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多元化投资与经营绩效

2022-11-11 08:10刘笑萍蒋依鸣
国际贸易 2022年10期
关键词:多元化制造业企业

刘笑萍 蒋依鸣

投资行业和投资区位是企业海外投资面临的两个关键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在行业和区位方面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我国企业的投资行业范围由以能源、资源为主到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投资区位目前已涉及全球8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已有研究尚未就企业海外投资多元化特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达成一致意见。Nath et al.(2010)认为当公司专注于为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狭窄组合,并专注于不同的地理市场时绩效会更好。Qian et al.(2008)发现区域多元化达到一定临界值时,企业绩效就会下降。王雁南等(2019)发现区域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呈U型关系。基于此,本文将主要着眼于制造业企业,梳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多元化投资现状,并探究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投资多元化对企业绩效的潜在影响。

一、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多元化投资与经营现状

(一)制造业企业的对外投资流量在波动中增长,存量稳步提升

如图1所示,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投资流量在波动中增长。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金额从2003年的6.2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258.4亿美元。2016—2020年,受贸易摩擦、新冠疫情等影响,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出总量呈萎缩态势,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但仍保持高位,并于2018年起再度呈逐年上升趋势。从全行业占比的角度看,中国制造业投资流量占中国全行业投资流量的比重从2008年的3.2%提高至2020年的16.8%。

图1 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金额及占比情况

同一时期内,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逐年攀升。如图2所示,从2003年的20.7亿美元至2020年的2778.7亿美元,扩张了130多倍。从全行业占比的角度看,2008年至2020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我国总投资存量的比重翻倍,从2008年的5.3%提高至2020年的10.8%。

图2 2003—2020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金额及占比情况

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和存量在总额和比例上的扩张表明,随着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加入了“走出去”的队伍中。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行业多元化

2000年至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投资行业多元化的特征,体现为以下两点:

1.行业覆盖面越来越广,流向较为集中,制造业流量加大

从全行业企业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呈多元化趋势,从以能源、资源为主到覆盖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从存量来看,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覆盖了国民经济的18个行业大类,其中制造业投资存量占全国总投资规模的10.8%,位列第四,前三位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零售、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流量来看,2017年至2020年,70%以上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向了租赁和商务服务、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及金融业,2019年至2020年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位列第二名。

2.制造业内部企业投资的细分行业多元化

制造业企业投资的细分行业多元化,且投资重心从金属加工和轻纺工业转移至装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具体来看,2003年,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制品业、木材加工业、纺织服装和鞋帽制造业等金属加工业和轻工行业。2003年至2008年,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流向。2008年后,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制造、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也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布局热点。2015年后,装备制造业已占据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30%~50%,成为目前我国制造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行业。2020年,流向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高达119亿美元,占制造业投资的49%(见图3)。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存量主要分布在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汽车制造、专用设备制造、食品制造、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其他制造等领域。其中,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位列制造业细分行业首位,占制造业总存量的21.6%。

图3 2015—2020年装备制造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情况

(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多元化

2000年至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投资区位多元化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国(地区)的数目稳步上升

2003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39个国家(地区),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60%。自2015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目的国(地区)数目一直维持在188个及以上,约占全球国家(地区)总数的80%。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2.8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共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4.5万家,分布在全球189个国家(地区)(见图4)。

图4 2003—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家(地区)数

2.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呈集聚化趋势

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域分布来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绝大部分集中于发展中经济体。2003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亚洲地区的投资覆盖率高达81%,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占比达80%,其中中国香港是投资最为集中的地区,占总存量的74%。其次是拉丁美洲,存量占比14%。如图5所示,2008年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亚洲地区占比有所降低,但仍维持在71.4%的高位,在拉丁美洲投资存量占比提高至17.5%,在非洲投资存量占比达4.2%。2008年至2020年,中国对世界各洲的直接投资存量大部分仍集中在亚洲的国家与地区,如中国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澳门和印度尼西亚等地,且对亚洲的投资存量占比相对稳定;其次是开曼群岛、巴西、委内瑞拉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拉丁美洲地区,且对拉丁美洲的存量占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对欧洲、非洲、大洋洲的投资存量占比较小,且2016年至2020年期间均有所下降。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近90%都分布在发展中经济体。

图5 2008—2020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变动趋势

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对目的国(地区)的投资流量呈不同程度的增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新增投资重点

