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和突围

2022-10-29 05:50周远华
教育观察 2022年28期
关键词:双师职教师资

周远华

(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兴起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职业教育进入了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快车道”,其肩负着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任,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领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职教专硕”)作为高素质职教师资人才的后备军,其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也越来越受到关注。职教专硕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还要具备突出的实践能力,包括专业技能教学、班级管理、案例分析和教育教材研究等。[1-2]

目前,实践能力是衡量职教专硕培养质量和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职业教育教师技能提升的必然路径。因此,如何提高职教专硕的实践能力,增强其“双师型”技能,适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

二、实践能力培养的价值

(一)加强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前提

近年来,根据《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修订)》[3]的文件精神,全国各高校纷纷开始修订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旨在培养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突出,能胜任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满足职业院校对高层次职教师资人才的需求,各高校要把实践能力提升作为培养方案修订的依据和加强专业学位教育的基础前提。这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对职教师资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二)培养高素质“双师型”技能人才的落脚点

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双师型”教师紧缺。[4]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向高质量、内涵式方向迈进,迫切需要一大批高质量、实践能力突出的“双师型”技能人才加入职业教育事业。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倘若偏重任何一方,就会导致“双师型”职教师资质量失衡,最终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提升就业竞争力的有力保障

长期以来,我国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匮乏导致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影响经济发展。[5]在新发展格局下,就业岗位对高素质的“双师型”技能人才需求大大提升,职业教育要更加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升职教专硕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教育的实用功能。围绕实践能力的培养,职教师资人才的培养应从理论知识的学习转向实践导向的学习,确保职教专硕在获取经验的同时,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提升职教教师的整体素质。

三、实践能力培养的困境

(一)现行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

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职教教师过硬的实践教学技能是特色,更是关键。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容易出现培养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自身职教师资力量有待商榷,部分教师实践能力不强,在后续的教学环节中容易出现“轻实践”的现象;二是高校缺乏相应的设备仪器和实践、实训场所,导致部分实践教学环节无法开展。[6]

(二)“双实习”制度落实不到位

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开展实习实践(包括中职学校见习、实习、研习和企业实践)的时间累计不少于 1 年,实践环节要充分体现职教特色。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容易出现以下问题:第一,缺乏固定的实践实训基地。第二,受地域、政策和学制的影响(部分专硕的培养时间是2年),培养单位容易忽略企业实践。第三,实习过程缺乏有效监管,无法保证学生“双实习”的质量。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培养的研究生实践能力偏弱,无法满足职业院校对技能型教师的需求。

(三)职教师资力量薄弱

为培养职教专硕,高校需要为研究生配备专业的指导教师团队,包括校内导师、职业学校和行业企业指导教师,各指导教师间要相互合作,多多交流。但在实践中,部分高校还未形成职教师资培养的团队化和专业化,有的导师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有的导师则缺乏理论知识;各导师间也存在缺乏沟通和交流的问题,未能取众人之长,从而影响了职教专硕师资力量的整体水平,导致职教专硕的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四)实习实践质量不高,评价体系尚未健全

一方面,部分企业和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技能训练等内容不够重视,导致部分毕业生专业技能训练不充分。另一方面,实践教学的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或流于形式,导致部分职教专硕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教育教学能力没有得到足够的锻炼,影响了实习实践的质量,无法满足职业院校对专业教师的能力需求。

四、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优化

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职教专硕毕业后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硕士毕业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第一要素。因此,优化实践能力的培养模式是提升职教专硕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一)加强实践基地平台建设

实践基地平台建设包括基地指导教师建设、基地管理运行模式探索、基地规章制度建设、基地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硬件设施配备,如研讨室、微课教室、实训室等。[7]高校要以实践基地平台建设为契机,努力将其打造成满足职教专硕学习、实践和科研所需的“习践研”平台,除了为职教专硕参加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企业实践等实践培养环节提供实践平台,还能为职教专硕的调查研究、课堂观察、人物访谈、学位论文撰写等相关工作提供研究平台。[8]

1.分方向建立专业化的实践基地

为实现不同方向职教专硕的培养目标,在实践基地的选择上,高校要事先进行充分调研,立足地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确保职业教育教师的培养对接市场需求,再结合自身实际和当地特色,建立专业化、规范化的实践基地,必要时还可统一签订《联合培养基地协议》,明确责任分工,为培养技能型职教师资人才奠定基础。[9]

2.健全各级组织管理机制

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可实行高校与实践基地合作共管的模式,明确各级分工,确保管理有序,协同育人。其中,高校负责相关政策和实施办法的制订、实践基地的遴选等;培养单位或二级学院可成立“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生实践过程的监管,过程性材料的收集与存档以及总结表彰工作;实践基地负责研究生实习实践的具体实施与考核等。[10]

