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信阳学院 奚迪 郑亚茹 李荷
高校的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在立德树人的前提下,培养符合国家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抓好课程思政建设,将专业知识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有机融合,是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人才的核心。课程思政教学是以专业课程教学为载体,通过对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有机融合,将思政元素的内容渗透到课堂中,使学生在专业课的课堂上完成专业素养和思政素养的双重提升,实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21世纪的生命科学飞速发展,其中免疫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得到迅猛发展,不仅免疫学理论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而且免疫学相关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免疫学是一门集基础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尤其在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后,免疫学在社会各领域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所以,免疫学的教学重要性日益显现。免疫学作为信阳学院生物科学的专业选修课程,自课程开设以来,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只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讲授,忽略了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缺少课程中潜在的思政资源的挖掘。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改革免疫学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学设计,将思政元素自然融入课程教学中,使其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
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一门研究机体免疫系统如何识别“非自身”的抗原物质并对其作出免疫应答反应的学科。课程内容涉及多门学科知识,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是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前沿学科。掌握免疫学的基本知识,不仅可以为科学研究提供独特的方法,更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然要求。
免疫学课程具有四大特点:第一,免疫学交叉性较强,涉及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中的多门学科,是生物学和医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在生物科学专业,免疫学知识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课程知识相关联,学生掌握好这些课程的内容有助于免疫学的学习。第二,免疫学的知识较为抽象,课程内容主要是微观层面的,涉及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机制以及免疫系统的调节机制,对学生而言,学习具有一定难度。第三,免疫学具有较强的逻辑性,课程前后知识联系较为紧密,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全局观,能够将课程的前后知识点串联在一起。而且,在免疫学中应用了大量的辩证思维,需要学生看到知识内在的联系,全面客观地分析问题。例如,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具有双重性,在生理条件下,免疫系统可对机体起到免疫保护作用;在病理条件下,免疫系统会引发机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造成机体的损伤。第四,免疫学前沿性较强,免疫学一直以来都是生物科学领域中发展较快的学科之一。近年来,免疫学相关理论和技术不断涌现,为免疫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目前,在高校全课程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只有将育人和专业知识的讲授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但是,现阶段大学生普遍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才是大学学习的重心,从而对思政课程不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是一个大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才能够将其所学更好地贡献给社会,服务于社会。所以,专业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把育人和专业知识传授相结合,培养具有良好思想政治素养和过硬专业素养的人才,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二)满足免疫学教学的内在需求。免疫学课程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其实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但是教师并未重点讲授,也未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例如,在介绍免疫学家的成果时,只介绍其贡献,而忽视了免疫学家的优良品质。除此之外,免疫学课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较强,涉及的许多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辩证客观地分析。例如,免疫功能的双重性;免疫调节与免疫耐受;超敏反应等。总之,免疫学学科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素材,非常适合开展课程思政。
(三)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免疫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接受思政教育,内化思政元素。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专业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专业课学习,在思政教育的正确引导下,将所学免疫学知识更好地应用于相关行业,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一)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中,以往教师只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往往忽略情感价值观的培养。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在设计每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时,应以课程思政作为导向,根据每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凝练总结,从而融入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中。例如,在免疫学绪论的教学中,教学内容涉及众多免疫学家,以往教师会重点讲授科学家科研成果的重要性以及对免疫学发展的意义。在新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教师需要进一步介绍科学家身上难能可贵的优良品质,如坚持不懈、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这些精神推动了整个学科的发展,让学生明白科学进步的真正源动力正是这些优秀的品质,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秉持探索创新的精神。在讲授抗体的发现过程时,让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为人类造福的事实,让学生感受到所学专业所学课程的实践价值,在培养学生专业认可度的同时增强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免疫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基于课程特点,免疫学中蕴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在课程思政的背景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刻分析,结合专业知识,找到恰当的思政切入点,完成潜移默化的思政教育。例如,在学习免疫细胞时,介绍免疫细胞的分类和功能,包括特异性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NK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这些细胞功能各异,各司其职,但是又相互协作、相互制约,共同维持免疫系统的功能。以此为出发点,教育学生正确看待身边的每一种职业。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分,只是分工不同,应该尊重每一份工作。让学生树立一种对专业敬畏的理念,提高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岗位的认同感。在学习T淋巴细胞时,引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造成的免疫缺陷综合征,从免疫学角度解释艾滋病的发病机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艾滋病患者临床后期容易受到各种微生物感染。通过讲授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教育学生要珍爱生命,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并对艾滋病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远离艾滋病。讲授T淋巴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和发育时,通过T淋巴细胞边迁移边分化发育的过程,引导学生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问题,要学会用发展和动态的眼光看待事物。随着事物的发展,应该不断调整自己的应对措施与策略,面对任何事物都应有提前谋划的意识,预判事物的发展方向,对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分析,将难点提前攻克。
