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下背痛疼痛及腰功能障碍的作用

2022-11-03 08:52汤秋菊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屈曲肌力肌群

汤秋菊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医院 漳州 363900)

慢性下背痛(CLBP)是骨科常见的一种以背、腰骶、臀部等部位疼痛与不适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可并发下肢酸麻或放射性疼痛,造成腰椎深层肌肉萎缩,影响腰椎稳定性,甚至会改变腰椎正常生物力学,破坏脊柱正常姿势[1]。目前,该疾病无特效治疗手段,多采用核心肌力训练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近年来,研究发现CLBP患者多伴有明显的呼吸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膈肌活动度、胸廓扩张度下降,呼吸模式异常等[2]。膈肌活动度下降会减弱呼吸功能,降低腹内压力,引起姿势不稳及运动控制障碍,加重腰痛。研究证实,呼吸训练可有效改善CLBP患者的腰椎功能[3]。本研究主要探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下背痛疼痛及腰功能障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医院2021年1~12月收治的84例慢性下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符合《实用康复医学》[4]中CLBP诊断标准;满足核心肌力训练与呼吸训练指征;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一般资料完整。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肺功能障碍及精神系统疾病;合并腰椎肿瘤、腰椎管狭窄、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及腰椎滑脱等其他腰部疾病;既往有腰椎手术史;接受药物或物理止痛;处于妊娠或哺乳期。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200108)。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 n 男(例) 女(例)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月) 平均身高(cm) 平均体质量(kg)对照组观察组χ2/t P 42 42 20 22 19 23 0.048 1.000 40.01±9.32 41.17±10.61 0.532 0.596 14.32±2.31 13.89±2.33 0.849 0.398 165.54±8.52 166.03±6.69 0.293 0.770 62.63±9.54 63.41±8.67 0.392 0.696

1.2 训练方法 两组均行核心肌力训练。(1)双桥运动。取仰卧位,患者屈髋屈膝,打开双脚与肩同宽,平放在床上,缓慢抬起臀部,收紧臀部与腹部,使腹部、大腿处于同一水平面,保持30 s,每天训练2组,每组10次。(2)平板支撑运动。取俯卧位,患者双脚着地,双肘屈曲支撑身体离开地面,伸直躯干,使头部、肩部、骨盆及踝部处于同一条直线,保持30 s,每天训练2次,中间休息30 s。(3)卷腹运动。取仰卧位,患者屈髋屈膝,双脚平放于床面,双手交叉放在脑后,弯曲背部,缓慢将躯体半抬起,腰椎不可离开床面,全程收紧腹部肌肉,每天训练2组,每组20次。(4)四点跪位运动。患者双手、双膝与地面垂直,支撑身体,保持背部平直,收紧腹肌,同步抬起单侧手臂与对侧下肢,手臂抬起高度不可过肩,腿抬起高度不可过髋,脊柱保持中立位,此动作保持6~8 s,每日训练2组,每组10次。(5)盆底肌训练。取仰卧位,患者将双手平放于身体两侧,屈曲并拢双膝,放平头部,反复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收缩5 s,放松10 s),每天训练2组,每组10次。上述运动连续训练3个月。观察组在核心肌力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训练前,在专业康复医师的正确指导下,采用S-980AⅢ肺功能检测仪,测定患者最大吸气压及呼气压。腹式呼吸训练时,患者取仰卧位,将左手放在胸部,右手置于腹部肚脐。吸气时,最大程度地向外扩张腹部,胸部保持原状;呼气时,最大程度地向内收缩腹部,胸部保持不动。此动作循环往复,呼吸节奏应保持一致,用手感受腹部的起落,每天训练1次,每次5 min。缩唇呼吸训练时,指导患者先进行深吸气,屏气1~2 s后,用缩唇呼气慢慢吐气,将呼吸比控制于1:(1.5~2.0)。吸气时挺胸,躯干保持挺直,做伸展动作,此姿势保持到屏气结束,随后自然吐气,放松躯干。每天练习1次,每次2组。若吸气阻力值设置为最大吸气压的60%,患者需采用吹气球或吹口哨等方式连续进行抗阻呼吸30次,呼吸频率控制在15次/min,占空比为0.5,每周训练5 d,每天训练2次;若呼气阻力值设置为最大呼气压的60%,其他参数同上,训练方式及频次相同。对抗阻力呼吸训练:最方便的就是吹气球、吹口哨等。连续训练3个月。