3.建立良性互助机制,激发实践基地活力

高校可以拓宽与中职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渠道,拓展联合培养基地。在合作中,双方要注意加强沟通与联系,互利共赢:高校可以为中职学校和企业提供实习生,中职学校和企业则可以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场地和师资的支持。此外,高校还可以要求缺少实践经验的教师到实践基地观摩、实践,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实践指导能力,同时欢迎基地的指导教师来高校去进修,提高其理论水平。

(二)落实“双实习”制度,并加大管理力度

基于对职教专硕生涯发展的启示,依据市场调研和职教专家的访谈数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建立了“教育实习+企业实践”的“双实习”制度。

为加强对实践基地的管理,广西师范大学制订了《广西师范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也制订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实践教学校内实训方案》《实践教学方案(含教育见习、实习、研习)》《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全日制研究生企业实践方案》等,并组建职教专硕实践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践活动的组织实施、考核、督察等工作。同时,参考已有经验[10],定期委派指导教师前往实践基地了解学生的近况,进行期中检查等,确保实习实践的质量。实践证明,“双实习”制度能加强中职学校、行业企业与高校间的沟通与交流,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和制度保障。

(三)实行“双导师”制,推进多主体协同育人

“双师型”教师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实践操作能力。拥有一支实践能力卓越和科研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导师队伍是职教专硕培养的前提条件。一方面,高校要实行“双导师”制,健全校内导师和校外指导教师的协同育人机制。[11]其中,校内导师是学生培养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学生科研和论文指导等工作;校外指导教师负责学生专业实践技能的指导,并指导其完成访谈、调研和案例分析等活动。校内外导师要深度合作,双管齐下,共同承担高素质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重任。

另一方面,高校还要扩大职教专硕的培养范围,注重多范围的跨界合作培养。高校可以牵头,与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组成职教专硕教学指导工作组,负责审定培养方案,指导实践教学设计与安排、参与论文答辩等工作。[12]在此基础上,高校要与中职学校加强沟通,明确其紧缺的教师类型,并以此为依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防止学生上岗实习后遇到“学无所用”的尴尬局面。同时,高校可以与中职学校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让学生到校外进行实习培训,对职业教育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最新的专业技术,保证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实效性。此外,高校还可以把中职学校在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作为职教专硕研究课题,提高职教专硕教学研究水平。

组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集团:在学生管理上实行“双导师”制度;在专业衔接上分方向排课,了解专业前沿;在产教融合上,进行政企校社联动,跨域衔接;在师资建设上,教研并重,提质共进;在授课方式上,融入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行动学习、模拟教学和实地考察等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广西师范大学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集团的成立,构建包括高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在内的多方育人主体针对高层次职教师资人才的协同育人模式,具体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职教专硕协同育人模式

(四)健全评价反馈机制

评价反馈是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首先,评价体系要完善,各项评价指标要准确、完整、可操作性强,符合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标准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其次,评价主体要广泛,不能局限于高校教师,职业学校指导教师和行业企业指导教师也要参与其中,以此凸显地域和专业特色。最后,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建立学生教学实践档案库,重视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存档,注意做好过程留痕,便于日后评价有据可依,为全面提升实践教学的质量保驾护航。[13]

为提升职教专硕的实践能力,促进“双师型”教师的专业发展,高校要建立全面而规范的评价体系。[14]一方面,学生是被评价者,培养方案要对其提出明确的要求;另一方面,学生也是评价的主体,可通过评价内容对自身进行反思和改进,满足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建立评价体系时,要突出中职学校和行业企业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将中职学校的需求和行业标准结合起来,提高“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专业发展的针对性。同时,“校—企—校”三方要深度合作,明确三方共同利益的诉求点,构建具有多维性与融合性的一体化评价体系,即“双师型”职教专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双师型”职教专硕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

以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例,其通过对职教专硕实践能力培养的路径进行优化,形成了“实践—监管—评价”一体化的培养模式。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按照“德技双修、以德为先”的思路,以高素质 “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为培养目标,将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作为技术路线,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价值取向,以立体评价为检验工具,确保各实习环节都围绕培养实习的目标设计和实施,具有明显的职教特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作用。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制订“双师型”职教师资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方案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高校应积极把握当前职业院校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在深化育人模式改革中推进“校—企—校”的融合,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中发挥“校—企—校”融合的作用。唯有这样,高校才能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职教师资毕业生,职业教育的时代使命才能完成,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的历史重任才能担起。

猜你喜欢
双师职教师资
重庆市乡村体育师资配置现状及培养路径研究
决策权动态流转:国民政府初期华侨教育师资政策考察及当代启示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