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三全育人”项目管控机制探讨

2022-11-01 15:16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远洋孙得利
办公室业务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教职工管控

文/黄河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远洋 孙得利

“三全育人”是指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将“三全育人”理念有效融入高等教育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是新时期教育的必然要求。如今,中国对于高等教育的监督管理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部分院校对“三全育人”的理念认知不够深刻,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管机制。二是院校现在执行的监管制度与教育实践工作不够贴合,资源配置也不够科学合理。三是执行人员对管理育人的内涵和要求缺乏深入理解,尚未有效地结合管理与育人。四是管控机制的实施路径缺乏创新,理念方法需结合新时代新要求,加强对实施路径的探索,做到最优化落实“三全育人”。基于此,高校亟须构建科学合理的管控机制,本文基于“三全育人”的理念下,结合PDCAS循环理论对高校管控机制进行探讨。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管控机制构建概述

当前在“三全育人”理念下,要构建合理的管理机制,最重要的是将“三全育人”的理念落实到管理的整个环节。另外,基于大学生思政教育,以“立德树人”为切入,致力于对大学生的价值行为与政治思想养成问题,从而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本文采用了PDCAS的循环模型,针对学校为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对管控机制以“计划—实施—监督—调整—保障”五个维度为基础,结合霍尔三维结构,针对管控机制实施过程,构建了以“全员”管控、“全过程”监督、“全方位”保障的三维实施模型。

二、管控机制的初步探讨

(一)“三全育人”理念下管控目标。具体有如下方面:

1.坚持同一方向。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考察各个高校,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立德树人”是检验教学成效的一把隐形的标尺。高校要以“立德树人”为要求,以培养社会栋梁为目标,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当前教育教学实践中,在用好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手段方法,使各类课程发挥出自身优势,专业课程加强思政渗透作用,通识课程加强理念培育作用,思政课程加强政治引领作用。各类课程设计要与现实密切联系,强化实践教学,在实践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品德修养为起点,始终指引学生成为社会栋梁,并对其进行价值观建设等教育。

2.坚持一致内容。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和各种选修课,虽然在课堂形式上试图达到形式一致,但实际操作效果并不如意,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学校育人体系中独自承担作用的现状仍然存在。选修课的覆盖面较小,未得到学生的重视,所以建立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迫在眉睫。思想政治理论课融入或发掘专业课或通识课中相关的思想政治育人元素,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再辅以专业课和选修课,充分体现了“协同育人”理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各个课程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

3.实现同一效果。当今时代大学生面临着新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高等教育学子的健康发展是实现这一时代使命的基本条件,培养社会发展人才,让其具备充分的知识、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需要高校教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二)“三全育人”理念下“全员”管控。具体有如下方面:

1.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学校在开展人才管理的过程中,全面加强了对人员的教育管理,进一步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培训和人才培养,积极选择具备良好政治素质、战略思维、技术创新、工作作风扎实的综合型优秀人才进行管理,建立了专业化管理的人才队伍,为学校员工营造了履行职责和培养发展的良好环境。(1)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高校高层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丰富的任职经历和优秀的业绩,即需具有开阔的视野、具有精湛的专业能力及综合能力。经过多方面的锻炼后,进入高层选拔池,或被调到更重要的岗位上。在中层干部选拔上,要坚持优先原则:优先选拔成功项目团队中的干部,优先考察和选拔影响高校长远发展的关键事件的干部,实际上也是一种干部成长的导向,在关键事件中,考察在个人利益和组织利益出现冲突时的立场、选择。(2)融入竞争淘汰制度,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提拔。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时,需要适当地融入竞争制度,让教职工能够感受到就业的危机感以及工作的竞争感。在高校内部营造一种“能上能下”的环境,要根据自身的能力决定提升,通过严格的绩效考核机制,对教职工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对做出优秀成绩的青年教职工,快速提拔,破格提拔,放在更重要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贡献。(3)打造透明文化,释放教职工活力。高度坦诚,这就要求教职工做到人前人后言行一致,坚决杜绝“办公室政治”,同时教师与领导之间必须双向坦诚,管理者应做到开诚布公,自上而下树立榜样。薪酬分配制度做到公开透明,发挥激励作用,激发教职工斗志。并做到公开渠道多样化,比如各种会议,OA系统、高校报高校宣传栏等公布高校的各种信息,通过这种信息公开透明及为教职工提供互动交流平台,凝聚人心。(4)考核和目标挂钩。高校应提高对考核工作的重视,将考核工作落实,避免形式化。同时考察要依据各院和各岗位的目标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设置考核的标准,使考核更贴合各岗位的实际情况。把绩效考核与考察出勤、考察绩效、考察评价工作相结合,针对不同人员的考察特点,从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能力素质等方面建立考评标准,进而实现全面考核。

