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2-11-10 09:22龚晨
当代医学 2022年18期
关键词:穿孔阑尾氧化应激

龚晨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普外四科,辽宁 沈阳 110006)

穿孔性阑尾炎指阑尾出现坏死穿孔,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转移性右下腹痛等症状,伴右下腹肿块、麦氏点压痛、腹膜刺激征等体征。随着病情加重,细菌不断繁殖、入侵,可引起败血症、腹膜炎等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对于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主要是切除阑尾,消除炎症,以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1]。开腹阑尾切除术是临床治疗阑尾炎的传统术式,虽能彻底切除阑尾,消除炎症,改善病情,但由于需要对患者进行开腹治疗,手术创口较大,易引起粘连性肠梗阻、肠瘘等并发症,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与改革,其在阑尾炎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且疗效显著,相比于传统术式,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更安全。有研究表明,在腹腔镜支持下进行阑尾切除,可彻底切除阑尾,且手术创伤性较小,对患者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影响较为轻微,利于改善患者预后[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指标与炎症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75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参照组(n=35)和研究组(n=40)。研究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56~78岁,平均(65.63±5.47)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0 min~10 h,平均(5.74±2.46)h。参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54~76岁,平均(65.87±5.51)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0 min~12 h,平均(5.69±2.77)h。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存在右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既往无腹部手术史;临床资料完整;认知功能及交流正常者;治疗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合并其他急性腹部疾病;患有恶性肿瘤者;研究前服用抗生素者;存在免疫缺陷或全身免疫系统异常者;对免疫抑制剂过敏者;患有全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者;严重肝脏、肾脏功能不全者;患有凝血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参照组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行全身麻醉,于右下腹建立麦氏切口,探查并切除阑尾,包埋阑尾根部残端,冲洗腹腔,放置引流管,缝合切口。

研究组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治疗:对患者行全身麻醉,于脐部建立气腹,插入腹腔镜,取头低脚高位;在患者左下腹及耻骨上方5 cm处放置Trocar,先探查腹腔与阑尾后,沿结肠寻找阑尾根部,待明确阑尾根部位置后,采用电凝血管前夹紧阑尾进行电凝,阑尾残端不给予包埋处理,并纳入腹腔。若阑尾与周围粘连,可给予逆行法切除阑尾,后从Trocar取出阑尾。切除阑尾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冲洗腹腔,并留置引流管,排出CO2,取出腹腔镜与Trocar,逐层缝合切口。

1.3观察指标①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②氧化应激指标:分别于术前、术后1 d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取上清液,并置于-20℃冰箱中待测,采用比色法检测两组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指标。③炎症因子水平:于术前、术后1 d后清晨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正常值:0~10 mmol/L]、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正常值:0.373~0.463 ng/L]。④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创面感染、腹腔出血、肠梗阻。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35 40手术时间(min)58.34±7.27 49.83±6.85 6.02<0.05术中出血量(ml)43.37±4.56 32.48±4.19 12.43<0.05首次下床活动时间(h)24.78±3.16 19.74±2.95 8.24<0.05住院时间(d)6.84±1.58 5.03±1.12 6.61<0.05

2.2 两组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指标比较术前,两组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MDA水平低于参照组,SOD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氧化应激指标比较(±s)

注: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35 40 MDA(kU/L)术前4.39±0.22 4.35±0.26 0.71 0.48术后1 d 8.11±0.37 5.42±0.20 14.19<0.05 SOD(μmol/L)术前98.63±3.57 98.77±3.52 0.17 0.87术后1 d 73.16±2.49 88.34±3.36 11.18<0.05

2.3 两组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术前,两组CRP、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s)

表3 两组围手术期炎症因子水平(±s)

