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疗效观察

2022-11-03 08:52郭绍萍张贵兰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2期
关键词:梭菌活菌黏膜

郭绍萍 张贵兰

(1江西省于都县人民医院 于都 342300;2江西省于都县第三人民医院 于都 342300)

轮状病毒性肠炎(RVE)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肠道疾病,主要由于轮状病毒感染所引起,通过呼吸道、接触等途径均可进行传播,而婴幼儿机体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到病毒的侵袭,导致疾病的发生[1]。目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在RVE的治疗中较为常用,虽然能够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缓解临床症状,但单纯用药的效果并不明显[2]。中医认为,RVE因脾胃阳气不足、内生湿浊所致,治则以清热祛湿、理气止泻为主[3]。醒脾养儿颗粒是一种中药制品,能够发挥健胃消食、行气止痛之功效,有利于降低肠道炎症反应,减轻肠道黏膜损伤,促进肠道微环境的改善[4]。基于此,本研究探讨RVE患儿给予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2月医院收治的62例RVE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4例;年龄1~6岁,平均年龄(3.25±0.87)岁;腹泻次数4~8次/d,平均腹泻次数(6.43±1.24)次/d;脱水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0例、17例、4例。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19±0.85)岁;腹泻次数5~8次/d,平均腹泻次数(6.48±1.26)次/d;脱水严重程度:轻度、中度、重度分别为11例、15例、5例。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YDX-192020)。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西医符合《实用儿科学》[5]中RVE的诊断标准,大便RV病原检测结果呈阳性,均存在腹泻、呕吐等症状;均符合《中医儿科常见病诊疗指南》[6]中RVE的中医诊断标准,均为脾虚型泄泻证,症见大便稀溏、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苔薄白,脉缓弱;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肠穿孔者;合并肠系膜淋巴结炎者;合并其他病原菌感染者;入院前已使用抗炎、抗病毒药物治疗者;患有精神系统性疾病,依从性较差者;患有先天性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者;严重营养不良者。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实施常规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治疗,积极对患儿体温进行控制,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国药准字H20093375)对腹泻进行控制,1 g/次,3次/d。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国药准字S20020014)治疗,温水冲开后口服,1袋/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国药准字Z20025415)治疗,温水冲开后口服,1~3岁患儿为1袋/次,2次/d,4~6岁患儿为1袋/次,3次/d。两组均连续服药1周。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无发热,大便性状正常,排便次数≤2次/d,判定为痊愈;上述症状明显缓解,大便性状可成形,无发热,排便次数≤2次/d,判定为显效;上述症状有一定缓解,无发热,大便性状基本成形,排便次数2~3次/d,判定为有效;上述症状依旧存在,大便性状异常,每天排便次数在3次以上,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况,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痊愈+显效+有效。(2)症状改善情况:治疗1周后对两组症状(发热、呕吐、腹痛、腹泻、脱水等)改善时间进行观察、记录。(3)菌群水平:治疗前、治疗1周后采集两组患儿晨起粪便标本1 g,分别采用Wang RF法及荧光分析法对标本中菌群DNA及倡导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进行测定。(4)炎症介质水平:治疗前、治疗1周后分别采集3 ml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静置于室温内20 min后对血液标本进行离心(转速为3 000 r/min,半径为10 cm)处理,10 min后取出上清液,对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较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s)

表2 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d,±s)

组别 n 发热 呕吐 腹痛 腹泻 脱水观察组对照组31 31 t P 1.45±0.42 3.08±0.87 9.394 0.000 1.24±0.36 2.36±0.69 7.720 0.000 2.17±0.65 3.64±1.04 6.674 0.000 2.43±0.74 3.86±1.12 5.931 0.000 1.35±0.38 2.69±0.74 8.969 0.000

2.3 两组菌群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均增加(P<0.05),且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较对照组更多(P<0.05)。见表3。

表3 两组菌群水平比较(log10nCFU/g,±s)

表3 两组菌群水平比较(log10nCFU/g,±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大肠埃希菌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双歧杆菌治疗前 治疗后乳酸杆菌治疗前 治疗后31 31 t P 5.21±1.18 5.18±1.20 0.099 0.921 9.72±2.87*7.50±2.14*3.453 0.001 5.22±1.19 5.20±1.22 0.065 0.948 9.58±2.85*7.34±2.08*3.535 0.001 6.43±1.43 6.34±1.38 0.252 0.802 9.25±2.36*7.45±2.13*3.152 0.003

