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启堂
(淮北市太阳城学校 安徽淮北 235000)
笔者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每年都会遇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中有的是受某些因素影响而暂时成绩不好,有的虽然成绩不好,但在其他方面很出色,笔者将这些学生称为“潜能生”。如何发现和挖掘他们的潜能,使其发现自我、赏识自我、展现自我、出彩自我,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时刻考验和锻炼教育工作者的智慧和能力。接下来,笔者谈一谈对“潜能生”的教育管理经验。
我们要彻底摈弃对“潜能生”忽视、轻视、歧视甚至敌视的态度,既不能以所谓“分层教学”为理由把他们排除在受教育的范围之外,也不能以建立所谓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借口而无原则地讨好、包庇甚至放纵这些学生。如果我们把“潜能生”视为特殊群体而不过问,那么他们最后也会自恃“特殊”而在学校乃至社会做出违纪甚至违法的事情。因此,我们要根据他们的现状和特长,对他们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我们要时刻矫正和约束他们的言行,让他们养成遵规守序、积极进取的思想和习惯。我们要以客观公正、平等平和的态度对待“潜能生”,以鼓励、期盼、关爱的目光关注他们,以锲而不舍、百年树人的毅力和决心教育他们,我们对“潜能生”的态度要变“无心插柳”为“有心栽花”,变“恨铁不成钢”为“铁棒磨成针”。
教师要具有宽阔的心胸,对于学生一时冲动做的错事,要学会容忍。包容“潜能生”的“有意”和“无意”行为,同时也让“潜能生”知道教师的包容不是无原则地宽容和无底线地退让,其也是有要求的,希望他们进入正常发展的轨道。笔者遭遇过“潜能生”在课堂上搞恶作剧,如引起全班学生哄堂大笑,影响课堂教学节奏,而他们的目的是想夺人眼球,凸显自己的存在和重要性,以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但笔者并没有因为他们故意扰乱课堂纪律而怒不可遏、恶语相对甚至爆发冲突,而是冷静下来,以幽默、轻松、和谐的方式引导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活动来实现自己作为学生的价值,“潜能生”透过笔者看似轻松的话语认识到,笔者对他们既包容也有原则要求,绝不允许他们继续“胡作非为”。通过笔者妥善处理,学生逐渐融入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些“潜能生”因上课走神、在课桌下做小动作、与他人窃窃私语等行为跟不上教师的上课节奏,所以不能按要求完成课堂任务,笔者温馨提醒他们上课要专心致志,认真听讲。笔者以包容之心在课堂上耐心提示、细心指导“潜能生”,在课后热心辅导,把工作落到实处,落到细微处,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
有些学生因为得不到家长和教师的关注及关爱不自觉地成为“潜能生”,甚至有些学生因为长期不受家长、教师和同学的待见而心理扭曲,故意堕落成“潜能生”。这些学生为抗议周围的人对他们的不尊重和不公平,故意做出令人惊愕甚至担忧的举动,他们会故意对抗家长和教师,甚至违反班规校纪。笔者一直很留意这些不甘为“丑小鸭”的“潜能生”的感受,倡导全班学生关注、关爱和帮助他们,使他们不再感到被冷落,不再感到孤独无助,不再因百无聊赖,为发泄而滋生“事端”。每个“潜能生”都需要尊重,我们要充分尊重他们的人格尊严,不强迫他们做任何事情,不贬低他们的价值,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充分尊重他们的志趣和意愿,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决定,引导和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且有利于其发展的事情,引导和帮助他们走出思想误区,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潜能生”所处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不同,而他们能力“潜伏”的原因大致如下:
1.缺乏个人和集体的荣辱意识,学习和做事的态度不端正。
2.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或单亲、离异等特殊家庭因素造成他们缺乏关爱,缺乏有效的沟通,其生活和学习具有随意性。
3.基础知识薄弱或学习能力欠缺,屡次考试失败且寻求不到理解和帮助,从而自暴自弃。
4.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认为什么都做不好就干脆什么也不做,终日无所事事,游手好闲,逐渐丧失进取心。
5.安于享受,满足于父母所提供的物质现状,认为学习是苦差事,上不好学对自己影响不大,自己没必要吃苦。
我们要善于发现来自不同家庭背景的“潜能生”存在问题的根源,对症下药,方可药到病除。
每个人都与众不同,有所短必有所长,有的“潜能生”因偏科严重造成名次下降。每次考完试之后,笔者就组织召开班级学生成绩分析座谈会,让单科成绩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鼓励偏科的“潜能生”向他人借鉴成功经验,找出差距的原因。笔者赞扬其在某些学科的优秀表现,鼓励他们在发挥优势学科的同时提高薄弱学科的成绩。有的“潜能生”文化课成绩虽然不理想,但其在艺术、体育、信息技术等方面有天赋。在学校艺术节、运动会、班级手抄报、文艺汇演、作业展、书法展、机器人制作等活动中一批批优胜者脱颖而出,笔者敏锐地发现了其中不乏文化课成绩不太理想的“潜能生”,笔者分外赏识他们,就把他们推荐给相关老师和教练,对他们进行专业化指导训练,笔者时刻鼓励他们充分挖掘自己的特长,实现自我应有的价值目标。