注:CRP,C反应蛋白;IL-6,白细胞介素-6

组别参照组研究组t值P值例数35 40 CRP(g/L)术前45.96±8.53 45.87±8.63 0.26 0.80术后1 d 88.44±6.39 63.47±3.22 7.64<0.05 IL-6(ng/L)术前8.55±1.27 8.63±1.37 0.22 0.82术后1 d 60.18±5.21 39.67±5.29 7.45<0.05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参照组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穿孔性阑尾炎是一种发病急的炎症,多见于儿童或老年人,大多数由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引起,若阑尾穿孔进展快,穿孔口未被包裹,导致阑尾腔内脓液进入腹腔,从而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加重病情的发展[4]。临床主要采用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但手术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会引起患者机体氧化应激反应与炎症反应,同时,手术带来的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可使抗氧物质缺失,造成促氧化剂与抗氧化剂失衡,导致患者代谢失常而促进氧自由基的产生,使腹腔脏器被氧化,最终导致细胞死亡或组织受损;此外,阑尾炎手术也会引起炎症反应,轻微的炎症可帮助患者抗感染,而持续炎症反应会造成继发性损伤,进而影响术后治疗效果。既往治疗阑尾炎多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虽能彻底切除阑尾,但创伤性较大,且不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因此,对于穿孔性阑尾炎患者,还需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术式,以减少对患者造成损伤,减轻机体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据相关研究显示,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属于微创手术,因其具有创伤性较小、并发症较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5-6]。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手术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P<0.05),提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为安全,能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进而减少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分析原因为,与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较,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创面更小,能借助腹腔镜的优势在较小的创口下进行操作,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及缩短创面处理时间,进而缩短患者整个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帮助患者尽快恢复,与李晓欢等[6]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证实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为安全,可明显缩短患者手术治疗时间,减少患者产生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有研究发现,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与氧化应激,促进患者术后恢复[7]。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 d,两组MDA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SOD水平均低于术前,但研究组MDA水平低于参照组,SOD水平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李晓欢等[6]研究结果相似。表明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氧化应激反应。SOD是氧化应激反应中的抗氧化酶,主要维持机体氧化与抗氧化的平衡,在清除氧自由基中发挥重要作用;MDA也是一种氧化应激反应的检验指标,可直接反映机体氧自由基水平变化情况和组织氧化受损程度。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的氧化应激影响较小,可能与手术创伤有关,开腹手术需要扩大切口,并暴露手术视野,提高诊断准确率,但给腹腔脏器造成一定的损伤,最终刺激氧自由基的分泌,引发氧化应激反应。腹腔镜手术具有诊断和治疗双重作用,仅需1~3个穿刺孔即可完成手术,不仅能减少创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还能探查整个腹腔,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性,进而减轻对肠管的刺激性,故对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轻微[8-9]。

IL-6、CRP是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主要指标,在抗感染、炎症及免疫反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呈正相关性,若该指标水平提高,则表示炎症反应程度升高[10]。本研究结果表明,术前,两组CRP、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d,两组CRP、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原因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操作孔较小,且使用套管进行隔离,能预防病灶及脓液与切口的接触,进而降低切口感染风险,同时,腹腔镜下术野清晰,探查范围较大,可快速寻找病灶与脓液,并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理,有效减少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最大程度缩减感染面积,故对患者炎症反应影响较小[11]。

临床对于治疗患者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尽量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治疗,保证患者生活质量或生命健康安全不受影响[12]。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患者产生氧化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利于改善患者预后,进而能有效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分析原因为,在腹腔镜下进行阑尾切除术属于一种微创型手术,创口小,对患者的影响也较小,且该术式能借助腹腔镜放大的功能进行操作,可减少手术过程中,对患者腹腔造成的损伤,进而减轻患者机体应激反应,利于患者恢复。

综上所述,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进而有效降低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发生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穿孔阑尾氧化应激
氧化应激在急性肝损伤中的作用
阑尾真的无用吗?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骨关节炎氧化应激及干预的研究进展
重金属铅诱发机体氧化应激效应的研究进展
基于“肠外翻—心肌细胞”联用模型的益气活血方药效学作用评价及机制探讨
穿孔瓷盘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术前术后护理方法探讨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