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怡君
(文昌市人民医院儿科,海南文昌 571300)
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全身性血管炎症,临床表现为发热(热程5 d以上)、皮疹等症状,可能引发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如冠状动脉病变等),危害患儿生命健康[1]。此病多发于5周岁以下婴幼儿,其中男性患儿多于女性患儿[2]。川崎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多采用药物治疗,例如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3]。临床上针对此病的预测及诊断也处于探索阶段,近年,有研究表明,某些神经内分泌激素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4]。而川崎病作为一种可引发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疾病,从患儿的心功能相关指标着手进行前期预防及诊断是一种可行的方法。目前对于小儿川崎病血清脑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对两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探索血清BNP对川崎病早期诊断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文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小儿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发病时期的不同分为川崎病急性期组(35例,10 d之内)和川崎病恢复期组(45例,发病后21 d至2个月),另选取同期文昌市人民医院院内8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研究对象纳入正常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川崎病急性期组中男患儿23例,女患儿12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27±1.42)岁;体质量指数(BMI)10~18 kg/m2,平均BMI(14.54±2.17)kg/m2;身 高70~110 cm,平 均身高(91.35±9.74)cm。川崎病恢复期组中男患儿31例,女患儿14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44±1.37)岁;BMI 9~19 kg/m2,平 均BMI(14.88±2.26)kg/m2;身高73~108 cm,平均身高(92.26±10.25)cm。正常组研究对象中男性52例,女性28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39±1.51)岁;BMI 10~19 kg/m2,平 均BMI(15.01±2.17)kg/m2;身高71~109 cm,平均身高(91.95±9.62)cm。3组研究对象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文昌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①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5]中川崎病的诊断标准;②年龄<5周岁。排除标准:①发热时间不超过5 d;②合并患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儿;③超声心动图或血管造影结果不存在冠状动脉病变;④患有其他发热疾病;⑤有严重心律失常的患儿;⑥1周内使用过增强心功能药物的患儿。
1.2 研究方法 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PHILIP公司,型号:IE33型),分别测量川崎病急性期、恢复期患儿及正常组研究对象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左室短轴缩短率(LVSF)及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速度(E/A)。抽取3组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3 mL并注入含1 μL抑肽酶的抗凝管中,以3 000 r/min转速离心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NP、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试剂盒分别购自美国Abbott公司及上海研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仪(罗氏集团,型号:Elecsys 2010),用原装配套试剂盒以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48 h内完成检测。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3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心 功 能 指 标 包 括LVEF、CI、LVSF及E/A。②比较3组研究对象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 平。③分 析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与LVEF、CI、LVSF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多个样本率的多重比较采用Bonferroni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模型。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3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比较 川崎病急性期组患儿的LVEF、CI、LVSF指标显著低于川崎病恢复期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研究对象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研究对象心功能指标比较(x)
2.2 3组研究对象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比较 川崎病急性期组患儿的BNP、H-FABP、cTnI及NT-proBNP指标显著高于川崎病恢复期组及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研究对象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比较(x)
2.3 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与LVEF、CI、LVSF相 关 性 分 析 经Spearman检验,川崎病患儿的血清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 平 与LVEF、CI、LVSF呈 负 相 关(P<0.05),见表3。
表3 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与LVEF、CI、LVSF相关性分析
川崎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的、多发于5周岁以下婴幼儿的血管炎疾病,可导致血栓形成等严重疾病,且存在远期脑卒中发作的可能[6]。目前,川崎病的早期诊断仍存在一定难度,主要还是以临床表现[持续5 d以上的高热,出现黏膜炎症状(口唇干燥、皱裂,口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等)]为主要依据,缺乏疾病特异性[7]。一些由于各种病毒感染而出现的临床发热、皮疹等症状,与川崎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类似,容易造成误诊,耽误患儿病情治疗。因此,探索能够预测及诊断川崎病的相关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川崎病急性期组患儿的LVEF、CI、LVSF水平显著低于川崎病恢复期组及正常组,提示患有川崎病的儿童存在心功能障碍。有研究探索了川崎病患者的死亡原因,其中包括心肌梗死及心源性休克等[8]。另有研究显示,川崎病患儿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可以作为早期诊断及预测川崎病的重要指标,也印证了本研究结果[9-10]。本研究结果显示,川崎病急性期组患儿的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 平 均 显 著 高 于川崎病恢复期组及正常组,提示BNP、H-FABP、cTnI及NT-proBNP与川崎病患儿的心功能程度有一定关系。BNP是一种由心室肌细胞分泌的内分泌激素,可存在于血浆及血清中,在血液中水解酶的作用下会分解为两个片段,其中含N端的氨基酸残基就是NT-proBNP。在心脏受到刺激、负荷超过承受能力时,心脏分泌的BNP会明显增加。而BNP与NT-proBNP在机体中一般以1∶1比例存在,因此在心脏情况发生变化时BNP与NTproBNP的比例也会发生变化。有研究显示,BNP水平与心力衰竭程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作为衡量及诊断心脏疾病程度的可靠指标[11]。刘芳等[12]对儿童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心肌缺血进行评估,结果显示BNP对于心脏的心室容量及负荷的变化十分敏感,并且具有特异性。基于以上分析,BNP水平可以反映心功能状态,可为川崎病早期诊断及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近年有研究发现,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与心率变异率等心脏功能评估有关[13]。cTnI是一种收缩蛋白,只在心肌中存在,具有特异性。只有当细胞发生病变、坏死时,cTnI才会由病变、坏死的心肌细胞膜向细胞间质扩散,从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cTnI对心血管疾病的预测及诊断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以成为评价心功能的重要指标[14]。本研究结果显示,川崎病急性期与恢复期患儿的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与LVEF、CI、LVSF呈负相关。因此,可以根据BNP、H-FABP、cTnI及NT-proBNP水平来判断是否有可能或者已经患有川崎病。
综上所述,血清BNP水平与川崎病患儿的心功能之间呈负相关,血清BNP水平越高,川崎病患儿心功能越差,反之,则川崎病患儿心功能越好。因此,临床可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血清BNP水平来评价其心功能情况,为川崎病临床预测及诊断提供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