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少年女足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的价值诉求与策略

2022-11-04 05:57邹国忠
体育师友 2022年2期
关键词:女足球员足球

董 敏,邹国忠

(南京体育学院 研究生院,江苏 南京 210014)

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拓展足球运动员成长渠道和空间、加强足球专业人才培养、加强足球管理人才培训、设立足球专业学院和学校、做好足球运动员转岗结业工作”等相关要求。为进一步推动落实《总体方案》,2020年中国足协发布了《中国足球协会关于进一步推动足球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并把“制定青少年足球训练指导大纲和精英球员培训计划”列入其中。表明了对青少年足球训练的重视,而女足青训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满足运动员发展需求与职业联赛对后备人才的渴望出发,加强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建设是实现中国女足复兴与推动中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应然选择。本研究将聚焦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分析当前中国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的不足,明确一体化培养体系的价值诉求,提出青少年女足一体化培养体系改革的实施策略,推动中国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一体化建设。

1 中国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的不足

1.1 以成绩为目标导向的专业化早期培养

作为职业女足后备人才摇篮的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举国体制进行的专业化发展曾使女足位列亚洲之巅,但随着国际上职业化的盛行,女足成绩跌落云端,虽进行职业化改革但成绩总体无明显变化,长此以往对成绩形成的渴望,迫使基层的青少年女足培养方法发生转变,受 “金牌至上”和 “唯成绩论”的影响,忽视青少年成长规律,如一些足球学校招收9岁学生进行专业化训练。过早地进行专业化高强度训练,不利于青少年的长远发展,易导致伤病,缩短职业生涯,不利于国家青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2 人才选拔机制缺乏纵向衔接与横向对应

校园足球与竞技足球共同构成了中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体系,但却分属不同部门进行管理,实行“双轨制”运行,中小学相互衔接的招生模式并未建立,属于探索阶段,能够使足球运动员合理流动的政策并未形成。现实中,“双轨制”运行存在一些合作壁垒,人才选拔都以自身想法为主,两部门间缺乏交流与互通,难以形成合理流动的良性循环,横向对应发展受阻。且校园足球选拔以身体素质和基本足球技术为主进行选拔,缺乏专业性与个性化,导致选拔的学生实战能力较低,而竞技足球以大型赛事为主进行选拔,因参赛名额有限,导致部分足球人才无法参与其中而失去到更广阔平台展现自我的机会,致使人才流失,且以比赛成绩而非未来发展作为主要参考,会使一批青少年运动员成为“锦标主义”的牺牲品。

1.3 社会、自然坏境总体所带来的弱化效应

环境对于人来说,其可以影响心理,左右思想、情感和行为,既有积极效应也有弱化效应,对于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来说亦是如此,环境对培养体系产生的弱化效应,分别从以下两个部分体现出来:其一,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自然地理环境对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影响较小,所存在的影响即极少数地区道路交通不畅、天气多变、平地较少,致使女足青训无法在标准球场进行训练,严重缺乏场地基础设施,不适宜进行训练。其二,社会环境是产生弱化效应的主力军,主要体现在:1.陈旧思想主导的教育环境弱化效应导致男女差异性对待,特别在校园足球里,以男子培养为主,女子培养为辅。2.教资环境的弱化效应,中国女足师资薄弱,具有女足专业资质的教练与老师较少,且国内女足教练员培训较少,难以满足需求,以男足教练居多。为此,部分地区聘请国外教练进行训练,因语言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且为女足培养而开发的教学资源较少,减缓女足培养速度。3.综合环境的弱化效应,女足顶层设计不完善、职业化处于探索阶段、相应产业较少、受关注度较低、竞赛依附男足发展等,严重影响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的发展。

1.4 治理与考核指标不够完善

中国因人口基数大,所以青少年女足培训规模较大,但质量不高,输出人才较少,其中治理不足、考核指标单一是突出问题,对球员的信息筛查较弱,且考核指标过于单一,以培养专业选手为最终目的。德国青少年足球培养以充分挖掘和培养高素质足球人以及普及推广足球运动增加足球人口为宗旨,所以其经历20年时间的发展,极大地增加了足球人口,提升了足球整体水平。青少年女足培养的监管与治理是世界性难题,政府权力下放到双部门进行管理,虽可以防止专治现象,但也易带来权力分散、意见不统一的问题,导致青少年女足培养混乱,考核指标的单一,导致青少年女足培养的片面化,普及的形式化等,都对中国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造成冲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 一体化培养体系的价值诉求

