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探索

2022-11-16 06:04☉陈
小学生 2022年22期
关键词:家校双减心理健康

☉陈 圆

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使得人们的思想认知发生改变,这些情况也对当代小学生造成极大冲击。在社会、家庭、学校等多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日益增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疏解学生内心困惑,也能够给予学生正确指引,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以身心健康的状态去学习,从而实现教育改革的真正目的。在双减政策的支持下,使学生不仅能够减轻学习负担,也能够实现心理放松。

一、小学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阶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在:第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身体与心理的同步发育,社会阅历的逐渐加深,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内心需求,解决学生困惑,也能够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第二,小学生心理状态不够稳定,思想认知尚未健全,生理与心理都尚不成熟,对家庭与社会存在依赖,在遇到挫折后,会出现更多的焦虑与无措,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1]。心理健康决定着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心理状态会导致学生情绪的波动。因此,在双减政策的指引下,除了改善现有教学模式外,还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

(一)观念误区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结合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利用多种方法强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培育与个性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并在生活中学会关心自我与他人,学会自主发展与评价,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观念相符,既能够唤起学生的主观意识,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

现阶段,中国小学校普遍设立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心理健康教育常常流于表面,教师只是简单地开展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较为片面。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局限于临床医学模式,而是要遵循教育指导,将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唯一对象,给予学生成长路上的恰当指导。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已经从传统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逐渐转移到心理健康发展方面。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对全体学生,给予学生科学恰当的心理辅助,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为他们的成长与发育提供可靠支持。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与认知,除了心理咨询以外,更要注重学生内心健康发展。

(二)内容误区

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往往围绕着心理学、生理学等理论知识,大部分内容过于理念化、系统化。此种较为机械的教学方法无法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这主要是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走进学生内心,更多的是要通过亲身体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恰当指导。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不是让学生掌握有关于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也不是通过简单学习,就可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时,要尽量克服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机械化、系统化的教学,要试着淡化纯心理学概念,要适当拓展心理健康教学内容,与生活相连接,增强其实用性。虽然心理健康教育看似琐碎,但却能有效解决学生的心理冲突,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强化自我保护意识,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在充满智慧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心理素质的有效优化。

(三)方法误区

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围绕着传递知识而展开。此种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将传递知识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更强调教学模式的完整性。部分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与普通学科教学模式相同,只是机械地传达心灵培养观念,不仅无法纾解学生心理压力,甚至会造成更大压力,与双减政策背离,也无法适应心理健康教育需求。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统一心理教育标准

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部分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往往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针对同类问题,不同教师在教育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异[2]。例如,学生出现厌学心理时,部分教师认为“差生”不愿学习,部分教师认为主要与学生思想有关,但很少有教师意识到可能是心理问题。如果学生出现攻击行为,大部分教师都认为此类行为违反校规校纪,学生缺乏道德素养,只有少数教师意识到是心理健康问题。

(二)德育化倾向较为严重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部分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混为一谈,认为在开展品德教育工作时,可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其实,心理健康教育虽然也属于育人工作的范畴,但与德育相比,还存在着明显差异。也有的学校将心理健康问题与思想品德问题混淆,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大部分由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老师作为主要代课,这主要是由于此类教师的教育经验丰富,但大多数课程内容与思想品德教育有关,这也就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被当作思想品德教育。

(三)缺乏师资力量的支持

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就应当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构建。但现实是,大部分小学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教师队伍不够完善,师资力量较为薄弱。虽然部分学校有设立心理辅导室,但由于教师资源较为紧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保障专业化开展。另外,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偏向于学科化,重点矫正个别学生,忽略了全体学生的需求,在与家长交流时过于注重表达学生的日常表现情况、学习情况,忽略了与家长共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层次化不足。

四、“双减”政策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路径

(一)合理选择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双减政策虽然着重要求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作为教师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全新的教学方法,汲取先进的心理教学经验,充分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时,教师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围绕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给予针对性指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较为局限,无论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都较为单一,难以保障其教育效果。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务必要以多元化为主,从学生的身心健康入手,充分开发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除学习以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强健体魄,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心理健康教师应当在政策的指引下,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要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例如,教师可以适当拓展教学内容,鼓励学生课余时间积极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锻炼习惯,强化终身体育的意识,让他们在体育锻炼活动中,既能够拥有良好体质,又能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全身心融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那么心理健康老师可以给予恰当的负面情绪处理方法。例如,如果较为生气,可试着深呼吸,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心情较为低落,可以尝试做一些自己喜爱的活动,疏解不良情绪。

(二)提高心理健康教师专业水平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影响着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因此要想保障最终的教育质量,就应当不断强化教师的综合品质。首先教师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愿意主动去学习探索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心理指导[3]。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贯彻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在双减背景下,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换教学观念,持续给予学生心理疏导,联系实际生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立足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最终教育效果。

团队合作、小组互助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开展教学时,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型教学方法,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心理健康疏导作用。例如,在红色文化背景下,教师可以结合红色教育,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红色题材电影,如《建党伟业》《长津湖》等等,让学生能够在生动形象的影视作品中,了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敌侵略的故事,让学生知道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军民团结。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观看《唐山大地震》,让学生了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国气概,了解抗震救灾离不开众志成城,强化他们的团队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之间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走进学生内心,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够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关系,进而形成心理安全感,强化学生的自信心,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学校作为教育主体,应当不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既要保障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教学,同时还要从学科的本质特点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常倾听学生的内心想法,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情况,与学生形成朋友关系。例如,有的学生非常愿意与心理健康老师分享自己经历的事,有的学生在与其他同学出现矛盾时,会第一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教师通过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面对人际关系。除了师生关系以外,教师也要搭建良好平台,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机会。例如,在班级内可以设立兴趣小组,喜欢音乐的同学可以参与到小组中,并一起开展音乐剧角色扮演活动,共同感受音乐之美,在提高审美能力的同时,也能够强化学生之间的关系。

(四)推动家校共同进行心理教育

1.强化家校合作观念

教师要不断强化家校合作观念,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及时转换家长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态度,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要开展家长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家长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实现家校为学生共同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推动家校合作高效开展。例如,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可围绕着“改改坏习惯”开展教育活动,强化家校合作的效果。教师可通过组建微信群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坏习惯,在学校学习中的坏习惯,告知家长如何做好正确引导,帮助学生改正坏习惯。同时也要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心理状况,如在校期间的情绪如何,是否发生情绪巨大变化,从而做好心理辅导。

2.建立家校联动机制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要与家长充分合作,让家长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建立家校联动机制,使得家长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不再遥远,通过家校合作的形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高效开展。当家长或教师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进行交流,针对性寻找解决方案,给予学生恰当指导。同时也要定期开展心理教育研讨会,让每名家长谈一谈自己的教育观念。例如,在开展如何控制情绪课题时,可以通过家校联动,掌握学生个性脾气,制定控制情绪的方法与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做情绪的主人。例如,在生活中学生难免会出现纠纷与误会,通过情绪指导,学生能够学会控制情绪,避免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

综上所述,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要积极完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探究心理健康教学方向,实现学生的健康发展,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应当深入挖掘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深入分析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开展,并分别从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加强师生互动、建立家校合作机制等方面着手,提高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家校双减心理健康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