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准入企业标准量化研究

2022-10-29 05:57文永芬
教育观察 2022年28期
关键词:新工科校企办学

文永芬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吉林四平,134000)

一、问题背景

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以高校为主体,让企业有效参与学校教育,推动学生积极进行理论实践的联合培养模式,其旨在通过协同育人实现教育与产业之间的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

在“新工科”背景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日渐成熟,由产教结合、工学结合模式到产教融合多元培养模式,再到政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逐渐形成了高校、企业联合培养学生,政府、行业协同指导的多主体参与的办学形式。依托这一形式,各主体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高校挖掘企业行业中的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企业逐渐意识到参与教学的价值和责任,提供实践教学岗位,增加人才储备渠道;政府发挥自身的引领作用,通过宏观调控保证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有效实施;行业协同指导,将最新技术和知识引入高校,带领学生模拟实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以政策为主导进行产教融合,关注联动机制的建设和创新,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产教融合制度体系。[1]这种多主体的办学形式实现了人才培养、产业技术、科技创新的结合,推动了教育模式的新发展。

虽然在“新工科”专业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企业的参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为学生实习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但目前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师资、实验条件、办学规模等方面参差不齐,而高校又没有统一的择企标准,进而导致企业参与“新工科”专业办学的实际效果难以把控。因此,高校在校企合作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要不断提高企业、行业的积极性,明确多方合作的功能和责任,实现供需的无缝链接,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稳定发展。

二、研究现状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重点,通过结合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学资源,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实践教学有机结合,以此培养适应不同企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已有多种多样的校企合作模式,但从实施效果来看,大部分仍处于较浅层面,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得到解决。

蔡文伯等人选取CNKI数据库收录的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论文,指出校企合作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现代学徒制、办学模式等方面,并提出我国未来校企合作研究应注重政企的功能定位,借鉴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形成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体系。[2]曹照洁提出了系统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模式的对策措施,构建政校企“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长效合作机制,共育高素质技能型人才。[3]

祁占勇等人指出,当下我国部分校企合作政策难以落实,存在部分失效的现象,企业利润不高,定位不明确,资格准入政策不够具体。[4]因此,企业应充分发挥在合作办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与学校共建校企合作政策质量检测体系,设计职业资格准入制度。郄海霞等人将国内外典型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做了一个对比,对学校、企业和政府多主体参与教学进行研究,对比工学结合计划下的教学、科研、企业角色、学生就业等多方面的异同,并针对我国卓越计划2.0的实施,提出合理化的意见,对未来我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从政校企三方面做了详细分析。[5]

目前,有关企业参与“新工科”专业建设方面的研究均没有从企业准入标准方面进行量化研究,因此,本文以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阐述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量化选择标准。

三、校企合作中企业的选择标准

在大数据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校作为我国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将科技人才的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程加以推进。要实现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学校教育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推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需要在相关政策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中企业的准入标准,提高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真正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一)企业选择的基础要素

企业的基础要素是选择合作企业的基本指标,体现了合作培养模式对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持续健康运行的必备要素。

1.企业硬件标准

云服务器并发数主要用于衡量服务器能力的强弱,并发用户数为某一时刻同时向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用户数。云服务器并发用户数会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企业的技术能力,高校要按在校生人数确定合作企业需要满足的云服务器并发用户数要求。因此,该项是选择合作企业的硬件标准。

能提供的实验计算机的数量也是选择合作企业的重要标准之一。实验计算机不仅需要计算精确度高,而且需要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逻辑运算能力强。实验计算机数量由云服务器并发用户数决定。为使学生有更好的模拟实验环境,高校要根据在校生人数确定合作企业所需提供的实验计算机数量。

2.企业规模标准

夜里,开车穿行于高速,往合肥方向赶,电台不知怎么了,一直播放老歌,主持人或许困了,每一首歌之间也不愿串一串。一首一首,江水一样流淌……最后一首是《几度夕阳红》,潘越云唱:“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杨慎的词吧。那一刻,忽然懂了,于心底激荡了又激荡……

规模较大的企业一般发展速度比较快,能够持续为学生提供数量稳定的实习岗位,有利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稳定开展。同时,社会知名度高的行业领先或标杆企业能够提高招生吸引力,促进校企生三方的持续共赢。另外,企业要体现足够的开放性,可以融合各种技术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这样才能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行业中具有持久的竞争力。

3.企业文化建设标准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获得的成果,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经营理念的体现。优秀的企业文化能让员工产生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因此,高校在选择合作企业时,首先应考察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如“以人为本”就是优秀企业共同的核心价值观。高校将企业文化融入校园,可以在耳濡目染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同时,企业也可以吸引更多优秀的实习生和毕业生。随着校企合作项目的循环,好的企业文化会在校园中不断得到加强,进而促进校企文化的融合。

(二)企业选择的教学运行要素

企业选择的教学运行要素能够反映企业培养学生的能力,保障教学环节的顺利进行。企业选择的教学运行要素主要是指企业参与培育学生的资质要素,即是否具备培育学生的完善师资队伍和促进学生完成在岗培训的能力。

