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博
2021 年,广西共有高等学校89 所,其中,本科高校38 所,高职高专45 所,成人高校3 所。根据2021 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报表数据显示,共48所高校招收有成人继续教育在校生,其中,本科高校28 所,高职高专学校17 所,成人高校3 所。学历继续教育开设本科专业131 个,专科专业131 个。学历继续教育招生16.11 万人,毕业生11.59 万人,在校生34.59 万人。
2021 年全区成人继续教育招生规模为8.02万人,其中普通高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就共招收了7.02 万人,而成人高校仅招收了1 万人,占比仅为12.47%。以成人专科招生为例,2021 年广西成人函授、业余和脱产招生人数分别为6.5万、1.48万和0.04万人,占总招生人数比例分别为81%、18.5%、0.5%。农林牧渔大类对应第一产业,资源、能源、土木水利食品、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专业大类对应着第二产业,医药卫生、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教育与体育、公共管理等专业大类对应着第三产业,而这些对应三个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比例分别为1.6%、20.8%、77.6%,与我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2%、33.1%、50.7%)相比,契合度不够高。
根据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办学宗旨,在“统筹兼顾,分类指导,提高质量”的方针指导下,深化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推动继续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以教育部专业系统为依托,加大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的统筹力度,强化高校在专业设置工作中的主体地位。以自治区级统筹和高校自主设置相结合、院校特色发展与总量控制相结合的工作思路,指导高等学校设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确定专业方向、培养层次、学习形式,突出办学特色和品牌。
严格控制增设专业的数量,原则上普通高校本专科专业应有一届以上毕业生才允许举办相应的继续教育专业。每年新增拟招生的继续教育专业数量不超过3 个。对于教学水平评估不合格、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备、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原则上限制招生规模、暂停招生或调整撤销;对与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不匹配、结构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脱节、招生质量不高的专业,限制招生规模或调整撤销。
坚持动态跟踪的工作思路,持续推进“广西高校继续教育发展年度报告”工作与“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管理平台”的使用,不断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通过系统分析高校继续教育关键数据,了解机构设置、教育教学、资源平台、招生考试、社会合作等核心环节的运行状态,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探究策略,共同推动继续教育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
以实施农民工“求学圆梦”行动为抓手,在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开展成人高等继续教育“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对接企业需求和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按“不脱岗”“不离岗”的要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施学校、企业双导师学习管理模式,有效解决继续教育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桂林航天工业学院重视函授教育网络化教学改革,与企业合作建设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形成了“网络自主学习+网上作业+辅导答疑”的网络教学模式,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新增线上考试试点,改善学生的学习体验。
各高校不断完善继续教育管理机制,为广大学生提供安全、方便、高效的学习支持服务,提升了管理效益。如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践行“7+3”菜单选学精准培训创新模式,针对性地设计7 天培训课程,训前精心遴选培训专家和研修基地,训中学员根据自身需求,从菜单中的3 个模块选择课程,结合“课堂+现场”进行培训,训后通过师训宝和QQ 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广西民族大学采用“培训+学历”新模式,把壮汉双语教师业务培训和成人高等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本科学历教育相结合,提高了壮汉双语学校教师学历层次和综合能力。壮语言文学成人本科专业中开设有25 门学历教育课程,与此对应设置了18 次培训专题,其中有15 次的专题培训可以与25 门学历教育课程中相应的15 门课程进行学分互认。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分析行业、学生对继续教育的需求趋势,优化办学要素结构,同时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估和预警,促进学生顺利毕业。
各高校不断从学理上赋予“终身教育”概念新解读,提出“职业教育+社区教育”共同体建设新构想,服务更多基层社区居民。如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建设“高职—社区”教育共同体,通过开发特色课程资源包,制定“课程—教学—教师—教法”适配性的教学生态链,确保“高职—社区”教育共同体的可持续性发展。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面向“三农”,服务“三农”,充分发挥农类院校办学特色,深入农村社区培养农业专业人才。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加挂“广西老年开放大学”牌子,通过构建全区老年开放教育体系,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实体办学与网络教育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老年开放教育新模式,为广西的老年教育和继续教育不断探索新路径、新内涵。
各高校通过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员的职业素养与技能,切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行业协会为纽带,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标准,创新“三联、四化”培养模式,创建校行企“三方联动”产教融合平台,打造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形成课程设计项目化、课堂教学信息化、项目带徒导师化、能力培养层次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坚持树立“大健康”理念,开展医体融合研究,与广西骨科医院、广西疾病预防疾控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医体结合”型人才的培养,主动服务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与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合作共建6 节《工业机器人》印尼语课程,完成英文版微课和中文版微课课程建设,邀请国外高水平专家参加“在线学习与开放教育创新”学术交流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以高水平、高质量、突出特色为主线,全面实施高水平区域(国际)合作工程,与老挝万象省技术学院、老挝教育部职教司、老挝巴巴萨技术学院等单位签订协议共办海外办学点,共同培养国际学生,共建跨国专业指导委员会,实现向东盟国家输出优质职教资源。
1.分校生源结构不够合理。由于多年来按教育部线上生源的85%录取的规则,办学条件好的,函授站点招生能力强的学校就能获取较多成高生源,全区高校呈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招生能力差的,线上生源只有个位数、两位数,招生能力强的,线上生源能过万,典型的饱得撑死,饿的饿死。2020 年就出现个别高校由于学校发展,需要控制成人招生规模的时候,才发现,下面的函授站点就已经有四五万考生报名,而此时已经无法控制招生规模,这折射出部分学校已经脱离对函授站点的监管,上下思想不统一等问题。