(三)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将课程思政内容恰当地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之中,根据课程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思想道德素养。1.提问启发式教学。免疫学的内容抽象难懂,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较强,对学生来说学习难度相对较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采用讲授与提问启发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层层攻克每个知识点。在讲授与提问过程中,充分利用免疫学的众多思政元素渗透思政教育。例如,在讲到免疫分子——“细胞因子”时,先讲授细胞因子的本质与来源,启发引导学生分析细胞因子的生物学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和一些非免疫细胞在抵抗抗原性物质时分泌的一类小分子蛋白,参与和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发挥较为重要的抗感染作用,对于机体来说是一种有利的成分。然后提出问题:当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平衡被打破时,细胞因子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会对机体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向学生分析当机体免疫平衡被打破,可能会导致细胞因子刺激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循环往复,造成“细胞因子风暴”,使免疫系统失去控制,导致机体多器官衰竭。在讲授此部分内容时就可以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方式,客观地去分析细胞因子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辩证性思考看待问题,这样才有利于看清问题的本质所在,解决问题的主要矛盾。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思政教育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免疫学预防的时候,首先引入新冠疫苗,从2019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接种新冠疫苗成为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手段,从免疫学角度解释接种新冠疫苗预防病毒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周围人科普接种新冠疫苗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消除人们对接种新冠疫苗的顾虑,学以致用。还可以引申分析新冠疫苗研发速度快的原因:一方面,得益于免疫学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得益于国家和企业之间的齐心配合,不仅要强调免疫学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该学科的认同感,而且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还可以讲解假疫苗事件,让同学们从专业和思政两个层面分析假疫苗的危害,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假疫苗出现的根本原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利用自己所学服务社会、造福人类。3.讨论教学法。讨论法是指提供学生问题或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往教师侧重于让学生从知识层面讨论问题,课程思政教学中还需要引导学生深度挖掘讨论问题或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内容。比如让学生讨论“假疫苗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除知识层面的讨论分析外,从思政层面上分析,让学生意识到假疫苗会给众多家庭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引导学生要知法守法,坚守道德底线。在讲授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时也可利用讨论法,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指由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的、能够引起机体强烈而又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总称。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与移植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在学生学习完主要组织相容抗原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后,给出非法器官移植的案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一方面从知识层面上讨论此案件中器官移植的原理及可行性,一方面从思政层面分析此案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并给学生科普一些器官移植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让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养成强烈的法律意识。
(四)教学改革效果的评估。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并总结教学改革中的不足和经验,激发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积极性。为了评估免疫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效果,构建了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优化了教学考核方式。1.构建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免疫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以每一章为单位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每一章的教学评价主要由学生评价和教师自评构成,通过多次教学质量评价构建起过程性评价体系。学生评价要求学生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尤其要对教师课堂上的思政教育进行评价。评价教师能否将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进行恰当融合,教学内容是否与思政内容相匹配,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是否达标。教师自评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效果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政内容四个方面进行评价。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问卷调查,让学生对教师的思政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评价和建议,以生评教、以评促教。通过过程性教学质量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自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课堂时间的分配、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和手段等问题,促使教师积极反思,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及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效果。2.优化教学考核方式。通过优化教学考核方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新的教学考核方式不仅要考核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对学生的思政道德素养进行评价。考核主要包括平时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两部分,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原比重30%)。平时考核除了通过以往学生的出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学习态度等评价外,还增加了学生思想素质评价,此部分可以通过让学生分享对免疫学相关事件或者一些社会热点的看法,通过分享的内容对其进行综合素质评价。期末考核主要以期末闭卷考试形式进行,考试除了以往对专业知识的检测,还增加了一些考查综合素质的题目。例如一些案例分析题,让学生从专业角度和思政角度回答,检测思政教育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免疫学中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不仅是课程思政大背景下的要求,也是免疫学教学的内在需求。思政元素的融入不仅可以让人才培养更加全面,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对免疫学学科的认同感。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达成全方位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