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分工与技术关联双重关系嵌入下企业创新绩效研究

2022-11-07 05:36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分工价值链关联

李 刚

(哈尔滨剑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69)

世界各国企业已经围绕核心产品形成了多条价值链,中国企业也已经嵌入在各条价值链中,通过分工与协作关系共同创造产品价值。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进步晚于西方国家,在价值链中一直处于重点制造位置,“中国制造”也是对中国企业的较多定位评价标签。近年来,随着中国科技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企业也不断改变价值链位置,由制造阶段向研发设计阶段(位置)位移。部分产品的价值链中国企业已进入核心位置,因此中国企业会对原有价值链进行重构。

在中国企业由制造向研发转型中,由于长期处干制造位置,在转型中需要借助于价值链中其他企业。因此,中国企业转型遇到了阻碍型企业和助推型企业。在长期合作的价值链中,原有的研发企业因竞争优势,需要对制造企业转型采取竞争策略,但基于价值创造的共同目标,依然需要中国制造企业的合作加工生产,不能采取直接阻碍而采用间接壁垒障碍。价值链中还存在技术输出型企业,比较传统研发企业,制造转型企业更愿意购买技术。价值链在重构过程中,技术输出和技术引进已经成为企业位置变动的主要来源因素。在价值链中企业均会不断调整自身战略,以更好适应环境。

在生存环境中,企业调整位置和业务类型均会对其他企业产生影响,整体价值链利润总额在发生快速增长时,企业间关系将通过利润分配进行动态博弈,以守住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率,并伺机抢占其他企业的份额和利润。博弈过程中,以守住自身利润为前提,但由于抢占市场份额可能会导致原有位置被同类企业取代,由此,不少中国制造企业创新转型需要考虑其价值。

中国制造业企业长期嵌入在世界价值链制造体系中,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加大研究开发投入,进行产品与技术创新,与原有的世界价值链分工产生摩擦。在全球价值链重构格局影响下,对企业创新绩效进行研究,识别出在原有的价值链分工中,中国制造企业创新状况。重构价值链带来的创新变革情况,数据来自于中国A股市场的制造企业。在对样本群进行分析时,使用对比分析法,若企业与价值链中其他企业之间存在科技关联,则可以分析其价值链区域创新程度,若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问没有科技关联,则直接分析其对价值链整体的影响程度,分析企业是否不断调整其在价值链中地位。

一、研究假设

(一)区域创新与产业价值链分工

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余泳泽等(2021)针对区域创新价值链分工与产业价值链攀升,提出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直接促进企业变革。[1]郭欣(2021)针对区域创新价值链分工对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研究,提出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最终推动企业技术产品升级。[2]潘安等(2020)针对制造业服务化、技术创新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出从更大范围的技术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3]杨水利等(2019)针对技术创新模式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提出技术创新模式改变了全球价值链分工[4],林学军等(2019)以全球创新链提升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研究,提出全球创新链为中国制造业在价值链设计了新的分工地位[5],田路路(2019)认为创新效率对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的影响研究,创新效率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影响研究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分工变革的路径也比较清楚。[6]本文借鉴区域创新对产业价值链分工的相关研究,从产业价值链分工对区域创新的角度,进一步扩展到企业创新绩效。

(二)技术关联与产业创新

技术关联与区域产业创新,李伟等(2021)研究了中国区域产业演化路径——基于技术关联性与技术复杂性的研究,划分出受技术关联性影响的区域产业演化路径[7], 钟珊(2020)利用产业技术关联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分析,区域内产业技术关联对协同创新有积极影响,能有效推动跨区域协同创新[8], 高洋等(2020)针对生产性服务业技术关联下的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提出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技术关联实现了信息与创新技术扩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新动能。[9]郝均等(2020)根据中国中部地区技术关联对产业创新的影响研究,提出了技术关联对地区产业创新和创新绩效具有重要影响。[10]王亚超(2020)通过技术关联、产业政策对制造业动态演化的影响,提出区域产业的动态演化受到技术关联的显著影响,即区域倾向于发展与本地产业结构关联性高的产业。[11]本文从技术关联与区域产业创新的关系,探究技术关联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

