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月,杨志佩,彭桂敏(湖北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21世纪初期,国内首次心理旅游由心理专家杨霞及其团队带领,参与者几乎都是不结伴的白领,主动向杨霞团队报名参与以“缓减压力、放松身心、调整心态”为理念的特殊旅游活动,心理旅游由此应时而生[1]。
“心理旅游”提出至今,对其进行研究的学者不断涌现,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心理旅游的界定
曹静(2004)认为,心理旅游是在旅游中开展心理发展、建设相关的活动,将两者打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不仅使人们经历一次舒心的旅游活动,而且达到心理旅游最初的目的,即排解忧虑、放松身心、调整心态[2]。陶明达(2007)认为,心理旅游是一项极具专业性、针对性以及服务性的旅游活动。其旅游活动是以心理理论为指导、心理咨询师为主导来为旅游者安排,目的是满足不同的旅游者对心理上的不同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心理上的问题[3]。王晓乐(2011)认为,心理旅游是一种新型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它的实施形式是旅游活动,实施手段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实施目的是促进参与者的心理健康[4]。
2.心理旅游的发展现状
曹静(2004)指出现在的旅游形式呈现多样化,都有逐步向心理旅游演变的趋势,都在心理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极具潜力,例如观光旅游和疗养旅游[2]。陈梦怡(2014)具体指出了心理旅游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为人们接受程度低,研究成果较少,旅游与心理咨询机构融合不够,公众意识薄弱,接受度较差[5]。而陶明达(2007)认为心理旅游有积极发展的一面,人们有需求,心理旅游发展具有市场,有前景,有可操作性以及可能性,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精彩[3]。
3.心理旅游的发展策略
曹静(2004)在文章中具体提出心理旅游的发展策略,主要为积极探索心理旅游的新形式;有效地制造互动,营造良好的交流氛围;摆正服务心态,提高心理服务质量[2];创新经营理念,打造旅游品牌;培养具有丰富心理知识的人才[2]。陈梦怡(2014)在文中提出心理旅游的发展的策略,可以从这几个趋势考虑:大众观念的转变,心理旅游需求逐步增长的趋势;心理旅游产品的主题化、规范化、专业化发展趋势;旅游业与咨询行业深度融合发展趋势;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旅游相结合的发展趋势[5]。
现代生活节奏快速,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重视,心理旅游在人们的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而对心理旅游的研究正处于进行时。
长尾理论兴起于网络,2002年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他对长尾理论的解释是,记录音乐商Rhapsody每月的统计数据并把它绘制成图,呈现一条由左上陡降至右下的倾斜曲线,由此发现,左边的部分较短,表示榜上排行前列的曲目;右边的部分较长,表示不太流行的曲目。深入研究排名在40000名以后的歌曲就会发现,这些唱片在沃尔玛上的销量几乎为零,而在Rhapsody网上音乐商店,人们对这部分的需求不断增加。如果把这排名在40000名之后的曲目利润加起来,甚至可以超过排列在前的曲目利润,这就是长尾理论[6]。
长尾理论一经问世,就激起了许多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以下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
1.长尾理论的界定
斯塔德·戴维森(Stuart Davidson,2005)认为长尾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或者投资机会[7]。罗卡·德普森D(Lorcan Dempsey D,2006)认为长尾的出现是互联网商业运营环境变化的结果,是对过去强调的二八定律在新环境下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8]。姜奇平(2006)在书中说到,如果说,蓝海战略讲的是回避同质化、低利润的“红海”,进入差异化、低成本的“蓝海”;那么可以说,长尾理论讲的是它的续篇:通过创意和网络,进入个性化生产的“蓝海”[9]。何崇阳(2008)认为长尾理论适用于各行各业,是互联网时代大规模定制的一般商业规律的总结[10]。
2.旅游业发展的长尾理论现状
孟佳(2010)针对长尾理论在旅游产品中的运用,提出了旅游企业过分追求热门的产品,而忽视了比较冷门的产品;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没有充分运用数字化优势;没有充分关注旅游者个性化的需求[11]。黄镇宇和崔秀娟(2010)在研究利基旅游市场中提到,我国开展的网上旅游服务已经在在线旅游和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初显规模,其形式类型呈多样化,用户和市场的规模都在迅速扩大;利基旅游在我国逐渐兴起,人们的需求更趋个性化[12]。齐镭(2007)认为,一个旅游资源类型多,可供游客选择的机会多的地区,具有打造长尾的可能,例如四川省以“热门”产品塑造整体旅游形象带动其他产品发展的时机已经日渐成熟。一个旅游资源类型少,可供游客选择的机会少的地区,也具有打造长尾的可能,例如国内的部分省区,供给方往往更重视“热门”旅游产品而较低程度关注现代休闲旅游产品,需求方可支配收入上涨时,会因为“黄金周”期间人满为患的因素阻碍旅游者前往“热门”景区,这时,人们往往会对其他游客较少、性价比较高的休闲旅游产品产生需求,当这种需求不断增加,便形成了多样化的旅游“长尾”产品的实际需求[13]。
