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水情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河院区儿科,辽宁 盘锦 124000)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或细菌、气管或支气管发育不良、先天呼吸道畸形以及免疫功能低下均有密切联系,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患儿出现憋喘、咳嗽等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发现1~3岁小儿为该病高发全群体[1]。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改善患儿居住环境、去除病因,消除炎症的同时需进行充分引流,将患儿支气管内分泌物排出,保证患儿呼吸道畅通。但是,部分小儿支气管狭窄,气管内分泌物难以经患儿自主咳嗽排出,雾化吸入治疗有利于呼吸道感染患儿气道内分泌物的排出[2]。本次研究在上述研究基础上,为论证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措施疗效,比较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27例未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患儿与27例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患儿单位时间预后情况以及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护理满意度。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54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按照是否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将所有患儿分为对照组(未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与试验组(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试验组27例患儿一般资料如下:男(14例)女(13例)比例为14∶13,年龄最小为出生后6个月,年龄最大为5岁,平均年龄为(3.02±0.22)岁,病程为1~4 d,平均病程为(2.12±0.21)d。对照组27例患儿一般资料如下:男(15例)女(12例)比例为5∶4,年龄最小为出生后6个月,年龄最大6岁,平均年龄为(3.22±0.24)岁,病程为1~4 d,平均病程为(2.11±0.22)d。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经统计学验证,P值>0.05。患者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而且本研究已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①所有患儿均符合我国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制定的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防治指南相关内容,如:a.患儿均出现发热、咳嗽、喘息症状。b.体格检查均发现患儿双肺或单肺哮鸣音及湿性啰音。c.生化检查显示白细胞高于正常水平。②参与本次研究的患儿入院系统诊疗前未私自用药。③本次研究征得患儿家长的同意。
1.2.2 排除标准 ①入院前私自服用治疗性药物患儿。②合并肺结核等其他肺系疾病或其他重要脏器功能异常患儿。③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患儿。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患儿均应用抗菌药物,对于伴有发热症状的患儿应用物理降温以及药物降温,定期协助患儿翻身扣背将痰液排出。
1.3.2 试验组 在对照组常规诊疗护理基础上应用雾化吸入治疗及护理干预。将1.25 mL可必特与2 mL令舒置入雾化器内,每分钟雾化给药量为2 mL,每日雾化给药2次,每次持续10 min。雾化给药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如下。
1.3.2.1 雾化吸入前护理 ①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应为患儿提供干净、舒适的环境,每日开窗通风,从而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并对病房内相关医疗器械每日清洁消毒,从而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提升患儿住院舒适度。②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通过播放视频资料的方式向其介绍雾化吸入方法,并结合临床实际案例强调雾化吸入治疗的有效性,纠正患儿家属对雾化吸入的误解,预见性告知患儿家长雾化吸入治疗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嘱患儿家长在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期间陪同在患儿身边,协同护理人员落实临床观察。此外,患儿家长以及护理人员应给予患儿鼓励性言语或肢体抚摸,以消除患儿对雾化吸入的恐惧。
1.3.2.2 雾化吸入中护理 护理人员按照医嘱配药,检查雾化器功能完好性,在保证雾化器功能完好的前提下正确安装雾化器,保证雾化器与地面垂直。患儿在行雾化治疗过程中取坐位或半卧位,雾化吸入面罩紧贴患儿面部,护理人员根据患儿表情、精神状态动态调整雾化吸入量,谨防供氧不足、颜面损伤或药液倒流。此外为提升患儿雾化吸入耐受能力,护理人员应嘱患儿家长陪伴患儿,通过为患儿讲故事、播放动画片等方式稳定患儿情绪。
1.3.2.3 雾化吸入后护理 ①清洁患儿鼻、口周围残余物,嘱患儿用温清水漱口,以保护口腔黏膜和呼吸道。②对于需母乳喂养的患儿应继续给予母乳喂养,同时减少或暂停补充辅食,适当增加患儿日常饮水量,患儿家长为患儿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高蛋白饮食。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持续给药72 h预后情况,若患儿不适症状、体征均消失,各项生化检查结果恢复正常则表示诊疗干预显效。若患儿不适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生化检查结果明显改善则表示诊疗干预有效。若患儿不适症状、体征以及各项生化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则表示诊疗干预无效。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100%。②观察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护理干预满意度,两组患儿预后出院时护理人员请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满意度自0~100分进行评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干预满意度越高。③观察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具体包含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系统处理相关数据,用率(%)表示的数据用χ2检验,用()表示的数据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患儿预后情况 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预后情况[n(%)]
