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英 蔡秀好 陈莉华
(泉州市中医院妇产科,福建 泉州 362000)
剖宫产术是挽救产妇和围生儿生命的有效方法,20世纪70年代起,国内剖宫产率经历了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我国的生育管理政策先后经历了严格的“一胎化”、“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以及2021年最新发布的“三孩”政策,显著增加了高龄孕产妇数量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孕产妇数量,再次剖宫产术后并发症风险随之增高。手术创伤及术中麻醉药的应用会影响产妇术后胃肠蠕动,导致腹胀、腹痛,延缓产后康复进程[1]。近年随着对腹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发现中医外治法在本病防治中发挥关键作用。中药热奄包属热敷法,具有活血化瘀、镇痛行气、温经散寒的功效,通过热敷下腹部,使血管扩张,帮助药物活性成分渗入体内,直达病灶,疗效理想[2]。相关研究显示,多法并施能取得更好的疗效[3]。火龙罐综合灸是集艾灸、揉痧、推拿于一体的综合技法,将手法与艾灸结合完成宣发与肃降功能,适用于胃肠类疾病。本研究首次尝试将火龙罐综合灸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者,从胃肠功能、症状改善时间、舒适度等方面观察其临床效果。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前瞻性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剖宫产术后腹胀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分成常规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常规组年龄24~37岁,平均(30.24±3.24)岁;孕周37~41周,平均(38.62±0.75)周;腹胀程度:16例轻度,8例重度;手术时间41~59 min;手术指征:7例胎位不正,6例相对头盆不对称,11例胎儿窘迫。观察组年龄23~37岁,平均(29.76±3.20)岁;孕周37~42周,平均(38.73±0.81)周;腹胀程度:15例轻度,9例重度;手术指征:6例胎位不正,8例相对头盆不对称,10例胎儿窘迫。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①西医:术后轻微腹痛、腹胀或阵发性腹痛、腹胀;伴有气短、胸闷、恶心;肠鸣音消失或减弱;腹部无压痛或轻压痛。②中医:腹痛、腹胀不适;腹部膨隆;自觉腹内有气窜行;腹部有轻压痛或无压痛;无排便排气;舌质深、苔薄腻,脉弦涩。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患者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出现术后腹胀;精神状态正常,能配合完成研究者。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者;凝血功能异常者;重要脏器器质性病变者;精神异常无法配合者;艾烟过敏、火龙罐不耐受者;伴有术后麻痹者;严重低血钾者;依从性差,中途未完成退出者。
1.4 方法 术后给予两组流质食物,并予以抗感染、促宫缩、维持有效血容量药物及其他对症处理。
1.4.1 常规组 常规组予以中药热奄包治疗,操作方法:青皮30 g,木香30 g,小茴香30 g,莱菔子50 g,枳壳30 g,食盐500 g混合均匀置入医用药袋中待用。药袋置于微波炉中以45~50 ℃加热2 min。患者取仰卧位,药袋需放置于上腹部,并覆盖双侧天枢穴、神阙穴、中脘穴。过热时可在药袋下敷层毛巾,热力消失时可再次加热。
1.4.2 观察组 观察组基于常规组加用火龙罐综合灸治疗,行罐前需引导产妇排空膀胱,并适当清洁背部、腹部皮肤。具体操作方法如下。①背部行罐15~20 min。取侧卧位,露出腰背部,注意保护隐私及腹部保暖,引导产妇深呼吸使其保持放松,涂按摩油,检查火龙罐口是否完整光滑,将特制艾柱插入火龙罐,以打火器点燃;观察艾柱燃烧均匀,操作者手测火龙罐口温度,从命门处行罐,以旋转手法为主,轻轻辗揉,有助艾灸热力渗透,以微烫而不痛为宜,2~3 min后热透;顺双侧膀胱经(胃俞、脾俞、肝俞、胆俞、小肠俞、大肠俞、肾俞、膀胱俞)上下来回正反旋转运罐5~10次,最后于八髎穴加强行罐(捻揉点震)3~5 min。②腹部行罐15~20 min。协助产妇转为仰卧位,保持产妇舒适度,以神阙为主穴,手测火龙罐口温度,先于神阙处落罐,开始接触腹部时轻轻滑动,待适应该力度后适当增加力度,轻柔行罐至皮肤潮红,按募俞前后配穴法,依次于中脘、关元、天枢、章门、石门、期门、日月等穴位行罐,同时应用火龙罐“梅花瓣”在募穴处轻按、点、压等刺激腹部穴位,根据剖宫产切口方向,横切口继续轻柔行罐气海、子宫等穴,腹部竖切口处穴位以悬灸为主,最后按结肠状态顺时针行罐3~5次。在操作过程中,注意把控罐温、施灸量和火候,以产妇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治疗后嘱产妇注意保暖避风,产妇通常可获得一次满意的睡眠状态。两组均治疗至腹胀消失。③术后护理:采取转移注意力方法,帮助产妇选取舒适体位,必要时予以镇痛药物,轻柔按压观察宫底高度;术后禁饮食6 h,6 h后以流食为主,饮食清淡易消化,有助于肠蠕动,根据肠功能情况循序渐进恢复正常饮食;术后2 h简单活动双下肢,6~8 h帮助产妇翻身,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完成屈膝、握拳等动作;尽早拔除尿管,鼓励产妇自行小便,鼓励产妇进行下床活动,确保活动强度、活动时间合理,以减少腹胀发生。
