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春 李 媛
(1.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公共基础部,广西 南宁 530023;2.淮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全民健身计划的提出与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日益推进,主动健康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人民群众对体育健身需求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趋势,更加意识到体育对于推进健康关口前移的重大作用,公众正倒逼政府创新体育健身服务供给的模式,以期实现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的目标。健身服务供需矛盾显著,体育健身服务供需张力加快了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步伐;现实窘境的出现迫使供给主体优化供给模式,转变传统供给思维,提供精准供给服务,再造服务供给流程。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出发,运用SWOT分析方法,探求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模式,整合政府社会力量,形成供给有效合力,提高供给的质量与效能,各具优势的供给主体在彼此认可的前提下,共同决策、共享权力、共担责任促进供给服务向好。
“共生”(Symbiosis)一词源于希腊语,最早诞生于生物学领域,由德国生物学家德贝里于1879年提出。共生理论是指在某个共生体或共生系统中如何实现共生,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及共生环境三个要素。
在共生理论中,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系的基本物质条件。而在体育健身服务系统中,是由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市场体育营利组织、社会非营利体育组织三大共生单元构成。对三大共生单元关系进行分析的指标包括:共生度、关联度以及共生密度。共生度是指三大共生单元紧密联系,兼容并蓄。共生单元的完善是共生系统完备的必要条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供给迎来崭新春天,涌现出有组织的体育健身群体。体育服务供不应求,各地区体育服务供给不均衡问题突出,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是实现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的共生单元。共生单元是将政府体育管理机构、市场体育营利组织、社会非营利体育组织有机融合,促使形成权责清晰、良性互动的共生单元。
共生密度是指主要反映共生关系中共生单元的数量的多少。表面来看,随着共生密度的升高,共生系统更稳定。但实质上,优化共生系统并不是单纯取决于密度高低,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促进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
共生关系又称共生模式,是指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而依照对共生关系的生物体利弊关系而言,共生关系又可分为寄生关系、互利共生关系、竞争共生关系、偏利、偏害共生关系。这些关系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互利共生关系较其他关系而言,是一种稳定、科学的、较适合发展的关系模式。互利共生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与社会公平理论所发展起来的,这两大理论对于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促进体、医、养三大结构融合发展,从而实现一个完整的社会支持系统。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存在着互利共生关系,它区别于以往政府单一主体供给模式下,社会需求与政府供给的非对称性寄生关系。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互利共生关系的发展,是站在一个新的视角,增加多元主体关联度的方法促进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更好地造福社会公众。过去,单纯依靠政府供给的模式,导致政府体育供给经费的紧张,体育设备资源供给量不足等问题,而社会供给更是势单力薄。只有促进供给主体协调共生,在共生单元中出现新生能量,新生能量在其中均衡分配,促成互利共生模式。
共生环境是影响共生体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模式的共生环境包括:政策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体育文化环境等。根据环境对共生关系不同的影响效果,可以将其分为正向环境,中性环境和反向环境。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推进,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等为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提供了正向环境,正向环境对供给对象会产生缓冲效应;倘若政府部门不重视,社会力量不足会导致反向环境的出现。
共生界面是指共生单元之间的接触方式和机制的总和,担当媒介作用。可分为单介质共生界面和多介质共生界面。政府体育组织管理机构、市场体育营利组织、社会非营利体育组织三大主体可以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国家政策文件的推动形成共生界面。为了提高供给质量,可将更多因素统筹进入共生界面。
共生环境下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模式的共生界面采用SWOT分析,辩证看待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协调供给模式具有以下特点:目标多样性、主体多元性、利益协同性、资源优化性。
2.1.1 共生环境下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功能定位与行动协同
多元供给主体在体育健身服务中发挥着不同功能,它们在各自的运行轨道各司其职,在供给方面饰演着不同角色。只有定位清晰才能更好地实现功能。政府起着主导作用,进行宏观调控;企业、社会体育组织是供给过程的参与者,是供给服务的生产者、具体执行者。在多元主体清晰明确各自定位的前提下,以共生为基点进行协同行动,共同行动、协作完成体育健身服务供给。
2.1.2 共生环境下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供给主体顺势合作发展