2.激励机制。高校完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满足人才的需求,这就要求高校主动了解教职工的多元化需求,并结合不同岗位的特点,创建有针对性的激励机制。(1)优化薪酬分配体制,分配权给予教研室领导。在现有薪酬管理基础上,将奖金先分配到学院或教研室,再由教研室管理者根据个人分工贡献,按照多劳多得原则,适当拉开岗位与岗位、人员与人员之间的薪酬差距,既充分提高教职工积极性,又授予团队管理者合理分配权。(2)构建长期激励机制。做到人岗匹配,把正确的人放在正确的岗位上,激发人才的潜能,调动工作热情。同时,规划教职工的职业生涯前景,设立系统性和长期性的人才培养制度与实施计划,对于行政部门建立不同岗位人才储备库,打通人才晋升通道,使教职工在精神和心理上得到一种满足感和价值感。(3)“激励”与“约束”并重。高校的激励机制不能只有正面的奖励体系,也需要一套完善的约束与监督机制,如淘汰、罚款等处罚,从而对教职工起到教育和警示的作用。

3.重点任务管理机制。(1)抓项目管理质量必须实行目标管控和质量预估。质量管理是教育的管理重点,任务成功与否的关键是质量管理是否有效,高校除了有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评价外,还需注意加强质量管理的目标责任制,将质量目标层层分解,质量责任落实到人,以每个人的工作质量来保证整体教育工作的质量。(2)抓基金项目质量必须加强过程控制,规范操作行为。合理分配具体项目的实施任务,执行机制时,任务分布清晰明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教育教学。在每个重点任务实施过程中,进行不断总结与调整,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水平。

(三)“三全育人”理念下“全过程”监督。坚持“以人为本”的监督理念,确定以“育人”为核心的过程监督目标。构建巡查制度,明确职责权限,加大监管力度。各个学院领导要各司其职,严格要求学院成员,做好分内工作。以为了学生成才去做工作,为了学院的发展去做工作,为了实现更高的目标去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和层次。学会吸收先进的经验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同时提高部门工作效率。

过程监督机制借用项目管理理念,运用了项目管理工具、形成过程管理流程图,提出了过程监督识别、计划、执行与控制和调整的监督步骤及方法。识别阶段决策重点任务实施是否开展、定义其具体工作和活动。针对识别结果,确定过程的监督内容、依据和方法;计划阶段是在制订过程监督时,应结合任务计划节点,根据计划表确定实施时间;执行与控制阶段,根据审计机制,巡查机制,问责机制具体监控重点任务实施内容与计划,保留相关记录,对于需要纠正的问题,制定表格,作为后续问题追溯和责任界定的依据;问题整改完成,闭环结束。此外,对过程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形成典型案例,对比确定的目标和绩效标准,分析产生差距的具体原因,以便于后续的动态调整和改进提升。

1.“大数据+审计”型审计机制。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改进了传统电力审计技术。与传统的审计技术相比,大数据平台应用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故而,高校可着手打造“大数据+审计”的新型审计模式。实行“大数据+审计”的新型审计模式在实现全覆盖审计范围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2.巡察制度。在高校内部设立巡察制度可以侧面提升学校的监管能力。巡察制度的实施主要是针对高校内各个部门和院系的教师和职工进行监督管理,及时发现各种违反规定的现象,予以处罚。同时,积极落实党的路线、方针,规范员工的工作行为。当发现不遵守规定、工作不认真严谨的员工时,应按照巡察制度有关规定对其进行管理和处罚。对于因不负责任行为带来企业效益重大损失的员工,同样按规定进行处罚,严格落实巡察制度。