1.5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估标准分为:治愈:腹痛、腹胀消失,24 h后肠鸣音出现,肛门排便、排气,X线检查显示正常,且肠腔内无积气、积液;有效:腹痛、腹胀明显改善,36 h后肠鸣音出现,X线检查显示肠内存在气液平面;无效:腹痛、腹胀、X线征象未见变化甚至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包括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③比较两组舒适度,以简化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进行评估,GCQ包括精神、心理、生理、社会文化环境4个维度,采用1~4 Lilert Scale评分法,分值范围为4~16分,得分越高则反映受试者舒适度越高。④记录并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包括恶心、剧烈疼痛、皮肤过敏等。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均确认具有方差齐性且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两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常规组的66.67%(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症状改善时间 治疗后,观察组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h,)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比较(h,)
2.3 GCQ评分 与常规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GCQ评分(精神、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环境)升高(P<0.05)。见表3。
表3 两组GCQ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GCQ评分比较(分,)
2.4 不良反应发生比较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33%与常规组12.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腹胀中医学属“腹痛”、“关格”、“肠结”等范畴,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六腑传化物而不藏”,《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上输于脾……五经并行”,可见机体津液、水谷精微依赖于脾胃化生,脾胃气机升降与胃肠功能密切相关,《顾氏明镜》有云“升降者,病机之要也”,表明气机升降不及则可引起胃肠运动功能障碍。手术创伤造成皮肤、筋脉、肌肉损伤,以致气血亏虚、津液损耗、腑气不通、留滞经络,而继发腹痛、腹胀,排便排气停止。故治则当以调气固本、温经通络、祛瘀散寒为主。《理渝骈问》记载“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故本研究着重于中医外治法。
中药热奄包常选用具有走窜入络功效的中药,通过合适温度加热中药包,外敷于下腹部,借助中药温热之力产生化瘀活血、通腑降气、行气镇痛等作用。李潇等[4]研究认为,中药热奄包能有效缩短腹胀缓解、恢复排气时间。另有研究发现,中药热奄包小茴香渗入体内后,可扩张腹部血管,改善胃肠功能紊乱症状[5]。火龙罐综合灸是集推拿、刮痧、艾灸为一体的中医整体自然疗法,以十二筋经、经络、皮部为作用部位,涂抹中药膏剂或精油,艾灸配以相应手法渗入皮下进入机体循环,可起到行气活血、散寒温经、扶正补虚、调和阴阳的作用[6]。罐体内点燃道地药材蕲艾绒制成的滋养艾炷,生发纯阳之气,以达温中散寒、调和气血之效。艾灸活性成分能有效调节神经功能,产生疏通经脉、平衡脏腑、调整阴阳的功效,同时还具有杀菌功效,对增强产妇免疫功能具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按照俞募配穴法,对应本病治则,如中脘穴为腑之幕穴,可双向调节胃肠蠕动,具有健脾和胃、降逆利水之效;大横穴为足太阴脾经腧穴,可健脾理气、散结除湿、通调肠胃;天枢穴为大肠之幕穴,擅疏调肠腑、行滞理气,是腹部要穴,可调中和胃、健脾理气;关元穴为小肠幕穴,擅助气行水、益气固本。经艾灸按摩刺激相应穴位,诸穴相配,随穴而灸,以促进经络疏通、经气激发,使得气血运行、健脾和胃、平衡阴阳及改善不寐,进而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效缓解腹胀,加快术后康复进程。火龙罐综合灸在剖宫产术后腹胀鲜有应用,故本研究试图在中药热奄包基础上加用火龙罐综合灸,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且症状改善时间缩短、舒适度提高(P<0.05),提示二者联合有协同增效作用,可作为术后腹胀者重要防治方法之一。分析原因为:①中药热奄包的温热刺激可调节局部气血,还可提升药物效用,共同促进胃肠道蠕动,并加快血液循环速率,促使肠道排气,减轻腹胀[7]。②火龙罐综合灸利用手法和艾灸热力刺激穴位,能有效缓解疼痛,提高产妇舒适感,并使肠蠕动功能增强,肠道传送有力,有效清除肠内积滞,促进肠道通利,消除腹胀[8-9]。
火龙罐综合灸所选大横穴、中脘穴、天枢穴、关元穴为治疗胃肠疾病之要穴,对于恢复正常的脾胃气血化生输布及肠腑对精微物质的泌清浊别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火龙罐综合灸通过提高产妇舒适度,增加治疗依从性,有效缓解紧张、焦虑情绪,降低情志变化对消化系统的不利影响,从而促进脑肠肽表达,防治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减少腹胀的发生[10]。可见,火龙罐综合灸具有整体及双向调节作用。
综上可知,火龙罐综合灸应用于剖宫产术后腹胀效果显著,能显著缩短症状消失时间,促进胃肠功能修复,并有助于提高产妇的舒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