实现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供给是体育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中之重。对于满足体育群众的健身需求,缓解人民对于美好的体育健身服务需求与当前供给结构不平衡,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具有正向作用。十八大以来,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要求政府转变自身职能,改善供给结构,创新供给方式,实现由单一供给模式向多方协同供给的转变,形成多方参与的网络化结构体系,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在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中指出,坚持政府负责,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积极采取政府购买等方式、推动供给主体与供给方式的多元化,形成多元参与、公平竞争的格局,不断提高供给质量与效率。体育健身服务属于公共体育服务的一部分,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顺势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的分层管理体制、企业的市场机制、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志愿者体系各有千秋。政府主要为体育健身服务提供各种资源,市场营利组织可以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效率,体育非营利组织发挥权益表达机制,三者打造共生共荣的局面。这就需要多元供给主体通力合作,在基于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各自竭尽所能,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局面。积极满足公众个性化体育需求,保证时效性,提高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效能。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有利于突破单方供给的封闭性限制,促进供给服务的开放性。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是目标和过程的统一。从目标方面来看,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是解决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困境的必然手段,从过程方面来看,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制度的保障,就会停留口头,难以实现。
2.1.3 共生环境下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分层次有序发展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导致各地方政府供给能力、供给数量,市场营利组织与社会非营利组织发展程度,群众对体育健身服务与产品的需求质量等存在较大差别。如按照统一标准进行一刀切的话,很难达到预想的效果。因此,应深入了解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营利组织与社会非营利组织发展程度,各地区群众的实际需求,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时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安排供给次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选择供给区域,分层、分步骤的投放,实行重点需求地区优先供给策略。我国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应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策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多元供给主体可以考虑提供消费型体育服务及产品,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考虑提供福利型体育服务及产品。而同一地区内,由于性别、年龄、收入、思想观念不同,也应分层次进行体育健身服务供给,高收入人群更偏重于提供个性化的体育健身服务,中等偏低收入人群偏重于供给消费少、基本的体育健身服务。
2.1.4 共生环境下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兼顾效率与公平
效率与公平是体育健身服务供给过程中经久不衰的话题。我国的分配制度由“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转变,表明了对效率与公平认识的新看法。保障体育健身服务供给的公平与效率,是体育健身服务供给的关键。公平包括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和结果平等三方面,机会公平是前提和基础,规则公平是保障,结果公平是目的。政府部门需要颁布协同供给制度,当政府单一供给时,只需要完善内部相关政策制度;但多元供给时,要考虑多方利益关系,规范多方的行为,这就需要政府提供相应政策制度方面的补给。多元供给主体处于共生环境下,供给的具体模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供给模式的改变不能摒弃效率与公平。体育社会组织是社会层面力量的具体表现,在资源共享、信息发布、社会志愿服务等方面存在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体育健身服务供给中,可以提供多样的社会体育服务,具有亲民性、广泛性的特征,可以听见广大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真正需求,为群众体育健身提供更好的健身、信息平台。但体育社会组织资源有限,辐射区域范围小,受到人力、财力、场地设施资源的限制。只有将它们结合起来,组成共生关系,形成良性互动,才能使效率与公平并重。
政府提供体育资源,而利用社会力量将这些资源进行转化。企业具有市场方面的力量,企业的内生动力源自对利润的追逐,并借助市场交换获利。企业不同于政府、社会,它的优势在于高效率,对于成本的控制。在我国以往体育健身服务供给中,政府的单一性导致供给数量、供给规模、供给质量、供给成本均未达到预想目标。引入市场机制,可以更好地达到高效率、高水准的供给水平,从而促进供给对象寻求归属感、增强自信心。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协同共生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共生理论是解决多元主体供给力量不平衡的关键。对于群众健身来说,多元主体协同供给也是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全民体育供给的有效模式。
2.1.5 共生环境下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供给信任机制的建立
建立信任机制是多元主体协同供给的必要条件,对于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社会的整合力,打造健康可持续的主体共生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而多元主体协同供给也能促进主体间建立更为信任的关系,建立信任机制是社会信任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任机制的建立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合作,改变之前投入高与产出低的现状,降低供给成本,比如信息方面成本、契约方面成本等,从而有效提高供给效率。
