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华林 成珍燕 肖银花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妇幼保健院 赣州 341100)
会阴侧切缝合术是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常用辅助手段,通过在会阴部作一条斜形切口,能够扩大胎儿娩出通道,减轻对会阴部的牵拉作用,避免会阴严重撕裂的发生,促进自然分娩的完成[1]。但由于该手术方法属于一种创伤性操作,且操作部位具有一定特殊性,术后不仅会出现会阴水肿、疼痛等问题,若管理不到位,还可能滋生细菌,诱发会阴部感染[2]。在传统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处理中,主要使用0.5%碘伏消毒液对会阴部皮肤及切口进行清洁及消毒,虽然能够抑制细菌的滋生,降低感染风险,但在缓解疼痛、加快切口愈合等方面效果并不理想[3]。中药熏洗作为一种物理、化学综合疗法,通过将多种药物加热后对会阴部实施熏洗,能够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切口部位,可有效发挥活血通经、化瘀止痛、去腐生肌的作用,有利于加快会阴部组织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消散,缓解切口肿胀、疼痛等问题,加快切口愈合[4]。本研究对会阴侧切缝合术产妇进行分析,探讨中药熏洗方剂对伤口愈合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在医院顺产分娩且实施会阴侧切缝合术的产妇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平均年龄(28.74±4.31)岁,孕周37~42周,平均孕周(39.45±1.34)周,产程时间8~12 h,平均产程时间(10.34±1.53)h,产次1~3次,平均产次(1.58±0.32)次;对照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78±4.35)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40±1.31)周,产程时间8~13 h,平均产程时间(10.39±1.55)h,产次1~2次,平均产次(1.52±0.29)次。两组上述基线资料(年龄、孕周、产程时间、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赣州市赣县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GXFY202103。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顺产产妇;均符合会阴侧切缝合术指征;均为单胎足月妊娠;产妇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晰、沟通能力较好;对本研究知晓,且同意参加。排除标准:伴有妊娠期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等)者;合并严重阴道炎症者;凝血功能障碍者;伴有重大疾病(全身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障碍等)者;对碘伏、中药熏洗方剂中药物过敏者;存在产后大出血、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者;伴有精神系统性疾病者;依从性较差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碘伏会阴消毒处理,产妇实施会阴侧切缝合术12 h后,使用0.5%碘伏消毒液对产妇外阴进行清洁、消毒处理,首先指导产妇取截石位,使会阴部充分暴露,操作者戴好手套后,一手持棉球蘸取适量碘伏,另一手置于会阴部辅助,由内向外、由上至下对会阴部进行擦拭,3遍/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方剂熏洗,组方为:赤芍12 g、苦参30 g、玄明粉25 g、当归15 g、蛇床子25 g、五倍子12 g、荆芥15 g。将以上药物使用清水进行煎煮,取其药汁进行熏洗,每次熏洗前需对药液进行加热,将温度控制在60~70℃,具体温度根据产妇耐受性进行调整,加热后将药液装于一次性容器中,再将装有药液的容器置于熏洗座椅的熏洗箱内,将一次性中单铺于座椅上,帮助产妇坐于座椅上进行熏洗,并使产妇臀部尽量靠近容器,保证药物蒸汽充分向会阴部散发,熏蒸时间为30 min,当药液温度逐渐下降后,使用药液对会阴部进行冲洗,冲洗时间为5 min,结束后用毛巾擦干,熏洗频率为1次/d。熏洗过程中注意保暖,保护产妇隐私,对产妇感受进行询问,观察产妇病情变化,若出现异常,则及时停止熏洗。
1.4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优,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切口基本愈合,且无感染及炎症发生;良,疼痛等症状明显缓解,切口部分区域愈合,存在轻微炎症,但无感染;差,疼痛等症状依旧存在,切口愈合较差,炎症反应明显,甚至发生感染等问题。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疼痛程度:治疗前、治疗后分别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5]进行评分,分值为0分(无痛)~10分(剧痛)。评分为0分表示无疼痛;1~3分表示轻微疼痛;4~6分表示中度疼痛,对产妇睡眠存在影响;7~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VAS评分与疼痛程度呈正比。(3)切口感染率:分析产妇治疗后切口感染情况,若切口处出现红、肿、热、痛等问题,伴有脓性分泌物及坏死组织,且细菌培养结果为阳性,说明切口发生感染。切口感染率=感染例数/总例数×100%。(4)切口愈合程度:分析产妇治疗后切口愈合情况,包括甲级、乙级、丙级愈合3个方面。若切口愈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出现,说明切口为甲级愈合;若切口愈合处存在轻微红肿、硬结等炎症反应,说明切口为乙级愈合;若切口出现脓液流出,需通过引流进行处理,说明切口为丙级愈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d、4 d、1周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2 d后 治疗4 d后 治疗1周后观察组对照组30 30 t P 6.84±1.89 6.88±1.92 0.081 0.936 4.28±0.73*5.61±0.82*6.635 0.000 3.19±0.65*5.06±0.78*10.088 0.000 2.64±0.42*4.07±0.61*10.576 0.000
