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价值与推进策略

2022-11-04 05:57孙铭珠尹志华
体育师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体育教师标准

孙铭珠,尹志华

(1.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体育教学部,上海 201620;2.华东师范大学 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 200241)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师范院校要培养高素质教师。实际上,这一要求早在2018年我国在国家层面印发的第一个有关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中就有所体现,即要“严格教师准入,提高入职标准”。当前,制订和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是国际上提高教师培养质量的主要做法之一,而我国在2012年就颁布了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提出应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三个维度对教师素养进行界定,并提出各维度下面的 “领域”和 “基本要求”。文件指出: “《专业标准》是国家对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规范,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体育教师作为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专业发展始于大学阶段,而当前在师范类专业认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机遇下,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思考如何提高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质量至关重要。

1 教师专业标准与职前体育教师教育

体育教师教育是教师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体育教师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进行整体考虑。Lortie在1975年出版的《学校教师:一项社会学的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教师专业化三阶段模型:即进入大学之前的专业化、职前教师教育阶段的专业化、进入工作岗位之后的专业化。其中,职前阶段是师范类专业学生接受正规化、制度化教师教育的开端,是成为教师的最关键阶段。在体育教师教育中,职前阶段是教师培养的开端,其主体是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即专业是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载体,是整个体育教师教育的“母机”。从正式进入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开始,就预示着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生涯拉开了序幕。

我国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虽然有着悠久历史,但实际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赵进等人认为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与岗位要求脱节、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毕业生同质化、教材内容陈旧、课时分配不合理、 “运动技术中心论”导致教学碎片化、教育实习不足、学生执教能力弱等。除了上述问题之外,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界定过于模糊,即虽然大家都知晓要培养体育教师,但到底培养“呈现何种形象的体育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不十分明确。在这个问题的背后,实际上凸显了教师专业标准的缺失,因为教师专业标准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职前体育教师教育必然要以“人的培养”为核心,所以必须要基于教师专业标准而展开。虽然我国也组织专家研制了《高等学校体育学类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从“培养目标与规格,学制学分与学位、课程体系、专业师资、教学条件、质量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体育教育专业也包含其中。但严格的说, 《质量标准》仍然是一个“包括万象”的宏观专业建设规范,并不直接指向具体培养的人才应该具备何种素养。因此,以微观的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托,明确具体的人才培养形象并推进专业建设改革是可行路径。

针对职前教师教育,《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开展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重视教师职业特点,加强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方案,科学设置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方式;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和教育实习;加强从事教师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制度”。因此,为了进一步推进体育教师培养,有必要基于教师专业标准开展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改革,这既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要求,也是体育教师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 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价值

2.1 有利于体育教师教育标准化理念的形成

理念是指导实践行动的上位载体,实践需要理念的引导与推进。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将理念理解为具体事物的“存在之先”、 “认识之先”和 “产生之先”的过程,体现了理念的先导性。同时,柏拉图又指出,理念还可以再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指 “几何学及其相近学科的领域”,也就是数理学科的对象;第二部分是指“人的理性凭借辩证法的力量而认识到的东西”。从理念指导实践行动的角度而言,人类的所有行动都必须在开始之前“通过借助辩证法的力量而认识一些东西”。所以,在基于标准的体育教师教育改革中,首先进行宏观层面的体育教育专业改革,目的就是为了让学校体育工作者形成“体育教师教育标准化”的理念。实际上,由于中国在2001年才正式提出教师教育的概念,而“教师教育标准化”理念的提出则更加靠后。由此可知,发端于“教师教育标准化”的“体育教师教育标准化”理念,其历史极为简短。因此,为了推动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对承载职前体育教师教育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标准导向的调适与改进,这一宏观层面的改革,有利于整个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标准化理念的形成,从而通过理念开展相应的实践行动。

2.2 有利于全方位推进体育教师人才培养

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是一个宏大的构造体系,包含了与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相关的所有方面,如招生、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见习实习、教学实践经验、运动技能学习等。因此,如果要在教师专业标准的引导下推动这些方面的改革,首先就必须要做好顶层设计。实际上,教师专业标准的构建及其改革,其内在意蕴体现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本位”嬗变,即从传统的“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转向“标准本位”,即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转变。顶层设计(Top-Down)是运用系统论的方式自高端开始的总体构思与战略设计,只有完成了良好的顶层设计,才能谈及其它方面。由此可见,顶层设计在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了推进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改革,就必须要做好体育教师教育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解决这一错综复杂的难题,就必须要从体育教育专业的改革做起,从而全方位推进体育教师的人才培养。