我国信任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更好地阐述了信任的重要地位。历朝历代的兴亡可以看出信任对国家、对民族、对百姓的意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诚信作为一种无形的道德力量,具有灵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减少各方冲突摩擦,降低社会运行成本,资源的最大利用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间建立信任机制,促进信任资源深度融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1 主体供给链有待优化、信息有效性有待加强
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是必要的,但如何进行服务供给,供给分工程序是如何的,仍然困扰着我们。对生产者、规划者进行明确区分是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实行程序分工的关键,服务规划者对生产者实行初次分工,服务生产者内部实行再分工,服务规划者一般指政府,服务生产者代指企业与社会组织。只有各个主体在优势环节上发挥有效作用,才能使供给顺畅进行。但当前各个环节配合不娴熟,出现轻微“脱节”的现象,服务主体供给链有待优化,共生系统要求各个环节必须共生共荣,从横向与纵向双维度来促进共生界面的形成。信息流通至关重要,网络信息化既给主体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信息真实性、有效性是服务供给的必要条件,但由于当前“自媒体”时代的弊端给供给服务带来不便。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信息方面监管,加强信息有效性。
2.2.2 政策、法律环境的不完整影响共生环境的稳态
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由此可见,国家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予高度重视,体育健身服务供给作为供给侧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得到更多关注,但与体育健身服务领域的供给侧相关的改革制度还有待完善。制度、法律的不完善会导致实际供给方面执行力变弱,因此加强制度完善,优化制度环境刻不容缓。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的转变,需要多种支撑性条件,如协同供给保障机制、体制观念的转变,这支撑性条件不是自动转化得来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维持共生环境的稳定。
2.3.1 共生界面的更新促使新的共生单元的形成
体育健身服务多元主体形成的共生界面处于动态发展中,共生界面的更新促使多元主体不断优化,积极整合。共生单元所积聚的能量通过共生界面传导给共生主体,共生界面的更新加快新的共生单元的形成,两者是相互依赖,辩证统一的关系。应建立完善的共生界面传导机制,明确各供给主体的责任与义务。新的共生单元的形成有利于为锻炼群体建立社会联系,提升对供给服务的认同感,提高幸福指数。
2.3.2 互惠共生模式促进多元主体协调供给
就美国而言,政府主要起着“导航仪”的职能,如颁布了《健康公民1990-2020》计划;中央并没有设立专门的体育行政机构,但间接参与到体育健身服务管理当中;企业与社会起着“操作方向盘”的作用,市场经济的高度发达与社会体育组织的迅速发展促使体育健身服务供给的市场化与组织化水平高。而英国以一种协调的方式汇集政策制定者、投资者、参与者、供给者于一体,确保政策制定、投资和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通过借鉴国外的多元主体互惠共生的模式,有利于应对各种不断变化的条件,将供给维持在稳定水平,促进多元主体协调供给。
2.4.1 共生密度的过度增长导致共生损耗的增加,损害共生单元
随着共生密度的升高,共生系统会呈现出更稳定的趋向。然而,优化供给共生系统并不是仅仅取决于密度高低,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促进共生系统发展的平衡点。共生密度的无限增长,不仅不会带来益处,反而会削弱多元主体协调供给力量,损害共生单元,导致供给模式的破坏。
2.4.2 非互助主体(剥削者)的剥削
互利共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形式,从成对的互动形式到多样化的互动形式,它们不断受到非互助主体(剥削者)的剥削。具有最大互利丰富度和功能冗余度的服务供给形式比单一供给模式更具有适应性。由于不同的主体协同供给能够更好更快地减轻与剥削者竞争的负面影响,效果更持久。因此,这种模式更受青睐。为了坚持下去,互利共生的主体需要抵制剥削,这些剥削者使用互利共生的提供的服务或产品,但不会给予任何回报。这些剥削者可能与互利共生者无关,或者他们可能是互利共生的物种或已经脱离互利共生的个体(“骗子”)。尽管剥削有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但实际上所有互利社区都存在剥削者或骗子;因此,互惠互利社区如何缓冲剥削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
首先政府各部门之间加强协同,虽然相关政策强调各部门应利用自身优势加强合作,但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进行强制要求,导致落实力较弱,未形成实质性的部门双向互动,这就要求成立政策落实的专门机构,加强供给服务协同供给;多方主体供给模式单一,多以单向供给模式为主,因此,应创新服务供给模式,加大创新驱动力,创新供给合作平台,整合多方力量,各主体应相互尊重,建立平等协商的关系,在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完备的体育健身服务供给系统,力求服务精准化。
面对体育健身服务的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理所应当承担着主要责任,行政机制成为主要的方式,但是,“全能政府”代名词的出现,也暴露出政府行政体制下的缺陷。在提倡转换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当下,优化政府行政机制成为了必然选择。例如:提供基本的场地设备,提高服务质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大背景下,市场可以为公众提供令公众满意的体育产品,通过承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热情参与到体育健身服务供给中去,为人民群众谋求福利。社会组织与社区成员互动多,主动参与到全民健身服务的运作中,发挥基层的独特优势,积极参与到建设体育健身服务中。
体育健身服务供给是一个动态、不断优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多元主体积极打造多功能性的供给支持网络,多种社会供给力量应将作用空间合理化,不能单靠一方的供给,应针对不同的事项、供给服务的具体领域设计出最优化的供给方案,从而构建供给主体动态发展模式。螺旋式上升特点的呈现也标志着共生环境的优化,为打造人们满意的体育健身服务提供了前提。
共生理论对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具有适用性,有利于解决供给不平衡、人力资源缺乏等问题,改善单一供给模式,促进多元主体供给新趋势。另外,主体的多元性可以提高供给的持久性,促进供给多样性。因此基于共生理论下,实现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模式是大势所趋,有利于提高供给质量,对于供给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然而,多元主体协同供给具有循序渐进性的特征,不是一蹴而就的,体育健身服务供给处于低中位徘徊,全面自主的供给模式亟需完善。建立共生共识,完善责权共同机制,使多元主体各尽其能,从而促进我国体育健身服务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