1.3 观察指标(1)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5]对两组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该量表分值0~10分,评分越高,疼痛感越强烈。(2)腰椎功能障碍程度。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量表判定两组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此量表由疼痛、坐、站、行走、提物、睡眠、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性生活、社会活动及旅行10个项目组成,各项目分值0~5分,0分代表无痛或顺利完成,5分代表疼痛至失能。各项分值相加,评分越高,表示腰部功能障碍程度越严重。(3)腰椎屈曲范围。测量两组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腰椎屈曲活动范围(ROM)。患者弯腰至极限时,测量其手指中指末端与地面间垂直的最短距离,即为ROM。(4)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采用表面肌电检测系统对两组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进行屈曲-放松测试,检测患者躯干前屈与再背伸动作时的表面肌电数据(sEMG),准确计算屈/伸比值及最大前屈相时均方根值(RMS)。(5)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采用DC-2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两组患者训练前、训练3个月后左、右侧L4水平多裂肌横截面积(CSA)及腹横肌厚度,均检测2次,取平均值。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 训练前,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疼痛程度比较(分,±s)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42 42 t P 4.61±1.62 4.68±1.57 0.201 0.841 2.38±1.23 1.76±1.55 2.031 0.046

2.2 两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比较 训练前,两组ODI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比较(分,±s)

表3 两组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比较(分,±s)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42 42 t P 23.79±7.34 24.47±6.62 0.446 0.657 13.58±5.29 10.37±4.09 3.111 0.003

2.3 两组腰椎屈曲范围比较 训练前,两组ROM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RO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腰椎屈曲范围比较(cm,±s)

表4 两组腰椎屈曲范围比较(cm,±s)

组别 n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42 42 t P 6.25±3.01 6.39±2.38 0.236 0.814 9.25±2.38 12.39±3.91 4.139 0.000

2.4 两组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比较 训练前,两组腰部前屈时RMS值、屈/伸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腰部前屈时RMS值、屈/伸比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比较(±s)

表5 两组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比较(±s)

屈/伸比值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腰部前屈时RMS值(μV)训练前 训练后42 42 t P 23.56±10.05 23.89±10.63 0.146 0.884 12.89±5.63 6.31±2.33 6.999 0.000 0.69±0.22 0.72±0.20 0.654 0.515 0.54±0.13 0.41±0.11 4.947 0.031

2.5 两组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比较 训练前,两组两侧CSA、腹横肌厚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后,观察组两侧CSA、腹横肌厚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比较(±s)

表6 两组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比较(±s)

腹横肌厚度(mm)左侧 右侧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对照组观察组组别 n CSA(cm2)左侧 右侧训练前 训练后 训练前 训练后42 42 t P 9.37±3.19 9.49±3.23 0.171 0.864 9.77±3.12 11.21±3.42 2.016 0.047 9.46±2.98 9.48±3.04 0.030 0.976 9.86±3.14 11.30±3.23 2.072 0.041 2.79±0.74 2.85±0.80 0.357 0.722 2.94±0.82 3.39±0.94 2.338 0.022 2.87±0.77 2.91±0.81 0.232 0.817 3.01±0.85 3.47±0.93 2.366 0.020

3 讨论

CLBP是腰椎结构失稳,无法支撑腰部负荷,导致脊柱稳定性逐渐丧失的一个过程[6~7]。有研究[8]证实,腰椎失稳与腰部疼痛存在密切关联。当脊柱运动控制出现缺陷时,神经结构的压迫生物力学就会失衡,引起神经肌肉控制异常,脊柱深层肌肉失活,损伤腰椎功能,出现酸麻、疼痛等症状。当前,药物、针灸、物理疗法及核心肌力训练是临床治疗CLBP的常见手段,但患者对核心肌力训练的接受度最高,疗效也较为显著。

临床研究[9]显示,人体核心肌群由深层肌群(腹横肌、膈肌、多裂肌、盆底肌)与浅层肌群(腹直肌、臀部肌群、腹外斜肌、竖脊肌)组成,共同维持着脊柱稳定性。而核心肌力训练主要是通过训练腰部稳定肌群,激活“休眠”或失活的肌肉,重新整合大脑、脊髓及肌肉内感受器发出或接收的信息,对运动程序重新编码,重建腰部肌群功能与神经控制模式,进而改善腰椎功能障碍,缓解疼痛[10]。另有报道[11]称,CLBP患者呼吸模式的改变及膈肌疲劳,均可导致腰椎本体产生感觉障碍,加之腰椎活动度受到限制,肢体平衡控制路径发生改变,最终因腰椎姿势不稳而引发腰痛。同时,因脊柱与膈肌之间存在密切的解剖关系[12~13],当CLBP患者进行呼吸训练时,腹内压力会明显增加,可显著提升躯干的“刚度”,有效控制腰椎活动,增强躯干稳定性。在既往研究中,发现横膈具备呼吸与稳定双重功能,同时也是维持核心稳定性的关键,当横膈功能发生障碍时,腰痛风险也会大大增加。由此可知,膈肌功能与呼吸功能及CLBP的发生、发展紧密相关,且呼吸异常与呼吸肌疲劳均会对腰椎稳定性产生持续性的负面影响。因此,为充分锻炼与提升腰腹部深层的肌肉力量,需在核心肌力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以进一步减轻CLBP患者疼痛,改善腰功能障碍。

