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广润
(五河第一中学 安徽蚌埠 233300)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明确了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和考查要求。高考评价体系的“一核”“四层”“四翼”解答了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也明确了高中语文教学该“怎样教”的问题。进行课程改革后,高中语文教学在理念和策略上也呈现出鲜明的特征——遵循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着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要贯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高中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实施有效的课程教学。做好教学与高考的有机衔接,整合单元资源,遵循大单元设计理念,借助“情境化”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将成为高中语文课堂的主要构建形式。
“情境化”是高考命题的趋势。在高考语文试题中,创设的情境主要有四大类:(1)基本知识应用情境;(2)综合性的问题情境;(3)社会生活实践情境;(4)开放性的学习探究情境。这四类情境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要求是逐步提升的。从要求学生运用单一的知识或技能解决基本问题,到要求学生调动多种知识或技能解决复杂问题,再到对所学的知识或技能进行整合、迁移,尝试解决情境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性问题,最后要求学生在开放性的综合情境中,转化学科知识和语文素养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形成正确且富有个性的结论。通过这四类情境的设置,完成对学生学科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全面考查。
那么,针对高考命题的考查要求,如何进行有效的语文大单元教学设计呢?
何为“大单元教学”?对此首先要明确传统单元教学与大单元教学之间的关系:传统单元教学设计如沙子、水泥等,是独立的建筑材料,孤立而分散;大单元教学设计则如一栋完工的整体建筑,全面而完整。因此,大单元教学设计不是花样繁多的教学活动的机械拼凑,大单元教学任务也绝不是诸多单个课时任务的简单叠加。大单元教学设计在关注到具体知识的同时,要在更高的教学格局和视野的基础上,以“教学情境”为载体,以学习任务为导向,系统确立学习内容,精心谋划学习过程。“我们的课堂、单元和课程在逻辑上应该从想要达到的学习结果导出,而不是从我们所擅长的教法、教材和活动导出。”所以,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要素之一便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要将学生置于解决任务的情境之中,引导学生在这些任务情境中调用相关的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
下面以人教版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索如何通过设置合理的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本单元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上承必修上册第二单元“新闻传媒类”文本阅读,下启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交往类”文本阅读。单元的四篇文章,在内容上,前两篇属于自然科学类,后两篇属于人文科学类。在文体特征上,它们既具有实用类文本规范严谨的共性,又有文学类文本的灵动自如。它们的知识性特征鲜明,其工具性价值要大于其理性思辨和文学审美价值。根据新教材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并行的特点,可确定“发展科学思维、培养科学精神”为本单元核心任务。
高一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基本的实用性文本阅读经验,他们的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正在形成,需要接触更宽广的知识领域,感受和理解不同领域学者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科学思维,为更好地学习必修下册第五单元“社会交往类”实用类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就高一学生整体的认知水平而言,他们对本单元四篇文章内容和整体结构的理解、价值导向的把握应该没有问题,但在知识性读物的阅读方法、科学思维的运用、语体风格的呈现、写作要素的体悟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这是教学目标的着力点所在。
围绕“培养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思维”的单元核心任务,通过设置相应的情境完成教学任务。具体任务如下。
导读课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为了参与校园电视台科普周宣传活动,同学们结合本单元四篇课文,为校园电视台策划“科学星空”“学问1+1”“文作工坊”三个栏目。学生在策划这三个栏目的过程中,在教师的带领下完成对应的三个微专题“内容与精神”“逻辑与语言”“交流与表达”的学习。
专题一“内容与精神”是学习的起始,聚焦理解体悟四位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与科学品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专题二“逻辑与语言”是学习的重点,聚焦选文思路结构的逻辑规律和语言的规整与灵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性文章结构和语言的特征。专题三“交流与表达”是学习的提升,聚焦学以致用,学生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清晰地说明事理,写一篇知识性文章,培养写作素养。
单元教学的大情境是,在科技文化节上,我们要结合本单元课文内容,为校园电视台策划几个科学栏目。所策划科学栏目既要契合单元教学内容的知识性,又要有趣味性和语文实践性,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解析四篇课文“例子”的学习价值,介绍知识性文章在思路、语言、思维等方面的基本特征和科学精神,这样策划出来的栏目才有价值。分课时的具体情境可以设置成:(1)在科技文化节上,策划校园电视台栏目;(2)制作一期“我爱科学之星”节目,展现四位科学家身上的科学精神;(3)为了参加学校电视台“科学星空”栏目制作,同学们分小组报道“致敬时代风云人物——××科学家”;(4)制作一期“我做科学文章小导师”节目,探究科学说明文的思路逻辑和文体特征;(5)策划“学问1+1”栏目,探索科学家们是怎样运用语言来传达他们的研究成果的;(6)从物理、化学、生物或其他科学知识中,任选一个科学原理,用严谨准确且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编辑“科普宣传栏”,对全校同学进行科普;(7)走进“文作工坊”,学习如何清晰地说明事理,开展“方法论坛”“技能擂台”“习作秀场”三项精彩的活动,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单元的整体设计中,教学内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符合高一学生认知和发展规律。针对本单元课文的特点和学生需要形成的能力素养要求,创设合理的情境。创设的单元大情境是“校园科技文化节活动”,在其统领下,通过设置七个具体的课堂“小情境”,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整个单元设计,遵循了课标中“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的基本要求,着力实现“课堂真正聚焦学生的素养提升,语文教学真正落实语言的学习与运用”的目标,真正做到让学生在情境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有所获,而且所学的知识能够转化为应对高考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生活的智慧。
