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正散及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

2022-11-03 08:52陈小鹏黄卓坤张勋连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面神经症状对照组

陈小鹏 黄卓坤 张勋连

(1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人民医院 宁都 342800;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 宜春 336000)

周围性面神经炎属于急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患病后面部肌肉会出现偏瘫症状,引起面部肌肉群运动功能障碍,同时伴有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味觉及听觉异常等表现,对身体健康具有一定损害[1~2]。目前,降低炎症反应、营养神经等为治疗的主要目的,虽然能够使患者面部水肿程度得到缓解,降低炎症反应,但在改善面部肌肉运动功能障碍方面效果并不理想。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属“吊线风、口眼歪斜”等范畴,自身正气不足,外邪侵袭阳明、少阳脉络为主要病因,治则以扶正固本、活血通络、祛风散寒为主[3~4]。牵正散属于纯中药药物,能够起到助阳化气、通络止痛的作用,有利于改善面部血液微循环,加快炎症介质及疼痛介质的消散,加快偏瘫症状的缓解[5]。肌内效贴是一种对人体软组织贴扎的治疗方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促进软组织肿胀及疼痛问题的缓解,恢复面神经功能[6]。本研究探讨牵正散、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宁都县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共计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与对照组(33例)。其中,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20~60岁,平均(40.67±5.48)岁;病灶部位,左侧17例,右侧16例;病程3~9 d,平均(6.45±1.44)d。对照组男19例,女14例;年龄20~59岁,平均(40.62±5.45)岁;病灶部位,左侧16例,右侧17例;病程3~8 d,平均(6.37±1.4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NDXYY-2020019)。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神经病学》[7]中关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西医诊断标准,经CT、肌电图等影像学检查确诊;(2)符合《中医内科学》[8]中关于风痰入络证的中医诊断标准,症见口眼歪斜、抬眉无力、语言不清,伴有听觉异常,亦可见舌苔薄白、脉浮数;(3)首次发病治疗;(4)发病时间未超过10 d;(5)认知功能无异常,精神状态较好;(6)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外伤、肿瘤等原因导致的面神经炎;(2)其他疾病导致口歪眼斜、语言不清等症状;(3)存在肌内效贴禁忌证;(4)对牵正散过敏;(5)入院前使用抗炎、消肿、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6)妊娠期、哺乳期等特殊时期的妇女。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用甲钴胺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57823)0.5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醋酸泼尼松片(国药准字H45020147)口服,第1周每天2次,每次20 mg,随后将用药剂量改为每2天减少5 mg,直至停药。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牵正散治疗。组方:僵蚕、川芎各12 g,防风10 g,白附子9 g,全蝎、地龙各6 g,甘草3 g。加水1 000 ml煎煮至3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每次150 ml。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1)口眼歪斜。将“爪”形贴布固定于耳屏前方,通过自然拉力粘贴各侧贴布,将上侧、中侧、下侧尾端分别贴于眉上方、迎香穴及嘴角下方。(2)眼睑闭合不全。嘱患者仰卧、闭眼,将“Y”形贴布固定于瞳子髎穴外1.5 cm处,通过自然拉力粘贴各侧贴布,将侧尾端贴布粘贴于眼眶上缘,嘱患者睁眼,将下侧尾端贴布粘贴于眼眶下缘。(3)额纹变浅或消失。将“爪”形贴布固定于眉头与发迹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通过自然拉力粘贴各侧贴布,将左侧、中间及右侧尾端贴布分别贴于攒竹穴上1 cm、鱼腰穴上0.5 cm、丝竹空穴上1 cm。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痊愈,额纹出现,舌前味觉恢复,面部肌肉运动正常,影像学检查结果正常;显效,额纹出现,舌前味觉基本恢复,面部肌肉运动改善,影像学检查结果基本正常;有效,舌前味觉有所恢复,面部肌肉运动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2)中医症状积分: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中医症状(恶风寒热、头晕头痛、口眼歪斜、嘴角流涎、舌强语謇、额纹消失等)进行评分,每个项目最低分为0分,表示症状完全消失;最高分为10分,表示症状严重,得分与症状严重程度呈正比。(3)面神经功能: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使用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8]进行评估,量表采用百分制,0分表示面部神经完全麻痹,100分表示面部神经功能正常,TFGS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临床疗效)以[例(%)]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采用(±s)描述,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中医症状积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口眼歪斜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恶风寒热治疗前 治疗后头晕头痛治疗前 治疗后2.34±0.72*4.45±0.93*10.306 0.000组别 n 嘴角流涎治疗前 治疗后33 33 t P 8.64±1.37 8.59±1.32 0.151 0.881 2.47±0.68*3.85±0.85*7.283 0.000 8.83±1.34 8.79±1.28 0.124 0.902 2.04±0.63*3.96±0.89*10.115 0.000 9.21±2.78 9.18±2.82 0.044 0.965额纹消失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舌强语謇治疗前 治疗后33 33 t P 8.74±1.45 8.67±1.51 0.192 0.848 2.20±0.67*3.53±0.82*7.215 0.000 9.05±1.68 8.99±1.33 0.161 0.873 2.15±0.64*3.83±0.86*9.003 0.000 8.82±1.41 8.79±1.45 0.085 0.932 2.54±0.71*3.91±0.89*6.913 0.000

