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晴
近年来,我国人口总量呈增长趋势,但出生人口数量在减少,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老龄化程度逐步增长。为了解决人口问题,2021年5月,中央出台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进一步鼓励生育。自2015年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以来,出现出生人口增长小高峰,但增长率回落较快。广西的常住人口增长率从2015年的0.86%,增长至2017年的1.03%,又回落至2020年的0.74%。2020年广西户籍人口为5718万人,常住人口为5019万人,均没有达到《广西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2020年户籍人口约为5800万人、常住人口约为5030万人的预期。2021年,广西常住人口为5037万人,比2020增加18万人,增长率0.36%,为近10年来最低。2012-2020年,广西人口自然增长率呈下降趋势,2020年下降到了史上最低的4.9‰。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局网站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
根据《2020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2020年我国出生人口为1200万人。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7.1%,二孩生育政策取得较明显成效,由此可见推行三孩生育政策有利于人口增长。为提升生育水平,2022年3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正式实施,在生育政策、生育服务、生育支持措施、奖励与社会保障方面作出规定,增加男方产前检查陪护假,增加育儿假,延长产假时长等配套支持政策。2022年5月3日出台了《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入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实施好三孩政策,通过完善生育支持措施,补齐民生保障短板,减轻育龄夫妇的育儿压力,实现生育水平提高、减缓老龄化进程以促进广西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走出生育率持续低迷的困境,推动和优化生育政策势在必行。
越来越多年轻人注重追求个人自我,愿意独立享受单身生活,“不婚主义”的观念在都市男女中普遍存在。“宅男宅女”数量日趋庞大,年轻人不愿走出家门,不愿交际交友,无法结识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的现象也时有发生。2015-2020年广西初婚人数从73.3万人下降至2020年的47.69万人,初婚人数减少了25.61万人。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
结婚成本高、婚姻忠诚度下降、离婚率不断提高导致不婚率上升。2015-2020年,广西登记结婚人数从41.97万对下降到29.42万对;离婚人数从8.33万对增长至11.58万对,2020年离婚率已达39.36%。
数据来源:广西统计年鉴
高学历女性的增多和女性经济实力上升使女性不再急于步入婚姻,导致晚婚年龄提高。此外,很多人开始接受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的方式,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不断下降。2017年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为1.76个,2019年为1.73个,2021年降到1.64个①国家卫生健康委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的进展和经验做法情况举行发布会[EB/OL].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16915920727530973778&item_id=16915920727530973778。。
年龄是影响生育能力的关键因素,适龄婚育更容易受孕。借鉴湖北省的数据显示,从育龄妇女年龄来看,未生育家庭、一孩家庭和二孩家庭妇女平均年龄分别为32.67岁、35.16岁和35.47岁,随着妇女年龄增加,二孩家庭占比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35-39岁年龄组二孩家庭比例达到最高的47.3%。②石智雷,邵玺,王璋,郑州丽.三孩政策下城乡居民生育意愿[J].人口学,2022,44(03):1-18.DOI:10.16405/j.cnki.1004-129X.2022.03.001。女性在30岁后生育能力呈下降趋势,35岁以后生育能力迅速下降,男性40岁以后生育能力开始下降。目前大部分“80后”已年近40,生育意愿和生育能力较之年轻夫妇有所降低,生育信心出现不足。女性追求个人事业,认为生孩子会影响事业发展的心态导致初婚、初育年龄不断延后;加班、应酬等工作压力大;不良生活习惯均导致现代人不孕不育率的提高。2021年10月印发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的通知》指出,我国不孕不育发病率为7%-10%。由此可见,部分育龄夫妇需要依靠辅助生育技术的帮助才能拥有孩子,生育需求得不到满足。
