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英
[摘 要]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初中语文课堂是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主要场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承担起这一责任,在教学中,通过深挖教材、联系生活、引导经典阅读、开展写作训练、巧用多媒体等方式来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文章重点论述人文精神培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希望能为有效提高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效率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精神;培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21-0007-03
初中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言文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挖掘学生的文学创作潜力,还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初中语文教师要积极寻求有效的人文精神培育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笔者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策略展开分析。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一种精神价值取向,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和维护。初中语文教学通过讲述名人事迹等传递人文关怀,这与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息息相关。初中学生正处在价值观的“塑形”阶段,需要高尚的精神作为引导。人文精神所体现的普世情怀和人性关怀使其极为符合这一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应当承担起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任务,帮助学生在提高文学审美能力的同时涵养人文情怀。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对初中语文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首先,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改革强调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初中语文教学而言,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一部分,能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其次,人文精神的培育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比如,在学习“鞠躬尽瘁”这一成语时,了解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和它蕴含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学生对它的记忆与使用。再比如,学生在鉴赏文学作品时,若能融入人文精神,便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人文精神的培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巨大的影响。人文精神作为一种普世性的价值关切,是多种优秀价值观的思想源泉,对学生的道德情操和行为举止均有一定的影响,对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的来说,人文精神是语文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研究内容,语文课堂是传播人文精神、传递人文关怀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十分重要且必要。
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观察,就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仍然是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一些学生的人文情感体验能力较弱,他们对身边所发生的启发性事件不够敏锐,难以捕捉到自己生活中的人文精神素材;二是一些学生的人文创新能力较弱,如他们在写作时使用的素材翻来覆去就是那几个,且都是一些老生常谈、毫无新意的例子;三是一些学生缺乏主动意识,这一点在阅读学习中体现得较为明显,这些学生往往只会机械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去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感悟。这些情况不仅阻碍着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而且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有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笔者通过长期的教学观察发现,一些语文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 以致其很难进行人文精神传递。语文教师应意识到,只有保证自己的知识储备足够丰富、自身的文化底蕴足够丰厚,才能更深层次地去理解语文问题,更好地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 部分教师在语文课堂中, 仅仅讲解教材知识,缺乏对学生思想感情的引导,这样的情况导致学生的人文精神培育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策略
(一) 深挖教材
初中语文教材选编的篇目是经过多方考量与层层审核的,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乏传递人文精神的篇目,教师要留心挖掘其中的人文精神元素加以整理分析,再在课堂上向学生进行有效的展示,引导学生增强人文信息捕捉力,掌握解读人文素材的视角和方式,进而在此基础上养成人文批判精神和人文審美能力。教师要切实做到把人文精神培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授《谁是最可爱的人》之前,笔者对文章所传达的爱国主义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讲授这篇文章时,笔者先给学生补充了“抗美援朝”的相关背景,再让学生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出文中所指的“最可爱的人”是谁,这些人物可爱在哪。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赏析,学生能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人物的情感。在学生自主阅读、分析文章之后,笔者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让学生全面地感悟“最可爱的人”的爱国主义情感,体会“最可爱的人”为了祖国人民的幸福,在战场上狭小潮湿的防空洞里吃一口炒面就一口雪的自我牺牲精神。同时,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自我奉献精神,笔者要求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如果想成为“最可爱的人”该如何做。
(二) 联系生活
人文精神的培育离不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领会与感悟。在教学生活阅历不够丰富、人生体会尚未深刻的初中学生时,有效联系生活实际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体会人生百态,学会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在实践中培育人文精神,在生活中加强人文关怀。
比如在讲授《木兰诗》中木兰出征前的这一部分内容时,如果直接讲解木兰同父母分离时的不舍,可能很难让学生对此产生直观的感受。对此,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想自己要与父母分别时的感受,再进行讲解。这样一来,学生对木兰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对木兰替父从军的无畏和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会更有体悟。再比如学生在学习《陋室铭》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一句时,受个人经验限制,对其所描绘的场景较为陌生。笔者便从网络上搜集了一些高质量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的相关照片向学生展示,帮助学生体会某个领域的尖端人才汇聚一堂共论学术的盛况。这样一来,学生便能有效理解这一句的内容,体会作者的社交状态。
(三)引导经典阅读
文学名著不仅是人类历史的写照记录,还是传播人文精神最为常见的载体。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下了众多凝聚着自己创作心血的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的名篇。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文学名著的教育功能,讓学生结合前人的深邃思想感悟人文精神的历史变迁。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文学名著推荐给学生。在名著的选择上教师要注意,作品篇幅不宜过长,语言不宜晦涩,应贴近生活、富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教师要让学生多接触正面的、积极的经典作品,进而树立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笔者给学生推荐的文学名著包括《论语》《道德经》等传统典籍,还包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老人与海》等外国名篇。除了推荐名著,教师还应适当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比如定期开展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读书时的所思所想,并引导学生思考:读书给自己带来了什么样的实际变化?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加深对所读书目的印象,又能分享自己的所思所得,进而落实人文精神的培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四)开展写作训练
写作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写作是学生锻炼语言能力、表达内心感情的有效方式,写作有利于学生的观察感知能力的提升和人文情感的抒发。具体来说,在写作时,学生首先要基于主题、立意等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其次要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筛选和分析,最后要有效组织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体察感知能力等能得到提升,学生的人文思维和情感认知能力等能得到锻炼,学生的人文精神能得到有效的培育。笔者在此要郑重提示,语文教师应当给学生提供自由的创作空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对学生的创新想法要及时予以鼓励与肯定,挖掘学生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潜能,增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近年来,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笔者便给学生布置了如下作文题目——《疫情中的感人点滴》,以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回忆、搜集与抗击疫情相关的感人事迹,感悟疫情面前人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精神力量。在作文中,学生均分享了自己的所见所闻,并且抒发了真实的情感,表达了相关的见解。笔者从中明显感受到了学生对国家大事、人类共同命运的迫切关怀。
(五)巧用多媒体
为了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更好地调动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除此之外,还可以将教学中较难理解、较难直观表达、较难联系生活的内容,运用多媒体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向学生展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应向学生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向学生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正面的人文主义观念,以发挥语文教学的思想引导作用。
笔者在讲授《最后一课》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相关的视频,给学生补充了普法战争的相关背景,然后让学生在精读文章的过程中,找出其中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的描写,以此为切入点帮助学生走进人物的情感世界,最后组织学生分小组谈论交流自己学完文章之后的心得体会,并选派优秀学生小组进行成果汇报,让学生全面体会普通人民的爱国情感和反抗侵略的意志,以此引导学生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意志。在课后的空闲时间,笔者还利用多媒体播放了话剧《最后一课》的视频,让学生在观看具体的人物表演的过程中加深自己对故事情节的印象,在与演员和人物的共情中深化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本文详细论述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策略。文中所论述的策略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积累的具有借鉴意义的策略。当前,仍有诸多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策略亟待同行去挖掘。笔者在此呼吁全体同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品德修养,转变应试教育观念,重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高阶教学目标,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试验、不断改善、不断反思,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特色,最终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方面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王晓红.统编版初中语文“读读写写”栏目的变化分析[J].文学教育(上),2018(12):130-131.
[2] 于福文.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培养初中学生的人文素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2):81-82.
[3] 阚兴营.浅议如何加强初中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J].中国校外教育,2018(2):33.
[4] 谭小平.论初中语文教育应重视人文精神与个性化[J].新课程(中学),2015(9):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