2.2 比较两组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护理干预效果满意度 试验组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护理满意度评分为(83.02±2.22)分,对照组患儿家长对临床诊疗护理满意度评分为(63.02±2.22)分,试验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10.086,P<0.05。
2.3 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 试验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1.46±0.92)d、对照组患儿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为(2.50±1.22)d,t=3.537,P<0.05;试验组患儿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为(3.82±1.11)d、对照组患儿咳嗽咳痰消失时间为(5.10±1.35)d,t=3.806,P<0.05;试验组患儿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为(3.20±1.15)d,对照组患儿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为(4.49±1.53)d,t=3.502,P<0.05;试验组患儿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为(2.91±0.60)d,对照组患儿肺部喘鸣音消失时间为(4.39±0.98)d,t=6.693,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是将扩张支气管药物置入雾化吸入装置内,通过氧气驱动将液态药变为雾化状态,伴随患儿呼吸运动,雾化药物经患儿呼吸道吸入,雾化给药与静脉给药、口服给药相比有利于药物直达病变气管或支气管[3-4]。此外雾化吸入治疗还具有湿化呼吸道,提升呼吸道纤毛活动性,促使痰液排出的作用,可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儿气喘、憋闷等症状[5-6]。但是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往往无法有效配合雾化吸入治疗,极大程度限制了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不利于患儿病情的改善[7-9]。因此,对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在实施雾化吸入时开展相关护理干预就显得十分重要,在雾化吸入前护理人员改善患儿居住环境、实施健康教育,在提升患儿舒适度的同时协同患儿家长安抚患儿情绪,争取获得患儿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协同患儿家长在患儿雾化吸入过程动态调整气雾剂吸入效率,并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提升患儿雾化吸入治疗耐受能力,在患儿雾化吸入后给予呼吸道护理以及饮食干预,可防止药物对患儿口腔、呼吸道以及胃肠消化系统造成的刺激[10-11]。相关研究显示应用雾化吸入治疗的参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34%,明显优于未行雾化吸入治疗的对照组,且本次研究结果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6.29%,显著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雾化吸入治疗及其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12]。本次研究在既往研究基础上观察两组患儿对临床治疗满意度,结果显示试验组对临床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预示,对于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及其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患儿家长对临床治疗满意度,有利于护理人员在落实相关护理干预的过程中赢得患儿家长的理解与信任,从而共建良好、互信的护患关系[13]。另外,本次研究中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临床治疗中,根据患儿具体表现情况,予以适量雾化吸入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辅以有效护理干预措施,通过对治疗前、中、后开展科学、高效护理干预服务,提高患儿及其家属临床治疗依从性与配合度,以此来加快患儿病症恢复速度,大大缩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肺部湿啰音以及肺部喘鸣音等症状改善和消失时间,在维护患儿机体健康的同时,确保患儿未来正常生长和发育[14]。同时,在临床治疗和护理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严格依照无菌原则进行操作,治疗期间密切检测患儿体征变化及症状表现,而后适量调整药物吸入量,避免对患儿机体造成不利影响;护理人员要指导患儿家属正确掌握雾化吸入仪器应用方法,保证吸入治疗工作顺利进行;在雾化吸入治疗结束后,护理人员要叮嘱患儿家属予以易消化、清淡饮食,并适当增加日常饮水量,促使患儿病情康复进程不断加快[15]。
综上所述,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雾化吸入治疗及其护理措施有利于患儿症状的改善,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与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