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洁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和小学,江苏 苏州 215200)
教师对数学课堂练习的重要性能够有充分的认识,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对数学课堂练习的挑选、设计、突破不能落实到位根据布鲁姆的有效教学理论,在花费较少时间、人力、物力的前提下,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也能展现社会教育和教师教育需要的情况下,达成初始的教学目标,同时达到不错的效果,才可以称为有效教学,实现高效课堂因此,数学课堂练习作为课堂效率的及时反馈,应具有主体性、创造性、层次性的特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想法不一定能实施虽然大部分教师有设计联系生活实际的趣味数学课堂练习的观点,但学校和家长以学习成绩为导向,让练习的设计也向考试要求倾斜,学生进行大量的机械式练习,学生完成练习的熟练度与正确率成为更重要的衡量指标同时,工作上繁杂事务的堆积,加上教师目前的家庭和职业压力,导致教师的研究动力受阻,教师在教学研究上产生一定的惰性
教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托,对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衍生出教师对教材过分依赖的问题在数学课堂练习的选用上,大部分课堂练习出自书本和教辅材料上的练习题,只有很小比例的题目来源于教师的自己设计,学生自主参与课堂练习设计的机会几乎没有许多教师对学生自主设计课堂练习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虽然让学生尝试设计练习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学生目前的能力和水平的不足也是很大的阻碍因素以生为本的课堂理念并不能充分落地生根,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主导者依旧是教师,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接受者的角色,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被忽略
教材中的练习题虽然经过专业人士的审核,但是练习应该服务于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选择相对应的练习,对练习本身进行挖掘、开发,才更符合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决策者的定位
许多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主要由教材的习题和相关教辅材料中的练习题组成很多时候教师原封不动地拿这些练习题来用,在练习的形式和内容上乏善可陈形式上,保留了与教材或教辅上题目的一致,缺乏多样性单调的练习不符合小学阶段学生追求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内容上,选择的练习缺少了二次加工,没有针对性练习的设计必须考虑学生的学情,做到张弛有度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某一问题进行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进一步的巩固与强化教师还要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对练习的重点与难易程度进行适当的把控,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在实际课堂练习设计中,部分未经筛选、打磨的非典型例题占据了很多的课堂时间,后面的例题因超过了既定时间而被搁置,教学进度被打乱相同类型题型频频出现,对同类题型的重复型操作,将学生困在了重复的状态中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往往更加关注学生练习的结果,而忽视了对学生练习过程及情感的关注数学的学习应该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等学生完成课堂练习的过程正是其学习思维的体现教师通过一题多解、举一反三,可以看出学生对知识本质的理解程度对于计算题,很多教师只是将答案核对一下,对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程度,教师不得而知,学生计算粗心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被忽略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很多教师将算式列对的题目一带而过,并没有深入挖掘学生的思考过程,造成学生思维定式,无法灵活处理一些新型实际问题教师对练习结果的重视,导致教师在看到学生不会做练习时,第一时间是批评而非讲解,忽略了学生练习的态度和情感
新课改倡导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包括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教育很难脱离应试的误区在以分数为取向的背景下,教师不得不将重心更多地放在最终的学习结果上虽然很多教师对研究教学表达支持的态度,愿意尝试设计课堂练习,但在常态课中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同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不能立竿见影功利性的导向让教师更加注重练习的结果,教师缺少了对练习的用心设计,也忽视了在练习过程中的创新精神以及情感、态度等素质的发展与综合评价,阻碍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与教育是为了培养人的本质相违背,也磨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新课标的数学基本理念相冲
课堂练习设计的质量与教师的专业能力水平密切相关,但当前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受限首先,学校的教研活动没有落实到位,存在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教研活动更多流于形式,效果和质量并不能得到保证部分教研活动中研讨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很多成立的课题学习存在假大空的影子,部分教师忙于应付,并未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讨教研活动变成了一项任务,违背了研究和探讨的本质,这对于教师的教研能力没有任何帮助第二,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推动力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来说,在教学上已经得心应手了,从功利化层面来看,教研活动对于他们已经评定的职称并没有更多的帮助这种消极的态度不仅影响了教研的质量,也影响了年轻教师对教研的状态和看法,教研整体氛围驱动力不足第三,教师的教研缺乏专业的带领学校教师数量多,教研培训活动很难满足到每一位教师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培训机会更多地给予能力较强的教师与此同时,教师外出培训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更多的是和本校教师开展教研,同一学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差距并不会很大,工作环境的单一,使得教师的专业水平缺少跨度和维度的提升,也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其次,教师的设计能力不足新课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堂练习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练习本身,还要兼顾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在练习过程中让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