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萍,吴 菲,祝 威,宋宇虹,王安洪,姜 昂,孙瑞阳,谢 玲,徐艺文
(1.哈尔滨体育学院 国际交流合作处,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2. 哈尔滨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哈尔滨体育学院 民族传统体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4.哈尔滨体育学院研究生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其本质是一个合作的倡议。俄罗斯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必经的沿线大国,是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国家,中俄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各项合作正在以“一带一盟”对接为主线稳步推进。而“一带一路”倡议把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地区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中俄两国地区各项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俄罗斯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席位。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搭力经济发展,“一带一路”顺应经济发展新理念加紧合作进程,在贸易领域获得广泛支持,资金融通成为发展条件,政府主导建设的政策性银行为两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货币融通领域所呈现的局势也对深化中俄冰雪文化合作呈利好之势。“一带一路”倡议有力筑牢了中俄民心相通之桥,为两国关系发展厚植民意基础。
近年来,中俄两国之间文化交流规模、层次和水平等方面不断攀升。因此,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与这“五通”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当今的中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加快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冰雪运动文化方面加强与俄罗斯这个体育强国的交流与学习是必要措施。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俄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现状,认真梳理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的必要性和多样性,提出一系列富有可操作性的合作途径,为深化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为深化中俄人文交流提供切实助力。
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举办,提高了冰雪运动的国民关注度,大众冰雪运动文化也随之得以发展,并且进入新的发展篇章。无论是社会各界对大众冰雪运动的关注,还是早期开展冰雪运动的地区都让人们对冰雪运动有了全新认识。全国大众冰雪运动开展以来,冰雪运动在我国大江南北迅速推广普及、遍地开花,成为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品牌活动,扎实推进“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一愿景的实现。北京2022冬奥会申奥过程中,向国际作出“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庄严承诺,这一愿景和目标现已转化为现实。“南展西扩东进”成为进一步挖掘冰雪运动潜能的有益尝试,也是这一目标的具体体现。从北京申奥成功至2021年10月,全国参与冰雪运动人数达3.46亿人,居民参与率达24.56%。但受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发展理念不统一、文化背景有差异等因素影响,冰雪竞技体育与大众冰雪运动发展仍存有严重不平衡现象,并且从区域位置分布来看,大众参与存在明显差异。制约了我国大众冰雪运动的发展速度和质量,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向冰雪运动强国队列迈进的速度。
俄罗斯地处欧洲东部、亚洲大陆北部,气候多样,温带、寒带、亚寒带分布复杂,冬季漫长,气候寒冷,主要以低温天气为主。天然的地缘优势成为俄罗斯大众冰雪运动发展的先决条件。俄罗斯滑雪场众多具有“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点,整体呈现强聚集态势,形成莫斯科州聚集区、阿尔泰边疆聚集区、乌拉尔山脉聚集区、高加索山脉聚集区、摩尔曼斯克州聚集区与列宁格勒州聚集区6大高密度滑雪场所区域的空间分布格局,满足俄罗斯大部分民众对冰雪运动的需求,使得冰雪运动在俄罗斯可谓是一项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俄罗斯人民天性热情、好动,热爱体育运动接触冰雪运动时间早,参与冰雪运动程度高,从学校到社会再到国家都有不同影响程度不同架构的冰雪运动组织,为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提供完备的发展空间。良好的冰雪运动群众基础,促使在冰雪运动文化方面也有较为完善的发展体系。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好转,政府投入了大笔资金在各个地区的公园冰雪场地规划上,从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大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参与及对冰雪运动文化的了解。加之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影响,进一步提升俄罗斯群众对于冰雪运动的喜爱度与对冰雪运动文化的感知度。
