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 静
幼儿园阶段,是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的过渡阶段,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路。幼儿园小班新入园幼儿的年龄普遍在3~4岁,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习惯于依赖家人,当与家人分离进入陌生的环境时,会产生哭闹、坐立不定、寝食难安等消极的情绪和反应,从而导致其内心抗拒幼儿园,产生入园焦虑。入园焦虑会影响幼儿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产生负面影响。缓解小班幼儿的入园焦虑需要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共同疏导。
每逢金秋九月,幼儿园都会迎来一批新生,他们中大约有80%会出现入园焦虑。第一天开园,幼儿园内哭闹声此起彼伏,“妈妈!我要妈妈!”“我要回家!我要回家!”新入园幼儿的哭声响彻整个幼儿园。有的幼儿在门口紧紧抓着家长不松手、不肯入园,有的幼儿入园后不玩玩具、不吃饭、不睡觉、不上厕所,还有的幼儿则坐在小凳子上默默流泪、不参与任何活动。教师忙得焦头烂额,抱这个、哄那个,恨不得自己有三头六臂。幼儿的入园焦虑是短时间存在的,一般持续一周左右即可缓解,个别适应能力较弱的幼儿会持续一个月左右。
小班幼儿产生入园焦虑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应环境和幼儿本身自理能力差,这就需要家长在幼儿入园之前开始初步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首先,要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如独自吃饭、穿脱衣物、独自上厕所等基本的生活技能。通过培养幼儿生活技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幼儿在入园后就不会因为吃饭、穿衣这些生活技能的欠缺而内心受挫,进而有效避免入园焦虑的产生。家长要培养幼儿的独立精神,给予幼儿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力所能及的事,逐渐减少对家人的依赖,能够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其次,要锻炼幼儿的社交能力。幼儿园是一个微型的社会形态,刚入园的幼儿可能因为缺乏社交能力,无法向别人清楚地表述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而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因此,家长要提前在家庭教育中教授幼儿与他人交流的基本社交技能,如在想上厕所、吃东西、喝水的时候,如何向教师传达自己的需求;在遇到困难时如何寻求教师和同伴的帮助;等等。家长还要教授幼儿如何和小朋友交流、相处,如告诉幼儿在和同伴玩耍的时候要积极合作、相互谦让,和同伴发生矛盾时要及时告诉教师和家长,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此外,家长要引导幼儿逐步树立基本的规则意识,懂得遵守班级班规、遵守纪律,这能有效缓解幼儿的入园焦虑,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
最后,家长要用积极的情感去引导幼儿,激发幼儿对幼儿园生活的向往。如在幼儿入园之前,家长可以带幼儿去幼儿园看一看、玩一玩,熟悉幼儿园的环境,减少幼儿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家长也可以给幼儿讲讲幼儿园里的趣事,如在幼儿园可以学到新知识、结交新朋友等,让幼儿对幼儿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浓烈的兴趣。家长着手锻炼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可以为幼儿适应幼儿园生活起到积极的作用。
幼儿产生入园焦虑,主要原因是觉得环境陌生,幼儿园可以有针对性地举办亲子陪伴活动,减轻幼儿的分离焦虑。如在开学的第一天让家长陪幼儿一起进入幼儿园,帮助幼儿初步了解、熟悉幼儿园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熟悉教师和小伙伴。进入教室后,家长可以引导幼儿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凳子,选一个自己喜欢的小伙伴当同桌,记住自己的水杯、毛巾和小床的位置等。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和家长一起开展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发现幼儿园的趣味和美好,感受到集体活动的乐趣。游戏内容可以设置“找朋友”游戏,以促进幼儿之间的密切交流,帮助幼儿结交更多的玩伴;也可以设置“抢凳子”游戏,它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还可以分组、分班级进行竞赛游戏,以萌发幼儿的集体意识,让幼儿在欢乐的氛围中逐步信任教师、认识小伙伴,消除对幼儿园的陌生感。家长的陪伴可以让幼儿尽早熟悉环境,消除陌生感,更好地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每名幼儿都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玩具,如小女孩喜欢芭比娃娃或玩具布偶,小男孩喜欢飞机、奥特曼和汽车。此外,每名幼儿都有自己所依恋的物品,如自己的睡毯、枕巾、妈妈的睡衣等。这些玩偶、玩具和熟悉的物品对幼儿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们是照料者不在时的替代物,是爱的寄托,能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幼儿刚入园时,坐在陌生的教室里,身边是不熟悉的人,尤其是午睡时躺在陌生的小床上,没有妈妈讲故事,内心会感到害怕,没有安全感。针对这一情况,幼儿刚入园时,教师可以允许他们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玩偶或小毯子。