“高考评价体系还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高考评价功能的实现需要借助“情境化”的载体,高考语文试题通过与语文知识相关的“真实、典型、具体”的情境来呈现,完成对学生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和写作能力的考查。高考命题创设的四个主要情境类型对应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可以概括为“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和“社会生活情境”。在“个人体验情境”中,学生能独自开展语文学习,如在文学作品阅读中探究作品的情感,生成个人的情感体验。在“学科认知情境”中,学生探究相关的语文问题,归纳、总结语文知识,提升自身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社会生活情境”中,学生能够在具体的社会生活场景中运用语文知识,实现语言运用中对象、目的和方式的统一。
在教学中,需要整合单元内容,不断创设各类情境,在情境中设定具体教学任务,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学生在情境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知识的过程,也是生成学习成果的过程,促进了其语文核心能力和学科素养的提升。
下面以“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单元教学设计为例,探析在大单元教学设计中可以通过设置哪些类型的情境来开展教学。
本单元内容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该任务群要求在“跨媒介传播”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应对信息传播与语言交际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的能力。“跨媒介”意味着融合,意味着表达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将传播媒介和借助媒介传播的信息共同作为学习的对象和内容,让学生认知、辨识并尝试运用。
这一单元的教学将通过三个课段完成,在每个课段可以依据不同的教学任务设置相应的教学情境。
第一课段:认识多媒介。设置的主要教学情境:“媒介三棱镜”。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分为:(1)全民调查;(2)媒体人研修班;(3)现场策划。通过这些情境中具体的教学活动,学生认识不同传播媒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掌握借助不同媒介获得信息、加工信息、使用信息的能力;最后通过“媒介特点归纳表”“媒介使用规划表”“媒介转化作品”等教学生成,训练学生认识多媒介、应用多媒介。
第二课段:辨识多媒介。设置的主要教学情境:“理性的眼神”。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分为:(1)大浪淘沙;(2)明辨真相;(3)守脑如玉。进入媒介多元化的时代,蜂拥而至的各种媒介信息在给予我们知识、娱乐的同时,也在烦扰、迷惑我们。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了解信息来源的多样性,审视媒体立场,辩证分析问题,独立形成个性化的判断,最后将语文学习和有关的社会热点密切关联,培养思辨力和求真的态度。
第三课段:善用多媒介。设置的主要教学情境:“媒介小达人”。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情境分为:(1)红楼好声音;(2)诗情画意秀;(3)红楼小剧场。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不知不觉中改变着我们的生存状态和思维方式,通过这一课段教学情境的设置,让学生依据不同的内容和对象,用恰当的媒介形式去记录、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传播媒介选择和运用能力。
单元教学设计中,情境的创设体现了以下原则:一是锁定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学科认知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使其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融合并提升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二是追求学生主体原则,创设“个人体验情境”,着力为学生提供在语文学习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体验,让学生真正走入情境,在情境中实现任务群中语言素养提升的任务目标。三是实现学习任务的典型化,创设“社会生活情境”,通过明晰的知识探究、典型的过程经历、具体的方法策略、个性的情感体验、模拟的生活实践,实现单元的教学目标。三个课段的教学设计中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学生在活动中综合相关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应用性问题,并形成创造性的结论或成果。
为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需要,高考语文命题将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课程标准为指引,落实“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深化高考语文试题命制改革,凸显语文学科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创新地完成试题命制中的情境创设,大胆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让试题情境更贴近考生的生活实际。通过高考引导语文教学,唤起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语文、应用语文的意识,培养学生在应用语文中感受生活、适应生活的习惯,最后提升他们融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在新高考的背景下,教师要在更高的教学视野和格局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谋划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成教学目标。通过高效的大单元教学,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以高考引导教学,用教学提升素养,借助教学中情境的合理创设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