中俄两国自1949年建交以来,不断交好携手发展。于2019年建交70周年之际,中俄元首决定将两国关系进一步提升为“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助伙伴”,站在历史新起点,迎来发展新时代,预示着中俄合作发展迎来新机遇。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曾表示:“中俄关系当前处在历史最高水平”。两国将借此不断拓展合作新高度,挖掘合作新潜力。因此,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更应该充分利用俄罗斯大众冰雪运动的丰富资源和先进发展经验,实现“一带一路”体育赛事交流目标。近年来,中俄两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中,双方不仅在经贸领域交往逐渐加深,同时也不断扩大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而体育是文化、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作为落实《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重要举措,中俄区域间体育交流合作会议为两国体育交流与发展提供机遇。俄罗斯是世界冰雪运动强国,通过两国冰雪运动文化合作、政府与民间冰雪运动交流活动,极大促进两国冰雪竞技体育和大众冰雪体育发展。加强中俄大众冰雪体育文化交流与合作不仅是增添两国合作新内容,同时也能创造文化交流合作新高度,增进两国之间的友谊。
2.1.1 冰雪体育教育交流成果
高校合办是中俄两国合作形式中教育合作的主要途径,为两国关系发展与交流合作提供良好发展介质。据统计,截至2022年3月29日,在通过教育部复核的和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高校与俄罗斯高校的合作办学项目为159个。2016年开始举办“中俄大学生冰雪嘉年华”活动,作为中俄两国人文交流框架下运行的重要合作项目,架起两国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助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发挥出积极作用。2018年6月上旬习总书记同俄罗斯总统普京莅临天津体育馆,观看首届中俄青少年冰球友谊赛,开创了两国元首同观比赛的先河。2019年12月,中俄18所高校作为高校联盟代表就“校园冰雪运动”这一议题进行深入探讨,结论得出中俄两国在体育领域的发展和提升上都有着互相学习借鉴的必要。2021年12月,由中国黑河学院和俄罗斯阿穆尔国立大学共建的“中俄高校冰雪运动训练研究基地”正式落户我国黑河市通过校园冰雪运动交流,进一步推动中俄两国人文领域深入交流合作。
2.1.2 冰雪竞技体育交流成果
体育合作在两国人文合作领域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其合作形式具有全面性、多样性和不可取代性。近年来,中俄两国联合开展的中俄青少年冬季运动会、中俄城际冰球联赛、丝路杯超级冰球联赛、黑龙江国际冰球友谊赛、中俄冰雪体育文化交流等活动,不仅是落实《中俄人文合作行动计划》的具体举措,也是“一带一路”倡议内容的贯彻实施。在中俄冰雪体育文化交流活动中,中国借助传统优势项目短道速滑为交流起点,逐渐向冰球、花样滑冰等多个冰雪体育项目散发,加强与俄体育活动交流,提升与俄冰雪运动合作力度,借此深化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并在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实现全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共创发展新格局。
2.1.3 冰雪文化旅游交流成果
在“一带一路”倡议之下,中俄文旅事业稳步发展。紧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重要发展机遇。 立足口岸优势,将文化旅游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加以培育。冰雪运动文化旅游方面,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等地举办冰雪节促进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2014年,首届中俄民间体育交流大会在黑龙江省成功举办,此届民间体育交流大会开展了垂钓、气排球、国际射箭等比赛,拓展了中俄双方交流的参与人群,促进当地文旅事业发展。2019年正式将中俄民间体育交流大会升级为中俄体育大会,规模增大,中俄体育大会也因此提档升级为中俄政府间重要体育交流活动,成为中俄博览会重要活动之一。2018年12月23日,第二十届中蒙俄国际冰雪节在满洲里开幕,此届国际冰雪节融合了中国、俄罗斯、蒙古三国的冰雪特点,主题园中还设置了中俄两国的互市贸易旅游区,让人们更直观看到文化交流的成果。中俄两国对旅游合作与交往的顶层设计,释放了人口红利、市场红利、创新红利、共享红利”五大政策红利,深化中俄旅游交往与合作发展,极大推动中俄冰雪文化旅游的发展进程。
中俄两国建交73年来,两国关系相处友好,双方互相尊重、和而不同、紧密合作、互通有无。“一带一路”倡议恰是中俄关系在不断深入发展中提出的。在优化已有中俄关系基础上,拓展双方合作空间。两国从相互关系成长过程中深刻体悟到,当前高度多样化的国际社会,对于多样性的尊重仍是国际社会和睦相处的基本准则。在具体的合作形式上,也应不拘一格、方式多样,通过市场、技术、资源、教育的合作,深化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
2.2.1 市场合作
中俄两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两国市场合作不断深入,贸易畅通成为打开双方市场的“金钥匙”。市场合作作为中俄关系重要组成部分,为两国共同发展振兴提供重要保障。从2007年俄罗斯“中国年”开始,中俄边界贸易正常化,中俄双边市场深入合作,双方政府也给予大力支持,截止到2018年双边贸易总额成功突破1 000亿美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供需市场。而后两国充分借助2018~2019年中俄地方合作交流年契机,利用“中蒙俄经济走廊”与“龙江丝路经济带”优势,衍生出市场合作的更多渠道。实现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长期可持续合作发展,保证两国在国际冰雪运动文化大环境中占据重要席位,共同做大做强利益“蛋糕”,为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市场合作提质提量。
2.2.2 技术合作
