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博
(城固县果业技术指导站 陕西城固 723200)
隆背花薪甲,又叫东方薪甲或小薪甲,属鞘翅目扁甲总科薪甲科花薪甲属,是猕猴桃生产中常见害虫。据《隆背花薪甲的分类和形态初步研究》(虞佩玉,1998)记载,该虫是1996 年在河北省大城县发现的一种枣树害虫。
相关研究表明,该虫主要危害美味猕猴桃,不危害单个果,只在两个相邻果挤在一块时危害,取食果面皮层和果肉,并形成浅的针眼状虫孔。成虫孵化后先危害蔬菜、杂草,猕猴桃生长迅速期主要危害猕猴桃。
汉中市地处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气候条件优越,野生猕猴桃资源十分丰富,目前全市栽培猕猴桃面积逾10 万亩。随着猕猴桃栽培面积的扩大,隆背花薪甲等病虫害在部分产区也时有发生。但是,生产中,隆背花薪甲相较于其他害虫,虫体微小,危害部位隐蔽,不刻意观察不容易发现,即使在采收期发现虫果也常常不被重视。据调查,在汉中猕猴桃产区,隆背花薪甲常以瑞玉、翠香等果实膨大期危害为主,5—7 月是危害高峰期,受害部位多见于两果相邻处(图1),受害果实容易局部软腐、失去商品价值。
图1 隆背花薪甲在两果相邻处危害状
2021 年5 月19 日汉中市城固县某G3 猕猴桃园发现大量幼果果面出现褐色小点,受害严重的果面密布不规则凹陷(图2),受害果率达23.7%。从症状分析,估计是开花前后被咀嚼式口器的害虫危害所致。但多次调查中只见伤口,未见虫子,令人一筹莫展!于是采集虫果在放大镜(60×)下观察,拍到了果面凹陷处的幼虫图片(图3),虫体长1~2 毫米,近圆筒状,体白色,头部色深,体表有刚毛。当时曾怀疑是隆背花薪甲危害,但危害时间和症状同以往观察到的危害情况差异很大,与相关文献记载也不相符,而且幼虫虫体太小,能鉴别的特征细微,所以一直未能确认。
图2 隆背花薪甲在G3果面危害状
图3 隆背花薪甲幼虫
2022 年“五一”期间在同一果园发现隆背花薪甲成虫,成虫针尖大小,有翅会飞。在放大镜(60×)下观察呈棕褐色,体长1~2 毫米,头部小于前胸背板,口器朝斜下方,触角棒状。5 月19 日发现果面有与上年相同症状,5 月23 日在症状严重果园的调查中继续发现隆背花薪甲成虫(图4)。遂结合上年发生情况,基本证实了对隆背花薪甲造成危害的怀疑。同时,也打破了对该虫“只危害美味猕猴桃、只在两个相邻果挤在一块时危害”的常规认知。重新认识到该虫不管对美味猕猴桃,还是中华猕猴桃,不管是两果相邻、还是单个果,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这为今后及时做好防控、提升防治效果、减少虫害损失开拓了新的思路。
图4 隆背花薪甲成虫及其危害状
从隆背花薪甲在城固的发生危害情况看,造成危害的不仅有成虫,也有幼虫,4 月下旬(G3 开花期)已有大量成虫存在。
调查中发现,危害严重的园地要么树冠郁闭,大量使用有机肥,土壤富含腐殖质,要么靠近遮阴的高大林木,特别是花期前后多阴雨天气或园区滴(喷)灌水频繁的,症状更加严重,估计是该虫喜欢聚集在容易孳生霉菌的荫蔽处,而湿度较大为霉菌孳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受害果园的花萼和未能及时脱落的花蕊上可见密布霉菌。隆背花薪甲虫体微小,正好聚集潜藏在枯萎的花萼或花蕊中,取食幼果表皮幼嫩组织,形成针眼状斑点或凹陷,危害严重时斑点或凹陷连接成片,随着果实快速生长,受害部位逐渐扩大。5 月中旬以后,随着果皮变硬,取食不易,转而只能藏匿在两果或叶片和果实相接的缝隙处,或转移到其他寄主上继续危害。
隆背花薪甲的危害以往5 月下旬多在翠香、瑞玉的两果相邻处发现,这两年在G3 上严重发生,估计与G3 果面光滑、茸毛稀疏,长势强旺,枝繁叶茂,管理不当容易郁闭,以及近年G3 的种植面积扩大、陆续开始挂果有关。
隆背花薪甲虫体太小,常常不易察觉,特别是缺乏相关研究,很多资料叙述雷同、语焉不详,生产上识别与防治十分困难,常常是发现危害时已造成较大损失,针对其防治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抢抓防治时机,从这两年隆背花薪甲在G3猕猴桃果面的危害状况看,猕猴桃谢花80%左右是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药剂可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阿维菌素、甲氰菊酯等,注意间隔10~15 天,连续用药2~3 次。
(2)隆背花薪甲喜荫蔽环境,因而要科学修剪,修剪枝蔓,合理引绑,改善果园通风透光条件。
(3)结合冬季清园,清除果园杂草和枯枝落叶,刮除枝干翘皮,集中烧毁或深埋,减少虫口基数。
(4)禁止使用未经腐熟的农家肥。
(5)隆背花薪甲会短距离飞行,喷药时全面彻底不留死角很重要,不仅对树冠喷雾认真仔细,对地面杂草也应全面周到,才能保证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