女性在就业中比男性承担着更大的就业压力,育龄女性在就业时或多或少遭遇过就业歧视。根据智联招聘发布《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女性与男性在职场晋升障碍上存在不同的情况,女性在职场晋升上由于性别、照顾家庭等特点,比男性更难获得晋升机会。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投简历时由于性别被淘汰、面试时遭遇“生子计划”的询问、生育后发展空间收到限制是不少职业女性的经历,生育带来的职业风险已经成为女性生育意愿路上的绊脚石。新的生育政策给职业女性权益保障带来新的挑战③朱宁宁.补齐民生短板减轻生育养育负担[N].法治日报,2022-05-10(006).DOI:10.28241/n.cnki.nfzrb.2022.002467。。
数据来源:智联招聘《2022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
养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养育子女的成本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年提高,使得家庭经济负担不断加重。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分别占77.4%、45.6%和33.2%。④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怀孕期间的营养品、产检费用、备孕用品已是一大笔支出,如入住月子中心,更是一笔不菲的开支。从“美团”上口碑较好的南宁市的月子中心来看,28天月子中心的费用最低价为近3万元,最高价则高达26万多元。(见下图)
从“美团”上南宁市的月嫂价格来看,26天的住家月嫂从7800元-18800元不等;26天的育儿嫂服务费用为4000元-5800元。精细化养育方式使得抚养成本和压力不断加大,家庭教育开支、生活成本与房价的上涨及孩子“奶粉钱”负担,让育龄家庭“生不起”。根据育娲人口数据,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218元,即约48.5万元⑤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根据上述数据,养育3个孩子至17岁需要近150万元,这些费用支出让想生育“三孩”的家庭望而却步。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打破原有隔代抚育协助的惯常方式,托育体系不够健全导致育龄家庭孩子“没人带”、育龄女性“不敢生”。借鉴佛山市三个行政辖区的问卷数据来看,在三孩生育政策背景下,不愿意生育二孩或三孩的人群占比为52.23%。⑥周莹莹,梁卓欣,罗飞燕,叶李英.三孩生育政策下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与分析——以佛山市三个行政辖区为例[J].教育观察,2022,11(15):6-10。孩子无人照看是仅次于教育、养育费用大的不愿生育原因。
截止2022年1月,广西经营范围中含有“托育服务”的市场主体共计2375家,而全区3岁以下婴幼儿约218.8万,实际入托率约3.26%,仍难以满足广大家庭的需求,更难达到普惠和就近入托的目标。⑦自治区妇联、共青团广西区委:提升普惠性儿童托管托育服务水平加快推动三孩政策落地[EB/OL].http://www.gxzx.gov.cn/html/wylz/weiyuanfengcai/536.html。目前广西家庭对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照顾还是以祖辈、保姆照顾为主,但随着祖辈年龄增长逐步从照顾主体转变为被照顾主体,以及对保姆虐儿事件时有发生的顾虑,育龄家庭对于3岁以下幼儿的托育的需求巨大。根据2019年7月进行的10066份问卷调查数据,广西3岁以下婴幼儿希望入托的比例达到43.83%。⑧2021广西最新托育政策:统筹推进广西托育服务健康发展[EB/OL].https://www.sohu.com/a/510102344_639475。医疗资源紧张,优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也是影响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2019年广西有4982万人,综合医院385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73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5个;医院有儿科床位数11218,妇产科床位数12688,与人口数相近的云南(4714万人)、贵州省(3848万人)相比,医疗资源仍不充足。
