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2022-10-31 12:35吕宏宁王焱森刘学奎
冰雪运动 2022年3期
关键词:体育课理念运动

吕宏宁,王焱森,刘学奎

(黑龙江科技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7)

1 引言

在新时代,高校公共体育课仍然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从宏观上,大学体育的功能弱化,体育课程地位较低,一些高校在大三、大四年级时便已没有体育课程;从微观上,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强度不一,教学的手段方法需要创新。终身体育是我国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新理念,其强调人们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的持续性。在终身教育理念下,人们具有参与公共教育机会的保障,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都可以接受适合的教育,从而取得一生良好的成长与发展。终身体育能够使人们在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体验人生价值,从单纯的肌肉骨骼发展训练和文化隔离的状态中释放出来,在体育的环境下获得更丰富的人生体验,让人与社会、道德、艺术等各方面紧密地联系起来。教育部提倡教育事业发展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深化内涵式发展,强化体育美育和国防教育。大学与初中、高中时期所开设的体育课不同,脱离了升学要求,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相应的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教育除了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水平,还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爱好。参与体育运动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调节他们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愉悦,从繁重的课业压力中获得释放。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高校要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丰富体育课程的类型,提倡打破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提升社交能力、扩大朋友圈层的一种手段,可以促进大学生的社会能力培养,有利于走向社会后的人际交往。在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才能从本质上冲破传统的学校教育模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建立体育的终身意识和自主锻炼意识。使大学生在获得运动基础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养成体育运动习惯,从而增强自身健康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生活方式,并对于营养、环境等影响身心健康的因素具有正确理解。目前,冰雪运动在高校体育事业中逐渐成为有机组成部分,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运动教育在中国形成多地开花的良好局面,将冰雪运动纳入高校公共体育课的课程内容成为高校体育课探索的方向之一。体教融合、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积极导向推动着高校在冰雪运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国际开放程度方面不断进步。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不仅要丰富运动项目的内容,更要首先解决观念问题,从思想意识上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有正确的认识。而课程理念更新速度慢、评价标准单一、教学内容和手段的固化等都是阻碍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因素,通过终身体育理念的有效指导可以解决观念的偏差和落后问题,有力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践的顺利开展。

2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理念的更新速度慢

体育教学理念的先进性与体育教学实践效果、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和学生运动参与热情都有着密切关系,目前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在政策的引领、大型赛事的积极带动下已经有了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方面的提升,但在体育理念的更新速度方面敏锐度不够。培养高校学生体育运动意识的前提是其对于体育学习的重点和基本的体育理论有所了解,而传统公共体育课教学让高校学生更加注重实战,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缺少专业的理论支撑,忽视了对于相关运动人体科学知识的学习和体育精神的感悟。体育作为高校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成绩判定是其要求之一,但是传统的公共体育课教学理念给学生带来的导向更多是倾向于是否掌握了体育技能,以体育技能水平的高低作为成绩判定的标准,忽视了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文化的传播,这与终身体育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也无法从根本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体育意识。根据冬奥会的备战经验,体能水平关系到体育训练效果和比赛成绩优劣,而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仍然停留在技能训练大于基础体能训练的陈旧观念上。另外体育考试结果仍然是体育成绩评定的标准,这与保持体育活动自愿性和趣味性理念是不一致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理念要尽快从以考促练转变到以赛促练。教学理念的更新不仅涉及到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设计,还有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方面,如何把握正确方向,同时处理好教学全过程细节问题,十分考验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的专业能力。

2.2 评价标准落实效果仍需推进

目前,全国高校都在逐步探索多元的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例如从运动的技能掌握情况、学习的态度、体育团队合作和交往精神等方面,在评价的主体上有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等方式。这样的多元化、多主体评价的思想是正确的,但是在实际落实过程当中出现了偏差:教师评定的比例较大,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的客观性难以把控,造成了一部分高校体育课在开展课程评价的过程中存在不公平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因此科学设置评价比例非常重要。

结合当前状况来说,在教师教学评价方面,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主要分为教师业务能力和课堂教学方面,评价的主体分为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和同行专家评议,但是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存在相似的问题就是客观性不够。大学生尽管多数已经成年,但是在教师教学评价时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在一些高校竟然存在一些学生以教师判定成绩的高低来判断教师的教学成果的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对学生加强教学评价教育,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在课程建设评价方面,课程的内容、教材、课程管理、师资、经费、场地设备等都是评价的标准,总体来说已经有了新时期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课程建设评价框架。但是对于一些新兴的运动项目而言,由于场地设施和师资方面与其他大众项目比较相对薄弱,在课程建设评价方面暂时还没有统一的、具体的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需要随着项目发展和高校自身相关学科的开展情况自主完善。标准的制定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步骤之一,而标准的落实则关系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效果,紧抓落实、结果导向是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重点树立的观念之一。

