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 雯
(湖南邵阳洞口县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南 邵阳 422300)
剖宫产是产科常见的手术类型,应用率较高。为将患者疼痛减少,对手术顺利进行给予促进,术前需要合理采用有效方法给予麻醉干预。以区域麻醉或者全麻为主[1]。罗哌卡因作为长效酰胺类麻醉药品一种,于剖宫产麻醉中应用率较高。以重比重罗哌卡因药物应用居多,可获得良好效果,但需要调节患者体位,呈现出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2]。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对剖宫产手术患者采用罗哌卡因药物完成临床麻醉后获得的效果,并观察对疼痛程度产生的影响,现进行如下报告。
对来自我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52例患者进行抽取,时间介于2019年2月-2022年1月;采用数字奇偶法完成本次麻醉研究各组别划分,每组各26例。
纳入标准:①依据患者病情状况,采用腹部手术实施展开疾病治疗;②患者、家属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研究一般资料齐全。排除标准:①对于试验药物存在禁忌症;②患有外周神经性疾病;③ASA属于Ⅰ级或者Ⅱ级。参照组患者年龄22~49岁,平均(35.28±4.28)岁;体重52~84kg,平均(65.29±3.13)kg;研究组患者年龄23~50岁,平均(35.33±4.35)岁;体重53~85kg,平均(65.33±3.17)kg;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显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1 参照组
接受重比重罗哌卡因干预。选择100mg/10mL罗哌卡因(2mL)+10%葡萄糖注射液(1mL)进行麻醉。于患者蛛网膜下腔完成静脉注射,控制2.5mL剂量。
1.2.2 研究组
接受轻比重罗哌卡因干预。选择100mg/10mL罗哌卡因(2mL)+氯化钠注射液(1mL)进行麻醉。麻醉剂量以及方式同参照组保持之一。此外对患者展开硬膜外麻醉操作,协助采取平卧位,控制麻醉平面测试频率为1次/2min。如麻醉平面在T6以下,则准备2.0%盐酸罗哌卡因(6mL)继续注射,直至达到T6麻醉平面。
①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优:患者肌肉松弛效果良好,完全无痛,未表现出不适感,可以顺利实施手术治疗;良:患者表现出轻微不适感,可以顺利进行手术,需要采取其他药物进行辅助干预;差:未达到上述标准;②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血压、恶心呕吐、寒颤)总发生率;③组间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④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所涉及疼痛评分范围处于0~10分区间,越高分值,对应越严重疼痛感。
研究组麻醉优良率较参照组更高(P<0.05),见表1。
表1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优良率 [n(%)]
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参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 [n(%)]
研究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较参照组更短(P<0.05),见表3。
表3 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 (min)
研究组VA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组间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评分
近年来,产妇由于害怕疼痛、珍贵儿等,剖宫产的选择率呈现出显著提升趋势[3]。对此需要选择剖宫产手术方法展开对应治疗。但因为手术创伤的出现,会导致人体表现出内源性物质释放,从而导致心血管系统负担有所增加[4-5]。此外对于女性而言,其呈现出较弱的心理承受力,较易表现出焦虑、抑郁以及恐惧等系列不良情绪。心理以及身体会受到双重压力的现象,从而导致患者压力增加,从而对手术的正常进行造成影响,对患者术后恢复产生严重影响[6]。
罗哌卡因作为长效酰胺类局麻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其在药理性质以及化学结构方面,同布比卡因较为类似。但其表现出的麻醉起效时间更长,表现出的心脏以及中枢神经副作用降低[7]。对其麻醉机制进行分析,可通过对神经细胞中钠离子通道进行抑制,从而阻断神经兴奋以及传导。其可将患者运动以及感觉明确分离,可获得较高剖宫产手术麻醉效果以及镇痛效果[8]。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表明同重比重罗哌卡因药物相比,轻比重剂量有效率更高、麻醉效果更好,且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轻比重罗哌卡因较重比重罗哌卡因的应用效果更佳,可将患者的麻醉优良率显著提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麻醉效果并缓解疼痛症状,有利于剖宫产手术患者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