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通胀”背后的逻辑和解法

2022-11-21 15:21辛涛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教育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学业命题课程标准

辛涛 |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

2022年中考是“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一次中考,多地出现了“高分通胀”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考试难度的降低。那么,为什么要降低考试难度,这彰显出中考改革的哪些趋势,未来中考应走向何方?

首先,中考难度降低体现了其在新形势下的定位。中考全称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将原来初中毕业考试和高中招生考试“两考合一”,兼具合格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双重属性。今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各地要按照‘两考合一’‘兼顾毕业和升学’的功能定位,进一步对各相关学科中考试卷考试时长、容量、难度等提出规范要求,科学合理设置试卷难度,既要防止试卷过难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也要避免试卷过易难以体现区分度。”可见,作为义务教育出口的中考,既承载着衡量学生基本学业水平的功能,又要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然而,随着我国高中入学率的提高,中考的选拔性功能可能逐步淡化,我们更希望的是学生可以基于学科特长或兴趣来选择并进入适合自己的高中学校,满足其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促进高中学校特色发展。这样一来,中考衡量学生基本学业水平的功能则更为凸显。因此,中考难度降低是由其自身内含的合格性考试的属性所决定的。

其次,中考难度降低反映了基于课程标准命题的要求。《通知》指出:“各地要严格依据课程标准命题,坚决取消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大纲或考试说明,不得超标命题和随意扩大、压减考试内容范围……”从课标的性质来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完成学习后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这也是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基本标准。因此,依据课标命制的题目难度应适合绝大部分学生,而不仅是针对少数“学霸”,这也彰显了义务教育的基础性特征。同时,随着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发布,明确了各学科的核心素养,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并针对教学内容提出了明确的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和考试命题建议,为中考命题提供了直接依据。中考,包括高考都要严格依据学业质量标准命题,这也意味着试题难度适中将成为常态。

再次,中考难度降低符合素养导向和素质教育改革的需求。中考作为教育评价的指挥棒,其命题对初中甚至小学的课堂教学都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其难度也直接影响着中小学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考试难度应与教学难度相匹配,一旦考试难度超越教学难度,就会导致超纲、超前教学以及校外培训屡禁不止等问题。《通知》指出:“要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合理设置试卷试题结构,减少记忆性试题,增加探究性、开放性、综合性试题,坚决防止偏题怪题,促进有效考查学生综合素质。”在素养立意、能力立意的命题思路下,适当降低中考试卷难度,有利于将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和精力从试题训练转向夯实基础知识和能力,从过于关注分数转向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从而为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发展腾出空间。

最后,中考难度降低也符合我国招考制度改革的趋势。当前,分数导向、以纸笔测试为主的单一评价和选拔方式已无法适应素养时代的教育改革,降低考试难度也是呼应进一步破除“唯分数”藩篱、落实“一依据、一结合”中招录取方式的改革趋势。此外,受新冠疫情、网络舆论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在命题时均会酌情考虑,适当降低难度。

要消除中考“高分通胀”所带来的社会和家长的焦虑情绪,必须在高中录取方式的改革上实现突破,即未来中考改革应将其功能由“选拔性”转向“多样性分化”,破除“唯分数”,代之以基于多样化考试表现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学生个体和学校的双向自主选择。逐步淡化中考,将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两考合一”真正转化为“一考”。

一是淡化中考的选拔性功能,将其导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据调查,北京市80%以上的学校教师及干部对当前中考功能的认识趋向于选拔性。选拔性功能过强,容易导致学生身体和心理负担偏大、学校教学负担和学生备考压力较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需求和长远发展的潜力被忽略等现实问题。我们应明确中考的最终导向理应指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指向培养个性、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因此,要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超越“培养与选拔”二元对立的价值取向,回归育人本质。

二是破除“唯分数”,探索多元评价方式和录取方式。这是破除“唯纸笔测验 ”“唯分数”的重要途径。除传统的纸笔测试外,更重要的是探索与学生核心素养相匹配的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综合评价、增值评价等多样化评价。积极探索多元录取方式,建立以基于多样化考试表现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学生与高中学校双向选择的录取机制;淡化考试分数在中考当中的比重,将学生初中阶段的过程性学习记录和各方面表现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这也是解决当前面临的“大量同分考生如何录取”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探索改革中考中招的办法,加强对于兼顾考试分数与等级的招生录取方法的研究实践;探索逐步试行普通高中招生以名额分配为主的经验做法,如可在研究吸收北京“校额到校”政策、上海的名额分配招生计划等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优化、试行推广。

三是完善以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推动评价结果发挥作用。继续在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性、真实性、公平性上下功夫,确保评价真实可靠,这是其纳入中招录取的基本前提。关注过程,多种方式记录和呈现学生成长过程中有关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发展的典型材料与关键行为,加强评价过程中的交流与反思,及时、有效反馈并指导未来发展方向,发挥育人功能。探索评价结果用于中招的具体办法,或“刚性”使用(如潍坊将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纳入中考,与语数英三科等值录取)或作为依据(如长沙将综评结果与学业水平考试结果共同作为高中统招依据)或在自主招生和名额分配中使用(如北京综合素质评价成绩纳入“校额到校”招生,占录取成绩的30%),推动综合素质评价在中招中发挥实质性作用。

四是提高命题质量,突出素养立意的命题和综合素质的考查。继续加强在题目类型、问题设置、命题情境、评分标准等方面的命题改革,重点考查学生的思维、方法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和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测评。坚持以学定考、教考合一,立足课程标准,保持考试难度与教学难度之间相匹配,避免出现超出课标要求的偏难怪题,引导克服教学中的机械记忆、题海战术等应试行为,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同时,中考改革也在呼吁高中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只有推动高中教育的均衡和多样化发展,才能让学生可以更多地依据个体潜能和发展需要选择适合的学校,全社会对于考试难度的担忧和焦虑才能够真正得以缓解。

猜你喜欢
学业命题课程标准
大学准备与学业成功:美国“早修大学高中”项目的经验启示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权威出版
高校课程标准编制质量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业精于勤
35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