2.3 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 观察组切口感染率为3.33%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见表3。
表3 两组切口感染率比较[例(%)]
2.4 两组切口愈合程度比较 两组乙级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更高(P<0.05),丙级愈合率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切口愈合程度比较[例(%)]
分娩是指胎儿脱离母体的过程,会使产妇出现剧烈疼痛,由于胎儿过大等因素的影响,产妇可能发生会阴体撕裂,不仅会增加分娩出血量,还会阻碍产妇术后恢复,且伤口较长者可能引起直肠损伤,影响产妇产后恢复[6]。因此,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临床主要通过会阴侧切的方式帮助胎儿娩出,能够有效避免分娩过程中的会阴撕裂伤,降低对胎儿挤压,促进产程缩短,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会阴侧切可使伤口更加整齐,降低会阴缝合难度,更有利于切口愈合,还可避免直肠损伤,加快产后恢复[7]。但由于会阴侧切缝合术依旧属于创伤性操作,对会阴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分娩时间较长,长时间的压迫会导致会阴发生水肿,使术后会出现明显的会阴部疼痛等症状,导致产妇生活质量下降[8]。此外,会阴部与肛门较近,若卫生不到位,会阴切口则可能受到阴道分泌物及大小便的污染而发生感染,对切口愈合产生影响[9]。
目前,0.5%碘伏会阴消毒是会阴侧切缝合术后常用的处理方法,碘伏作为一种广谱杀菌剂,主要成分为碘化物及聚乙烯吡咯酮,能够使细菌原聚蛋白活性基因被氧化,引起精氨酸的异常变性,进而达到较强的杀菌作用,减少细菌滋生,降低感染风险,而且碘伏不会刺激皮肤黏膜,对会阴部切口的愈合影响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10~11]。但碘伏只能对皮肤表面进行灭菌,在缓解疼痛等方面不会起到作用,在促进切口愈合方面效果并不理想[12]。中药熏洗是通过煎剂及热药蒸汽的方式进行治疗的一种中医外治法,方剂中赤芍可清热解毒、化瘀止痛;苦参能够清热利湿、祛风止痒;玄明粉可清火消肿、泄热通便;当归可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蛇床子能够温补肾阳、燥湿祛风;五倍子可收敛止血、降火收湿;荆芥能够祛风解痉、祛风散寒、炒炭止血。以上药物共同使用,可达到化瘀止血、活血止痛的效果[13~14]。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苦参具有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的作用,能够抑制有害病原菌的生长与繁殖,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优良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究其原因,中药熏洗能够对病原微生物发挥拮抗作用,可修复损伤组织,使炎症介质的释放被有效抑制,减少切口部位炎症反应,使神经冲动的传导作用有所降低,进而减轻神经末梢敏感性,降低会阴部疼痛程度,缓解水肿问题,还可对切口部位的营养代谢进行调节,加快细胞、组织再生,进一步促进切口愈合,促进治疗效果的提高[16]。
沈红丽等[17]研究指出,分娩会阴侧切后使用中药熏洗进行处理,能够有效抑制疼痛介质的分泌,降低会阴切口疼痛程度。本研究观察组治疗2 d、4 d、1周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更低。究其原因,中药熏洗中将药液加热至高于人体体温的温度,并使其作用于皮肤表面,有利于加快会阴部血管的舒张与收缩,改善产妇局部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及炎症消散,进而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1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切口感染率(3.33%)与对照组(23.33%)比较,前者更低。究其原因,中药熏洗能够产生温热效应,使熏洗方剂中的药物借助蒸汽透过会阴部孔窍、皮肤等部位,使药物的有效成分被组织及脏腑吸收,进而达到活血通经的效果,有利于加快产妇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改善淋巴循环,改善机体代谢能力,降低肌张力,促进肌肉松弛,可改善肌肉挛缩问题,促进其运动能力的恢复,形成良性循环,加快炎症消散,从而降低感染风险[19]。此外,观察组甲级愈合率(80.00%)与对照组(53.33%)比较,前者更高,观察组丙级愈合率(0.00%)与对照组(13.33%)比较,前者更低。究其原因,将药物煎煮后利用加热产生的蒸汽对会阴切口进行熏蒸,有利于加快会阴部血液循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进入会阴部组织,可达到活血通经、清热祛湿的作用;熏蒸后通过冲洗,能够使药物与病灶部位直接接触,促进组织对药物的吸收,进一步增强药物作用效果,以达到祛腐生肌、消肿止痛的效果,最终加快切口愈合[20]。
综上所述,会阴侧切缝合术后产妇给予中药熏洗方剂熏洗,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切口疼痛程度,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加快切口愈合,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