2.3 教学模式和手段固化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公共体育课在理论和实践结合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例如在发展冰雪运动时尽管一些北方高校受制于资金和场地设施,但是通过产教融合、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民营冰场和雪场的复用实现了学生运动的参与。但是传统的项目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步伐依然缓慢,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依据、课堂为渠道的知识传输模式转变需要一段时间,在教学的过程中任务驱动的模式还没有完全形成,大学生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精神仍然需要加强。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翻转课堂等形式展示给学生,从而实现学生不同空间和时间对体育运动的参与。但体育仍然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除了线上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化仍然需要创新。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软件管理方面的开发和使用仍然要继续加强,很少有高校建立起了全面、动态的能够包含体育教学管理、健康测试、运动表现考核、竞赛管理等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信息化生态体系。在教学方法手段方面,教师在提供学生自主感知机会上比较保守,多是采用示范和演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传统格局仍然根深蒂固,以课堂形式开展的教学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方面仍然不足,高校公共体育课在积极打造具有特色的运动社团或俱乐部活动形式方面依然有探索和提升的空间。

2.4 忽视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培养

大学生体质下降是近年来学校体育的热点问题之一。以往我国的体育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并没有将健康意识培养作为重点,基础教育体育教学也不成体系,因此当代大学生在体育锻炼方面存在短板,习惯于久坐不动,在缺乏相关的约束、管理和指导的情况下,大学生更是不愿意主动选择体育锻炼。尽管各类运动项目蓬勃发展,但是运动参与的条件还不够完善,高校学生在自主性不强的情况下很难真正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运动当中。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工作推进的重大阻力就是高校学生在体育健康认知缺乏的问题上具有普遍性。在提升高校学生主动的运动参与方面,多数高校依然将成绩和学分作为约束,这种办法尽管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从长远来看,并不是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最佳途径。而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缺乏与高校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分不开的,如果教师在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对于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缺少指导学生提升运动主动性的手段,学生便难以形成关于运动参与的系统认识,缺乏自主锻炼的积极性。

3 终身体育对高校冬季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启示

3.1 以兴趣为导向

终身体育理念要求增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趣味性,片面强调课堂纪律而忽视学生心理感受的做法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是相互违背的。利用有趣的吉祥物、游戏、比赛等方式,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为导向,根据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进行课程设计,能够避免大学生在初次参与一些难度较大的运动项目时产生恐惧心理。例如可以利用一些模拟的仿真训练设备进行冰上专项训练,既能够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又能够通过这种相对简单易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自信心。在以兴趣为导向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对于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革新,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并用可以提升冰雪运动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和竞技性。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邀请专业知名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走进高校公共体育课堂,例如邀请冬奥会上摘金夺银的谷爱凌、表现出色的高亭宇、资历深厚的王濛等知名人物,通过短视频、在线直播等方式与高校大学生在相关项目方面进行分享互动,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分组分层教学、游戏教学、竞赛教学等多种方式都可以设计到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指导者、管理者的角色,既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以兴趣为导向的具体办法除了能够促进教学手段的革新,教学模式的优化之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新兴的、热点的运动项目来提升学生兴趣,例如花样篮球、雪地足球、雪地撕名牌等流行的运动新玩法。还可以举办小型的运动知识竞赛、给学生设计一些运动技能相关的任务、收集和展示项目文化资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终身体育理念在体育教育的对象方面具有广度,贯穿全龄段,而针对不同阶段所采用的教学重点也不同,在大学阶段教师如果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为导向进行课程安排和教学设计,能够有效提升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和发展速度。

