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玲
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作文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教师都在对作文教学进行探究与尝试,但仍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对写作提不起兴趣,经常出现无话可写的情况。对此,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分析,利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本文从四个方面入手,阐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有效策略,实现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从而使得教学有着更加显著的效果。
作文是学生已拥有语言知识及所掌握经验的反馈,想要写出优秀的作文,学生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1]。实际生活本身与语文写作有着密切联系,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离开了生活,便无法有效完成写作。而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活动的范围有限,所接触的事物也较少。因此,他们对于生活素材的积累较为缺乏,这也是学生畏惧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对此,要想能够让学生进行有效写作,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提高生活情趣和对生活的观察能力,这样才能调动学生观察生活和思考写作的积极性。
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生活中的人、事、景进行观察,并利用日记或周记的形式进行记录。教师会发现学生的日记或周记里常常会记录一些“乐于助人”“舍己为人”“关心自然”等令人感动的场面,这些都能成为学生写作时可以利用的有效素材。有些学生喜欢记录一些生活琐事。例如,有的学生可能因为和同桌的嬉笑打闹不开心,也可能因为嬉戏打闹,被教师批评而感到难过;有的学生可能与同学因为一点小事而发生争吵,也可能因为不经意间的帮助两人便和好等,这些素材虽然十分平凡、普通,但却真实记录了学生的生活,将这些内容体现在作文中,能够使作文充满童趣与童真。学生通过不断地写日记、周记,能够有效锻炼写作与观察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主动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对熟悉的事物进行观察。
在开展学校运动会时,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或观看不同运动项目的比赛,或让学生尝试着写运动会演讲稿,体现出对于运动健儿顽强拼搏精神的赞颂;在组织春游或秋游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进行观察,体会到大自然所具有的独特美;在打扫班级卫生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受热爱劳动、乐于奉献的快乐。此外,为了让学生能够通过写作有效呈现出热闹场面,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菜市场买菜,感受菜市场所具有的热闹气氛,充分体会到平凡生活的场景;为了让学生准确描述出不同的动物,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喜爱之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动物园去观察小动物,以此来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这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素材的积累,这样引导学生基于实际生活来积累作文素材,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对积累生活素材的方法进行掌握,为其后续的有效写作奠定良好基础。
如果学生没有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就无法有效完成写作。因此,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与能力,使学生能够有更强的写作欲望。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遇到需要辨别是非、权衡利弊、判断真假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并在提出问题后,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分析,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树立更加正确的人生观念,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助力学生更加有效地写作[2]。
例如,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开展主题为“观察事物”交流讨论会时,教师可以先为学生确定一个地点,并引导学生进行表达:“在公园中可以做哪些有趣的事呢?”在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就会进行想象与思考。有的学生说:“在公园的小河里游泳最快乐。”有的学生说:“在草坪上放风筝最开心。”还有的学生说:“摘下公园里的美丽花朵最有趣。”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积极性,他们会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但教师发现,学生所描述的事物,有些是“好事”,而有些是“坏事”。对于“好事”可以将其放到写作中,而坏事则不能拿来“赞扬”,同时教师也要明确学习写作也是让学生学习做人的一个过程。因此,当学生所描述的事物并不完全正确时,教师不能急着对学生进行批评,而是要提出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析:“这几位同学的做法都是正确的吗?”教师提出问题后,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终大家会明确:游泳虽然能够锻炼身体,但小学生独自一人去游泳十分危险;在草地上放风筝,会踩到小草,应该要在空旷的地面上放风筝;摘下公园里的花朵,会损伤植物,其他人也无法再进行观察,是自私的行为。在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之后,都能够明白道理,表达出真实感受。这时,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就能够将叙事与议论相结合。如此这样,通过让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不仅能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一能力会反映在学生的写作中,使学生的写作有更加丰富的内容。
在学生能够有效观察生活,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素材,有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后,并不等同于学生就学会写作。因为想要让生活中的素材最终成为有着深刻意义且高质量的优秀作文,必须要经过不断想象、精巧布局以及巧妙构思。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教师要能够实现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使学生拥有较强的想象力与思维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有效地完成写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以此来推动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3]。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对课文中所呈现的内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述,并引导学生对文中所描写的人物、景色等进行想象,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完《火烧云》《海底世界》《我们奇妙的世界》这一类写景的文章后,便要让学生对这些课文中所描绘的场景进行想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向往之情以及对于美丽景色的喜爱之情。随后,教师便可以针对这些写景的文章来引导学生对“美丽的家乡”进行写作,并通过写作来描绘出十年后家乡的景象。又如,在学习了《纸的发明》这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在知道了纸的发明后,大家有没有想要自己发明东西呢?所发明的东西有着怎样的特点?”以此来让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进行想象,阐述出自己想要发明的物体。由此可见,在让学生写未来性题材以及创造性题材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机会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并会结合所学习的课文来进行写作,不仅锻炼了学生写作知识应用的能力,也有效培养了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从学生所完成的作文能够看出其对于生活素材的有效整理以及写作布局的有效构思,是学生辛苦劳动的结果。因此,学生在完成写作后会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但对传统的作文教学进行观察会发现,许多教师只会对优秀的作文给出高分,并没有对所有学生进行鼓励,这就导致了无法实现所有学生写作热情的激发[4]。因此,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来促进所有学生写作兴趣的提升,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与能力的目标。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能够对以往的评价规则进行修改,不能利用统一的标准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评价,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教师要将学生的作文进行纵向比较,若发现学生的写作较之前有了一定进步,便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并突出学生作文中的亮点,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中朗读作文,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有更强的写作欲望。其次,教师可以在班级中开辟“作文欣赏园地”,对于有特色或者是有进步的作文,都可以展示在其中,还可以利用一些小装饰来美化学生的作品,以此能够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激励。再次,教师还可以每个月在班级内组织作文竞赛,在这个过程中也要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还可以让学生相互修改作文,使学生的作文能够得到逐步完善。最后,教师要能够将作文竞赛的获奖者公布在班级群中,与学生的家长一起分享,同时也要为学生颁发奖励,让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样通过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有效激发与巩固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通过写作来获得满足,以此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实践中,由于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等都相对较低,并且学生的个性心理也存在着差异,那么教师就应该立足于学生个性心理的差异,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学习情况等,引导学生能够利用书面语言积极、真实地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表达出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并引导学生锻炼、培养一个良好的写作思维和习惯。在写作的训练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识和感受,能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去进行引导,并且要积极利用激励的机制或者是课堂评价的方式来鼓励学生的写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和自主的思维意识中进行写作练习。
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事融入到写作的内容当中,要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借助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表达,呈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风格。在写作教学的引导之下,教师要坚持“百花齐放”的教学观念,尊重学生在写作中的选择以及表达,对于学生写作中出现的一些瑕疵和问题等也要宽容地进行评价,要让学生善于自己去发现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才能够获得写作上的自我提升。其次,要培养学生能够用真情实感进行写作表达,要让学生敢于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以及思想,并在写作中利用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方式,只规定写作的范围是什么,而不局限于写作的命题,让学生能够在写作中尽情表达,让学生更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而不限于对真人真事的表达。最后,要在写作中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写作中能够有新意,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对生活仔细观察的习惯,在生活中认真观察、留意和感悟生活,并结合写作的主题将这些观察进行回想,并利用文字进行表达,适当地进行写作的教学引导,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心理去感悟生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方向去进行写作,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进行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想要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要注重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利用多样化的激励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真正提升学生写作水平,提升小学作文教学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