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梦玲(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改革与发展,农垦和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等一起形成了我国的特色农业经济体制。这是中国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导、各类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农村领域的重要反映,是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取得巨大成就的基本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有关继续推动农垦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年)。新形势下,农垦建设担负着越来越重大的历史使命,建设我省现代农业的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并全面增强农垦内生动力、发展活力、整体实力,切实发挥着农垦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骨干引领作用,助推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鄂发〔2017〕1号)。
当前湖北省农垦的现代农业建设已进入基本实现阶段,距离完全实现尚有一定距离。其中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现代农业建设的制约度最高,反映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循环农业的发展迫在眉睫。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均明确指出了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性:“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示范工程,推动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发展。”“到2025年,……,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取得积极进展,化肥农药使用量持续减少,农村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建设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开展农业绿色发展情况评价。”可见,发展循环农业是当前我国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因此,本文聚焦湖北省农垦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首先梳理湖北省农垦的农业经济发展概况,然后总结湖北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的优势条件,接着分析湖北省农垦循环农业发展的不足之处,最后提出适合湖北省农垦循环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1953年,随着湖北第一个国营农场——五三机械农场的成立,揭开了湖北省农垦事业发展的帷幕。通过将近七十年的开发建设与改革发展,现湖北省农垦系统共有六十五家国营农场,遍布于全省十四个市(州)的三十五个县市(市、区),2020年职工期末人数约38.1万人,耕地143.9千公顷,造林面积约4008公顷,为当前全国内陆地区职工人数较多、耕地面积最大、综合经济能力较强的垦区之一。2020年湖北省农垦的农业机械总动力共175.6万千瓦,粮食、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依次为86.5万吨、7212吨、94204吨、4330吨,茶叶产量为514吨、水果产量为149161吨。年末大牲畜共3.2万头、家禽共817.0万只、肉猪出栏76.8万头,肉类总产量为95936.0吨、奶产量为36586.0吨、水产品产量为487502.0吨。2014—2020年湖北省农垦系统的农业总产值逐年增加(见图1),分别为1941867、2070136、2191727、2379825、2385369、2436647、2441201万元(《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21),其中2020年的农业总产值在全国34个地区农垦系统中排名第3(见图2)。可见,现阶段湖北省农垦的农业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是湖北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图1 2014—2020年湖北省农垦农业总产值趋势
图2 2020年各地区农垦系统农业总产值情况
湖北省农垦拥有相对完整的各种生态资源,山地和平地互相交织,湖面和沼泽地星罗棋布,有机果蔬栽培、现代水产养殖和特色农业加工等丰富多彩的生产形式,能够给游人带来多种多样的农事体验活动,成为生态旅游经济发展的基础。湖北省农垦企业可以依托充沛的森林生态自然资源,利用谷物、棉花、油菜、果蔬、生猪、水产等优越的种植、养殖条件,从各自资源优势入手,寻求适合企业特点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同时,湖北省农垦还可以依托自身的历史人文沉淀和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特色的森林生态观光旅游业,并以此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湖北省大部分农场分布于城市的远城区或郊区,邻近水陆各交通要道,方便进出。既能满足城市人回归田园、亲近自然的诉求,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因而具有成为城市休闲“后花园”的区位条件。湖北垦区可以充分发挥在这一特殊地理位置上的资源优势,主动促进与当地和周边地区的交流协作,并加强对周边县市发展循环农业先进模式和经验的学习。同时,还能够利用这一区域资源优势,给生态循环农业产成品的输入与输出带来交通上的方便,进而减少农业生产的成本,从而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益,并最终推动循环农业的深入发展。