2.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2、IL-6、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L-10水平均升高(P<0.05),IL-6、CRP水平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IL-2、IL-10水平更高(P<0.05),IL-6、CRP水平更低 (P<0.05)。见表4。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表4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IL-2(pg/ml)治疗前 治疗后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IL-10(pg/ml)治疗前 治疗后31 31 t P 37.23±4.86 37.18±4.81 0.041 0.968 74.25±6.34*51.86±5.79*14.519 0.000 18.38±3.43 18.31±3.39 0.081 0.936 9.36±2.34*13.42±2.87*6.104 0.000 21.45±3.05 21.39±3.01 0.078 0.938 51.04±5.64*41.33±4.58*7.441 0.000 56.67±5.88 56.59±5.92 0.053 0.958 24.74±3.02*35.37±3.41*12.993 0.000

3 讨论

RVE是一种季节性肠炎,秋冬季好发,以婴幼儿为主要发病人群,患病后可见腹泻、呕吐等症状,若治疗不及时,随着腹泻次数的增加,还可能引起脱水,诱发神经系统、呼吸系统等并发症,危及患儿生命。目前,益生菌在RVE的治疗中较为常用,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等药物,能够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产生酶类物质及维生素,有利于加快为胃肠蠕动,改善患儿肠道吸收及消化功能,改善肠道微环境,减轻腹泻等临床症状[7~8]。但单一使用时效果局限,全身症状改善效果并不理想。

RVE属中医“泄泻”范畴,脾胃虚弱、湿寒交替为主要病因,加之外感淫邪,而致厌食便溏,治疗的关键在于健脾消食、和胃止泻[9]。醒脾养儿颗粒中山栀茶可清热凉血、消肿止痛;一点红可清热祛湿、解毒消痈;蜘蛛香可消食止泻、行气止痛;毛大丁草可清热祛湿、理气止痛。以上药物共同使用,能够起到清热解毒、利湿止泻的作用[10]。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醒脾养儿颗粒的成分中有甘草锌,是锌与甘草根中所提取的物质结合形成的制剂,具有修复肠道黏膜上皮组织的作用,有利于减轻细胞损伤,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消化功能恢复,且还可对组胺类的物质发挥抑制效果,有利于纠正钠潴留状态,改善因腹泻引起的电解质紊乱现象,纠正脱水问题[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77%)与对照组(80.65%)相比,前者更高。究其原因,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能够使补体系统被激活,恢复肠黏膜完整性及屏障功能,降低肠道损伤,增强肠道代谢功能,缓解腹泻等临床症状,促进临床疗效提高[12]。

本研究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更短。究其原因,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能够恢复患儿胃肠运动力,使胃运动节律性进一步增强,加快有害菌的排出,抑制病毒活性,调节胃肠激素,加快病情改善[13];而且醒脾养儿颗粒中山栀茶、毛大丁草等成分能够使小肠的异常发酵被有效拮抗,减少肠道积气,纠正肠道痉挛状态,使其始终保持松弛,减轻对肠道黏膜造成的损伤,保证黏膜完整,避免体液过度丢失,加快症状缓解[14]。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更多。究其原因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能够与益生菌共同在肠道中存在,减少肠道内氧气,对腐败菌的活性进行抑制,减少其生长、繁殖,改善肠道内部环境,平衡肠道菌群[15];而且醒脾养儿颗粒中一点红能够对厌氧菌的繁殖进行抑制,减轻细菌对肠黏膜的影响,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病原菌的侵袭及有害菌繁殖,改善肠道菌群构成[16]。

炎症介质参与RVE的发生与发展,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存在密切关系[17]。其中,IL-2主要由T辅助细胞所分泌,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应答,修复肠道黏膜损伤;IL-6作为一种炎症递质能够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会使肠黏膜处于炎症状态,加重黏膜损伤;IL-10作为一种免疫介质,可使炎症递质的释放被抑制,改善肠道炎症状态;CRP于机体产生损伤或炎症时产生,能将吞噬细胞激活,在肠黏膜炎症过程中发挥作用[18]。本研究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IL-2、IL-10水平更高,IL-6、CRP水平更低。究其原因,醒脾养儿颗粒与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联合治疗,能够修复受损肠黏膜,抑制病原菌的繁殖与再生,抑制肠道内毒性活性,改善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炎症介质水平改善[19~20]。

综上所述,酪酸梭菌二联活菌与醒脾养儿颗粒联合治疗RVE患儿,能够促进临床疗效提高,促进临床症状缓解,调节菌群平衡,促进炎症介质水平改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梭菌活菌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饲用益生菌丁酸梭菌抑菌性能的研究
丁酸梭菌的生物学功能及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复合丁酸梭菌发酵饲料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前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蒙脱石散治疗腹泻患儿的效果分析
鼻中隔手术穿孔并发症的防范和病理评估
肠道与艾滋病
一种脂肪酸可有效对付艰难梭菌
有些药别用热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