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散文教学切入点,有效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22-11-14 16:34寿惠芳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散文教学切入点阅读能力

寿惠芳

[摘 要]散文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文体,一直备受师生的关注。一些教师所采用的散文讲解方法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散文的阅读不太感兴趣。为此,教师应当改变教学方法,找准散文教学的切入点,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文章结合教学实例,具体探讨如何找准散文教学的切入点。

[关键词]初中语文;散文教学;切入点;阅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9-0007-03

散文又称美文,具有形散神聚、以小见大的特点。与其他文体相比,散文的自由性更强,因此鉴赏与写作散文较为考验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学素养。教学散文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如何教学,都必须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以取得由点及面、从局部到整体的效果。文章将结合教学实例,从背景、标题、写法以及情感四个方面入手,探讨散文教学技巧。

一、背景切入,知人论世

一般情况下,作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不太会主动提及背景。这样,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可能就无法顺利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作者的情感形成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借助工具书或网络去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背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透露出作者的创作历程。散文的创作基本上都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有关。同一位作家在不同的时间或心境下,所创作作品的风格可能存在很大差异。教师在教学散文时,可以从写作背景切入,采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作者身处的时代,经历的事情,以及当时的情绪,从而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以及创作目的。

比如《背影》里的第一段中有这样一句描写:“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句话中有一个关键词——“不相见”。“不相见”这个词比较简单,有些学生在初次阅读的时候并没有注意到它,而若不明白为什么“不相见”,便不能深刻理解文章。教师为学生介绍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明白“我”与父亲为什么不相见:“实际上,作者在写《背影》前,与自己的父亲发生过一些矛盾,导致父子关系淡漠,所以二人很久未相见。也正因如此,作者才会因父亲的来信而想起那年父亲为自己买橘子的背影,并且颇有感触。因此,如果没有有效了解‘不相见’,便很难体会作者的情感。”至于具体是什么矛盾,教师让学生自主去搜集资料了解。通过搜集资料,学生不仅了解到了“不相见”的原因,还了解到了:1917年,“我”的祖母去世,父亲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的差事也交卸了。办完祖母的丧事,父亲送“我”上火车北去。这期间,父亲对“我”极为关怀、爱护。这使“我”非常感动,乃至经久不忘。“我”与父亲虽然交流不多,但是浓浓的亲情却在不言处流淌。多年之后,每当“我”回想起那天,父亲的背影就出现在“晶莹的泪光中”。所以1925年,作者有感于世事,便写了此文。在了解了写作背景后,学生再来看文章,就能够理解在特定情境下,人物的特定心情了。

在学生了解相关背景之后,教师再对文章进行解读,以使学生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这样,学生就不会像以往一样,对散文的理解仅仅停留于表层。写作背景资料的搜集,并不只是教师一人的工作,也可以交由学生去做,让学生主动去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这样,学生在听课的时候往往注意力更集中,学习也更有针对性。

二、标题切入,设下悬念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每篇优质文章的标题都经过作者的精雕细琢。一个好的标题可以在第一时间就紧紧抓住读者的目光,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从标题切入,让学生由标题猜测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是让学生由标题揣测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样不仅能够为接下来的教学做铺垫,而且能够让学生迅速掌握文章要领。另外,在解析文章标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锻炼问题分析能力,学会解读重点字词的方法,提升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总结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学《背影》这篇文章时,在黑板上写下“背影”两个字,让学生自由地说一说由这两个字想到了什么。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有学生说想到了美人的倩影,有学生说想到了一些悬疑小说中的情节,还有学生说想到了在车站送别时亲人的背影……学生在自由发言的过程中,就能领悟教师的用意,即教师想让他们了解“为什么作者要以‘背影’为题?”。这样一来,教师就可以顺势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看看他的《背影》里,写了怎样的人,说了怎样的事。”这样的导入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既直接又简单,使学生可以顺利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另外,这样的导入方式既自然,又能充分发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获得参与感,同时也为接下来的教学设下悬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用别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标题,如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幅背影图并提问:“这是一幅什么图?”学生通过看图很容易就能发现:“这是一幅父亲的背影图。”教师接着提问:“通过观看这幅图,你们感悟到了怎样的情感色彩呢?”学生争着回答:心疼、感激……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引出悬念,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文本中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而理解文章题目的深刻内涵。

不过教师要注意的是,在由标题切入时,最好不要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否则就会在课堂上产生“明知故问”的反效果,大大降低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除了直接让学生由标题猜测文章内容,教师还可以采用猜谜语的方式,即由标题设计一个谜语,让学生去猜谜底。这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对文章充满好奇。