数据来源: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数据来源:2020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对2016年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估结果显示,政策宽松化显著增加了二孩的出生数量、提升了二孩总和生育率,但由于一孩出生数量和一孩总和生育率过低,在总体上呈现为近年来出生数量的不断下降与总和生育率的持续低迷。⑨宋健.完善三孩政策配套措施减负赋能提振生育水平[EB/OL].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758625723297421651&item_id=758625723297421651。因此一孩出生数量低和一孩总和生育率低是广西人口增长缓慢的根本,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提高一孩出生率才是关键。提振一孩生育意愿,首先要改变育龄适婚群体的婚恋观、家庭观,让更多育龄青年步入婚姻,愿意生育。
1.加强社区介入度
追求自我,生活方式单一,不愿交际,是适婚年龄男女“落单”的主要原因。支持社区营造适龄婚育和生育友好的社区文化氛围,摸底适婚人群情况,引导单身男女走出家门,参加社区联谊活动。通过组织远足、露营等团队活动,增强适婚人群参与感,提高“脱单”机率。选择年轻人喜欢的活动,吸引年轻群体参与集体活动,拓展单身男女社交圈。
2.提高单位关注度
弘扬家庭、婚育文化,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制作海报等方式加强对单位职工婚恋观、家庭观的教育引导。强化家庭建设、家风教育,宣扬忠诚婚姻的正确婚恋观,鼓励夫妻共同承担孩子养育责任,营造良好的生育文化环境。
3.增加社会参与度。积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社会上树立正确婚恋观,提倡社会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营造尊重母亲的社会氛围,推动构建积极正向的新型婚育文化。
据了解,广西区内采取辅助生殖技术服务的费用约为3-7万不等且不纳入医保报销范畴,部分人群需要多次移植胚胎才能成功,费用直线上升,高昂的辅助生殖技术费用劝退不少有三孩生育需求的夫妇。同时,广西是地中海贫血高发区,人群地贫基因携带率高,做好孕产妇和儿童健康相关医疗保障也可提升三孩生育意愿。
1.辅助生殖技术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从国际范围看,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为45岁以下妇女提供几乎全额辅助生育技术补贴的国家,也是当今发达国家中生育率最高的国家。从国内看,2022年3月,北京将16个辅助生殖技术项目首次纳入了医保报销范围,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一些家庭的生育困境。建议学习借鉴北京市做法,在广西区内探索建立医疗基金,加大对接受辅助受孕疗程的夫妇给予补贴,进一步推广利用辅助生育技术。将辅助生殖技术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畴。
2.加强生殖健康知识宣传科普
造成不孕不育的原因有很多,通过生活方式调整、中西医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手段可以使80%-90%的患者获得妊娠,仅有少部分患者需要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治疗。⑩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不孕不育防治健康教育核心信息的通知[EB/OL].http://www.nhc.gov.cn/fys/s3581/202111/64f7b7f7ecb84abe91d8cb07f1cadbf1.shtml。依托社区、工会、高校等平台,普及不孕不育防治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开展生殖健康知识宣传,提高群众对生殖健康知识的了解,帮助群众及早发现问题。
3.提升优生优育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婚前检查与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在婚姻登记场所提供优生优育咨询指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单位邀请医护人员到单位为职工讲解婚前医学检查、科学备孕、出生缺陷防治、孕产期保健等内容。做好婴幼儿疫苗接种、体检等服务保障,对群众关切的疫苗预约难问题,可探索推广上门付费接种疫苗服务。
4.落实生育惠民项目