对于中国现阶段青少年女足培养所面临的困境,积极尝试对青少年女足培养的改革已迫在眉睫。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对中国女足后备人才的培养与储备将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对实现女足复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也是青少年女足培训摆脱当前困境的实践诉求。

2.1 一体化培养体系能推动自下而上贯穿式的系统培养

对于培养过程中部门之间的壁垒和以成绩为目标导向的培养方式等问题,通过对教育部门的校园足球青训培养与体育部门的足球学校和俱乐部青训培养进行一体化整合,增强部门联动性,提高部门效率,保障人才权益。对潜在足球人才进行一体化系统培养,前期培养以兴趣普及为主,其次再根据发育特征进行相应的技能素质练习,减少高负荷专业化训练,提升青少年对足球训练的主观能动性,最后根据不同的分层来进行针对性培养,以此满足球员学习需求,有效的增加了足球人口,为系统化培养奠定基础。

2.2 一体化培养体系能促进人才筛选更加科学与规范

中国现阶段面临两个部门足球人才怎么去选、怎么去评价、用什么来评价足球人才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一体化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筛选体系与评价指标,转变在“双轨制”影响下所形成的的两种筛选体系即校园足球以身体素质和基础足球技术以及竞技足球以大型赛事名次作为筛选指标的的两种独立存在但都有其片面性的筛选体系。结合当前发展所需与专项要求,制定出较为全面的评价指标,杜绝以成绩作为核心指标的现象,引导通过全面发展的眼光进行评价,把两大筛选体系中有参考意义的指标进行保留,并添加符合当下发展需求的相应指标,形成新型筛选体系,以此来增加人才筛选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2.3 一体化培养体系能提高治理能力并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各类问题,如方向混乱不明确、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来说, “双轨制”运行会增大管理难度,出现“政府失灵”现象,尤其是体育与教育两大系统间的体系摩擦,两大主体的多元利益需求,导致政府部门“众口难调”,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以及女足的发展需求,建立一体化培养体系,由政府进行主导,其他多部门进行协助的合作机制,明确划分各自职能,减少职能重叠,增强了执行效率,减少了体系摩擦,从而提高治理能力。统一引导市场参与青少年女足培养,政府并提供政策扶持,增加培养体系活性,通过资本介入提升商业价值,如与培训机构进行合作共同教学训练或把场地在非训练时间租借给机构,增加财政收入。通过政策扶持减轻体系运转压力,如减免税收,提供减息贷款等帮助其发展的相关政策,以此来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3 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的策略

一体化培养体系,就是把培养的广泛选材、筛选培养、储备输出以及保障发展进行纵向衔接、横向一致、内在统一、形式联合,其建设时不仅要认真研究、理顺每个部分的逻辑关系、打破部门间的合作壁垒、提升办事效率,还需要依据学生的动作与认知发展、身体发育等基本规律,构建出一套集科学性、适宜性、专业性、全面性、引领性于一体的完整体系。近年中国对足球发展特别是青少年足球的发展越发重视,也出台许多相关政策,但青少年女足培养问题涉及较少,且现阶段问题较为突出,所以关于一体化的研究是必要的,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迫在眉睫的事。

3.1 树立长远的青少年培养理念

想要使青少年女足培养得到真正的改变,改变理念是躲避不了的。中国女足目前总体成绩较曾经而言下滑严重,面对政府的压力、民众的压力以及自身高起点的压力,使得基层的培养理念出现问题,树立长远的青少年培养理念,需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可能短期内并没有显著成效,可能再次出现下滑, 但能从根本上转变培养方式,让受培养的球员感受到足球的魅力,激发自身学习欲望,提高学习效率,减少功利性。明确青少年女足培养是为了对有足球天赋的女性球员进行系统且科学的培养,让她们更好也更全面地去学习足球,为终身体育做铺垫,也为足球事业发展打下群众基础。而在这基础上,对学习中脱颖而出并且有纵向发展意愿的球员进行再培养,向职业化发展,作为职业女足的储备人才。如果缺乏长远而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培养出来的球员往往只是专业技能得到机械化加强,但其余综合能力并未得到发展,使其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不足,且最终没有进入职业球队的女球员难以融入群体。树立长远的培养理念则与之大不相同,不是以输出到职业球队作为终极目标,而是把“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两手抓,齐头并进作为目标,帮助球员去全面发展,经过培养后的球员也能更好适应并融入到社会,为青少年女足培养作出正面积极地宣传。

