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放疗中不同体位下的摆位误差、危及器官剂量及副反应分析

2022-11-02 15:49刘裕方坚强俞跃东徐萍王家莉
现代实用医学 2022年9期
关键词:副反应小肠体位

刘裕,方坚强,俞跃东,徐萍,王家莉

宫颈癌是世界范围内高发的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女性肿瘤第2位和第3位,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20年我国宫颈癌新发病例11万,死亡病例高达6万,严重威胁女性健康[1-2]。放疗是宫颈癌的主要治疗方案,其中调强放疗(IMRT)是目前宫颈癌治疗中应用最广泛的放疗方式,该方法依据计算机系统进行剂量计算,可实现精确放疗,显著提高宫颈癌患者的生存率。然而IMRT实际治疗中仍存在不同程度的摆位误差,导致病灶肠道、膀胱等危及器官(OAR)的受照剂量提高,发生骨髓抑制及消化不良等副反应,影响预后[3]。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摆位误差已成为放疗的研究热点[4]。有研究表明宫颈癌IMRT中体位与摆位精确度密切相关,选择合适的体位是降低摆位误差的重要条件[5]。临床IMRT常用的体位为俯卧位和仰卧位,其中仰卧位是人体自然平卧体位,舒适度较好。近年来有学者认为俯卧位OAR受照剂量低于仰卧位[6],但目前关于体位的研究大多仅涉及OAR受照剂量,针对副反应的探讨不够充分。本研究对比仰卧位和俯卧位对宫颈癌患者放疗的摆位误差,及其对OAR受照剂量和副反应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浙江省金华广福肿瘤医院进行放疗的宫颈癌患者70例,按体位不同分为仰卧位组32例和俯卧位组38例,两组年龄、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分期及病理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知情并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及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7];(2)根据2018版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肿瘤分期[8]Ⅰ~Ⅲ期;(3)临床资料完整,认知功能、精神状况正常,无对比剂过敏;(4)具有手术禁忌证的IA~ⅡA1期患者。排除标准:(1)合并心肺、肝肾及骨髓等功能障碍;(2)合并严重感染、败血病及脓毒血症;(3)肿瘤晚期或已出现全身转移;(4)合并纤维肉瘤、脂肪肉瘤及横纹肌肉瘤等放射敏感性较差的恶性肿瘤;(5)近期接受过盆腔放疗;(6)哺乳期或妊娠期。

1.3 放疗方法两组放疗前均常规拍摄CT模拟定位图像,仰卧组患者仰卧于体板上,平静呼吸,双手交叉于额头上,采用热塑膜固定体位。俯卧组患者俯卧于腹板上,平静呼吸,额头放于手交叉处,采用热塑膜配合腹板固定体位。嘱咐两组患者勿动,以免热塑膜变形,随后取下热塑膜,放置铅点定位标记后进行CT定位增强扫描,根据扫描图像制订放疗计划。由同一高年资放射科医师参照RTOG指南勾画可见肿瘤靶区(GTV)、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及OAR,并制订动态IMRT放射计划。正式放疗前,嘱咐患者充盈膀胱、排空粪便,确保患者尿量250~300 ml,两组均采用锥形术CT(CBCT)进行精确放疗图像引导,选择6MV X射线,给予7个照射野。要求辐射包绕95%PTV,剂量45~50Gy/25F,1.8~2.0Gy/F,1次/d,一周共5次,局部病灶可按实际情况缩野加量,且PTV之外无110%剂量热点,OAR无剂量热点。放疗期间严格监测患者血象,患者每2周拍摄1次CT图像评估临床疗效,必要时重新制订放射计划。

1.4 观察指标(1)摆位误差:重建CBCT三维容积成像并将其与模拟CT图像匹配分析,记录靶中心在实际治疗与计划治疗中的三维偏差,计算X、Y、Z轴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2)危及器官剂量:采用德国Varian公司Eclips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对患者小肠、结肠、直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剂量进行精确计算。(3)副反应:记录两组IMRT治疗期间和治疗后1个月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等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四分位数MD(P25,P75)表示,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 结果