笔者经常向“潜能生”推荐励志类、感恩类书籍和视频,在班级利用课余时间播放红色电影,讲红色故事,唤起他们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热情,教育他们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和老师,以感恩的心对待国家和社会。笔者在班级组织开展演讲比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倡导他们从我做起,在日常言行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笔者在校运动会、篮球赛、拔河赛等活动中引导“潜能生”树立爱集体、重友谊、求胜利的观念。笔者在与学生的日常相处中,抓住每一个感化教育“潜能生”的机会,让他们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笔者慢慢唤醒了这些“潜能生”,他们信心满满,斗志昂扬,奋发向上。为了让“潜能生”不断获得进取的动力,不甘屈服于困难和挫折,笔者经常在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们,帮他们清理前进路上自己无法搬动的“巨石”,充当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加油站”。防微杜渐,“潜能生”出现懒惰和懈怠现象时,笔者及时进行提醒、批评和建议,以确保他们不偏航、不掉队。
笔者针对“潜能生”的志趣、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为他们设定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布置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采取适宜他们的教学方法,以期让他们各有所进,日有所长。在课堂上笔者为“潜能生”设置看得到、踮脚就能触碰到的“香蕉”式问题,问题的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一个“潜能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让他们从活动中获得认同感、成就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弥补短板奋起追赶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善于抓住“潜能生”的特长,组建各类兴趣班,开展各类活动和第二课堂,以挖掘他们被忽视的潜能,反复地训练和提高他们的特长。笔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比赛,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特长,鼓励他们把自己的优点放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笔者每年都制订班级发展规划,该规划不仅涉及班级整体提升和成绩目标,还把挖掘“潜能生”的能力设定为班级发展任务。笔者系统分析“潜能生”的现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把管理和帮扶“潜能生”的工作细化分工到每个学习小组,把带动“潜能生”的工作提到日程上来。
组内互助,组间竞争是班级管理行之有效的方法,笔者根据班级内学生在志趣、基础、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合理分组,把“潜能生”均衡地分配到每一个学习小组,“潜能生”在参与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接受优等生学习习惯的熏陶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接受组内其他学生的帮助和监督,慢慢地,“潜能生”不再认为自己属于特殊群体,变成愿意与组内同学共进的积极向上的学生。笔者通过不定期地抽查小组学习活动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了解到“潜能生”的发展情况,及时矫正“潜能生”的发展方向,帮助“潜能生”解决反复出现的问题,让优等生带动“潜能生”稳步前进。
当“潜能生”靠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学习任务时,笔者就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所取得的成果,他们获得了认可和赞许后就会迸发出激情。笔者为这些“潜能生”设立了进步奖和文明之星,为他们搭建持续进步的平台。在学校团队活动和班级各类活动中,笔者根据“潜能生”的能力,让他们担当各种角色,并把责权放手交给他们,为他们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他们把活动做得风生水起,令人刮目相看,他们得到了别人的认可,同时他们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其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这些学生不再是经常给学校和班级带来麻烦,令家长和教师头疼的“坏学生”。
笔者建立了家校联系微信群,听取家长对管理“潜能生”的建设性建议,通过私聊把“潜能生”存在的问题及时向他们的家长通报,与家长商定解决方案,让家长也参与教育管理工作。笔者还通过家访活动,让家长了解班级管理措施和宗旨,取得家长对班级管理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家校合力,强化对“潜能生”的教育管理。笔者按照班级管理计划,每月召开一次家长会,定期向家长通报班级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与“潜能生”家长座谈孩子的发展情况,让“潜能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管理,不留管理死角。
学生在班主任面前会刻意收敛和掩盖,班主任不要被其表象所迷惑,要依靠其他渠道获得班级情况。科任教师在日常课堂上与学生接触,对“潜能生”的了解全面透彻,而且各科任教师会从不同的角度和立场来描述班级情况,笔者经常与所带班级的各科任教师交流班级学习状况,讨论“潜能生”能力的挖掘问题,科任教师向笔者提出了管理“潜能生”的多种策略和形式,笔者和科任教师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潜能生”。
对“潜能生”的教育管理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的坚持和努力,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要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要充分挖掘“潜能生”的能力,合理管理“潜能生”,促使他们全面提高,践行对教育事业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