3.旅游业发展的长尾理论策略
孟佳(2010)从旅游产品出发,主要在生产中、销售中以及产销结合中提出策略。生产中要做好食住、景区和景点与旅游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促进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提高。销售中利用互联网传播优势,获取更多资源,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需求。产销结合中,要使旅游者能够更快更有效搜索到长尾产品的相关信息,可以通过在旅游圈子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新时尚领军人”的相关的评论和推荐进行相关的链接,去除糟粕,营造良好的信息氛围[11]。黄镇宇和崔秀娟(2010)提出了两个模式:一是旅游产品(服务)的生产、消费与旅游者一体;二是旅游供应商与分销商给旅游者提供旅游产品的多种选择,可供旅游者自主组合[12]。旨在利用旅游电子商务和网络平台,互动性、人性化地为旅游者提供一站式的全方位网络服务,有利于旅游者的积极参与。齐镭(2007)认为,旅游六要素中,游、娱、住是人们普遍重视和关心的几个方面,如何在快节奏的社会里,研发出适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审美,满足大众需求的产品,是这三要素主要的发展趋势。对于“游”类产品的开发,供给方在发展少数“热门”产品时,须重视对多数尾部产品的开发利用,通过提高尾部产品的知名度来带动周边地区的积极发展是很有可能的。对于“娱”类产品的开发,供给方应该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舍弃千篇一律的传统娱乐活动,追求具有地域特色,融合地域文化,接轨新时代的娱乐活动。对于“住”类产品,星级类的酒店不再是大多数人对于住宿的选择,人们在价格和舒适度上的需求增加,反而较小成本、小规模的旅店、旅社和民宿更吸引游客,不仅能够给游客带来不同于星级宾馆的全新体验,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游客对差异性住宿产品的需求[13]。
长尾理论最早问世于网络,如今它的研究足迹遍布了教育、旅游、交通等方面,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学者对其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使其能够在不同的领域里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心理旅游发展中,旅游产品成为旅游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旅游在人们日常旅游活动中处于小众市场,即长尾理论的尾部市场。心理旅游的服务人群相对特殊,大部分人群有明确的旅游倾向和目的,不同于普通旅游的观光休闲的随性旅游,心理旅游的目的旨在从服务人群的心灵出发,缓解压力,调节心情,解决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使人们在旅游中获得心理上的“治愈”和“治疗”。长尾理论在心理旅游的发展过程中,三种力量的作用尤为明显。克里斯·安德森在《长尾理论》一书中提出第一种力量是生产工具的普及;第二种力量就是通过普及传播工具降低消费的成本;第三种力量就是连接供给与需求,将新产品介绍给消费者,推动需求沿曲线向右移动[6]。当长尾理论运用到心理旅游时,它的三种力量是指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6](见图1)。制造它指的是制造与心理旅游相关的产品;传播它指的是通过媒介例如班级群、协会、自媒体等进行传播;帮助我找到它指的是通过网络平台例如创建公众号平台来进行查找。由此可见,长尾经济理论对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心理旅游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图1 长尾理论三大力量示意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社会上充斥着各种不良风气,大学生还未形成成熟的认知发展观念,导致在生活、学习以及就业过程中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惑。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以及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缓解心理问题,本团队设计了一份大学生心理旅游需求调查问卷,依托大数据平台,以问卷的方式展开调查研究。
经过问卷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业、人际关系、不良情绪这三大类心理问题。三大类心理问题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学习压力大、就业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和普遍存在焦虑心理(问卷调查显示,参与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大约有53%的人经常感到焦虑,有39%的人经常感到郁闷)等方面。
1.现状
