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玉新 | 北京教科院旧宫实验小学
课后服务是有效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顺民意、暖民心”的民生工程。做好课后服务工作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北京教科院旧宫实验小学本着“把时间还给孩子,把健康还给孩子,把兴趣还给孩子”的服务理念,从“看护看管”转向“减负提质”,以提升课后服务吸引力为着眼点,优化管理、丰富课程,努力做到“更加细致、更有质量、覆盖更广”。
为精准把握“双减”政策内涵,优化课后服务工作,学校校长亲自召开专题研讨会,带领全体干部和教师用心研读市区两级课后服务工作的文件精神,深刻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积极动员党员干部、骨干教师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打造了课后服务“思想统一、意识领先、广纳良策”的良好开端。
为保障课后服务工作的质量和学生安全,学校建立起有效的管理制度,实行“一班五组”的管理模式。一班,即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领导专班”,负责全面组织统筹。五组,分别为: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综合协调组”,负责方案的拟定和实施;以财务部门为核心的“经费管理组”,负责经费的审核与使用;以党员干部为核心的“评价督导组”,负责课后服务的巡课检查;以后勤人员为核心的“安全保障组”,负责设备检修和应急保障;以信息教师为核心的“媒介宣传组”,负责亮点采集与新闻发布。校内多部门协作,形成了“上下贯通、左右拉手”的管理网,实现了课后服务“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良好局面。
为最大限度地服务好学生,学校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内容涵盖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答疑辅导,做好查漏补缺。本着“全员参与、分层辅导”的总体原则,根据学科特点,各年级制定出详细的分层辅导方案,遴选“特级教师、学科骨干、党员干部”等优秀师资参与服务,从“答疑解惑、作业辅导、练习巩固、能力提升”入手,为学生提供延伸支持和帮助,既满足学困生的刚需,又帮助学有余力的学生不断提高,力争“作业不出校园,困惑校内解决”。
其二,兴趣社团,满足个性需求。为充分尊重学生,张扬个性特长,学校通过“校内挖潜兼顾校外优聘师资”的方式,开设了健美操、电脑绘画、创意美术、3D打印等42个普惠兴趣社团和18个精品校团。学生结合自己的爱好自由地选、快乐地学,实现“人人有特长、个个都精彩”。
其三,阳光体育,激发学生活力。为帮助学生养成每天锻炼的好习惯,学校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确保每周五天、每天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足球、篮球、羽毛球、接力跑、跳绳等20余个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此外,做到“四固定”,即固定活动时间、活动场地、活动内容和看护人员,实现“四目标”,即运动有声势、内容有意思、人人有项目、月月有比赛。让阳光体育炫动校园,让欢声笑语伴随学生成长。
其四,爱心托管,陪伴孩子成长。为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学校每天下午五点半到六点半,开设爱心托管服务。领导干部执勤巡视,全体教师轮换排岗,家长和学生按需报名。托管时段,教师带领学生自主阅读、手工制作、小组游戏,让他们享受温馨快乐的课后时光。
为强化课后服务工作成效,学校实行全过程调控,注重细节管理。学期初:组织“联席会议”,校内外教师共研社团计划和课程内容;开展“师德承诺”行动,树立良好师风、规范育人行为;签订“安全协议”,突出红线意识,夯实安全责任。学期中:注重过程督查,通过“干部巡课、家长开放、学生调研”的方式,监督课后服务质量、做好过程管理。学期末:进行“汇报表演、静态展示、交流座谈、问卷调研”,反馈课后服务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后服务是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是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成长的舞台。优化课后服务管理,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我们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