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襄阳市襄州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北 襄阳 441001)
创伤性脑损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损伤疾病,致残率、病死率均较高,该病起病急、进展快、极为凶险,可诱发脑水肿、脑出血和脑积水等继发性脑损害,脑积水是由于脑损伤后脑脊液吸收障碍、分泌过多或循环受阻引起的,脑积水可导致患者脑室呈进行性扩大,加重患者脑神经损伤程度,诱发脑萎缩,并增加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1-2]。手术是临床上治疗脑积水的常用手段之一,脑室腹腔分流术是较常使用的一种手术方式,有研究表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不同程度的脑积水临床疗效存在明显差异[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创伤性脑积水患者经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90例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脑积水程度的不同(脑积水轻重程度分级标准[4]:轻度脑积水脑室径/双顶径值0.26~0.40;中度脑积水脑室径/双顶径值>0.40~0.60;重度脑积水脑室径/双顶径值>0.60)。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每组30例。轻度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26~68岁,平均(47.69±1.43)岁。中度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24~69岁,平均(46.50±1.40)岁;重度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5~69岁,平均(47.01±1.41)岁。3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患者均被确诊为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病症。排除标准:手术禁忌症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方法3组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患者术前行常规脑部CT检查,确定脑积水位置,给予全身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单,于同侧脑室前角处做一长1.5~2 cm手术切口作为穿刺点,电凝硬脑膜,分离皮瓣、肌瓣,充分暴露骨窗,将分流管刺入穿刺点,脑脊液流出后,缓慢拔除导芯,确保分流管置入患者脑室内3~6 cm,将脑脊液缓慢放出,待患者脑组织与骨窗缘相平齐后,将分流阀置于皮瓣下,合理放置分流管,将分流管依次穿过耳后、颈部、胸部和腹部皮下隧道,将其置于腹腔内,逐层缝合手术切口,术后均给予补液、镇痛、抗感染等常规治疗。
1.3 观察指标比较3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①临床疗效判定标准[5]:各临床症状、脑积水消失,实验指标、运动功能完全康复为显效;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脑积水减少,实验指标、运动功能等均得到好转为有效;各临床症状、脑积水无变化,实验指标、运动功能无改变甚至加重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分流管梗阻及切口感染。③神经功能缺损判定: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6](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总分42分,分值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比较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 组临床疗效比较轻度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中度组(80.00%)、重度组(53.33%),中度组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3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轻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3 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3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治疗后,轻度组NIHSS评分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表3 3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s,分)
注:与轻度组治疗后比较,aP<0.05;与中度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F值P值例数30 30 30治疗前27.14±8.56 27.36±7.97 27.18±8.02 0.58 0.49治疗后14.12±4.57 17.28±5.96a 21.47±6.14ab 6.98<0.05
创伤性脑外伤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脑损伤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病死率。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技术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创伤性脑外伤发病率逐年增长,病情严重者颅内组织受到压迫,颅内压急剧升高,可诱发脑水肿、脑梗死、脑积水等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7-8]。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积水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多在脑创伤患者受伤后15 d~12个月内发生。脑积水可导致患者出现脑室扩大、肢体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脑组织萎缩等并发症,并出现头晕、头痛、下肢无力、恶心呕吐、站立不稳、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反应迟钝等症状,可加重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增加死亡风险,直接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早期需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9-11]。
目前临床上治疗脑积水的方法较多,不同方法适应症、临床疗效各不相同,脑室腹腔分流术为常用方法之一,是指建立脑脊液循环通路,将超过正常脑室量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等体腔内,脑脊液在腹膜腔内被吸收,以降低颅内压、防止脑萎缩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类型梗阻性及交通性脑积水患者[12-13]。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套管”式分流管,脑积水分流期间分流管阻塞及粘连发生率低、手术切口小,对患者创伤较小,利于术后康复,术中在监视屏直视下操作,很大程度上避免损伤肝脏和其他脏器,并调整脑积水分流,安全性高[14-15]。该术式因其易操作、分流佳且并发症少等优势获得医生及患者的认可,被临床广泛应用。
脑室腹腔分流术作为临床常用的一种术式,对治疗创伤性脑损伤脑积水临床疗效确切,但受脑积水程度的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组总有效率高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高于重度组(P<0.05);轻度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中、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治疗后,轻度组NIHSS评分低于中度组、重度组,中度组低于重度组(P<0.05),提示患者脑积水程度越轻,临床疗效越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为提高临床疗效,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临床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变化,于病情进展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以稳定病情,避免脑积水严重影响预后。
综上所述,采取脑室腹腔分流术疗效确切,有效改善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后脑积水,且随着脑积水程度减轻,其手术效果更佳,降低并发症发生,同时,可缓解神经功能缺损,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