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如星 周茜茜 赖学锋
(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江西 九江 332000)
部分性性早熟(incomplete precocious puberty,IPP)又称不完全性性早熟、变异型青春发育,多发生于青春期女童,且女童的患者人数约为男童患者的6倍[1]。IPP主要表现为乳房发育、小阴唇变大、腋毛/阴毛早现、阴道分泌物增多、月经初潮过早。其控制机制在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部分启动[2-3],提前增加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分泌和释放量,提前激活性腺轴功能,导致性腺发育和分泌性激素,使内、外生殖器发育和第二性征出现,其过程呈进行性发展,直至生殖系统发育成熟。近年来,IPP逐渐增高的趋势使防治该病成为儿科临床的一大重要课题[4]。传统观点认为IPP为良性自限性疾病,一般不需药物治疗。而近年来研究显示,有20.5%IPP患儿因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发展成中枢性性早熟,转化率因发病年龄而异[5],对患儿最终身高和身心发育造成不可逆的影响[6]。采用药物及时规范化治疗IPP已成为共识。而且采用药物及时规范化治疗IPP已成为主流方向,本研究采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治疗女童IPP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IPP女童中随机挑选出60例,均符合IPP的诊断标准。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32例)与试验组(28例)。对照组患儿年龄6~8岁,平均年龄(6.32±0.96)岁;试验组患儿年龄6~8岁,平均年龄(6.32±0.98)岁。两组年龄(t=-0.160,P=0.873),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及家属了解此次研究的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 诊断标准 IPP纳入标准:①经GnRH激发后,FSH明显升高(5 IU/L<LH<10 IU/L,且LH/FSH<0.6)。②孤立性单侧或双侧乳房发育、不伴乳头和乳晕发育、也无乳晕色素增深、无青春期身高突增,发育期不进展。③B超显示性腺增大:盆腔B超显示患儿子宫、卵巢容积增大。
1.3 方法 对照组不予以药物治疗,嘱患儿饮食清淡,作息规律。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配方颗粒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7 g、山萸肉6 g、炒山药7 g、泽泻4 g、牡丹皮4 g、茯苓6 g、石菖蒲7 g、柴胡6 g、夏枯草6 g、醋鳖甲4 g、炒枳实6 g、竹茹6 g、化橘红6 g、法半夏4 g。每日2次,每次1格,温水送服。有药物不良反应立即停药。治疗结束后评估相应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M(Q1,Q3)]描述,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采用双侧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研究对象FSH和LH指标比较 经差异性分析可知,试验组FSH治疗前(Z=-2.675,P=0.007)高于对照组,试验组FSH治疗后(Z=-2.504,P=0.012)低于对照组,试验组FSH治疗后/前(Z=-5.586,P<0.001)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后试验组FSH效果优于对照组。
试验组LH治疗前(Z=-2.256,P=0.024)高于对照组,试验组LH治疗后(Z=-2.897,P=0.004)低于对照组,试验组LH治疗后/前(Z=-5.318,P<0.001)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后试验组LH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FSH和LH指标比较[M(Q1,Q3)]
2.2 两组研究对象子宫和卵巢大小比较 经差异性分析可知,试验组子宫容积治疗前(Z=1.437,P=0.151)和子宫容积治疗后(Z=-1.526,P=0.127)和对照组没有差异,试验组子宫容积治疗后/前(Z=-2.771,P=0.006)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后试验组子宫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试验组卵巢容积治疗前(Z=-2.505,P=0.012)高于对照组,两组卵巢容积治疗后(Z=-1.186,P=0.236)没有差异,试验组卵巢容积治疗后/前(Z=-3.793,P<0.001)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可认为治疗后试验组卵巢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子宫和卵巢容积大小比较[M(Q1,Q3)]
IPP在传统中医学属阴虚火旺、痰热互结所致。《医宗金鉴·调经门》曰:先天天癸始父母,后天精血水谷生,女子二七天癸至,任通冲盛月事行。指出了性征的发育有赖于先天之精的充盛和后天之精的濡养。明·张介宾在《景岳全书·经脉诸脏病因》中记载:肾为阴中之阴,肾主闭藏,肝为阴中之阳,肝主疏泄,二脏俱有相火……。肾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成熟有密切关系,肾气充而天癸至[7]。阴阳失衡,肾阴不足,相火旺盛,均可导致生殖功能亢进,诱发性早熟[8]。有学者采用耳穴外治法治疗IPP,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症状,但治疗过程繁琐且患者依从性差,缺乏循证数据支持[9]。目前国内外均有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拟似剂(GnRH-a)治疗女童IPP的报道,其作用机制为GnRH-a与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程序启动降低血清FSH和LH水平,从而减缓患儿发育速度,推迟第二性征的提前出现并改善其最终身高[10]。但该药物价格高昂、远期不良反应不明确使其难以进行全程治疗。因此,将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与中医药相结合,探索出成熟的处方并加以推广就尤为重要[11]。
本次研究根植于传统中药方剂六味地黄丸治疗肾阴不足、阳亢火旺的肾阴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创新,增加石菖蒲化痰开窍、化橘红健脾利湿、竹茹清热化痰、法半夏消痞散结、枳实化痰除痞,上五味共奏化痰消结之功;鳖甲、夏枯草软坚散结,柴胡疏肝热解郁滞。
IPP对适龄儿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这一点应引起患儿家属及护理人员的重点关注。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社交问题和退缩,激素水平的变化导致身体的提前发育,和同龄人的身高和体型的差异让大多数患儿心理更加敏感和自卑,进而沉默寡言和刻意与人群保持社交距离[12]。儿童8岁之前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性早熟的发生和发展势必会影响心理的正常发育,极端情况下甚至发生青春期性犯罪[13]。所以在儿童IPP发现早期进行药物干预,避免其进一步发展为中枢性性早熟有重要临床价值[14]。IPP的产生和发展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是体质因素,IPP患儿常伴有手足心发热,盗汗等特殊体征;脾弱质患儿常以乳房胀痛明显为首发症状,平时脾气较差,烦躁易怒,善叹息;痰湿内蕴患儿则形体偏胖,兼有肥胖症比例较高。其次是心理因素。《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记载: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人之五脏分主五情志,当五脏生理、病理变化时,便会出现情志的异常。性早熟患儿处于青春发育阶段,其神经内分泌调节不稳定,因此容易出现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不稳定,而第二性征发育过早也使患儿出现不安、害羞及易于冲动,同时与同龄儿童的差异,往往导致患儿缺乏自信、低自尊和压抑感。近些年多项研究发现膳食营养的摄入与青春期启动存在关联[15],肉食、高脂饮食、高糖食品、豆制品摄入是性早熟的一大诱因[16-17],反季节、营养滋补品也可能导致性早熟风险增加[18],油炸类食品具有热量高和营养素不全面的特点,长期摄入容易引起营养过剩和脂肪细胞增生,进而引发性早熟[19]。因此青春期儿童饮食注重食品的多样性,以谷物类、新鲜蔬菜类及新鲜水果类食物的摄入为主,对于预防性早熟的发生有积极意义[20]。
综上所述,六味地黄丸加减方可有效减轻IPP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激素指标,患者依从性好,可以在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