目前,大学生心理旅游发展状况并不理想。当代大学生心理旅游发展现状表现为:一是旅游经营者在发展心理旅游项目时未发挥带领作用,特别是巨头旅游公司没有起到示范和带领作用。二是心理旅游项目依赖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家,难以大规模推广。其主要原因在于心理咨询费用昂贵,心理旅游全程需要心理专家陪同,费用难以负担。三是旅游者完全接受心理旅游有难度。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文化习惯,导致了人们不敢面对自己的心理困扰。四是心理旅游宣传力度不够,参与者较少。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中约有75%的人不了解心理旅游,其中大多数学生甚至没有听说过心理旅游,由此可见,心理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大、参与者较少。
2.障碍
大学生心理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一是旅游与心理咨询机构的融合不够。当前心理旅游多由心理咨询机构通过团队心理辅导或心理拓展活动的方式组织发起,在一些相对固定的团队基础上开展,依靠某些教育培训或户外拓展机构进行。因此,在这种机制下,心理旅游难以进一步发展。二是心理旅游的研究成果较少。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等平台上关于心理旅游的文献较少。文献中大部分是以旅游专业论文的形式呈现,仅有少部分从心理学角度切入。可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心理旅游的研究仍浮于表面,这种状况会导致大学生心理旅游的发展缺乏理论指导,从而难以向心理学方向发展。
大学生心理旅游市场作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一个组成部分,虽然它的发展现状并不理想,但不可否认的是大学生心理旅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1.当代大学生的接受能力较强
大部分大学生乐意接受各种类型的旅游活动,例如探险旅游、趣味旅游,并渴望尝试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因此,对大学生心理旅游市场进行开拓,可以吸引大量大学生积极参与心理旅游。
2.心理需求日益受到重视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心理需求日益受到重视,面对心理问题,更多人不再“讳疾忌医”,逐渐以开放的心态进行调节。相较于心理咨询人们会更愿意选择进行一次心理旅游来缓解自身的心理问题。
3.传统的旅游模式需要发展和创新
从市场需求端来看,旅游者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旅游,他们所追求的是具有良好体验感的新型旅游方式[14]。这启示我们对传统的旅游模式进行发展和创新,而发展心理旅游则可以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切入点。
长尾理论启示我们,目前旅游市场中以城市现代娱乐设施类、探险休闲类、人文类旅游类型为主即是头部市场。心理旅游作为新型旅游类型,处于尾部,往往易被忽视。因此,在长尾理论的指导下,利用长尾理论的三大力量:制造它、传播它、帮助我找到它,进一步进行大学生心理旅游发展研究。制造它,指生产普及问题;传播它,则是指传播普及问题;帮助我找到它,则是要求供需相连[15]。
通过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业、人际交往和不良情绪方面。设计合适的大学生心理旅游产品,主要可以针对存在此三类问题的学生进行。
1.针对存在学业心理问题的学生旅游产品设计
此类学生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缺乏动力和毅力、对职业与人生规划存在困惑等方面。针对此类学生设计以下两类心理旅游产品。
考察体验类心理旅游:选择森林类旅游资源。欣赏山川湖泊等自然景观,呼吸新鲜空气洗肺,体验蹦极等惊险刺激的娱乐活动,了解森林中罕见的动植物,大学生步行在森林中,进行森林浴活动。穿插职业规划讲座活动,心理咨询师和职业规划专家导入活动,大学生可分享自己的兴趣爱好、专业,搭建简易职场平台,进行相关职场模拟体验等心理活动。
研学类心理旅游:选择乡村类旅游资源。大学生在农田内体验耕种、采摘有机蔬菜;在牧场内体验喂养家禽家畜、给奶牛挤奶、制作牛奶手工皂和香甜的牛轧糖;在餐厅内品尝绿色有机菜肴;在市集购买纪念品和有机食品;学习相关有机农业知识等;穿插团队合作活动,如合作手工DIY、田园自给自足生存心理活动等,在活动中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独立自主的品格。
2.针对存在人际关系心理问题的学生旅游产品设计
此类学生的问题具体体现在交往障碍、沟通恐惧等方面。针对此类学生设计以下两类旅游产品。
交往实训类心理旅游:选择拓展基地类景点来进行室内教学、室外拓展等一系列活动。进行旅游观光以及野炊、烧烤、钓鱼、足球、网球等休闲娱乐活动,体验生态文明,举办篝火晚会,采摘蔬菜瓜果;穿插专家讲座活动,讲解人际沟通相关技巧;进行基地培训,提高凝聚力,增加彼此交流,熟络关系等心理活动。
协作体验类心理旅游:选择山林类景点来进行一系列团队协作探险活动。大学生在此类景点可以租用当地居民服装沉浸式体验峡谷、热带雨林美景,购买旅游纪念品,进行草甸露营,举办烧烤派对;穿插协作探险寻宝活动,增强彼此间的交流;开展植物起源讲解接力比赛,培养彼此默契;团体手工DIY森林小动物、陶艺等增强协作能力。
3.针对存在不良情绪心理问题的学生旅游产品设计
此类学生的问题具体体现在焦虑、抑郁、沮丧等方面。针对此类学生设计以下两类旅游产品。
运动休闲类心理旅游:选择森林草地类景点来进行一系列运动休闲活动。大学生在此类景点可进行踏青、野餐、放风筝、烧烤、自行车骑行、采摘等娱乐活动,体验禅坐,欣赏歌舞表演;穿插太极、瑜伽、冥想等体验类心理活动,放松身心、缓解压力,使身体充满活力,培养思想和改变个性。
