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二学段怎么学“红色经典”

2022-11-11 06:05沈依俊浙江省杭州市文津小学
教育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红色经典学段红色

沈依俊 | 浙江省杭州市文津小学

我们把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关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的课文称为“红色经典”。小学语文课堂是红色经典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在课堂上要“立足儿童本位,拉近生本距离;把握学科特点,实现言意兼得;还原历史场景,明确价值取向”,结合第二学段(三四年级)学生特点,在落实语文要素过程中提高学生思想文化修养,引领其精神成长。

立足儿童本位,拉近生本距离

小学第二学段的学生,虽有一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但若没有背景知识的铺垫和方法的指引,学习红色经典课文时存在一定难度。而且课文中主人公所处的时代以及事件距离当下比较遥远,有必要通过影视铺垫、勾连旧知、角色体验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红色经典的体会。教学时,可适时适切引入图片和影视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

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教师可勾连以前学过的文本内容,唤起学生的回忆。例如在教学《卜算子·咏梅》时,介绍作者毛泽东,便可联系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中毛泽东为了百姓亲自带头挖井,体会其平易近人的人物形象,让学生在面对深奥的诗歌时找到熟悉感。

还可以创设情境,角色扮演,拉近情感距离。例如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时,可分角色模拟三次战士劝白求恩医生离开的场景:不论战士怎么相劝,白求恩医生的回答坚定如一。让学生体会白求恩的内心世界,以及他的坚持与毅力、与战士们共进退的品质。

把握学科特点,实现言意兼得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教学中,教师必须立足于文本,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语言文字综合运用中感悟红色经典中的人物形象,实现情感熏陶和思想浸润。

红色经典课文具备强烈的感情色彩,抓住关键句段进行朗读,能让学生产生更深刻的共鸣。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这一课时,通过找准诗歌的节奏,对于不断重复的词语“追寻你”,逐渐加重语气,让学生在情感递增中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精神。

还原历史场景,明确价值取向

历史是一面镜子,以史为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还需要我们还原历史场景,将学生置于时代的环境中,进行呼应和延展,丰富精神内涵,明确价值取向。

红色经典课文常读常新,在于它的留白。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读者可顺着故事情节和思路展开想象,填补空白。在学习《梅兰芳蓄须》一课时,写到“梅兰芳用尽办法拒绝为日本人演出”,学生在此可发挥想象力,想象梅兰芳如何拒绝日本人,感受他的决绝。

第二学段的学生智力、情感还未完全发展,理解抽象内容有困难。我们可将学生的疑惑带入课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有学生质疑:“一个小孩也算英雄吗?”教师可反问学生:“什么是英雄?英雄有什么品质?在雨来身上,我们又见到了哪些品质?”通过质疑与思考,带着学生体悟到:原来英雄不分年龄,在于责任感,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红色经典课文突出革命传统教育,不仅具有文学性,更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第二学段红色经典课文的课堂教学中,基于“人文内涵”与“语文素养”的基础上,立足生本、把握学科特点、关注语言,才能彰显此类题材的教学价值,真正达成“文道统一”,在层层递进中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红色经典学段红色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红色在哪里?
《红色系列之一》、《红色系列之二》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追忆红色浪漫
“红色经典”文学审美的人本性解读
《智取威虎山3D》多元类型的杂糅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红色经典”情爱叙事的边界、隐言与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