3.问责机制。问责机制是促进高校进行科学、民主和高效管理,培养各教职人员责任心,提升其工作执行能力的重要举措。在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实施全过程监督中,构建问责机制有助于明确岗位责任,促使教职工忠于职守、尽职尽责于个人工作。同时,明确各岗位责任落实到人,树立责任理念,约束领导干部与员工个人行为。根据审计结果查处结果的严重程度加以区别对待。对于结果出现严重审计问题的依据司法部门交由上级行政人员进行处置;对于不太严重的,直接交由高校本级行政管理部门处理。高校应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保证其育人工作有效推进。

(四)“三全育人”理念下“全方位”动态调整。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重视程度不足,统筹落实“不到位”。目前,部分高校仍存在对“三全育人”项目管控机制在高校建设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的情况,造成该项目未能在高校内部进行有效推进并最终形成有效的保障机制。同时“三全育人”项目管控机制的建设需要相关管理人员来发挥思政教育的引导作用,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实现“三进三知”,即“知思想、知学习、知生活”。但是部分相关人员仍然无法完全认识到管控机制的作用,因此在平常的工作中缺乏一定的重视。

2.理解把握不准,评价反馈“有误区”。在管理育人方面,高校无法完全实施推进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顶层设计。由于很多高校缺乏专业人员对其进行合理化规划和资源整合,导致相关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的方法无法形成与实施。同时,目前高等教育的管控机制仍不完整且单一。部分高等学校的评价指标相对落后,评价方式相对保守和古板,未能有效结合自身发展情况进行合理评估,以至于无法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

3.育人意识不强,管理服务“有短板”。高校相关人员在落实管控机制中意识不强,存在“不想干、不愿干、不会干”的现象,部分行政人员认为管理育人工作与自己无关;开展管理育人工作能力不足,只是“照猫画虎”,项目管控效果不好。随着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有些制度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需求和发展。另外,高等育人管理机制不甚完善,缺乏责任追究制度,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五)保障机制。具体如下:

1.做好育人保障。高校要做好课程思政制度保障,组织专门人员起草课程思政实施方案,从建设实际出发拟定监督管理制度、协同配合制度、资源整合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一系列制度,经过以高校党委为核心的课程思政改革领导小组的批准开始实行,尽力确保课程思政相关制度的严格落实和执行,争取做到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相关问题有相关制度的指向和说明。通过课程思政专项制度建设,管理和规范课程思政的实行力度和工作部署,监督和评估课程思政的实施进度和成效,规范课程思政的实际运作,推进课程发展科学化,切实保障好课程思政建设的顺利推进。

2.明确各级责任。校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组织学习战略、宣传贯彻战略、指导战略落地实践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职尽责,抓到位、见实效。要持续深入学习,推动育人目标入脑入心。要结合“三全育人”理念以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身作则,加强指导。各院系要狠抓工作落实,在国家教育发展理念的领导下,不断推进工作开展,进行有目的性和前瞻性工作的推进。

3.注重过程管控。建立工作推进管控机制,贯彻落实育人目标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评估任务推进情况,及时协调工作推进中的有关问题,促进目标顺利实施、各项育人指标加快提升。建立适应育人目标落地配套保障机制,坚持问题、目标与结果的导向性,找准相结合的关键和立足的位置,持续深化重点问题研究,加强执行分析和跟踪评估,形成闭环管理机制。

4.严格监督考核。建立督导考核长效机制,各部门要分层级、分专业对目标落地落实工作进行全过程督导评估,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将整理出的各个院系和部门的关键管理要素与具体的实践和整个体系设计相融合,加强对项目实施环节中各个重点环节的监督管控,构建“摸底调查—情况通报—责任追究—整改落实”的监督体系,实施专项督查、动态检查与清单跟踪巡察相结合,确保高校“三全育人”工作取得有效成果。

三、结语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全新要求,高校教职工以及管理人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育人作用。高校要坚持“全员”协助管理工作,坚持“全过程”监督,根据实施效果及时进行“全方位”动态调整,从而达到教育理念要求,实现“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管控目标。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教职工管控
南县:举办跳绳比赛
突出矿井大采高综采工作面过断层风险管控研究
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管控思考
中美防长在新加坡谈管控风险
浅析企业债务融资风险管控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新时期高校教职工先进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探析
创新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