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剑荣
(福建省连城县第三中学,福建龙岩,366214)
2019年12月,国务院中央适时印发减轻中小学负担的通知,让教师们对“减负”的重要性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开始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尝试为学生“减负”.所有学科适当减少布置作业的量,初中数学是一门以作业、练习为主的学科;是对数学知识的验证与巩固的需要;是数学课堂之外必须的延伸与补充,是巩固数学知识,提升学生运算能力,利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必经之路;也是保证数学课堂效率的重要措施.在“减负”背景下,初中数学老师须身体力行,探索数学课堂教学与课后作业设计上的相关对策,在不降低教学质量的情况下,精选课后作业,优化作业,让学生通过少量训练便可达到教学要求.
“减负”是减轻负担的简称,文中所讲“减负”二字的含义是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的数量.社会上有人形容最重的“公文包”是学生每天所背的书包,每天要做的作业是当下的中学生;睡得晚、起得早的是当下的学生.现实问题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基础学科不断增加,每一门学科都需要一定量的练习,方能达到教学的要求,这种现状,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如何有针对性地减少数学作业机械重复,让“减负”真正落到实处.这不仅仅是中学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更是教育主管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最好的减负其实是减少学科数量,能不能从小学或者是初中就进行细化,因材施教.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是老师按教材进度设计讲解相关的定义、概念以及数学思维方法,课下做相应的习题,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减负”的背景下,要求老师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从全科出发,综合整理,调控作业结构,切实减少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由浅入深,分层次,构建与落实有效教学方法.“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保证教学的质量前提下,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布置作业.如: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数学老师可以把它归结为一类题型——将军饮马题型(求最值常用类型).有以下几种模型,讲解用红线标出,不作细讲.
例1直线l和l的异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如图1)
例2直线l和l的同侧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作一点P,使PA+PB最短.(如图2)
图1
图2
例3点P是∠MON内的一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PAB的周长最小.(如图3)
图3
图4
图5
例4点P、Q是∠MON内的两点,分别在OM、ON上作点A、B,使四边形PAQB的周长最小.(如图4)
例5点A是∠MON内的一点,在射线OM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N的距离之和最小.(如图5)
例6点A是∠MON内的一点,在射线OM上作点P,使PA与点P到射线ON的距离之和最小.(如图6)
图6
以上六种类型,可以说将两点之间距离最小讲解得淋漓尽致,而且是由浅入深,符合学生思维和学习规律.有条件的老师可以做成动态图形,通过点的位置变化,形成不同的模型,更有利学生理解.然后根据上面的模型再布置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仔细制订,巩固所学,做到举一反三,灵活掌握,最后实现学习致用.
如果把人生比做小麦的生长期,那么中学阶段就是关键抽穗期.如果把人的一生比做一天,初中阶段则是刚刚升起的太阳,是最朝气蓬勃的时刻,是由幼稚逐渐走向成熟,身体逐渐长壮,争取独立意识的想法逐渐增强,学生容易越来越叛逆,不再依赖家长或老师,自己的事情要自己说了算.虽然同一学校的学生有相似经历,相近的习惯,但由于各自的智力水平、学习的能力,学习的习惯千差万别,他们所表现出的特长与才能也就不尽相同,数学老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学生从感知认识、熟悉掌握、循序渐进、创造发挥、举一反三几方面考虑,可分三层布置作业.第一层模仿,相当于老师领着走.对这类同学要求学生熟悉教材内容,模仿教材例题,适当布置作业;第二层简单运用,要求这一类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例题内容的基础上,对习题的条件进行合理变化,布置数量和难度都适中的习题,相当于跟着老师走;第三层,体现学生学习的综合能力,学生运用发散思维,对相应的知识融会贯通,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深拓展性,相当于独立奔跑型.这三层没有明显的界限,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完成相应的层数.这样操作,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题海战术,同样让学生得到高质量学习成绩,既拓展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又减少中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可以系统地涵盖知识点以及变化形势,既可以照顾学生的差异性,又能做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作业不再单一枯燥,找到学习的乐趣,提升对做作业的积极性.
笔者在讲完全等三角形判定所有定理后,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首先问学生,三角形有几个要素,全等三角有几个要素.学生乍一听,有点懵,回答的五花八门.最后我总结说,一个三角形有三个角(顶点),三个边,共六大要素,全等三角形是取了其中三大要素对应相等,这样的定理有4个.学生听完,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趁热打铁,又问学生,那么全等三角形的模型又多少种呢.学生一一举例,最后老师给予补充说明,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型.
(1) 平移型
(2) 轴对称型
(3) 旋转型
要求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准备一个归纳总结本,每一节、每一章都进行一个归纳总结,当遇到相关模型时,就会有的放矢,迅速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这种随时进行归纳的方法,是一种把厚书读薄的过程.既为学生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又为学生获取大的知识量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方法,同时激发学生主动积极进行,探讨、总结学习或做作业过程中的知识点.有事半功倍之效.
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学习的短板自主找相应作业习题来做,事先可以向老师报备,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不给该同学布置或少量布置.
对于初中数学,要求学生把每一次考试中,考得不好的地方标出来.间隔一段时间,2周或4周作一次总结.针对同样的题型,如果总是错,说明自己的知识点掌握不透,让学生自己去看教材,做相应的习题.然后自己总结出模型,吃透该知识.有一位同学说,当遇到K型图时,自己课下从多个角度画了K型图.但还总是掌握不熟练.而对于K型图,大小不一样,观察效果不同,只有多多观察,及时总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通过以上细致的观察,并且抓住K型图的特点,才能一举攻克了这一题型.K型图模型如下:
“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育,而不是教育“减负”.教育是国之大计,民之大计,承载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肩负着为未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的时代重任.“减负”是减掉中学数学不合理、不必要的负担,不是不要教学质量.通过“减负”,提升素质教育的实施,学习是艰苦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减负”的目的是增效,教师要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