2.3 两组面神经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TFGS评 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FGS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TFG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TFGS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对照组33 33 27.202 14.956 0.000 0.000 t P 38.64±6.31 38.59±6.24 0.032 0.974 83.76±7.14 62.58±6.78 12.357 0.000

3 讨论

周围性面神经炎又称周围性面瘫,具有起病急、发病率高的特点,主要集中于春秋季发生,发病人群不局限,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但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炎症反应存在密切关系,患病后以面部肌肉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出现额纹消失、无法闭目、鼻唇沟变浅、无法鼓腮等问题,不仅会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还会使患者产生自卑心理,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较大[9~10]。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属“中风、面瘫、口僻”等范畴,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营卫失调,加之外邪入侵,而致经脉瘀阻、肌肤失养,最终形成面肌瘫痪,治则以活血通络、补中益气为主[11]。

目前,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常使用西药进行治疗,例如抗炎药物、抗生素等,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血液循环,降低机体炎症反应,抑制病情发展,但长期使用容易产生不良反应,无法达到理想效果[12]。牵正散属于纯中药药物,由多种药物煎煮制成。其中,僵蚕可息风止痛、化痰散结;川芎可活血行气、祛湿止痛;防风可祛风止痉、胜湿止痛;白附子可燥湿化痰、解毒散结;全蝎可熄风镇惊、通络止痛;地龙可清风疏热、通经活络;甘草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诸药合用,可共同发挥活血通络、扶正固本、熄风止痛的作用[13]。现代药理学研究[14]发现,牵正散能够有效抑制帕金森小鼠震颤症状,促进运动障碍的改善,加快关节震颤及肌肉痉挛的缓解,还可对神经生长因子产生刺激,降低炎症反应对面神经造成的损害。肌内效贴属于新型外治法,使用的肌内贴布是一种透气胶带,具有超薄、弹性高、防水性好的优势,与传统贴布存在一定差异。该贴布能够根据使用者实际需求确定其形状,使其完全贴合于人体的关节形状与肌肉走向,具有较高的灵活度。肌内效贴使用的胶水为医用亚克力胶,不仅能够降低过敏风险,还可有效促进疼痛的缓解,改善血液循环,增加淋巴回流,放松肌肉组织,改善肌肉水肿问题[15~16]。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94%,高于对照组的75.76%。究其原因,白附子具有抗炎、抗菌的作用,全蝎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防风具有抗炎、抗惊厥的作用,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加快症状消失及神经功能恢复,提升治疗效果。肌内效贴能够扩大肌肉与皮肤之间隙,增加淋巴回流,加快面部神经水肿问题的改善,促进本体及皮肤感觉的恢复,增强神经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加快面部致炎因子及疼痛介质的消散,促进面部疼痛问题的缓解,加快面部肌肉力量的恢复,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17~18]。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肌内效贴应用于周围性面神经炎的治疗中,能够促进面部肌力增强,促进肌肉收缩,对口角歪斜问题进行有效纠正,加快额部肌肉功能的改善。根据患者肌肉走形,将“爪”形贴布贴于患者额前,能够使额肌受到刺激,改善额肌的运动功能,加快额纹恢复;将“Y”型贴布贴于面部,能够收缩面部肌肉,使其逐渐向贴布基部靠近,对口角歪斜问题进行纠正;加之牵正散能够发挥活血通络、祛风止痛的作用,有利于对大脑微循环发挥调节作用,促进血管通透性增加,加快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面神经功能恢复,进一步纠正口外眼斜等问题,促进中医症状评分降低[19~20]。此外,治疗后观察组TFGS评分高于对照组,这是因为牵正散能够有效阻断神经元损害,调节脑内神经递质含量,改善大脑血液微循环及神经水肿问题,促进神经元兴奋性增强,加快神经元修复,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21~22]。联合肌内效贴能够促进患者面部血运情况的改善,缓解肌肉软组织肿胀、疼痛等问题,促进感觉输入的加大,使大脑认知被有效激活,促进神经元兴奋性增强,改善肌肉记忆及相关状态,激活自身感觉、认知及运动系统,促进康复过程中良性循环的形成,从而加快神经功能恢复[23~24]。

综上所述,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联合西药常规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中医症状积分,加速面神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面神经症状对照组
瞬目反射与面神经运动传导检测对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
miR-155在过氧化氢诱导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及靶向SIRT1调控机制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单纯性中耳畸形多平面重建CT检查和手术结果比较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肌电图监测技术在颅脑手术中的应用
抗螨高产蜂种“北京一号”
88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
原来我们都有病
血糖控制不好,会导致面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