扩大医疗资源供给,补齐生育公共服务短板,鼓励医疗机构提供孕妇产检挂号、陪检服务。针对孕妇在公立医院产检挂不上号、做不上B超等问题,建立付费夜间门诊、周末门诊缓解孕妇需求。人性化促进安全舒适生产,鼓励公立医院增加麻醉师、助产士数量,确保有需求的产妇能得到分娩镇痛及助产士陪产服务。关注产妇心理健康,做好产妇分娩后心理健康跟踪对接服务,避免产后抑郁症的发生,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推行心理咨询师上门开展心理疏导服务。
夫妻共担育儿责任,已经纳入《新型婚育文化建设试点项目工作方案》,方案中指出,“以‘尊重生育的社会价值,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鼓励夫妻共担育儿责任,破除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为重点……”,扭转了“育儿是女性专责”的认识。应明确育儿分担机制,在利益相关者中合理分担生育的各类成本,平衡生育支持措施和女性就业之间的关系,以消除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⑪宋健.完善三孩政策配套措施减负赋能提振生育水平[EB/OL].https://www.xuexi.cn/lgpage/detail/index.html?id=758625723297421651&item_id=758625723297421651。。
1.延长男性陪产假时长
延长男性陪产假时长可以减轻女性在养育过程中的负担,平衡男女育儿分工,让男性参与新生儿抚育,尽到男性在养育中应尽的责任,同时也能减少对女性的职场歧视。从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父亲的假期在2个月左右是合适的,母亲的假期长度在3-6个月左右是合适的⑫杨凡.父母育儿假:发达国家的实践及对中国的启示[J].人口与健康,2021(08):33-34。。
2.实行婴幼儿临时照顾假
推行婴幼儿临时照顾假(带薪)制度,用于父母带婴幼儿生病看诊,请假期间不扣工资,请假后企事业单位可向财政申请请假时长补贴。
3.强制实行男性带薪育儿假。女性产假结束后至孩子2岁前,强制实行男性带薪育儿假3-6个月,全职在家带娃,女性回归工作。如女性因客观原因不能参加工作的,男性可不休带薪育儿假,但需向社保为女性缴纳就业保障金,给予女性最低收入保障。
4.推广弹性办公模式
鼓励用人单位在员工孕期和孩子3岁前允许员工实行弹性工作方式,在家办公。携程中国公司宣布全公司近三万名员工将实行混合办公制,允许员工每周三和周五在家远程办公。这是中国首家大型公司推出“3+2”的混合工作制。不仅工作效率没有下降,而且还大幅度提升了员工满意度。⑬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推行弹性办公模式,可以减轻三孩家庭育儿压力,让男性有更多时间体验亲子关系,缓解职业女性焦虑,提高生育意愿。
1.发放育儿补贴
四川省攀枝花市探索完善生育服务体系,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的攀枝花户籍家庭,每月每孩发放500元育儿补贴金,直至孩子3岁。⑭赵晨熙.拿什么提高民众生育意愿[N].法治日报,2022-02-15(007).DOI:10.28241/n.cnki.nfzrb.2022.000775。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出台《临泽县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规定对在该县公立医疗机构生育二孩、三孩的临泽户籍常住家庭,二孩每年发放5000元育儿补贴,三孩每年发放10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岁。⑮甘肃这地三孩家庭每年发1万,连发三年![EB/OL].https://www.cn-healthcare.com/article/20210915/content-560177.html。新疆石河子市政府出台《八师石河子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对符合规定生育二、三孩的户籍家庭,子女3周岁期间可享受育儿补贴,发放标准为生育二孩500元/月/孩,生育三孩1000元/月/孩。⑯关于印发《八师石河子市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https://xw.qq.com/cmsid/20211113A0BFM200。吉林省《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第10条规定:“实施生育奖励政策。支持各地依据现行普通公办托、幼机构保教费收费标准,对按政策生育二孩、三孩家庭,在子女3周岁或6周岁前,给予一定比例的激励奖励,省级财政将根据情况给予适当补助。”第11条规定:“提供婚育信贷支持。支持银行机构为符合相关条件的注册结婚登记夫妻最高提供20万元婚育消费贷款,按生育一孩、二孩、三孩,分别给予不同程度降息优惠。”⑰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EB/OL].http://www.jl.gov.cn/zw/yw/jlyw/202112/t20211223_8331736.html。广西可视财政情况借鉴上述地区做法,每月为生育二孩、三孩的广西户籍常住家庭发放500-1000元育儿补贴至孩子3岁,对艰苦边远地区人群有较大生育激励作用。