(三)价值链分工与技术关联双重关系嵌入与创新绩效

将价值链分工定义为市场导向,将技术关联定义为技术导向,在前文基础上考察市场导向与技术导向之间的均衡与创业企业双重关系嵌入均衡的逻辑关系。[12]市场导向与技术导向对创业企业本土网络嵌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导向的正向影响效应比技术导向要强;技术导向对创业企业海外网络嵌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本土网络嵌入与海外网络嵌入的联合均衡以及匹配均衡对创业企业绩效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3]。此外,内部吸收能力以及政策环境在双重关系嵌入联合均衡与创业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中发挥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母国网络嵌入和东道国网络嵌入均有助于提升企业国际化绩效,且项目组合管理能力的不同维度对双重关系嵌入与国际化绩效的关系起到部分中介作用。[14]。基于跨国公司双重关系嵌入的特性,深度解析双重关系嵌入视角下跨国公司研发协同,并依据双重关系嵌入对跨国公司研发协同的作用机理。双重关系嵌入对跨国公司的知识转移绩效具有正向影响;知识来源在双重关系嵌入中对跨国公司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起中介作用。本地化网络嵌入对学习深度有正向影响,而对学习宽度有负向影响;超本地化网络嵌入对学习宽度有正向影响,而对学习深度有负向影响。

研究假设1:值链分工和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异质性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这种差异性更加明显。

研究假设2:值链中企业存在技术关联时对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但没有技术关联企业对创新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异质性趋同。

二、理论研究

根据分工与合作理论,价值链分工与技术关联合作,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主要理论基础。通过分工与协作关系共同创造产品价值,中国企业由于技术创新进步晚于西方国家,在价值链中一直处于重点制造位置[15],“中国制造”也是对中国企业的评价标签。在价值链整体利润提升缓慢情况下,利用价值链分工与技术关联合作改善企业自身利润水平,依靠企业创新提升利润,但是企业创新不能仅仅依靠自身,还需要价值链整体的分工与技术关联合作,由于分工与合作的不同,企业创新绩效变动也需要价值链分工合作,有受益方,也有受损方,分工合作的收益分配,以创新过程或者创新结果为导向。[16]

从管理理论角度,根据创新职能理论,企业创新是以企业发展和利润提升为导向,价值链中还存在技术输出型企业,比较传统研发企业,制造转型企业更愿意购买技术。[17]价值链在重构过程中,技术输出和技术引进已经成为企业位置变化的主要来源因素。创新职能抛开价值链企业间关系不能单独实现,必须将技术输出和技术引进放在创新过程中。[18]

三、 实证研究

(一)变量设计说明

从研究假设和理论研究方面进行变量设计,区域创新驱动的价值链分工的变量划分:区域创新程度可以应用制造企业所在区域创新程度,产业价值链位置可以应用制造企业所在产业价值链位置,新技术行业分类可以应用制造企业所进行技术创新是否属于新技术行业分类。[19]

技术关联的变量划分:技术关联可以应用制造企业与产业价值链其他企业技术关联程度,引入技术可以应用制造企业引入技术,技术合作可以应用制造企业技术合作。

创新绩效评价划分为:创新机会可以应用制造企业带动其他企业创新,创新风险可以应用制造企业创新风险。具体变量划分见表1:

表1 变量

(二)数据获取

在数据获取方面,为了使得结论更加准确,从不同区域进行样本选择。从行业选择角度,主要采用制造业数据。从行业内的技术对比看,在接受调查企业销售的全部新产品中,2021年全国领先的新产品销售额的占比达到了12.6%,较2019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在创新的形式上,工艺创新和产品创新能力较为突出。调查企业中有生产方法工艺创新的企业比重达 64.2%,有产品创新的企业占比为 59.5%。从样本数据数量来看,只要能够符合回归分析的样本数据量,发放调查问卷150份,回收146份有效问卷。

根据变量选择中国A股上市公司(制造业公司数据),企业平均研发支出在2019-2021的三年间平均增速达 15.4%。另外2019-2021年间,接受调查的中国制造企业的平均研发强度从 1.8% 增长到 2.2%,平均每年提升0.2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投入持续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创新收益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收益最明显的标志就是新产品的出现。数据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销售企业中,2019年,新产品销售占销售总额的比重为24.6%,这一数据在随后两年里明显增长:2020年为26.4%、2021年达到 29.1%,年均提升 2.3 个百分点。

不过,不同类别企业在创新能力上也体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创新动能不足是制约创新能力提升的主要挑战。数据调查显示,民营企业设立研发部门的比重为 46.3%,较整体水平要低2.9个百分点。另外,有专利的小型企业占比为 18%,远远低于中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的水平。在技术创新之外,质量升级同样是中国企业当下的主要发展特色。近三年内,企业的质量投入明显增长的达 80.7%,质量水平有明显提升的企业占85.4%。

四、计量研究

(一)描述性统计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具体数值见表,分别统计了146个样本,9个变量指标的最小值、最大值、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数据,发现变量波动程度较低,集中趋势比较明显,可以利用回归分析进行统计。

