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发掘读写训练的契机,为学生提供读写训练的机会,既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还能让学生在读写训练间把握“言”和“意”的关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二)巧设读写练点——练之有痕

众所周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想挤出时间让学生完成作文练习,势必会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备课环节,应预先设计课文中的读写训练点,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彰显读写的练之有痕。“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结合“情动辞发”的教学原则,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生成,对学生展开科学有效的读写训练。例如,遇到文本存有留白之处时,教师可鼓励学生进行续写训练;课文有妙词佳句时,教师又可以组织仿写训练。通过巧设读写训练点,可以让学生“下笔涌千言”。

例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在学生通读了文本以后,教师发现很多学生都非常同情小女孩的遭遇,于是教师就把握这一契机,为学生设计一个作文训练,让学生试着给小女孩写一封信,信中可以写自己最想对小女孩说的话。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简单介绍信件的格式,然后给学生预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安静写信。在静谧的氛围里,学生的思绪飞扬,写下了很多饱含真情的文字。有的学生想到小女孩在大年夜还需要出去兜售火柴时,心里非常同情,于是在信中这样写道,“卖火柴的小女孩,你好!我不知道你究竟叫什么名字,可是我想告诉你,如果我们有机会见面,我一定会请你吃很多好吃的,还会带你去很多好玩的地方。如果你是我的同学该多好呀,我一定会请你来我家做客。我想,如果你能够来到我们这个时代,就可以在安静明亮的教室里读书,不需要去卖火柴了。”通过发掘的这一读写训练点,不仅升华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感受到文字的美好。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文本发掘恰当的读写训练点。例如,有的课文有着大量的好词佳句,教师不妨组织仿写训练。再如,当学生因某个情节心有所感时,教师也可以组织读写训练,鼓励学生写一写自己的心声,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文本言意之间的融合之美。

三、“意”与“言”会,锻炼学生写作思维

(一)拓宽作文思维

提到“言意共生”的概念,很多教师会第一时间想到文本阅读,其实“言意共生”主要针对的是语文教学,其中自然也包括作文教学。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言意共生”的魅力呢?其实这关系到作文思维的问题。很多小学生并不缺乏作文素材,也不缺少作文技巧,但他们很难通过作文表达自己的观点,真可谓“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仔细想想,其实这反映了言意不能协调的问题。在习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思维引导,拓宽学生的作文思维。

例如,在教学习作《奇妙的想象》时,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设计了一个故事接龙游戏。首先,教师将同学们划分成5 个小组,每个小组各自指派一名组长,由组长设计一个故事背景,然后组员依次完成故事接龙。例如,a 组设计的故事背景是:“小明在上学路上意外捡到了一条漂亮的手链,当小明带上这条手链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小组成员需要发挥想象,把这个故事续写下去。例如,有的学生续写的故事是,“小明发现世界一下子大变样,路人的脑袋上各自顶着不同颜色的云彩,有的顶着黑色的云彩,有的顶着绿色的云彩,有的顶着红色的云彩……他不知道这些色彩代表着怎样的意思。但当他把手串摘下来时,一切又恢复了原样,那些色彩斑斓的云彩也不见了。于是,小明忍不住又戴上了这条手链……”通过故事接龙,学生的思维越来越开阔,续写的故事也越来越离奇,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小学生心里有很多想法,笔下却写不出,这主要是言意缺乏协调性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在习作教学中积极指导学生,开拓学生的思维和思路,这样才能让学生写出精彩的作文。

(二)让真情自然流露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很多教师都忽略了学生的情感思维发展问题,反而将主要的重心放在教学作文技巧上。事实上,一篇真正优质的作文,必然是以情动人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的作文质量相对较低,根本没有真情实感。而有的小学生写不出好的作文,一方面是因为写作思路太过局限,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学生的“情感久旱”。当学生习惯了在作文中说空话、假话、套话,就会和情感真挚的文字“日渐疏远”。因此,教师需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丰富自身的情感经历,在写作时不要想太多技巧问题,而是“心有所想、笔有所写”,让真情自然流露,这样的作文才能洗尽铅华、打动人心。

很多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不好,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生活实践的缘故。想要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就必须加强学生和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深入生活,观察生活的点点滴滴,积极参与生活实践,积累丰富的素材。例如,教师要求写一篇和“环保”主题相关的作文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环保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写一篇和植物相关的作文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某些植物的外观、颜色,写一写植物的生长情况。再例如,教师还可以组织户外实践活动,和学生一同去公园观察花草树木,观察公园中游览的人,然后引导学生写一写游览公园的感受,由于学生真的去往公园,有了切实的观察体验,因此学生在写作时会更容易倾注情感。

在习作教学中,比起写一篇充满套路的作文,教师更应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作文中真情流露。对此,教师应加强学生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鼓励学生参与生活实践,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能更接地气。

总之,“言意共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原则。为了在小学习作课堂中贯彻这一原则,教师既需要关注作文表达形式,还需要通过阅读“反哺”写作,同时积极锻炼学生写作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言意共生”间感受作文的魅力。

猜你喜欢
共生小学生作文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在体验中走向共生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
建筑与环境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