本研究中,采用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的观察组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采用单一核心肌力训练的对照组。此结果提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可有效减轻CLBP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障碍。一方面,核心肌力训练与呼吸训练可显著提升CLBP患者的核心肌群力量,促使脊柱各结构回归至正常位置,有利于脊柱稳定。同时还可为四肢肌肉活动提供支点,促使远端肢体在运动时维持正常体位,增强自我控制能力,维持肢体平衡,改善腰椎功能。另一方面,在呼吸训练中,横膈膜会随着吸气、呼气动作上下移动。吸气时,横膈膜会下降,将脏器挤压到下方,腹部会膨胀,刺激膈肌,在膈肌带动下,腰部肌肉可充分进行收缩,为脊椎提供各方面的力量,维持其稳定状态。同时,核心肌力训练与呼吸训练,均可加快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物质的消散,可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减少疼痛对腰椎功能的影响。

研究[14]证实,高强度的抗阻呼吸训练可刺激机体交感神经兴奋,促进外周血管收缩,促使呼吸肌群获得优先灌注权,但躯干周围血管过度收缩会对椎旁肌肉功能产生损害,影响到腰椎屈曲范围。本研究对CLBP患者实施中等强度(60%负荷)的呼吸训练,通过降低代谢反射,减少对椎旁肌肉灌注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腰椎屈曲活动的灵活性。结果显示,观察组训练后的ROM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在核心肌力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可有效扩大CLBP患者的腰椎屈曲范围,提高腰部活动功能,显著改善椎旁肌群的收缩能力与协调性。这主要是因为呼吸训练可充分锻炼与提高CLBP患者膈肌及腹部肌群肌力,通过增加腹内压力提升躯干的稳定性,改善腰椎屈曲范围。另外,呼吸训练还可明显改善CLBP患者椎旁肌群血液供应,提升腰椎本体感觉功能,进而有效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提升腰椎活动的灵活性。

李鑫等[15]研究发现,CLBP患者的多裂肌较健康人相比,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变萎缩,腰部前屈时RMS值与屈/伸比值均明显下降,横截面积与厚度均明显减少,患侧肌肉与健侧肌肉的形态明显不对称。此结果提示,腰痛会降低腰椎稳定性,且多与核心肌肉萎缩有关。当核心肌肉一旦发生萎缩,力量、耐力及运动控制能力均会明显下降,无法维持腰椎稳定及正常的脊柱姿势。因此,增强核心肌肉力量、耐力及运动控制能力是干预该疾病的关键。本研究数据显示,通过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后,观察组腰部前屈时RMS值、屈/伸比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左右两侧CSA、腹横肌厚度均高于对照组,此结果与张乐等[16]的研究一致,认为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可明显提升患者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改善患者左右两侧的CSA、腹横肌厚度,进一步说明此种联合训练的方式可显著增强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究其原因,第一,核心肌力训练通过双桥运动、平板支撑运动、卷腹运动、四点跪位运动及盆底肌训练这5个针对腰腹核心肌群的训练动作,可充分刺激CLBP患者的深层核心肌群,例如多裂肌、腹横肌,能够显著增强肌耐力及稳定性。同时,患者在保持某种训练动作的过程中,深层稳定肌群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在自身体质量刺激下,萎缩肌肉的募集度会明显提高,进而有助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的提升,增加血供,有效促进受损肌肉的恢复,改善肌肉形态。第二,呼吸训练可促进腹横肌等深层稳定肌群的收缩,稳定脊椎,维持躯干平衡[17]。同时,呼吸训练将多裂肌、腹横肌、膈肌及盆底肌视为一个整体、封闭的圆柱体压力空间,在具体训练中,借助膈肌作用带动其他肌肉的收缩,可明显增强腰椎中立位位置的感知、控制能力,放松紧张的腰部肌肉,躯干也可通过本体感受器提供的多种信息,修正脊椎姿态及肌肉形态,显著增强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提高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改善腰椎功能,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另外,通过腹式呼吸、缩唇呼吸等呼吸训练方式,患者的膈肌、腹横肌及盆底肌还可同时发挥调节腹压的作用,有助于增强腰骶部的稳定性。加之以吹气球或吹口哨为主的抗阻呼吸方法,使得吸气肌得到充分锻炼,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进而显著增强胸廓活动的灵活性,有效缓解脊柱僵硬程度,促进两侧CSA、腹横肌厚度的改善。

本次研究存在一定不足,因样本数量有限,研究时间较短,未针对CLBP患者肺功能改善情况进行观察,未对患者预后展开长期跟踪随访。因此,在后续研究中,应展开此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核心肌力训练联合呼吸训练可明显减轻慢性下背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及腰功能障碍程度,在扩大腰椎屈曲范围,增强腰椎肌群收缩协同性,提高腰椎神经肌肉控制能力等方面也具有突出优势。

猜你喜欢
屈曲肌力肌群
非特异性颈痛患者肌力评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蜻蜓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产后盆底康复护理干预对盆底肌肌力的影响
钛合金耐压壳在碰撞下的动力屈曲数值模拟
丁酉端午前重读《渔父》吊屈原
标枪运动员躯干旋转肌群训练研究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平板屈曲与平板载荷、约束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