《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投资流量占比来看,亚洲、拉丁美洲和欧洲分别以73.1%、10.8%和8.3%的占比位列前三,而流向大洋洲的投资占比最少,仅为0.9%。除流向大洋洲的投资同比下降30%以外,对亚洲、拉丁美洲、欧洲、北美洲和非洲的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1.4%、160.7%、20.6%、45.1%和56.1%。值得注意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近年来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重点。2013年至2020年,中国境内投资者对“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累计投资1398.5亿美元,对“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重点区域东盟10国的投资额达160.6亿美元,同比增长23.3%。截至2020年年底,中国境内投资者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3个国家设立境外企业1.1万家,投资流量同比增长20.6%,占比14.7%,覆盖国民经济18个行业大类,其中流向制造业的投资占34.1%,同比增长13.1%。

(四)仍处于探索阶段,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经营绩效欠佳

中国对外投资企业的经营绩效有待改善。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中国全行业对外投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1.35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国(境)外成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简称“境外企业”)1.8万家,其中77.6%的中国境外企业盈利或持平,22.4%亏损;在2000家对外直接投资的中央企业中,72.7%盈利或持平,27.3%亏损。从具体案例来看,中国的金属矿业公司是最先“走出去”的一批企业,但许多公司在海外投资却屡遭困境。例如,2008年中钢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中西部矿业公司,而在2011年该项目宣布暂停。实力雄厚的中国“三桶油”自“走出去”后,亏损成为常态。根据中国石化发布的半年报数据,2020年上半年,中国石化实现营业收入10342.46亿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4989.96亿元下滑31%,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亏损228.82亿元,与上年同期的304.51亿元盈利额相比大幅下降。

近年来,中国境外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好转。2020年,超过70%的企业盈利或持平,当年新增留存收益716.4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占当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的46.6%以上,但仍有近30%的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由此可见,虽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规模飞速扩张、布局多元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其经营绩效在一定程度上未能与之相匹配。这说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结构布局和经营战略上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尚处于探索与试错阶段。中国企业仍在寻求与自身组织能力最相匹配的投资行业与区位分布,在达到最佳多元化水平前会经历短期企业绩效的下降。

二、制造业企业海外多元化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积极作用

(一)有利于资源获取、整合与共享

制造业生产与经营所需的资源既包括厂房设备、原料、中间品等生产资料,又包括信贷融资等财务资源。海外多元化投资对制造业企业的资源获取、整合与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1.投资区位多元化可以提供更多、更灵活、更高质量的资源获取途径

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自然灾害与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今天,投资区位多元化的资源优势尤为明显。对于中国制造业企业而言,部分生产原料、核心零部件等需从海外进口。例如,在原料方面,我国是世界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主要从澳大利亚、巴西、南非等地进口铁矿石以供企业进行工业生产。澳大利亚作为“五眼联盟”之一,近年来多次对中方施压以追随美国对华贸易制裁,铁矿石进口成为澳大利亚掣肘我国经济与政治发展的重要环节。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同样会影响铁矿石进口,例如,2022年年初大暴雨和山体滑坡使巴西淡水河谷等矿山生产与运输受阻。由此可见,制造业企业生产资料来源国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经营带来压力。企业在多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有利于增加企业的资源获取渠道,增强企业抵御海外市场不确定性冲击的能力。

2.多元化投资策略有助于企业实现跨行业、跨国家的资源整合与共享

一方面,与服务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的特征是生产环节可远离市场,在某一地区进行集中生产。企业可在母国进行集中生产,再通过各国子公司分销至海外,充分利用母国既有的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降低平均生产成本,实现规模经济。另一方面,实施多元化区位投资战略的企业可充分利用各国资源禀赋的差异,把从各国获取的低价优质的生产资源在企业内部进行整合与再分配,降低企业生产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盈利空间。此外,投资行业多元化可将信贷资源等在不同行业之间共享,同样有利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

(二)有利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充分发挥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多元化投资策略可使企业在所涉足的国家和行业,最大化利用母公司所积累的生产技能、知识、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市场势力和企业家精神等核心能力(Guillén,2000)。通过合理运用这些能力,企业内部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不同资源禀赋能达到最优配置状态,从而获得相对于其他同行企业的超额利润(Bhatia et al.,2018)。

此外,与服务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更偏向由创新驱动,企业的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企业绩效。制造业企业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可以在母公司与各国子公司之间实现研发成果、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共享(Khurana et al.,2021),将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化为更可观的产出和利润。

(三)便于实施差异化生产与销售策略

中国制造业企业在多个目的国(地区)投资建厂生产,便于实施差异化生产与销售策略。一方面,不同投资区位内的不同生产要素价格存在差异,当地技术发展水平也不同,实施投资区位多元化战略的企业可以因地制宜地设计产品和生产方案,购买相应的生产设备,有利于生产成本的最小化;另一方面,由于不同目的国(地区)的居民人均收入、消费偏好、需求弹性、市场竞争程度存在差异,投资区位多元化允许企业根据不同市场的特征,制定差异化销售策略。在不同投资目的国进行差异化定价,有利于企业最大化自身利润,扩大其在国际市场的市场份额,进而优化企业的业绩表现。