中俄借“冰上丝绸之路”倡议进行合作,技术合作成为不可或缺的部分。利用双方各自占领优势的冰雪运动项目,促进两国冰雪运动的合作与发展,快速提升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水准,大力弥补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短板。俄罗斯作为冰雪运动强国与中国关系友好,在我国申办2022年冬奥会时给予大力支持,分享举办经验,对中国冰雪运动发展给予完备的技术指导和帮助。从此,中俄两国技术合作模式从单一的人员交流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带动中俄之间的人文交流,推动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
2.2.3 资源合作
中俄两国在地理位置与冰雪资源方面都具备自身独特优势。俄罗斯地处北冰洋附近,天然地缘优势使其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例如:高加索山地,贝加尔湖以及波罗的海等地充沛的冰雪资源陈经理山地冰雪越野、冬季冰湖游乐等娱乐项目的发展,使得一大批爱好冰雪运动的发烧友聚集于此,成为国际大众心驰神往之地。而中国的吉林雾凇冰雪节、阿尔山国际养生冰雪节、沈阳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大型节庆赛事,也是一众冰雪爱好者汇聚之所。两国自然资源的差异化为大众提供了多元化的冰雪运动文化感受。同时,在“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俄罗斯借助横跨欧亚大陆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为其发展提供重要交通联通作用。这样绝佳优势更大程度上成就中俄两国进行资源合作。
2.2.4 教育合作
随着中俄两国全方位、多层次合作的持续深化,“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突出,因此继续扩大教育合作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冰雪嘉年华等活动在中俄两国大学生的交流中结出累累硕果,通过冰雪项目的训练、比赛、表演等方式促进两国体育文化交流、学习和合作,实现冰雪运动文化的国际人文交流,为实现互利共赢打下坚实基础。多样的教育合作在中俄人文交流机制框架内,充分发挥项目的引领作用,促进中俄教育合作提质增效。
目前中俄两国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仅借助于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的二级分会—体育合作委员会,并未形成独立体系的冰雪运动组织架构。两国多年合作发展过程中体育文化交流已经形成一定定式与基础,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就要抓住机遇,在现有体育文化合作交流形式的基础上依靠“一带一路”产生的红利政策建设完善的冰雪运动组织机构,同时,建立针对、专业的冰雪运动文化交流平台和合作渠道,积极构建从政府到社会、从个人到大众的参与合作体制,实现从政府部门、民间团体、学校组织等权责分明、层次明朗的多元化作用机制。整合不同领域资源发挥不同层级作用,为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交流提供更加完备的发展空间。
文化合作是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和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途径。在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传播过程中,文化、经济均存在差异。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存有不完善等问题,这无疑成为中俄两国文化传播与合作的阻碍。中俄是领土接壤的邻国,两国在历史上也有很深的渊源,但是中俄两国在文化结构上仍存有明显差异,深化中俄两国大众冰雪文化合作必须挖掘冰雪运动文化内核,夯实大众冰雪文化发展途径。深化双方政策沟通与磋商,共同致力于消除边界壁垒,通过逐步提升签证、交通、通关过境、信息沟通等方面便利化程度减少合作障碍,提高两国合作便利化水平。
中俄两国在共同培育冰雪运动文化产品,将中国本土文化与俄罗斯异域文化相结合,扩大投资,发挥文化助推冰雪运动的重要力量,打造出新颖独特聚集两国特色的冰雪文创产品。满足消费者对于冰雪文创产品和审美层级的多样化需求。另外,两国可以共同承办中俄文化交流活动,扩大交流平台,深化合作关系。定期举办中俄冰雪产业合作研讨会,拓展产业合作渠道,搭建中俄两国冰雪运动文化产品交流平台,创造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的桥梁。从而积极推进中俄两国大众冰雪运动文化产品推广,促成多方位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产品项目合作。
传播媒介的高速发展为中俄两国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发展构筑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发挥传播媒介在交流合作中重要纽带作用。目前冰雪传媒现存的主要有三种形式,平面媒体、有声媒体和网络体育媒体。冰雪运动要想在民众中得到快速发展,在冰雪运动中找到乐趣是关键,而乐趣来自于喜爱和了解,让更多的人从不知到知之再到喜爱需要一个过程。通过平面媒体、有声媒体和网络体育媒体相结合的形式扩大宣传力度,带动冰雪运动文化深入、快速地扩散,加速冰雪运动文化传播与传承。营造出良好的冰雪文化氛围是普及大众冰雪运动的内在动力,增大宣传力度,借助多形式传播媒介宣传冰雪运动文化可以增强大众对冰雪运动文化的了解程度,提升大众参与冰雪运动感知程度,提高大众对冰雪运动文化内涵的认同程度,进而提升中俄冰雪运动文化合作发展形象,夯实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基石。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中俄冰雪运动文化合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是中俄外交的新突破口。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化机遇为跳板,建立全面、长久、可持续发展的合作机制,打破文化交流壁垒,打造多元化冰雪运动文化名片,同时做好媒体宣传工作,增大宣传力度,依托中俄已有的合作基础,为新背景下中俄大众冰雪运动文化合作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