1.课程标准

加强校企合作是培养新时期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面向企业和产业需求,高校要及时调整专业结构和专业课程设置。同时,企业导师应积极在校任教,企业也要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专业课程设置,同时按照企业的要求和标准,结合已有成功案例对高校的方案进行反馈。

以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例,其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遵纪守法,有道德修养、科学创新精神、扎实的理论基础、团队精神,适应国家及社会发展需求的大数据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等相关领域的高素质技术人才。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有高等代数、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专业方向课主要有C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与应用等。合作企业结合学校培养方案,可提供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专业授课。

2.师资队伍标准

同时,校企双方要建立有效的人员互聘互兼机制,科学引导校企双方人员的相互流动,进一步完善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高校可以聘请前沿工程技术人员,向学生和教师传授重点企业的实际工作情况和行业最前沿的发展实况;放宽企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进入学校担任兼职教师的资格限制,让学历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能走进课堂分享实践经验;适当聘任有资质的企业人员参与学校教学工作。企业可以发放一定的薪酬鼓励员工参与教育办学,引导企业师傅积极到高校兼职。另一方面,高校要鼓励教师申请去企业兼职,以此提高自身实践能力,提高企业员工的文化素养,为更好地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打下坚实的基础。高校同样可以通过发放一定的薪酬提高教师兼职的积极性。这种“互聘互兼”的机制既有助于调动企业参与办学的积极性,吸引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传授技能方法,又可以让有专业知识的教师在更多地参与实践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文化素养,双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校企合作经验与员工培训体系

校企合作经验也是高校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之一。企业如果有过接收学生顶岗实习、联合培养的经验,就会对培养学生有一定了解,能够快速提高企业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完善的员工培养体系能够反映企业标准化培养人才的能力,也就能够体现其能否担起培养学生的责任,这也是高校选择企业需要重点考查的内容。

(三)企业选择的实施保障要素

企业选择的实施保障要素主要保障校企合作顺畅运行,完善的保障要素能够有效促进校企合作的快速发展。合作企业的项目案例数、学生配套的课程资源和企业导师队伍、保障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效果。

1.实训项目案例标准

近年来,高校信息化建设取得巨大成果,但部分高校由于资金紧张,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比较落后,让学生很难体会到知识在生活和实践中的运用。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真实的项目资料和实训平台,融合复杂的专业知识,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同时增强团队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在选择企业时要了解其是否具有承接实训项目的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实训项目不能脱离区域产业环境。这是因为跨区域的资源共享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协调沟通不便捷,会导致项目难以持续开展。因此,要实现资源优化,减少资源的浪费,实训平台结合区域产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2.学生培养资源

教师在讲授理论课程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学校导师与企业导师要实现合作培养:学校导师负责理论讲授,同时具有实际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学以致用;企业导师要以技能传授为主,兼具育人能力,让学生在“做中学”,提高学生解决复杂专业技术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学习,在学生需要时及时给予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3.协同育人联盟与质量评估体系

首先,校企合作要共同组建协同育人联盟,保障合作双方有序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互相监督和考察对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规范性与安全性。校企双方要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考核和评价:高校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教学工作,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合理评价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企业参考合格员工标准,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协同育人联盟应对不当的管理方式提出整改意见,对各阶段双方的教学结果给予合理的评价,并对下一步的合作提出指导性建议。

其次,校企双方要共同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质量评估体系,用于评价校企合作质量和学生在岗实习培养质量。校企合作质量评估主要负责评价合作院校的基本情况,包括开设科目、在校人数、在岗实习人数等,同时负责考察企业的基本情况。学生在岗实习培养质量评估主要负责监督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晋职率和薪资水平等,同时合理评价培养模式实习质量,判断企业能否为学生进一步发展提供帮助。

最后,为提升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高校需要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具体来说,高校要以行业为背景,依托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及时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调整培养方向,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高校需要建立行为机制,通过合理筛选实习基地提升教学质量,强化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学生积累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为使学生适应新兴经济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我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建立了“大数据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和“大数据中心”,目前正积极筹划引入相关企业的资质认证,并面向政府、企业、学生及社会人员开展大数据认证培训。

总之,高校应从基础要素、教学运行要素、实施保障要素三方面出发,衡量企业能否胜任校企合作,具体的指标及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企业准入标准评价表

四、结语

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的不同角色和地位,发挥不同主体的作用,对未来“新工科”建设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进行了“新工科”背景下合作企业准入的量化标准研究,旨在为高校选择企业提供合理的依据。未来,我国还需对校企合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标准,规范校企合作的企业准入规则。高校“新工科”专业也要根据专业办学特色与多家企业合作,并借助行业资格认证获得用人单位的统一认可,让人才培养紧跟企业科技发展的用人需求,实现高校和企业用人的有效对接。

猜你喜欢
新工科校企办学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