3.2 完善多元评价体系

根据高校学生的体育课程指导纲要,高校学生需要达成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分为运动参与目标、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五个方面,而对于大学生是否达成这些目标的判断就需要借助于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如果滞后于教学发展,就会给教师和学生对运动技能掌握、身心健康的提升造成一定的误差,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教学评价体系需要是动态的、多元的、系统的。要注重从传统的以考促练模式和评价原则逐渐转变为以赛促练、过程评价、多主体评价等方式,也可以给学生建立运动健康档案,培养学生对自身的身体素质提升、健康状态、疾病预防方面的关注意识。在评价的实施上,终身体育的延展性强调评价思想的不断进展,反思身心素质变化的过程;在评价的技术手段上要不断革新操作方法和标准,在评价的观念上同样要多元化,根据项目教学的不同阶段给予学生相应的定位评价、诊断评价和总结评价等;在评价的对象上要更加丰富,聚焦于大学生并需要涵盖关于学生的运动习惯、态度、运动相关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以及是否具有艺术性和美感、学生的身体机能发展等方面的多元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时要重视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有机结合,根据不同项目的情况对于各类评价所占的比重进行合理分配。同时要摒弃过分强调教学评价作用的错误观念,拒绝将评价作为教学活动的根本,让多元化教学评价为“教”所用,为“学”所用。人的一生都处于发展和变化当中,终身体育的观念也蕴含着弹性评价的思想,在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过程中要将刚性指标和弹性评价结合,使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互为补充,以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不断完善公共体育课教学的评价机制。

3.3 重视个性化训练

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要结合地区、项目、季节特点实施,在教学的目标、培养的层次结构、训练竞赛的方式和频率等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有所区分。同时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需要具备创新性和时代性,要不断随着运动学科自身的发展而产生变化,随着场馆建设、设施配备的不断优化来提升教学方法和丰富教学内容选择,在冬季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水平给大学生设置不同的训练计划,例如针对希望提升体适能水平的女生设置专门的训练环节,针对男生增肌减脂的目标安排对应的训练计划等,确保在运动技能掌握的基础上,使用多维度的目标驱动去满足不同性别学生需求。运动如果超负荷,不仅不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可能给身体造成不可预估的伤害,因此个性化的训练目标对于健康运动尤为重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授课对象体能水平有较大差异,循序渐进的训练模式较为适宜。个性化的训练目标和运动方案对于防止运动损伤具有重要价值,终身体育理念下的个性化训练强调每个人身体素质和运动训练目标的差异性,在原有运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水平的基础上有所提升,才是合理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要根据不同的运动强度,例如从轻微、适中到剧烈程度做相关的区分,结合学生的自主选择、教练的经验判断以及科学数据的支撑来安排教学计划,是终身体育理念指导下的个性化体现。

3.4 引导学生树立自主体育意识

自主体育意识是在反复的运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在运动的实践中,大学生不断增进和项目之间的情感体验,运动的技能不断提升,在从中获得成就感、价值感和满足感的同时让体育锻炼成为自觉主动的行为。终身体育理念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应当更加强调学生自主性和习惯养成。通过树立积极向上的体育教育理念提高观念的开放度、保持进步性,根据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和认知优化教学理念;这要求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革新教学模式,加强课堂管理;同时教学环境的优化也有利于大学生自主体育意识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自主体育意识也意味着对于学生自由发展和自主选择的提倡。学生在符合基本的运动安全要求和满足运动技能培养目标的基础之上,需要具有一定的自主选择权,比如制定自身的训练计划,对当天的训练负荷做主动的感受和剖析,这些对于学生形成自主独立的性格和人格都有益处。需要摒弃学生培养运动锻炼的自主意识与教师没有关系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实际上是割裂了教与学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的过程中教师其实承担着更多的教学责任,除了对于技能的传输、知识的传授之外,还要体现和落实对思想意识的培养,而终身体育的理念正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在指导学生时的有力依据。另外,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能够在潜移默化当中影响学生的体育运动选择、参与的频率和深度,校园内各色各样的运动文化知识竞赛和运动宣传栏目等所营造的体育文化氛围,同样可以对学生自主体育锻炼意识的培养起到促进作用。高校公共体育课课堂本身就可以作为一个体育文化的环境,在教师生动的指导和技能传授中,在丰富的教学材料和手段里,在学生的自主演练时,运动项目的魅力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自主体育意识也会逐步形成。只有在强烈自主意识的驱动和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大学生才能够逐步在冬季形成运动锻炼的习惯。

4 结语

终身体育将体育价值和目标深化,从体育学科功能、特点和优势出发,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全面核心素养、健康第一的观念为支撑,让大学生对于体育意义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和长久地延续体育对于人的影响,让学生经过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具有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奠定终身体育基础的关键。高校学生的身心发展已经趋于成熟,更需要保持旺盛精力和充沛体力。高校公共体育课是高校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要根据终身体育的思想指导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摒弃陈旧的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和手段。对学生进行自主锻炼意识的培养,以及有效落实和完善多元教学评价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运动自主性和促进其养成冬季运动的习惯,实现有效教学并落实体教融合的要求,切实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质量。

猜你喜欢
体育课理念运动
方传芸舞蹈创新理念拾微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体育课上的“意外”
不正经运动范
讨厌的理由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现代陶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