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数学”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开发的实践探索
——以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24 时计时法”为例

2022-11-08 08:29侯彩华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山东东营257000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劳动融合

◎侯彩华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第一实验小学,山东 东营 257000)

一、关于劳动与学科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

劳动教育课程资源是以开发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要求为纲要,以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化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对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梳理和深度开发,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

二、劳动教育与数学课程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指导纲要》中提出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有重点地纳入劳动创造了人本身.通过劳动与学科的融合,加强对学生进行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合法劳动等方面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劳动的科学态度、规范意识、效率观念和创新精神.

由于过去社会、家庭、学校“重文轻劳”的思想,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也只仅仅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往往难以有效提高学生对劳动的认知和素养,更不能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比如:扫地、拖地、收拾碗筷、整理书包、洗衣服等只是简单片面的体力劳动,谈不上真正的劳动教育,更难以让学生正确认识到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关系.尤其是为学生进入中高年级以后,有涉及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创客教育以及种植饲养的知识时,不但在理论层面理解困难,而且在材料准备和场地布置上也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就制约了劳动教育课的建设和实施,最终导致部分劳动课没有达成预期的目标.

基于上述原因,学校要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劳动实践,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鼓励教师发挥多学科融合效应,充分挖掘其他学科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课程,开发形成多学科融合的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

2.数学是人类劳动实践的智慧结晶,数学课程与劳动课程有着天然的亲缘性.将数学课程与劳动课程连接、整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课程是以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具有时代性、开放性的特点,强调在体验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劳动教育同样是提倡学生亲身实践、亲手操作、手脑并用的课程.可以看出劳动教育课程与数学课程融合是学生体力、智力、情感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在劳动中锻炼体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洞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数学学习中分析发现的问题,把学到的有关数学知识通过体力劳动得以实践,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实践应用的能力.

3.劳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与数学课程是一致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生亲身经历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再回到生活中进行应用的过程.劳动实践本身就根植于生活中,在劳动中创造,又服务于生活.由此可见,在数学课程中引导学生将在数学中形成的模型和得到的认知融入生活,通过劳动教育,实现有效地“教劳”结合,进一步培育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全面育人的价值追求.

4.课堂教学永远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是重视劳动教育的体现,培养学生劳动情感,提升劳动素养最有力的举措.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主动寻找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教学内容,还要与劳动课程教师多交流,寻求劳动与技术课程教师的技术指导.只有将数学和劳动与技术课程整合,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培育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劳动教育和数学课程相融合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一)渗透“数学课程”中的“劳动课程”

可以结合劳动实践课,做好数学学科知识的渗透及应用.如在盆植小白菜的过程中,学生先通过测量种植盆的直径,计算出盆口的面积大约有多大,按照面积的大小投放种子的数量,按照面积的多少决定浇灌水量,按种子的数量分配肥料比重、在收成前估算单位面积的收成量,在收成后计算单位面积收成量等.把数学知识与劳动实践课有效地进行结合,不仅使小学生收获了劳动实践经验,而且也可以快乐地学习数学知识,同时也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在劳动实践中,可以联系当地农场,了解农场经营方面的知识,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化引导.在平时生活动中,做好农场数据的搜集整理,并结合数学运算,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及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以劳动实践课构建小学数学实践课堂,使劳动实践课与数学课堂紧密结合,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使数学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二)拓展“数学课程”后的“劳动课程”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现在的小学数学教材尽可能使用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不再是完成知识点的传授,而是帮助学生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数学化”,将生活实践和教学密切联系起来.因此,教师需要寻找课程中与劳动教育相契合的教学内容.

比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24 时计时法”,这一课可以拓展“自制24 时钟表”“制定一日学习、生活计划表”“做时间小主人”“我是劳动小能手”等系列课内、课外活动.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动手自制24 时钟表等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体验到创新劳动的喜悦,实施全面育人教学.再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时,在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后,先让学生实地去测量不同规格瓷砖的边长,计算出每种规格单块瓷砖的面积,再计算出装修一个新房所用不同规格的瓷砖块数各是多少,然后在课堂上开展“我是小小装修设计师”交流活动.课堂内外的活动设计,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我想劳动”“我爱劳动”的兴趣.

课例教学片段:

在小学数学教学“24 时计时法”后开展课例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所学数学知识设计主题性的劳动教育活动《做时间的小主人》:

镜头一:自制24 时计时钟表表盘.

师:通过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一天有24 个小时,你能用24 时计时法说出现在是几时几分吗?

生:14:30.