能获得包括态度、意识、情感等完整生命的成长,这对教师来说是一项挑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是一味地将时间和精力投到应对繁重的教学任务上,忽略了自身的发展与成长同时,部分教师对课堂练习的重视度不够,也就不会去提高设计课堂练习的能力,对课堂练习的形式内容、练习时间、难易程度缺乏合理的认识和有效的把控,使得学生课堂练习的质量大打折扣,学生出现倦怠心理,降低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念的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过渡教师缺乏对学生自主设计练习能力的信任,对这样的尝试抱有怀疑的态度,不敢将课堂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因此,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教师采用边讲边练、先讲再练、先做再讲的单一模式,在整个练习中,对学生的指导也有所欠缺,只对最后练习的结果进行评价,而忽略了对学生审题方法的指导、书写规范的指导等,也缺少对学生情感的关怀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言语、行为的表扬,对学生情感的促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推动教学目标顺利达成
1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观念的蜕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熟悉新课程标准,并依据新课标中的数学核心概念与数学思想,充分设计自己的教学,定位好练习的出发点,不断向研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在课堂上,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以小讲师的身份分享解决练习题的思路和方法练习设计的过程应更加关注“做”而非“讲”,立足于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解决问题过程的理解,正确答案不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教师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不断思考、提问,学会研究
2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对于设计出高效的课堂练习有很大的帮助,课堂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新课标的教育理念首先,教师要具备在正确理念指导下选择教材练习的能力新课标中提出了“用教材教”和“以人为本”的观点,设计应该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学情等多方面进行考量因此,在选择练习时,教师要对整堂课的知识点有明确的把握,练习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层次性、开放性,对练习的难度、练习数量、练习处理方式进行分层,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练习的设计要渗透对学生思维的训练,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让练习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发展服务其次,教师要具备开发教材练习的能力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决策者对于教材的练习,教师不需要一味按部就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练习进行整合,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教辅资料中的练习,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删减、融合、创新,灵活运用教材
3借助新技术辅助课堂练习
当前处于信息技术发展飞速的阶段,技术的发展支持课堂练习形式多样发展,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创设出更加有趣味性的练习情境教师可以利用新型的教学手段将静态练习呈现为动态练习,大部分练习都是通过静态的文字和图画、表格的形式呈现的,通过技术手段展现动态的过程,更有利于学生感受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也将抽象的事物更加具体、直观地反映出来同时,部分练习题目较有难度,教师合理运用教学资源,将会降低练习本身的难度,同时教师利用更加生动的语言将练习展现给学生,利于学生理解,也维持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对学生情感积累的丰富、课堂氛围的调整都有很大的帮助
1设计不同的组织练习形式
科学有效的组织练习形式可以提高课堂练习的效率对于不同类型的练习,教师采用不同的课堂练习形式,对提升课堂效率有所帮助例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组汇报中,学生也会更加踊跃发言,活跃课堂氛围
2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
对于考查同一知识点的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单一、陈旧的练习形式会让学生产生倦怠心理,不利于练习效果的提高形式多样的课堂练习,更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教师要根据需要,使教学内容变换多种练习形式,采取多样化的练习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3分层次设计课堂练习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的不同,教师设计的课堂练习难度应有所区分,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和个性化发展结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练习的难易程度上要进行适当的区分,对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设计具有难度的课堂练习;对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注重基础练习的设计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教师的指导应将以结果为导向转向以过程为导向首先,教师要注重练习前的准备工作充分的准备工作有利于练习指导的顺利进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学具的准备、课前预习准备,对于预习的方法也应该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总结一些练习准备的方法,比如在书本上标记、圈画关键词等其次,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审题指导、规范书写指导、解题方法指导等,这些方面的指导都与练习的效果息息相关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重指导题型的典型性,抓住练习过程中的易错题,在指导的过程中做到有详有略、层次清晰比起练习的经过,教师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在练习中多对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表扬,设计积极的、多元的评价方式,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练习
另外,教师对不同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分层评价对于学困生,教师不抛弃、不放弃,积极鼓励;对于优等生,教师应提高标准要求,激励他们更加优秀,保证每个孩子都保有学习的热情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