3 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改革推进策略

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改革策略,具体包括控制新增体育教育专业的规模、遵循标准对已有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评估、调整职前体育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营造职前体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氛围四个方面。

3.1 基于标准控制新增体育教育专业的规模

颁布教师专业标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升包括职前体育教师在内的培养质量,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开端打下良好基础。众所周知,虽然目前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越来越高,但由于中国的人口基数大,所以与发达国家的教育投入相比,中国学生所能享受的人均教育投入相对较低。换而言之,虽然总体的教育资源看似很丰富,但人均教育资源则非常有限。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除了少数大学因为体育教育专业是优势学科,或因为校级领导人出身于体育的原因而对体育学科投入较多之外,其它高校对体育教育专业的投入远远低于其它专业,每个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所能享受的资源很少。然而,在资源争夺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在“教师教育大学化与综合化”的推进下,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而这些新增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多源于各个高校的体育部。据统计,2014年我国高校开设体育教师教育专业的数量为313个,而这一数字在2015年则升至317,现在这一数量则更多。众多主要开展普通大学生公共体育教学的体育部,短时间内纷纷变身为体育学院而开设体育教育专业,我们不难想象这些毫无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经验且资源有限的高校能够培养出何等质量的体育教师。然而,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体育教育专业造就的是“具有专业素质的体育教师”。试想,如果不控制当前新增体育教育专业的规模,优化招生名额,恐怕这种粗放式培养的体育教师很难达到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

在控制新增体育教育专业规模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首先,重视新增专业所在大学在整个职前教师培养方面的经验。无论是从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还是从当前一流专业建设的需求来看,都强调注重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这是因为教师的专业性除了传统的“学科专业性”之外,最重要的是“教学的专业性”。如果以体育学科为例,真正将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和运动训练专业学生区别开来的是前者的“教学专业性”。因此,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审批新增体育教育专业之时,应该特别注重该高校是否具备职前教师的培养经验。因为这些经验意味着对教师“教学专业性”的理解。如果完全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则一定要慎重考虑。比如,很多农林、财经、理工类的高校大量设置体育教育专业,但这些学校可能仅有体育学科拥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这些现象值得管理者深思。其次,要加强对新增专业所在高校相关师资力量的考察。由于职前体育教师是由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所以大学教师自身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在这些新增专业中,必须要有一定比例的教师开展体育教师教育、体育课程与教学研究、教学实践方面有着较深的造诣。然而,从中国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如果不是因为设置了体育教育专业,很少有高校体育教师从事体育教师教育和体育课程教学方面的研究。同时,他们与中小学接触很少,缺少中小学教育经验。如果不具备这样的背景,这些大学教师则很难胜任这方面的课程教学与实践指导,其培养职前体育教师的模式很有可能走向传统的公共体育教学模式。

3.2 遵循标准对已有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评估

虽然可以根据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对新增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严格审批,但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我国已经设置了大量的体育教育专业,而且各个专业的招生名额较大,职前体育教师的就业率却偏低,这一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根据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对当前已有的体育教育专业进行评估,适当削减、整顿不合格的专业数量和减少部分专业招生人数很有必要。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教育专业评估,可以基于绩效评估的原则,开发基于教师专业标准的具体评估准则和评估程序。

在开展体育教育专业的评估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要严格按照标准的理念执行评估。由于国家已经明确提出了要开展教师教育标准化工作,所以这为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育专业评估提供了政策依据。如何真正发挥政策的支持作用很关键,因此,负责部门要严格按照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稳步、积极、有序地推进专业评估,坚决杜绝在评估过程中人为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其次,要根据评估结果对部分需要改进的专业进行严厉整顿。遵循标准的要求,职前体育教师教育专业的评估结果可分为几个等级,对于其中有明显缺陷而急需改进的专业,相关负责部门要提出具体整顿措施,认真开展改进工作,减少“浑水摸鱼”现象的发生。对于整顿之后仍然不合格的专业,可以采取更加严厉的措施来控制专业建设。第三,对于严重不合格的专业要狠下决心砍掉。由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是职前体育教师,而这些体育教师今后担负着国家振兴与民族兴旺的重大责任,他们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于那些明显不合格的体育教育专业,只有无条件的砍掉才能产生真正的警醒作用,才能使得专业人才培养发生 “脱胎换骨”的变化。总之,在基于标准开展职前体育教育专业评估的过程中,因为多重利益关系必然会遭受种种阻碍。