师:我们生活中只有12 时计时法的钟表,你能自制24 时计时法的钟表吗?

生:能.

师:看制作要求:表盘的形状不限,但需要注意区分时针和分针.

镜头二:制定一日生活、学习计划表.

师:时间虽然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无时不在.你在一天中的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互相说一说.

生:我在7:30 到8:30 读课外书《绿野仙踪》.

生:我在11:30 到11:50 帮助妈妈择菜、洗菜.

生:我在12:30 到12:50 收拾餐桌、洗碗.

生:我在17:10 到17:30 收拾餐桌、洗碗.

……

师:同学们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好每天的生活和学习,做时间的主人.请你结合自己的情况合理制定一日生活、学习计划表.

师:看制定要求:活动内容要合理,合理安排好每日学习、劳动的时间和内容,保证每天劳动时间不少于1 小时.做到动静结合、劳逸结合.

学生制作完成后,最后由教师点评,学生再次修订计划表.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觉执行自己设计的一日生活、学习计划,并开展“做时间小主人”“我是劳动小能手”主题活动,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掌握了24 时计时法的相关知识,再通过自己的创新劳动,动手制作出24 时计时法的钟表,又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自主规划一日学习、生活活动.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数学教学与劳动教育完美结合.学生既主动参与创新劳动,体验创作24 时钟表的快乐,又深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真正意义,也从中感悟到有序的生活、学习带来的充实和喜悦.同时,还激发了家长们对活动的参与热情.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还对学生进行了多元化评价,采取了一系列的奖励机制,使数学教学与育人相融合,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如结合家长推荐和学生自荐评选每周“班级自律之星”“有序生活小标兵”“家务劳动小能手”“生活小帮手”“家务清洁小卫士”等奖项.

这次“劳动+数学”实践探索的特色在于:1.结合教材内容,将数学课程与劳动教育融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2.把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课内延伸到课外,融入至学生的生活中,求真求实、求美求新、融合发展.3.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劳动与教育不能分离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实践.4.强化学习与劳动价值观的塑造.从教育心理学来看,要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综合素养,最有效的办法是突出学生的自我感悟,强调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充分地思考、表达、交流甚至碰撞,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5.积极地评价和激励.采取了一系列的正向评价机制,使数学教学与育人相融合,在综合实践教育中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确保学科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

(三)创新课堂教学评价,多元评价提升教育质量

在构建小学数学实践课堂的过程中,教师要打破原有的教育思想,对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进行创新,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引导小学生参与到教学评价当中,指导小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以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在教学评价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评等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数学学习和劳动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优势和需要改进的方面;再进行同学间的互评,鼓励学生要多看对方的优点和长处,帮助同学改进不足,促进学生之间的和睦相处和发展;教师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学生数学学习及劳动方面的表现作出公平、公正的总结性评价.

通过创新课堂教学评价,使教学评价工作可以更好地满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需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和质量,有效地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科素养.

比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有多少种展开图,这个问题很有难度,但对于培养小学生空间想象力非常重要.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立体图形.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自制正方体模型或搜寻生活中的正方体纸盒,沿立体图形不同的棱拆开,可以发现正方形的展开图有多少种,并对这些展开图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如:“1+4+1” “1+2+3” “2+2+1”“3+3”共四类.

再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课时,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后,让学生自己设计一幅作品,自选一个分数,以“一些物体”为单位“1”,画图或摆放实物表示出这个分数.在拓展作业中,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在学生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中,可以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在最后的评价环节中,教师要确保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不仅要在学习数学知识上获得评价,更要在劳动技术与劳动质量上获得评价,教师的总结性评价也应如此,还要引导学生对作品的造型、技术、创新等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数学课程”与“劳动课程”相结合,数学教师就要将劳动教育融入并渗透到数学课程的教与学之中,真正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根本原则,将“培育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宗旨落到实处.

总之,在劳动教育与数学课程相融合的路径与实施策略中,需要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的目标.首先要善于寻找数学学科中相关教学内容与劳动教育的契合点.在课堂内外要创设丰富的实践机会,注重实践性和创新性;其次还要注重价值性评价,建立激励机制.提升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为小学生全面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四、结 语

小学劳动教育与学科知识相结合是一项非常细致而广泛的工作,单凭学校的环境并不能满足学生劳动教育和学科融合的需求,所以学校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帮助.劳动与学科融合的创新型劳动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更需要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思考,借助各学科的优势与劳动教育融合,全力构建“育人共同体”,形成“五育并举”的全学科劳动教育课程.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最实际的课程资源,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对学生的今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劳动融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