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2022-11-10 00:06李琳
中关村 2022年8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

文 李琳

一、前言

各高职院校积极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落实,以专业课为主要载体,加强与思政课有效联动,形成协同效应,但部分专业课教师在授课时只注重专业知识教学,没有重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方面的教学,也没有认真深入挖掘各类专业学科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政治意识形态教学资源,这些现象表明部分专业课教师的意识有待加强。与此同时,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对于专业课和思政课协同育人机制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专业课程方面没有形成联动的协同机制,根本的原因还是高职院校没有形成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的教育模式。“三全育人”是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过程育人,这三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紧密结合,它对高职院校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专业课教师应当深入挖掘专业课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阵地作用,把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的全过程,形成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协同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二、“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必要性

(一)强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成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育人目标,思政课的目标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这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当前,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与法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所占的学分比和专业课差距不大,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仍存在不足,这其实是很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如在高职院校的机电类专业日常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学生对实操技能的掌握,往往没有重视思政教育的作用,等到学生去参加顶岗实习或者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时,可能会由于学生思想觉悟不够深导致在工作岗位上被提拔重用的机会减少。而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此类现象的产生,既能让学生专注技能训练,也能让学生接受正确价值观的教育。学生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实践教学中都能接受思想道德教育,形成积极向上乐观的良好品格,在学习时的状态就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转变,大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知识技能和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强化高职院校教师育人责任感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教师,要铭记古训,以“传道”为教师的首要职责。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确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能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所以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承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传道、授业、解惑”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思政课堂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培养的主阵地,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制度的重要渠道。可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思政教育和专业课教学联系仍然不够紧密。高职院校设置了众多的课程,而思政课只是其中一门公共课,要想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仅仅通过思政课发挥育人作用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其他专业课程联合思政课共同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提高思政育人效率,形成处处有思政的教学氛围,以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学习思政学科和专业学科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接受和认可这样的教育模式,丰富学生的上课形式。更有意义的是确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协同联动模式可以使教师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就是铸魂育人,既能强化教师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使命感,也能够使教师谨记自己是党的理论传播者、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铸造者,努力成为一个各方面都符合优秀教师标准的老师,同时也要求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和接班人。

三、“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面临的问题

“三全育人”理念下“课程思政”的教育形式是针对高校在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中逐渐形成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学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所提出的,“课程思政”的教育模式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加深

一是一些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思政观念相对淡薄,缺乏德育意识,授课时仅注重传授专业课知识,而没有重视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没有发挥好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功能,于是就导致出现了教授知识、传授技能与思想引领三者间的分离,“课程思政”就是专门解决这类积弊沉疴,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在所教授的课程中落实思政功能。二是部分专业课教师在讲授专业课过程中,对于专业学科背后的思政资源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应当在课后对讲课时采用的教学案例、教学手段、教学形式能否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进行教学反思。

(二)“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为了确保“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顺利开展都制订了相应的方案,但是在具体落实阶段,可能会出现一些“水土不服”现象,比如由于专业的差异性而导致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难以顺利实行。二是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制定思政教育资源与专业课教学的联动协同制度,而这背后的原因正是由于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教育模式没有落实好。

(三)专业课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专业课教师在授课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个别老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一些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教学工具使用不熟练,比如在课堂中,还存在对学生进行单纯的说教和灌输知识,缺乏影音教学手段,没有形成良好的授课氛围。这就亟须改革过去的教学模式,熟练应用现代化、科学化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授课中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功能,创新高职院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

四、“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路径探索

当前,“三全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的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能够通过以下几条路径实现。

(一)注重完善实施“课程思政”的各项制度

首先,高职院校的行政管理者是“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主要制定人,学校领导和专业学科带头人应当科学、合理地制定与规划专业课的整体教学,尤其是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门类、人才培养方案、授课内容、教师教学等一系列的过程都是高职院校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有效途径。所以应对照“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结合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等内容,修改、补充和完善各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各项制度,科学合理地设定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目标。其次,制定实施“课程思政”的相关制度还应充分考虑专业的差异性,对于一些特殊专业应另做要求,学校领导层面还应做好落实“课程思政”制度的相关保障措施,确保相关制度能得到充分的贯彻。

(二)注重言传身教,做好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务必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在现实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为学生树立标杆。如老师在讲课中,要体现出自己的师德师风,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面对问题和困难时能够做出正确的理解和选择。课前,老师要通过认真备课来上好专业课,对课堂中的各个教学环节提前进行精心设计和准备,找到思政教育资源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点,发挥协同联动的功能。课中要认真为学生解惑答疑,课后要认真批改作业,通过这种敬业认真的方式来感染学生。同时,专业课教师应深入发掘专业课教材内容中蕴含的思政类教学资源以及教材之外的相关案例,也可以结合本校、本地区的资源,与专业课教学融合并编著校本教材。

(三)注重利用信息化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思政”教育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已采用新型教学手段,比如线上授课、网络课程建设、微教学视频开发、实训授课等新型教学方式,充实了教学方式方法,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学生对于学习更加地投入和热爱。如在授课中,机电专业类教师在焊接实训课教学中,可以向学生展示如《大国工匠》中焊接工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和精神,以此帮助学生树立伟大崇高的工匠精神,让学生可以产生专业自信,坚定职业理想和目标,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担当。还可以通过播放《必由之路》《大国重工》系列视频,展示中国崛起之路和强国重工技术,让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国家的伟大强盛,并为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取得的成就而骄傲,从而使学生对国家产生深厚的爱国情怀。借助这样的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手段,用各种新型影音媒体来提升教学效果,让学生可以体验到情景交融式的教学,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在教学环节中,使用线上平台设置投票、讨论、抢答活动来活跃课堂氛围,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

五、结语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工作是全体专业课教师都要完成的重要教学任务,也是每个专业课教师的使命。当前,在“三全育人”教育模式下各个专业类课程的教学应更加重视思政元素的融入,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联动协作效应,践行一名教师的育人使命。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