(四)助力企业平稳推进海外多元化投资升级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宏观经济增速从高速降为中高速,许多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中的企业无法再依靠要素成本优势盈利,部分企业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转轨到技术密集型、创新驱动型的行业赛道中去。对于需要产业转型升级的企业而言,如果骤然实现行业赛道的切换,企业可能会因生产经验不足、规模经济尚未实现等因素,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因此,部分转型企业选择同时在原行业和转型的目标行业进行投资布局,原行业的营业收入可用来支付企业进入新行业的固定成本,使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有钱可挣、有路可退,实现渐进式产业升级,规避一次性、短期转换行业轨道带来的巨大冲击与风险。

三、制造业企业海外多元化投资对企业经营绩效的负向影响

(一)递增的交易成本

随着投资行业和投资目的国的多元化水平提高,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交易成本递增,因此跨国企业的组织范围和国际生产扩张是有限的。就投资行业多元化策略而言,企业将投资业务活动扩展到多个行业,其所面临的经营环境不确定性大幅提升,与之相关的内部交易、协调和信息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而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Song et al.,2019)。就投资区位多元化策略而言,在不同地区大量分散经营的企业将面临更多不同区域差异化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法律等环境,使得企业在整体上面临更大的东道国新环境挑战,并带来公司业绩沟通、协调、控制和激励等诸多问题(张耕等,2020),导致跨国公司面临巨大的交易成本。此外,与服务业跨国公司相比,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企业存在转移无形资产成本较高、营销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使制造业企业进行区位多元化投资时面临的关联交易成本更为显著(Tsai et al.,2020)。

(二)隐含的委托代理成本

投资行业和区位多元化策略隐含着“委托—代理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在预算软约束预期下企业经营者会为了最大化自身的控制权收益、获得更多显隐性报酬、提高内部议价能力而盲目扩大规模,进而涉及更多行业的投资,使得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融资压力骤然上升(Thakur et al.,2021)。与服务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进入新行业需要支付高额的固定成本来建设新的生产线,引入新的生产技术。因此,如果制造业企业投资者为了自身利益盲目进行跨行业布局可能会损害企业经济效益,为企业资金周转带来压力。此外,多元化投资还必须考虑投资者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关系,以及因此产生的代理成本。例如,区位和行业多元化经营为企业管理者盈余操纵、在职消费等不良行为提供了可能的途径,从而降低公司价值。

(三)潜在的投资风险

大量研究“多国性与绩效”的文献借鉴金融投资组合多元化理论指出,跨国企业向多个国家扩张,可以降低国外经营风险(吴冰等,2018),使其能实现期望的国际增长水平。但实际上,如果企业投资于多个文化、制度和地理距离与本国接近的国家,这些国家的经济周期往往与本国同步,因此可能无法有效减少非系统性风险,甚至对跨国公司利润稳定性产生负面的净影响(Deligonul,2020)。若想降低投资风险,需投资于经济周期不同的国家。

与服务业企业相比,制造业企业需支付高额固定成本以购买机器、厂房等固定资产。不同制造业行业在生产技术、生产设备上有较大差异。跨国企业同时在多个行业进行投资生产,需支付引入新技术、购置新设备等高额固定成本,资金需求量巨大。若企业在某些行业的生产与销售不顺利,无法弥补前期投入,则跨国企业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四、中国制造业企业海外多元化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层面: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和跨国协调管理能力

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海外投资经验不足,缺乏跨国协调管理能力和内部资源整合能力,这类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其所采取的多元化投资战略不匹配,无法同时承担“外来者责任”和“多元化责任”,但部分企业依然选择在多个国家、多个行业进行投资。企业海外投资所跨地域过于分散化将产生较高协调成本。此外,近年来贸易摩擦和地缘冲突频发,投资目的国存在更大不确定性。在外部冲击产生时,部分资源整合能力较差的企业不但无法利用当地特地资源优势,还会通过消耗企业内部资金将海外风险传导到母公司。投资多元化带来的高交易成本和高系统风险,加之进入新行业与新目的国需付出的高额固定成本,导致了部分中国制造业企业经营效率低、盈利能力差。

