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过“三关”

2022-11-09 08:39:16左晨
支点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三关安全员激光雷达

支点财经记者 左晨

技术要跃升,成本要降低,法规要完善。

示范运营方兴未艾,智能网联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运用,究竟何时实现?

从L3级到L4级:最难的一跃

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不少试运行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都顶着一个硕大“蘑菇头”,里面集成许多传感器。它们沿着固定线路行驶,让人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测试车。

与人们想象中不一样,无人驾驶也并非“没有人”。支点财经记者看到,这些车辆驾驶位置上,一般会配备一名安全员。车辆行驶时,安全员不会主动干预,万一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就会接管车辆。

东风悦享科技有限公司CEO李凯告诉记者,目前,无论是自动驾驶公交车、出租车,还是办公区、景区内的无人零售车、物流车,时速一般为30公里/小时左右。保持慢速运行的原因,主要还是技术条件不成熟,其次是管理上更安全可靠,一旦遇到突发情况,相关单位也能及时给出解决方案。李凯说,速度和安全都是测试运行关注的重要指标,也是未来能否大规模投入使用的重要因素,“从目前情况看,技术上还需要许多改进和提升”。

IDC发布的《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数据追踪报告》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L2级自动驾驶在乘用车市场的新车渗透率达23.2%,整个市场处于L2(部分自动化驾驶)向L3(有条件自动驾驶)+级别发展阶段。

有业内人士称,从L3级迈向L4级(高度自动驾驶)是实现无人驾驶最重要的一步,这是最关键的一跃,也是最难的一跃,犹如跨过一道大坎。

“从L3级到L4级,至少有50倍的计算量和数据量提升,这需要我们在大算力芯片、人工智能核心算法等领域进行创新。”武汉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卢炽华介绍,我国拥有智能网联汽车的海量数据、大量应用场景,这是一个优势。但目前最顶尖的算法技术、大算力芯片被国外企业掌控,我们主要还是靠引进,除了价格昂贵,还经常面临“卡脖子”。

大规模商业化呼唤成本下降

武汉光昱明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原武汉光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光昱智能”),是国内最早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相关领域研发的企业之一。

无人驾驶车辆的成本负担首先来自硬件。“更聪明的车,需要更灵敏的系统,这对芯片算力、传感器性能要求更高。”光昱智能总经理苏晓聪介绍,这些安全“砝码”的研发和投入,都需要花费大量资金。眼下,国内外多地示范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其整车成本普遍超过10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200万元。

以百度Apollo第5代无人车为例,该车型各项成本加起来为48万元,按照稳定运行5年计算,月成本在8000元左右。

不过,近年来,无人驾驶汽车的成本也在逐步降低。“部分车型的整车成本已经从200万元逐步降至40万元了。”武汉智慧生态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力介绍,以激光雷达为例,以前一个64线(指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多个发射器和接收器,线数越多,处理的数据量越大、效率越高)的激光雷达都需要2000多美元(折合人民币约1.4万元),现在64线、96线、128线的激光雷达我国都能自主生产,一个激光雷达均价只要6000元。

今年7月,百度推出了可去掉方向盘的无人车Apollo RT6,单车成本仅为25万元——按照5年运行折算,月成本仅4167元,相比前一代无人车成本降低近五成。

除硬件外,随着相关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工艺流程的日臻完善,整车的材料成本和生产成本也会不断降低。

无人驾驶车辆发生事故怎么管

无人驾驶走向商业化运用,管理法规必须跟上。如果无人驾驶系统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导致交通事故,处置原则非常重要,但因为操控和驾驶规则与传统汽车迥异,又不能套用现行法律法规。

苏晓聪举例说,“比如,智能网联汽车上路前,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标准与条件?需要获得哪些许可?因无人驾驶发生交通事故,针对整车厂家、软件或芯片供应商等方面,该如何确定和划分责任?”

国内外多地示范运营的自动驾驶出租车,其整车成本普遍超过100万元,有的甚至高达200万元。

据悉,在法律法规层面,深圳已抢先试水。今年8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智能网联汽车管理条例》施行,这是国内首部关于智能网联汽车管理的法规,明确要求智能网联汽车必须经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登记后,才能上路行驶。对于交通事故责任划分,也作出了较明确的规定。

今年6月,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公安局、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印发《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允许示范应用主体开展车内无安全员的远程测试、示范和商业运营,为开展自动驾驶业务的企业提供详细的指导和支持。不过,这一细则仅仅针对测试和示范应用领域,在智能网联汽车准入登记、正式上路运行等大规模商业事项上并未作规定。

《湖北省汽车工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5G、物联网、北斗系统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以新能源汽车为智能网联技术率先应用的载体,推动企业跨界协同,完善技术标准和法律规范。到2025年,L2级(部分自动驾驶)、L3级(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占汽车年销量50%以上,L4级(高度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市场。

显然,产业规划目标明确、步骤清晰,相关管理法规的配套与完善,当适时跟上。

猜你喜欢
三关安全员激光雷达
解析化工企业安全员“忙不完”的怪圈
手持激光雷达应用解决方案
北京测绘(2022年5期)2022-11-22 06:57:43
华中要塞:义阳三关
法雷奥第二代SCALA?激光雷达
汽车观察(2021年8期)2021-09-01 10:12:41
矿山企业安全员量化考核体系建设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34
浅谈航空安全员应变能力在客舱擒敌术教学中的培养
武术研究(2019年12期)2019-04-20 12:23:38
基于激光雷达通信的地面特征识别技术
基于激光雷达的多旋翼无人机室内定位与避障研究
电子制作(2018年16期)2018-09-26 03:27:00
“不转弯”的安全员(小小说)
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 02:12:11
“过三关”促互动打造高效语文阅读课堂
考试周刊(2016年100期)2017-01-07 17:5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