三、写法切入,欣赏语言

散文的写作形式比较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非泛泛而谈。散文涵盖的写法十分丰富,因此读起来才会这般灵动优美。想要深入地鉴赏散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由写法切入,欣赏其中的语言表达。教师应当在精读环节有效讲解写法,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散文语言的质朴与细腻。学生只有对散文的写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在阅读的时候才会更有自信心。在了解了相关的写法后,学生就能更加顺利地读懂文本的语言,并且进一步去欣赏这些语言。教师在散文教学中,可从“写法”这一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去深层次地欣赏文章的语言表达,进而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背景》一文中最精彩的地方莫过于细节描写。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全文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质朴平实是其语言的特点。但是,最打动读者的,恰恰也是这质朴和平实。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去探究相应的细节描写。作者在描写细节时采用最多的就是白描手法,比如:“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把当时父亲的穿着打扮、体态,以及父亲买橘子时穿过铁路的情形,用不借助任何修饰的话语,原原本本地再现于读者眼前。这种文字,清淡质朴,却情真味浓,蕴藏着作者的深情。作者选用了最简单、最基本的写作方式,用最真实的语言去描写父爱,更贴近实际生活。在阅读时,学生能感同身受,从而更加真实地体会到父爱的无私与真挚。除了细节描写,教师还需要让学生关注侧面烘托的写作手法。比如文中写道“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又写道“我赶紧去搀他”。通过探究这些语言,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通过侧面烘托手法的运用,表现出父爱子、子也爱父的感人亲情。

学生可鉴赏的写法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技巧以及谋篇布局等。在鉴赏时,学生需要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采用写法切入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使学生迅速掌握文章重点。

四、情感切入,领悟主旨

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咏物、说理的散文,情感都是其灵魂。散文之所以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够透露出作者独特的情感,如同画卷一般,乍一看很普通,但是却极具神韵。散文教学最终的归宿是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蕴含的丰富情感,并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散文之所以美,是因为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散文中的情感散发着巨大的魅力,同时也是散文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在阅读完散文之后,必须要体会到文章中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从文章、作者的情感切入,以使学生领悟文章的主旨。《背影》全文情感的抒发落在了最后几句——“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读到这里,教师让学生发散思维去想象作者此时的心情究竟是怎样的。有学生联想到,作者一个堂堂七尺男儿,看到父亲的信却泪光盈盈,并感叹“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由此可见作者对父亲浓浓的思念与不舍。从情感切入,可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句,并联系全文做分析,以顺利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自己对家人的感激之情。比如,“学了这篇文章后,你想说些什么?”,又或是“你可曾关注过亲人的背影,他们是否悄悄变老了?”。这时学生就会有许多的感触,纷纷联系实际生活,说出自己内心想说的话。如有学生说道:“学习完这篇文章,我才意识到原来父亲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爱。之前,我竟没有好好地关注过我的父亲,我可能错失了太多的瞬间,而这些瞬间往往就是他表现对我的爱的瞬间。因此,日后我一定会珍惜每天和父亲相处的时间,时常关注他,感受他对我的爱,并积极表达我对他的爱。”更有学生说道:“恍然回首,父亲的头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白了……之前,我对‘父爱’并没有太深的感触,不是因为父亲不爱我,而是因为我并没有留意他的爱。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我才意识到父爱的深沉,今后,我一定会认真地去感受父亲的爱。”这样教学可以使学生更迅速地将文本内容与生活相结合,真正理解并体会“父爱”的含义。

运用情感切入的方式,一方面能够引发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另一方面能够升华课堂。在情感切入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够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让学生结合个人的经验去谈一些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以引发学生的共鸣,激活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情感体验。在散文教学过程中,运用情感切入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之,散文是一种重要文體,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和鉴赏时,除了传授必要的技巧,还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情感经验、丰盈自身的文学底蕴。学生在阅读散文时需要用心去发现散文的美,要以自己的感悟去解读作者的心声。除了以上提到的切入点,还有很多切入点值得教师去探究。教师若能够多探索、多反思、多总结,长此以往,便能够在语文教学中有所收获。

[   参   考   文   献   ]

[1]  张海菊.标题:散文阅读的最佳切入点[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9(8):77.

[2]  陈良.由标题发散开去:散文阅读的最佳切入点[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5(12):159-160.

[3]  林燕芝.找准教学切入点,提高教学实效性:教散文《项脊轩志》有感[J].考试周刊,2012(24):38-39.

[4]  朱伟.浅谈初中叙事性散文深度阅读的五个切入点:以统编语文教材八(下)《灯笼》教学为例[J].初中生世界,2020(44):36-37.

(责任编辑 农越华)

猜你喜欢
散文教学切入点阅读能力
由《故都的秋》谈高中散文教学思路
巧抓散文教学之根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
“见怪要怪”:舆论监督报道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