(二)政策层面:政策干预导致多元化投资决策与企业核心竞争力脱钩

在转型经济体或新兴市场中,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或者利用效率不高,企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非市场体系(如政府控制和社会网络),行业多元化甚至可能是政府干预下的产物(陈信元等,2007)。我国的产业政策为选择性产业政策,通过对重点产业实施税收优惠、补贴和资源引流等,推动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能迭代和转型升级。

选择性产业政策实施会同时促进受扶持企业和非扶持企业进行行业多元化投资。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在产业转型中把握先机,在新产业中发挥关键作用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税收收入和国际地位的目的,因此会干预或者诱导企业的投资决策过程,将更多资源(如信贷)分配给受扶持产业中的企业。资源基础观认为,企业实施多元化经营需依附于现有能力与禀赋(Guillen,2000),与未受扶持企业相比,受扶持的企业能享受更多的资源、获取更多信息。因此,受扶持企业更可能凭借自身资源优势来实施行业多元化对外直接投资策略,避免单一行业经营的发展瓶颈,实现产出最大化的目标(田伟,2007;杨兴全等,2018)。另一方面,对于非扶持产业中的企业而言,信贷资源会因产业政策的实施而减少,企业发展受限,迫使非扶持企业进行产业转型,开展多元化行业经营,投入更多资源在政策扶持的行业上。但这些投资可能并非企业的最优决策方案,而是产业政策导向下的“盲从”或无奈之举。非扶持产业中的企业需花大量资金购买新的机器设备,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经营负担,使这类企业的行业多元化投资容易出现“潮涌现象”,企业发展与其核心竞争力脱钩,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利影响(Cuong et al.,2020)。

(三)市场层面:高额代理成本、交易成本与协调成本削弱规模经济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制度设计、市场环境等还有待完善。因此,多元化投资未必能克服外部市场缺陷,企业实施行业多元化战略时也会带来大量的代理成本与交易成本。

中国大型制造业企业内部可能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问题:经营者的战略意图可能出于个人私利,而不顾企业资源约束,其为了最大化自身控制权收益、获得更多显隐性报酬而盲目投资诸多行业,企业内部代理成本高,从而不利于企业绩效提高。此外,企业多元化经营若同时覆盖的行业数量过多,会大幅度增加企业的监管协调支出,并降低企业核心能力的延伸作用(刘云芬等,2015),不利于规模经济效应的发挥。

五、对中国制造业企业优化海外多元化投资策略的建议

第一,企业海外投资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需避免盲目投资、跟风投资,应与公司长远发展战略保持一致。企业需根据自身发展阶段、国际化经验以及跨国经营能力,选择适当的多元化投资程度,以便于合理协调内部资源分配、高效利用多国市场及资源。对于那些处于海外直接投资初级阶段的制造业企业,适当的行业集中和地域集中便于企业充分利用现有生产设备,共享现有战略资源和管理经验,减少多元化投资的风险。

第二,跨国企业在实施多元化投资策略前,应该全面了解各投资目的国的资源禀赋、地缘政治关系、营商环境等,综合评估跨国经营的风险,通过合理的投资区位选择分散投资风险。在进行跨行业多元化投资时,合理控制投资行业覆盖面大小,避免因行业跨度过大、生产经验缺乏而出现经营不善、资金紧张等问题。可先从与原行业在生产技术、所需资源上较为相近或关联性强的行业入手进行投资。

第三,政府需着力改善制造业企业营商环境,降低对外投资企业在母国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例如,简化企业获得生产与经营许可的程序、简化办事流程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规章,通过强化公司内部控制,建立对代理人的有效监督约束与激励机制,实现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的激励相容。此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规避企业内部层级过多导致的“委托—代理问题”。

第四,企业应认真研究经营利润变动的规律和趋势,动态调整并加强海外直接投资的专业知识学习,善于从自身和其他企业的海外投资行为中汲取经验教训,以增强企业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及风险防控意识。具体而言,投资多元化的本质是企业自身寻求与其组织能力最相匹配的产业或地域分布水平的试错过程,企业经营绩效的变化路径就取决于这种试错过程所产生的正面和负面作用的合力。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而言,国际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独特的和难以模仿的资源,也是组织学习的主要来源,能为企业提供有关市场、技术、文化及竞争等信息。因此,投资经验丰富的跨国企业对国际市场的环境和海外机构的运营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把握,更可能做出与企业自身资源水平相匹配的正确决策。只有当跨国公司具备相应的国际投资经验与能力、建立起正确的组织结构并实施正确的国际化投资战略时,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投资区位多元化、行业多元化的潜在优势。

猜你喜欢
多元化制造业企业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山西大同:多元化养老服务 托起幸福“夕阳红”
企业
巧用“多元化”,赋能“双减”作业
企业
企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永荣锦江瞄准差异化多元化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