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玲香
(乐山师范学院体育学院 四川乐山 614000)
近年来,加强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成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核心工作,也是很多从业人员一直以来积极探索的问题。当前,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倾向于技能教学,对理论课知识缺乏兴趣,长此以往,自然会导致理论知识掌握不足。学生对理论课学习存在偏差,将重心都放在了技能训练方面,导致自身无法形成系统性的理论知识架构,不能很好地胜任实际工作岗位,这也导致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成了“纸上谈兵”,无法应用于实践,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体育专业教学工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只有积极探索与优化教学方法,才能够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基于教学主题的学科融合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而实施的教学模式。“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学科融合的本质在于促进人的综合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设计课程前,应当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体系,确定融合点,结合教学主题,筛选出具有一定价值的相关学科知识,同时对这些知识进行有效组织,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学科融合还应当基于生活主题。近年来,高考以及各门学科都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热点问题联合起来,有利于考查与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科融合还应当基于活动主题,学生想要更好地学习与掌握知识,并构建自身知识体系,就必须要在真实客观的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学科融合是在学科差异性的基础上,促进各类学科之间的交叉与有效融合,实现同步教学,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也是当前的主流方向,是教学模式的一种创新与优化。构建学科融合是促进学科文化融合的重要措施,特别是现代学科发展过程中,对于很多比较复杂的问题,往往需要运用多学科知识共同探究,大学专业分类是将专业进行划分,追求学科专业化与深入化。
就目前现状来看,体育专业依然处于发展阶段,人才培养机制与课程教学体系未制定统一的规划,有待进一步完善,教材也未统一,并没有较高的参考价值。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各种专业教材不断涌现,信息更新速度不断加快,但却与教学需求不匹配。教材在优化和改进过程中,并未结合当前社会发展需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改革工作依然任务艰巨,在实践教学活动中,部分教材未得到及时更新,内容陈旧,且部分理念和内容与实践活动融合度较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高等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近年来,有关部门也在不断优化调整教学内容和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计划,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内容也更加完善。课程内容也增加了选修课程,加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力度,但总课时并未增加,这样就需要减少原来的基础专业必修课课时,容易造成课程和课时之间无法有效匹配。很多高校为了解决课时问题,会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占用了学生的时间,并且课外自主学习对其自身自主性要求较高,教师不能进行有效监管,无法第一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导致教学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数据显示,许多学生对于理论课的了解和整体认知存在很大差异,不重视理论课程学习的学生占比较大,平时体育课中多以运动为主,久而久之,学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学习模式,无法安静下来听课学习,将精力也侧重于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部分学生对于体育专业不感兴趣,在理论课上存在不听讲、缺席、睡觉、考试不及格等问题。体育专业学生在高中时期主要进行运动训练,在文化课学习方面投入的时间比较短,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也比较差,在学习理论知识过程中觉得枯燥乏味,缺乏主动性,学习效果也并不理想。
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更多注重技术技巧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但是因自身专业理论知识比较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也不注重自身专业能力的提升,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体育的发展趋势,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学理念和方法也比较落后,对于学科融合概念了解不深入,也未全面掌握,导致理论课教学比较枯燥乏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很多学生理论知识严重不足,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不利于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
体育学科是一门需长期坚持学习与锻炼的学科,教学评价作为教学活动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了解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以及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教学评价也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有利于教师及时更新与优化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通过多元化评价模式,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共同进步,不断提升评价质量与教学效果,教师也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教学活动高效、有序的开展。
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没有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方向,很容易会感到枯燥乏味,且不知道从何下手,这样也会对学习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让学生有动力和方向,不断提升学习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学习,建立起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打开学生的学习思路,如体育项目中有很多都是传统竞技项目,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与历史学科之间有着很大的联系。例如,现在的足球,我国早在两千年前便诞生了足球的初期形态——蹴鞠,让学生知道足球并不是西方国家发明的,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再如,体育项目中的武术竞技项目,是我国千百年发展演变而来的,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在了解武术历史文化及发展的同时,也会更加深入地了解武术的内涵及价值,对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更多是以教师为主导,部分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知识内容,久而久之,缺乏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在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和主体地位,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予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和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以学生讨论、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解为辅,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中,明确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学科融合是新型学习理念,在实践过程中,除了教师的讲解引导之外,更多地需要学生主动去探索与发现,并逐渐建立学科融合的概念,寻找各个学科之间存在的联系,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考核机制有利于检验教学成果,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学科融合视域下,应当建立科学完善的考核机制,不仅要重视学习结果,而且应当重视学习过程。专业理论课与实践技能锻炼都是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二者之间有效融合,才能够保障教学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社会各界对体育人才的综合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应当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科融合创造有利契机,从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在学科融合视域下,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持续不断地学习,深入全面理解与掌握学科融合理念,掌握学科相关研究成果与发展动态,以此为基础,指导专业理论课教学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另外,教师还应当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体育专业理论课作为体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践技能训练的基础,因此,必须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体育人才的综合要求不断提高,需求越来越大。在学科融合视域下,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完善考核机制,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学科融合教育理念的有效落实,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利于提高体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效率与质量,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