风景欣赏类心理旅游:选择在风景名胜地来进行一系列的体验活动。旅游活动安排船游拍照、徒步观赏、观光车游览,购买旅游纪念品;穿插徒步下山游,开展风景摄影比赛、划船比赛等心理活动,通过体验自然的美景,使人们可以放松身心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同时调节精神生活,开拓心理容量。
1.班级群传播
班级群在当代学生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将学生集中起来,传递消息,是宣传的重要平台。班级群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在心理旅游传播的过程中,可以以大学生班级群为媒介来进行传播,向大学生介绍心理旅游,宣传心理旅游的益处以及设计的产品。
2.协会、组织传播
以大学生心理协会为媒介进行传播。心理协会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的心理服务,掌握学生的基本心理状况,并自发组织活动,为全校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服务。以心理协会为发起方,在校园里举办心理旅游相关活动,比如知识竞赛、旅游产品设计等活动,学生积极参加相关活动,在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心理旅游,激发大学生对体验心理旅游产品的兴趣。
利用学生组织、社团进行传播。向学生组织、社团宣传心理旅游活动,比如人际交往实训等活动,不仅能够满足存在人际交往方面问题学生的需求,也能通过心理旅游促进组织、社团人员的和谐交往。
3.自媒体传播
通过微信APP进行推广。创立心理旅游公众号发布心理旅游相关优质推文,不仅可以向关注的大学生介绍心理旅游,也可以通过对心理旅游产品的介绍,激发他们的兴趣。利用公众号平台,增强互动形式,维持和大学生用户的关系。
4.线下校园传播
通过横幅,海报,宣传单等进行传播。在校园内部主干道和学生人流量大的地方,悬挂宣传横幅可以让更多在校大学生了解心理旅游产品宣传信息。然后通过宣传单介绍心理旅游活动内容和信息,进一步宣传心理旅游的社会效益。
利用口碑效应,扩大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长尾理论告诉我们,长尾的营销策略就是通过消费者之间的口耳相传,从而为其他消费者提供有用的参考信息,进一步进行传播。因此,在心理旅游传播过程中,选择部分大学生作为免费享受心理旅游产品的幸运游客,提供针对性的产品和适合学生的旅游产品给他们留下印象,通过这些学生对心理旅游的口耳相传,利用口碑效应,在大学生群体中对心理旅游进行宣传。
长尾理论的第三种力量就是连接供给需求。创建心理旅游微信公众号平台,平台供给方即旅行社、心理咨询师、旅游景区,需求方即存在心理旅游需求的大学生,将供需双方连接起来。
心理旅游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板块(见图2)。
图2 心理旅游公众号平台搭建示意
心理服务板块:包括心理咨询/倾诉、匿名社群聊天、故事墙三个内容。公众号平台签约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服务,对存在心理旅游需求的学生,根据学生自身情况推荐适合他们的旅游产品。心理咨询/倾诉服务,咨询、倾诉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心理需要,既能缓解心理压力,也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匿名社群聊天,主要提供两个方面的服务,一是为大学生提供心理问答服务,以社区的形式帮助用户答疑解惑;二是搭建匿名聊天服务平台,与跟自己有着同样心理忧愁的陌生人聊天,了解到自己心中问题所在,放松心情。故事墙,游客分享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或在心理旅游途中的一些温馨小故事,对此次旅行的评价还有内心的感受。
心理旅游产品板块:包括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学业、人际交往、不良情绪三种类型心理问题的旅游产品介绍以及跟踪反馈内容。三种类型产品介绍,此板块的供给方是旅行社。旅行社除了自身研究开发心理旅游产品外也可以与平台签约的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合作,不仅可以搭建信息网而且使心理旅游产品设计有着更加科学理论的指导;旅行社设计心理旅游产品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将心理旅游产品介绍给大学生群体,激发他们的兴趣,推动心理旅游的需求进一步向长尾移动;跟踪反馈,参与心理旅游的大学生,提出对此次旅游产品的评价,指出优缺点,旅行社根据大学生游客提出的意见,进一步对心理旅游产品进行改进。
旅游景点介绍板块:主要内容是针对产品设计板块中的旅游景点进行详细介绍,此板块的供给方是景区。提供景区的全景语音导游以及视频介绍,景区地图导航(语音介绍),可以利用3D全景展示,推送景区当地特色风土人情介绍,也包括当地的出行注意、消费须知、文化差异等。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普遍面临着心理焦虑等问题。心理旅游在生理上给大学生带来轻松休闲的感受;在心理上,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为大学生从本质上缓解心理问题。本文基于长尾理论,切实从大学生心理问题出发,思考如何促进心理旅游的发展,为相关部门在实践中促进大学生心理旅游发展提供思考方向。如今,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出现在大众视野里,心理旅游在普通的休闲观光旅游上可以进一步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在实践运用中,心理旅游的社会、经济效益将会进一步传播,相信心理旅游的前景将会是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