表2 描述性统计

(二)相关系数

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后,根据146个样本数据关于9个变量指标的回归分析,初步回归分析获取变量直接的相关系数。变量间的相关系数,在1%的误差情况下,波动程度较小,可以进行实证分析。

表3 相关系数

(三)实证结果

模型(1)对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模型(2)和模型(3)对区域创新程度、产业价值链位置、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引入技术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模型(4)和模型(5)对技术合作、创新机会、创新风险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根据各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关系0.13和0.04,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与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引入技术之间的系数为0.11,0.02,0.14,0.09,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与技术合作、创新机会、创新风险之间的系数为0.01,0.03,-0.05。从整体角度,根据模型5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值链分工与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但是不同类型企业表现不同。在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随着企业双重嵌入价值链,企业创新绩效会有明显的差别。因此,研究假设1:值链分工和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异质性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这种差异性更加明显,且得到验证。

表4 回归分析

模型(6)对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模型(7)和模型(8)对区域创新程度、产业价值链位置、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引入技术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模型(9)对技术合作、创新机会、创新风险关系进行回归分析。

根据各模型回归分析的结果,发现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关系0.22,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与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引入技术之间的系数为0.77,0.13,0.20,0.02,0.12,区域创新程度和产业价值链位置与技术合作、创新机会、创新风险之间的系数为0.05,-0.05,0.76,从整体角度,根据模型9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出,技术关联作为重要影响因素,既影响技术引进,也会影响技术合作,最终影响企业创新,这种技术关联最终体现在企业的创新绩效。在样本回归分析中也发现,如果企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比较独特,没有与其他企业形成技术关联时,价值链位置和区域创新程度成为引起企业创新绩效好坏的因素,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企业,创新绩效变动程度相似。因此,研究假设2:值链中企业存在技术关联时对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但没有技术关联企业对创新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异质性趋同。

表5 回归分析

(四)基于OLS的空间计量模型

然后建立OLS的空间回归模型。表1回归结果中,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8,模型整体上达到显著。整个模型除了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创新风险未通过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外,其他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说明这两个变量外其余均对创新绩效没有影响,区域创新程度、产业价值链位置、引入技术、技术关联的回归系数均为正,说明它们对创新绩效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创新机会、技术合作的回归系数为负,这说明它们对创新绩效呈现出抑制作用。

根据表1分析,剔除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创新风险变量再次建立OLS的空间回归模型,得表2所示。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优度R2为0.88,而整个模型中所有变量都通过了5%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但回归系数较表1有一定的波动。具体表现在价值链重构的回归系数由表1的-0.39到-0.41,说明在剔除变量后,创新机会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增加;区域创新程度对创新绩效作用上升;城镇化、引入技术、技术关联对创新绩效促进作用降低;技术合作对创新绩效抑制增加。

表6 创新绩效差异因素的OLS估计

(五)基于SLM模型和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经过以上分析,说明创新绩效存在明显的空间相关性,需要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估计,而表2中区域创新程度、产业价值链位置、新技术行业分类、技术关联、引入技术、技术合作、创新机会、创新风险的P值非常接近,无法判断该模型是SLM模型还是SEM模型,这可能是这种判断不是特别严格所引起的。为此本文利用极大似然估计模型分别给出了SLM和SEM的估计结果,根据LogL值和AIC、SC值判断最优模型,并对以上提出的有待检验的假设进行估计和验证。

表7 创新绩效差异因素的OLS估计

表8

表9

五、结 论

中国制造业企业长期嵌入在世界价值链体系中,随着中国企业不断进行研究开发投入,进行产品与技术创新,与原有的世界价值链分工产生摩擦。价值链分工和企业创新绩效呈现异质性存在门槛效应,在不同的地区,不同行业,这种差异性更加明显,价值链中企业存在技术关联时对企业创新绩效正相关,但没有技术关联企业对创新绩效并没有显著影响,创新绩效异质性趋同。中国制造业企业在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分工不同,技术关联也不同,中国企业面对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处的位置不同,由于发展变化过程中企业不断调整自身的位置,技术创新能力也不同,和上下游关联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关系也不同。世界价值链体系重构,中国制造企业既需要考虑产业链和价值链整体发展变化,也要考虑自身发展,对于创新和技术引进采用不同的发展方式,异质性特征非常明显。

利用实证研究,力图在理论方面得到补充与创新发展。从经济理论角度,根据分工与合作理论,价值链分工与技术关联合作,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主要理论基础;从管理理论角度,根据创新职能理论,企业创新是以企业发展和利润提升为导向,分工与协作在价值链整体角度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创新驱动对于企业的价值链位置提升和自身长远发展都有更大优势。

猜你喜欢
分工价值链关联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奇趣搭配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