有了这些熟悉的物品的陪伴,幼儿内心就不会孤单,想妈妈了闻一闻有妈妈味道的小毯子,想回家了抱一抱自己心爱的洋娃娃,孤单了玩一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车,这可以有效地缓解幼儿的紧张情绪,分散幼儿的注意力,安抚幼儿脆弱的内心,让幼儿更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幼儿的情绪易受其他幼儿的影响。有的幼儿本来对入园充满期待,但看见别的小朋友哭着要找妈妈,他们也会产生不适和恐惧感,甚至会跟着那些幼儿一起哭闹,希望以此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为此,教师要适当地转移幼儿的注意力,以免出现这种“一哭百应”的情况。教师可以单独带哭闹的幼儿离开教室来到开阔的活动场地,通过转一转、玩一玩滑滑梯等,先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再安抚他们的情绪,等幼儿情绪稳定后再带回教室。教师也可以在教室播放欢快的儿歌、动画,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暂时忘掉入园的不适。在教室的各个区角,教师要尽可能多地摆放各种各样的玩具,玩具要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供他们把玩、操作,让他们专注于这些玩具,从而缓解入园焦虑。教师还可以在角色区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游戏,通过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组织唱歌、跳舞等活动,让幼儿感受幼儿园的欢乐,减少刚入园时的无措感。对于一些内向不愿意参加集体游戏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玩具,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暂时忘掉与亲人分离的不愉快。
幼儿的心灵很脆弱,入园后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爱。对此,每天晨午检时,教师可以给幼儿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充满温暖的拥抱,把内心赤诚的爱用身体语言表现出来,这能安抚幼儿的情绪。首先,教师要与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情绪,照顾幼儿的切身感受,对能力较弱的幼儿多点关怀、多点关注、多点帮助。在集体活动中,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不能用过多语言去提醒、指责,而应改用更多的肢体动作去帮助幼儿;对于适应能力较差的幼儿,教师要多与他们聊天,引导他们多与小伙伴互动,让他们内心相信教师、接纳教师、依赖教师,从而尽快融入集体生活。其次,在环境创设方面,教师应将教室和活动区布置得充满童趣,如布置成小班幼儿最喜欢的“娃娃家”环境,里面放上幼儿喜欢的玩具、玩偶,在主题墙中张贴幼儿与家人的照片,或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精彩的幼儿园活动剪影,创设一个温馨的集体环境,让幼儿从内心喜欢幼儿园。最后,教师要营造良好的集体氛围,引导幼儿结交更多的好朋友,主动分享玩具、图书等,引导幼儿之间相亲相爱、互帮互助,增进幼儿之间的深厚友谊,让幼儿在幼儿园找到玩伴,乐在其中。
幼儿园开学前夕,教师可以提前通过电话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或进行家访,这一方面可以让幼儿提前熟悉教师,知道教师的姓名,听到教师的声音,记住教师的样貌,使幼儿消除对教师的陌生感和距离感。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此熟悉幼儿,了解幼儿的生活习惯和个性特点,想出应对幼儿焦虑的有效方法。此外,通过家园沟通,家长可以提前了解幼儿园的作息时间、一日活动流程,以便及时调整幼儿的生活作息时间,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少幼儿对幼儿园集体生活的恐惧感。
家长的育儿知识、教养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对幼儿的入园适应能力有重要的影响。有些家长的育儿观念、教养方式不得当,导致其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过程中花费了力气却事与愿违。这就要求教师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观念与育儿知识,纠正家长不当的育儿观念和教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家长要相信幼儿的适应能力。在送幼儿入园时,家长不要在幼儿哭闹的时候心软,甚至带幼儿回家,这样不利于幼儿适应新环境。其次,家长在幼儿面前要有诚信,如承诺了放学时第一个来接幼儿,那么家长一定要做到,不能让幼儿失望,否则幼儿会对家长失去信任感。再次,家长要有积极的心态,送幼儿入园时,不要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自己的不舍和担心的情绪,以免让幼儿产生敏感情绪。家长更不能以“再哭就不来接你”等口吻来吓唬幼儿,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最后,家长要对幼儿园有足够的信任。幼儿园教师都是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士,是具有责任心和爱心的园丁,家长要信任教师,积极配合教师的工作,形成家园共育的合力,帮助幼儿早日适应幼儿园生活。
总之,进入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步,也是幼儿终身发展的基础。新生入园焦虑一直是幼儿园和家长面临的一大难题,教师和家长应该统一战线、共同努力,找出方法应对幼儿的入园焦虑,尽可能地缩短这个适应期,把入园焦虑对幼儿身心发展的危害降到最低。只要幼儿园教师秉承着耐心、爱心、责任心的原则,只要家长做好亲子陪伴、引导的工作,家园携手,不断反思、探索,就一定能在缓解小班幼儿入园焦虑的问卷上给出最合理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