3.2 打造科学化足球人才选拔体系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地知道,被选拔的人才,不是只能输出为运动员,也能胜任其相关职业,例如我国短跑运动员苏炳添,他在退役后便能在高校中担任运动训练专业的教师与学生导师,教书育人等。其次,打造科学化足球人才选拔体系需对现有的人才选拔体系进行深度了解,并分为三部分:优势部分、普通部分、劣势部分。对于优势部分进行保留和沿用、对于普通部分进行修改与更新、对于劣势部分进行舍弃,并重新添加符合时代需求的科学化内容,重新组成科学化足球人才选拔体系。结合我国“双轨制”特性,由政府建立统一的选拔平台,以减少人才流失。把技能、理论、心理、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特长等列入选拔的考核指标,并根据年龄所处的发育时期来着重进行相应考核。如U8年龄段的技术指标应侧重于基本技术的合理与规范性上,U13年龄段的技术指标应侧重于个人进攻与防守技术等。打破原有选拔体系脱离学校教育的现状。选拔中提升学校教育的参考地位, “双轨制”中校园足球的选拔偏向身体素质、竞技足球选拔偏向专业技能,把两者融合进行不同等级序列的划分,随后加大建设不同等级序列的选拔平台,对校园足球、业余俱乐部、职业俱乐部青少年球员进行选拔,建立最终的精英青训中心,加强对各类青少年球员的挖掘与培养,打通“双轨制”两部门间人才流通与晋升的障碍,通过融合,打通壁垒,创新考核内容,提供晋升制度,确保优秀球员在进行高质量训练的同时也在进行优质的学校教育,以此构建出科学化足球人才选拔体系,完善青少年女足一体化培养体系的建设。

3.3 通过打造品牌串联培养中的各个环节,提升抗压能力

现阶段女足受关注度较低,在面对困境时不能有效地抵御,如江苏苏宁俱乐部宣布停止运营时男足球员大量被其他球队收纳但女足却迟迟没有球队接纳,最终被江苏省足协接手,以江宁足球基地名义参赛,从中不难看出女足的传播度与知名度远低于男足,导致女足在面对困难时易处于尴尬境地,而这也导致了基层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运转的动力不足,弥补运转时的动力问题已经迫在眉睫,通过以女足精神即“铿锵玫瑰精神”为关键点,去有效推动女足文化的传播,打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品牌即女足精神。对内,在培养过程中以女足精神作为精神依托,串联培养的各个环节,提高整体性,在某一环节遇到问题后,整体进行讨论解决,较小困难对单一环节带来的影响。对外,女足精神可以帮助女足拥抱市场,打开市场提升商业价值,在资本的帮助下可以得到快速的发展,作为女足根本的青少年女足培养也会被持续关注,而得到资本支持。且具有一致性、团结性、统一性、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品牌亮点的一体化培养体系,更容易获得资本的支持与信任,从而获得更多的资金用于发展自身,对于获得的资金再进行合理分配,减少浪费。通过品牌的打造,强化青少年女足一体化体系中各个环节的链接,并且使整个体系充满“韧劲”,有助于其进一步发展。

3.4 多元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培养体系治理共同体

“双轨制”运行下的培养体系,其两个部门对各自培养体系的管理方法,具有一定差别,治理指标的制定也各不相同,因培养需求不同使制定指标时略有偏向。一体化的培养体系以政府统筹管理为主导,教育、体育系统为主要支撑,多部门协作的联动格局和合作机制,出台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对整体的培养体系进行严格规定并加强宣传与监管,对不按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其次,根据部门的不同职能,形成决策权力的制度化管理,以防权力泛滥,重叠式管理,政府颁布相应文件后,双部门进行执行,并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补充。在提升青少年女足培养质量的同时,推动培养工作市场化、社会化,政府要引导市场参与青少年足球培养的实现机制。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为我国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建设指明方向,治理思维多元化的同时构建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以此推进一体化的体系建设。最终改变因权力分散而导致的治理效度低下、因管理机构的单一而导致专制管理的现状。

4 结束语

女足作为奥运项目之一、作为我国曾经的强势运动项目之一、作为我国足球事业支柱之一、作为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支点之一、作为全民健身与终生体育的先头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为其根基的青少年女足培养体系则是重中之重,能为国家源源不断地提供女性足球高质量专业人才,但现行培养体系经过多年的检验,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为维持高效发展,进行相对应的改革转变已在所难免,希望通过一体化培养体系建设的提出,能够有效帮助青少年女足培养实现高效化发展,为我国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添砖加瓦,使终生体育理念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女足球员足球
姚春生
冠军游行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