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梅勋,陈子敏*,谭毅贤,陈涛,潘文俊
(1.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肇庆 526040;2.肇庆市端州区人民医院骨科,广东 肇庆 526040)
胸部创伤是指发生在胸部的创伤,包括心血管、肺脏、骨骼及膈肌的多处多发损伤,致死率较高[1]。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速度快,图像密度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高,能在早期对胸部创伤做出明确诊断,是胸部创伤的首选检查方法[2]。常规MSCT扫描,胸部创伤患者呼吸和体位的配合度低,图像存在伪影,不利于病灶显示[3]。既往研究表明,配合度低的患者可通过改变体位摆放和优化扫描程序提高图像质量[4]。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胸部创伤患者MSCT扫描技术改进前后的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评估MSCT扫描在技术改进后的图像质量与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20年12月于本院行胸部MSCT检查的341例胸部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扫描技术分为常规组(n=148)和改进组(n=193)。常规组男72例,女76例;年龄15~87岁,平均(53.00±2.78)岁;受伤时间1.2~24.0 h,平均(8.00±3.23)h。对照组男84例,女109例;年龄11~79岁,平均(49.00±3.11岁);受伤时间0.5~24.0 h,平均(9.00±2.29)h。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患者有胸部创伤的症状和体征,主要症状为胸部疼痛并活动受限,气促、呼吸困难、烦躁不安等,临床医生初步诊断为胸部创伤;在本院行胸部MSCT扫描。排除标准:患者主诉有胸部不适,但临床医生排除胸部创伤诊断。
1.2 方法
1.2.1 扫描技术①采用GE brightspeed 16排螺旋CT扫描。②扫描参数。常规组:采用常规胸部MSCT扫描程序[5]。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身体置于床面正中,双上肢上举,不能上举者平放于身体两侧。扫描方向从头侧至足侧,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肺底。跟随系统语音提示吸气后屏气。患者取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层厚1.25 mm,重建层厚7.5 mm,螺距0.938,管电压120 kV,行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改进组:采用改进后的胸部MSCT扫描程序。仰卧位,头先进,身体置于床面正中,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肘部用高度不同的棉垫垫高,用安全带固定患者。扫描方向从足侧至头侧,扫描范围从双侧肩锁关节至第12肋最低点下1 cm。跟随系统语音提示吸气后屏气。采用螺旋扫描方式,采集层厚1.25 mm,重建层厚7.5 mm,螺距1.75,管电压120 kV,行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③重组技术。图像后处理采用AW4.4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
1.2.2 图像评价病例图像传至PACS系统,由2名主治医生独立阅读图像,然后统一记录,意见分歧时协商解决。应用4级图像分析法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评估(表1),评估标准基于规范清晰的MSCT扫描图像[6]。
表1 胸部创伤MSCT图像质量分级标准Table 1 Quality grading standards for MSCT images of thoracic trauma
1.3 观察指标骨折4~8周复查影像可显示骨痂;肺挫伤3~10 d复查影像可显示吸收;气胸、胸腔积液、纵膈积气、纵膈血肿及心包积液复查影像可增多或减少;据此以治疗后复查影像结果及手术结果为标准,统计常规组和改进组的病灶检出率。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病灶检出率,图像质量分为4级,图像不能用于诊断为1级;图像质量较差,为2级;图像质量较高,为3~4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基本情况常规组148例患者能主动完全配合检查31例,气促65例,躁动47例,无自主意识5例;改进组193患者中能主动完全配合检查27例,气促81例,躁动78例,无自主意识7例。
2.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两组1、2、3、4级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图像质量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image qu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诊断能力以治疗后复查影像结果及手术结果为标准,改进组检出病灶698处,影像复查及术后确诊病灶703处,病灶检出率为99.29%;常规组检出病灶583处,影像复查及术后确诊病灶613处,病灶检出率为95.11%。改进组病灶检出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3,P<0.05)。见表3~4。
表3 胸部创伤患者MSCT扫描技术改进前病灶检出率Table 3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trauma before the improvement of MSCT scanning technology
表4 胸部创伤患者MSCT扫描技术改进后病灶检出率Table 4 Detection rate of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thoracic trauma after improved MSCT scanning technology
3.1 胸部创伤MSCT技术改进的意义胸部创伤占全部创伤的13.5%[7]。其中,肺挫伤、心血管损伤、血气胸、连枷胸等是主要致死因素[8]。早期明确诊断是成功救治的关键[9],MSCT扫描能在短时间内明确是否存在胸部脏器损伤,清晰显示胸廓骨折及移位情况[10]。但胸部创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配合度较低。本研究中,常规组能主动配合检查患者仅31例,改进组仅27例。两组1级(图像不能用于诊断)、2级(图像质量较差)、3~4级(图像质量较高)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扫描体位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常规胸部MSCT扫描中,患者如存在肩关节、肋骨骨折,勉强上举上肢易导致骨折端移动,损伤周围组织;躁动、无自主意识等患者,不自主活动的上肢在扫描过程中可能撞击扫描机架造成二次损伤。因此,上述患者检查时仅将双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扫描图像存在黑白相间的宽条带状伪影。复习文献,双侧肱骨与胸椎置于同一平面,增加了背侧图像的平均密度,导致射线束硬化效应[11]。改进后胸部MSCT扫描将双上肢放置于身体两侧时,用高度不同的棉垫将肘部垫高,肱骨和胸椎则不在同一平面上,可减轻射线束硬化效应[12]。采用以上述方法摆放体位,并用安全带固定患者,扫描安全性较高,图像伪影明显减少。
3.3 扫描方向对图像质量的影响常规组扫描方向由头侧至足侧,屏气持续时间需时至少10 s。气促、躁动及无自主意识的患者不能配合屏气,且呼吸频率较正常人快,图像产生明显的呼吸伪影。有文献表明,呼吸时邻近膈肌处的肺组织活动度较大,下肺的产生呼吸伪影大于上肺。改进组采用反向扫描,扫描从足侧至头侧,在患者屏气早期完成双下肺扫描,图像呼吸伪影明显减少[13]。
3.4 螺距对图像质量的影响螺距是指MSCT球管旋转一周,扫描床移动的距离与接收探测器有效宽度的比。相同的扫描范围,增大螺距可缩短扫描时间[14]。另一方面,大螺距扫描会导致噪声增加,密度分辨力降低,软组织对比度下降,图像质量降低[15]。实际工作中,螺距选择需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本研究发现,常规组图像质量受呼吸的影响较大,相比之下,噪声增加对图像质量的影响相对次要。改进组采用了大螺距,缩短扫描时间,整体提高图像质量。
3.5 扫描范围对诊断的帮助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胸部扫描范围,锁骨远端、肩胛骨及下部肋骨骨折因未包括扫描范围而造成漏诊。改进组增大了扫描范围,从双侧肩锁关节扫描至第12肋,完整显示胸部及肩部骨骼的整体情况(图1),最大限度避免漏诊情况。
图1 胸部创伤的MSCT图像Figure 1 MSCT image of thoracic trauma.
综上所述,MSCT作为胸部创伤早期的首选检查方式,在胸部创伤早期救治中具有重要作用。常规MSCT扫描存在不足,通过改变体位摆放、反向扫描、选择大螺距及增大扫描范围等方法,对扫描程序适当改进后,可增强MSCT图像显示胸部创伤情况的能力,提高病灶检出率,更适用于临床胸部创伤的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