3.3 调整职前体育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

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导向,即决定了人才输出的“出口形象”。因此,培养目标的选择很重要。正确的目标选择对今后的行动和事业成败有着非常大的意义,这是因为目标选择具有“定向作用”和“汇聚作用”。所谓定向作用,即一旦将目标选定之后,随之的行动方向也就确定下来。就如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有的学校培养的是小学体育教师,而有些的学校则以培养中学体育教师为主,即什么样的目标决定着培养什么样的体育教师。所谓汇聚作用,是指在确定目标之后,为了实现目标而将需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汇聚在一起。对于体育教育专业而言,为了实现目标,必须要将资金、任课教师、课程、器材场地、实验室等资源和能量全部聚焦并实现优化组合。由此可见,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选择对于职前体育教师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专业标准期望所有的职前体育教师通过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能够成长为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方面有较高造诣的专业人才,能够在体育教师的“教学专业性”方面体现作为专业人员的与众不同。因此,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都是为了将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合乎“教学专业性”的体育教师。然而,审视当前我国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绝大部分大学都是诸如“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地掌握体育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学校体育工作规律,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所专长,能够从事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的描述,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定位凸显了当前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非专一性,但背后暴露的是人才培养的困境,这并不利于合格体育教师的培养,也与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休闲体育、运动康复与保健等其它六个专业区别不大。因此,在教师教育标准化理念的指导下,各个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要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将目标主要定位于“专业的体育教师”培养层面,体现出与体育学类其它专业的区别,将重心置于职前体育教师的“教学专业性”,适当降低对“学科专业性”的关注。这样的调整不仅有利于各个体育教育专业专心培养体育教师,还能够节省因为盲目扩大培养目标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以及走出很有可能导致的“人才培养四不像”困境。

3.4 营造职前体育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职业氛围

人才成长的氛围决定着人才本身的性格,这种性格内在地体现为一种专业精神。由于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价值普遍高于一般职业,而教师的待遇却又低于很多职业,所以教师这项工作更多是一项“良心活”,因而对教师职业精神要求很高。目前教育部颁布的各类教师专业标准中,普遍将专业精神放在首位,而这种专业精神的典型体现就是师德培养。例如, 《中学教师专业标准 (试行)》就明确提出中学教师应该要“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的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虽然教师的职业精神很重要,教师专业标准也极力突出这一点,但 “乱收费”、 “有偿补课”、“惩罚学生”等一系列行为表明,当前教师的职业精神急需提升。就体育教师而言,国内外的研究都表明其职业精神有待提升。比如,Ingersoll关于美国新入职体育教师流失率研究表明,5年内高达46%的教师离开教师岗位。Marvel等的研究也同样指出,从1988年到2005年,教师流失率处于急剧增长状态。这些体育教师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对教师职业兴趣不高,实际上是职业精神缺失的表现。

如此高的教师流失率,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与其它付出同等精力的工作岗位相比,教师的待遇要低很多。国内研究也表明,很多人选择体育教育专业的原因并非是喜欢体育教师,而是为了进入更好的大学就读或者养家糊口,从而使得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不高且功底较差,导致最终的专业发展“不情愿”。这些研究表明,教师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越来越差,当前体育教师的职业精神需要提升。为了让体育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精神,体育教育专业应该要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真正激发职前体育教师的内在激情,让他们发自内心的爱上体育教师职业。同时具备负责任的态度,用心呵护自己的学生,潜心研究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如果体育教育专业层面没有营造促进体育教师职业精神提升的良好氛围,必然会影响职前体育教师的专业精神。因此,将职业精神的精髓深深嵌入职前体育教师的内心深处,成为他们专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具备了满足专业标准要求的前提,才有可能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专业人员,从而发挥专业能力,体现出一名专业人员不可替代的特质。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体育教师标准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永远幸福
党员标准是什么?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