2.1 两组摆位误差比较俯卧组X、Y、Z轴向摆位误差均小于仰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摆位误差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危及器官剂量比较

两组小肠V50,直肠V20、V30、V40、V50,膀胱V20、V30、V40、V50,股骨头V20、V30、V40、V5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俯卧组小肠V20、V30、V40,结肠V30、V40均低于仰卧组(均P<0.05),见表3。

2.3 两组副反应比较两组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直肠炎及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俯卧组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低于仰卧位(均P<0.05),见表4。

3 讨论

宫颈癌的治疗方案以放疗和手术为主,其中放疗是中晚期、晚期和具有手术禁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随着影像技术的突破,三维适形放疗及IMRT等新型放疗技术不断涌现,其中IMRT可配合图像引导精准放疗技术,对病灶施加高剂量X射线,最大限度的减少直肠、膀胱及小肠等周围组织的受照剂量[9]。目前宫颈癌IMRT临床常用的体位包括仰卧位和俯卧位,但孰优孰劣尚未达成共识。

宫颈癌IMRT治疗的靶区包括子宫、阴道及盆腔淋巴结等,靶区毗邻膀胱、小肠、直肠、结肠、肾脏、脊髓及股骨,易造成骨髓抑制及放射性直肠炎等多种副反应,其中肠道是放射耐受能力最弱的器官之一,IMRT治疗后常发生腹痛、腹泻等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影响预后[10]。本研究结果显示,俯卧组X、Y、Z轴向摆位误差、小肠V20、V30、V40、结肠V30、V40及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均小于仰卧组(均P<0.05);两组小肠V50,直肠V20、V30、V40、V50,膀胱V20、V30、V40、V50,股骨头V20、V30、V40、V50及肝肾功能损伤、放射性直肠炎、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这提示相较于仰卧位,俯卧位在宫颈癌IMRT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更小,更有助于降低小肠、结肠的照射受量,减少副反应发生率。究其原因可能在于肠道属于蠕动性器官,取俯卧位时可因重力作用下垂至腹板悬空位置,脱离腹腔照射区域,继而减少照射剂量,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同时,充盈的膀胱可挤压小肠、结肠,增大其与肿瘤靶区之间的距离,减少受照体积,达到保护周围器官、降低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的效果。而股骨头、骨盆及脊髓等刚性结构解剖结构较为固定,其位置受体位和膀胱充盈程度影响不大,故IMRT治疗中仰卧位和俯卧位患者股骨头、脊髓等部位的辐射受量无明显差距。此外,膀胱可推动直肠椎,减少直肠受量,而两组膀胱充盈程度相近,使得俯卧位和仰卧位患者膀胱、直肠的辐射受量无明显差距。曹飞等[11]研究发现,宫颈癌放疗俯卧位的摆位误差与小肠、结肠等OAR受量明显低于仰卧位。严华梅等[12]研究发现妇科肿瘤IMRT取俯卧位可明显降低小肠、结肠的辐射受量,且减少腹痛、腹泻等放射性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周龙等[13]报道了40例行IMRT的宫颈癌患者的研究结果,应用Belly board俯卧位放疗肠袋辐射受量少于仰卧位,可显著降低肠道副反应发生率,而对直肠、股骨头及骨髓辐射受量无明显影响,与本研究结果相符。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危及器官剂量比较

表4 两组副反应比较 例(%)

另外,本研究笔者发现由于俯卧位是强迫体位,舒适度较差,常出现患者以手肘、手掌支撑躯体的现象,导致体位重复性较差,从而影响摆位精确性。因此在放疗过程中,俯卧位放疗的患者头脚方位设置的外扩边界通常大于仰卧组。同时,对于BMI较高的患者,为防止皮下脂肪和皮肤活动影响摆位,应考虑适当增大外扩边界。

猜你喜欢
副反应小肠体位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导乐陪伴联合自由体位在产妇分娩中的应用
一根小肠一头猪
肥美汆小肠
养好女人小肠经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小肠深处来“探幽”
晚产褥期与经后放置活性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