2.减免房产购置税和车船税
生育三孩的家庭成员较多,如老人或保姆同住,则人数更多,三孩家庭对居住空间、出行空间的需求更大,无形中增加了三孩家庭的经济压力。为减轻家庭住房成本,探索为三孩家庭优先配置公共租赁住房的,对三孩家庭购买4房及以上大户型商品房、福利房的,在房产购置税上给予减免或给予部分购房补贴。对三孩家庭购买7座轿车的,给予车船税减免。
3.引进东盟国家职业保姆
广西保姆薪酬范围大多在5000-8000元,占比是23.5%,其次是3000-5000元,占比是15.7%。⑱广西保姆工资待遇保姆行业的现状[EB/OL].https://www.guipin.com/zixun/neirong/48232.html。根据数据显示,2020年广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5859元/年,即为2988.25元/月/人,一个家庭平均收入则为5976.5元/月。由此可见,雇佣一个价格最低的3000元保姆已占去一个家庭约一半收入。雇佣东盟国家职业保姆费用较低,可省去不少费用。以中国香港为例,根据中国香港政府的统计数据,外籍保姆的最低工资为每月4630港元,平均工资为4765港元,相当于4000元人民币左右。⑲梁建章、任泽平、黄文政、何亚福.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据了解,菲佣在菲律宾是朝阳产业,阳光职业,也是菲律宾的王牌产业。能通过工作签到中国工作的菲佣学历高,学习能力强,英文好,能与国内保姆的学历、素质拉开较大差距。
1.增加普惠性托育机构数量
截至2021年12月底,广西已有210家托育服务机构通过了县级卫生健康部门备案,还有300多家正在积极申请备案。目前,广西已建成1家自治区级、14家市级、25家县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中心。⑳庞革平,郑壹.分类施教专业照料[N].人民日报,2022-04-12(013).DOI:10.28655/n.cnki.nrmrb.2022.003904。托育机构数量对于当前托育需求还远远不够,增加普惠性托育机构数量刻不容缓。鼓励公立幼儿园办托育班,托育时长从早上7点直到下班时间1小时以后,提供周末及节假日托育服务,超出正常行政班时间的托育服务由幼儿父母另外付费。
2.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托育点
追溯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众多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开办有托幼所,但随着市场化改革,这些托幼所被逐渐剥离或者取消。㉑邓小莲,胡德期,金锦花.支持广西托育服务工作的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16):66-78.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20.16.008。鼓励财政支持在有条件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开辟固定场所作为单位托育点,聘用托育人员照护1-3岁的幼儿,为员工提供婴幼儿照护福利,让员工可以带着孩子上班。此举可有效调节职业女性兼顾工作与家庭的矛盾,解决双职工家庭的婴幼儿照料时间分配的问题,提升员工幸福感,变相减轻员工育儿经济负担。
3.整合社区资源提供托育服务
上海通过成立早教指导中心,每年至少六次为3岁以下常住人口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目前,家庭科学育儿指导体系已基本构建,全市近900个早教指导点全面覆盖所有街道。㉒邓小莲,胡德期,金锦花.支持广西托育服务工作的政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20(16):66-78.DOI:10.16110/j.cnki.issn2095-3151.2020.16.008。借鉴上海经验,整合社区公共资源为家庭提供托育服务,举办社区非营利性托育班,招收附近1-3岁幼儿,可以缓解托育机构缺乏导致的育儿压力。整合闲置国有资源,利用培疗机构改革机遇搭建婴幼儿托育平台,发展非营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
防止生育率持续低迷,实施循序渐进、符合社会民生需求的生育政策是当前广西破解生育率困局的灵药。通过“关注适婚群体婚育意愿,倡导正确价值观”“应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预防出生缺陷”“推行性别平等理念,支持男性合法带娃”“加大政府财政扶持力度,缓解育儿经济压力”“构建完善的婴幼儿照护体系,增加托育服务供给”等“五招”能有效破解“不敢生”“不想生”的低生育状况,还能织牢人民“幸福网”,达到人口均衡发展,实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壮美广西的终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