2.高等学校继续教育服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由上述统计数据可知,第一产业的农林牧渔大类,第二产业的资源、能源、土木水利食品、交通运输电子信息等专业大类,对应相应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比例分别为1.6%、20.8%,与我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结构所占比例(比例为16.2%、33.1%)不相匹配,可以说目前广西高校一、二产业的专业招生人数较少,对第一和第二产的支持力度不够,不能满足一、二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
3.高等学校继续教育专业结构不够合理。部分院校继续教育专业设置重复现象突出,没有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优势,也没有对接社会对人才需求。大多数继续教育专业的设置还停留在为招生而设、为收益而设的情况,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不够紧密。很多学校连续多年报名人数个位数的专业,仍一直安排招生。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普及,成人高考录取政策的不断放宽,接收继续教育人员数量迅速增加,不同班级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继续教育应由外延式规模扩张型向内涵式质量提高型转变,需要更加注重质量、特色和品牌。部分学校办学理念不端正、轻视教学质量、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软硬件建设等突出因素,导致继续教育总体质量不高。个别校外教学点还出现了只收学费不授课的现象,而主办高校由于受到人力、物力及地域上的限制,又难以做到长期有效地监控并进行约束。这些问题对主办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降低了主办高校的办学声誉。
我们在校外教学点清理过程中发现,我区校外教学点管理及办学方面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核心关键还是学校没有履行好主体责任。按规定,学校是主体,函授站属学校管理。但由于部分学校对招生规模的追求,大肆扩张函授站点,平时又疏于管理,生源发动主要靠函授站,就容易造成学校脱离对校外教学点监管、对经费分配没有主导权、招生报名秩序混乱、未备案教学点和专业招生等系列问题。长此以往,将有可能引起学生投诉等事件。
许多高校未能按自治区教育厅所要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应包括的内容去撰写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另外,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要求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如有些学校将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进程表相混淆。此外,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思政课开设情况不规范。去年以来,对高校继续教育专业审核中发现许多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开设的思政课,未符合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要求中所开设的新思政课程。虽然相关高校及时进行了修改,但是由于时间问题,此次思政课开设未考虑到高起专与专升本思政课的衔接问题。即同一个专业高起专与专升本应避免开设同样课程的思政课。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曾为本地经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但随着终身教育的理念提出,以及受到高职扩招等政策的冲击,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现阶段面临新的形势、新的竞争,特别是在继续教育招生方面,未能充分挖掘自身潜能优势,未充分发挥其在成人继续教育领域的主业作用。过去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符合社会需求,生源饱和。现在的独立设置成人高校由于在名气、师资、教学等方面与普通高校的差距,使得不少学生对成人高校有较大偏见,认为成人高校培养质量不高,因此,学校受认可度不高。
2020 年以前的计划分配方式,是根据我区生源报名人数的85%下达分校招生计划,这种计划分配模式本质上是计划跟着生源情况走,如果学校的校外教学点招生生源较多,那么计划就安排较多,这种分配方式存在计划管控失效、计划与学校办学条件不匹配等问题。因此,从2021 年起,我区进行了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分配机制改革,将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学校规划等因素统筹分配分校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不再单纯依据生源报名情况来分配招生计划,同时要求各高校要与本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相衔接,综合考虑学校办学条件、报名人数等因素,优化招生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相衔接,审慎提出当年本校成人招生规模。已不再招收专科层次学生的学校,原则上不应当再招收成人专科层次的学生,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争创双一流大学,原则上不应再举办成人高等教育。通过招生计划的杠杆调节作用,引导有关高校围绕本校特色专业、围绕广西“三大定位”、围绕广西“九张创新名片”建设人才需要来申报专业和招生计划。
主办高校应成立专门部门、组织相关师资团队具体负责校外教学点的管理工作,定期检查评估校外办学点的办学行为,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主办高校应出台校外教学点管理办法,和校外教学点签订合作办学协议,均要求做到六个“统一”,包括教学计划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标准统一、成绩管理统一和学籍管理统一。主办高校要指导校外教学点加大办学条件改善力度,配备与专业相匹配的师资队伍,严格执行主办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计划,做好教学组织管理,不得偷工减料,不允许在备案地点之外另行设立教学点,切实保证教学质量。
学校申报的招生专业要严格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实施细则》相关要求,有科学、规范、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所必需的教师队伍及教学辅助人员;具备开办专业所必需的办学条件,有保障专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度和必要措施。坚决削减办学条件差、管理不规范、社会需求不足的专业招生计划。对于报考人数小于20 人且不属于学校优势特色的专业,原则上不应安排招生计划。此外,学校要组织专家研讨制定适合高起本和专升本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注重专科与本科思政课开设衔接问题,规范思政课开设情况。
普通本科院校在高起专中的专业与招生人数所占比例过大,应逐年减少普通本科院校的高起专专业。同时成人高校应承担起成人继续教育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广西开放大学。广西的教育发展迈入到“十四五”时期,对高校继续教育办学模式改革创新,提高终身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为适应这种变化,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应主动调整自身在继续教育的原来固有的定位,特别是应当走出与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不同的路子来,根据自身优势特长对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等方面作出相应改变。
独立设置成人高校应与各行业合作办学。一方面,各行业应设立继续教育部门或基地,并逐步确立用人单位支持和政府给予适当资助的保障机制。另一方面,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应根据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应更具实用性,培养过程应更具模块化、程序化,而探索学分银行将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打通的机制,将是一种非常有创新性的尝试。例如,某继续教育学生如果获得了某证书相对应的标准课程的学分,通过申请即可取得某证书的认证;或是该学生如果取得某证书,其取得的证书对应课程的学分应当得到认可,可以直接免修该门课程。上述互通机制的实现有赖于标准化流程化的课程审核机制,虽然现阶段来说操作起来有相当的难度,尤其是广西终身教育学分银行还没真正搭建起来,但它却是目前为止比较有效的激励制度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