不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等国家级政府文件,还是《湖北省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发〔2015〕33号)等省级政府文件,均一定程度地强调了对国有农场小城镇建设中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各项工程建设,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实施对农场林地、湿地、休耕地的生态补偿政策,扶持农垦产品碳汇交易,实施“美丽农场”等工程项目,着力推进农垦特色小镇建设,继续增强农场的城镇功能和经济社会承载能力,促进周边协调快速发展。可见,湖北省农垦的循环农业发展具备有力的政策扶持力度。
2020年湖北省农垦系统的人均纯收入为26723元,在全国34个地区农垦系统中排名第13,但同上海、广州、天津等先进垦区相比,尚有很大的差距(详见图3);2020年湖北省农垦的农业总产值为2441201万元,在全国34个地区农垦系统中排名第3,但人均农业总产值仅为73274.13元/人,排名第24(详见图4)。所以,湖北省农垦系统应着力加大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效借鉴先进垦区的宝贵经验,以先进垦区的人均纯收入水平为目标努力赶超,促使湖北省农垦农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达到在我国相对领先的行列。
图3 2020年各地区农垦系统人均纯收入情况
图4 2020年各地区农垦系统人均农业总产值情况
湖北省农垦系统发展循环农业虽然也能够借助自身宝贵的自然环境资源,但是由于这些自然资源主要分布于一些水源涵养区或自然环境保护地,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所以,在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生态自然资源的同时,还需注意对生态环境的爱惜与保护,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达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2020年湖北省农垦科技人员占科研单位职工人数比重在全国25个地区农垦系统中排名第14(详见图5)①,且湖北省农垦一直缺乏从事循环农业建设的专家人员,对省里的研究院或农业院校的人才依赖度较高,没有建设自己的循环农业发展人才体系;并且与农场外部的交流互动不够密切,与当地农村的联结合作也有所欠缺;以及周边地区农业发展势头良好所产生的巨大竞争压力等,都为湖北省农垦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图5 2020年各地区农垦系统人均农业总产值情况
结合湖北省农垦发展循环农业的优势条件,在平衡好自然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当前湖北省农垦可以着力发展以下几种循环农业模式。
长期以来,农户大量采用化学肥料、杀虫剂和锄草剂,在杀灭害虫和杂草的时候,也损害了稻田的自然环境,这样种植的稻米既不好吃也不利于保护环境。现在我们要再造一个生态链,实行稻虾共作、稻鳅共养、稻鳖共存,不但使稻米更生态、美味,还可以实现一田多用、一造多收。如在水田里养泥鳅,田中的蚊子等水生害虫便成了泥鳅的天然饲料,而泥鳅除去吞食水生害虫之外,还可以给水稻根系松土,促进水稻生长及增产。因此,积极推进对江汉平原、咸宁、黄冈等沿长江流域农田的牲畜粪污综合治理、农产品秸秆资源化利用等,努力建设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生态循环农业样板,着力建设与本地自然环境条件和农业资源禀赋相适应的“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典型生态环保技术模式,实行以规范化生产经营、大规模发展、工业化管理经营、品牌化运作为特色,以“稳粮、促渔、增效、健康、生态”为主要发展目标的连片稻渔综合种养典型农业运营管理模式。
以发展“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的新模式,促进鄂东北部大别山脉、鄂东南部幕阜山、鄂西北部秦巴山脉、鄂西南雾灵山区四个生态屏障地区的广大农民加快构建现代绿色生态产品体系,积极建设现代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样板。当前湖北垦区已成为“优质粮食种植、高档林果蔬菜种植、现代畜禽养殖”三大主导产业具备“谷物、棉花、油菜、果蔬、生猪、水产”等六个特色优势农产品,因此可借助当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步伐加快的基础,加快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以生态农业为龙头、高效特色优势农产品为主体、休闲农业为补充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此外,可抓住目前正在全省国有农场区域内积极组织建立国有现代农业庄园的好机会,根据湖北省内各农场的实际情况积极申请建设国家现代农业庄园。以农垦的现代农业为基础,借助各农场所拥有的独特资源,进一步拓展观光、农业体验、休闲度假、保健养老等多项功能,以庄园经济为中心建立更加完备的农业旅游业务综合体;在产业层面上将从初级的农业游览体验向休闲、健康等更深层次体验拓展,让庄园经济为农垦旅游发展带来新动力。
推进城市近郊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绿色生态的“菜篮子”工程和城市绿色生态田园综合体样板区。一是出台农村农业绿色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规定,在生产基地建设、产品经营、环境污染防治、检测评价、质量管理等方面规范产业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绿色生态防治科技应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动农村废弃物资源循环利用,提高相关科技与设备的管理水平,将农村农业绿色生产基地逐步建设为绿色生产技术集成的示范基地,并为农村绿色产品认证工作奠定基石。二是推进农村绿色农产品生产经营和认证工作,以农村绿色生态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进行全基地、全品类、全季节生产经营,通过分级分类推进农村绿色食品生产的认证工作,以实现良好示范效应,带动更多农产品走绿色认证之路。三要创新管理手段,全面建设智能监管。依托“一张图”“一个网”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互联网+监管”,全面运用网格化监管系统APP,完成对市场主体信息及日常巡检、监管抽检、商品抽检等信息的痕迹化管控。
“三沼”(沼渣、沿液、沿气)的综合利用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重要核心环节,是农业生产方式中物质循环与能量循环系统之间的重要桥梁。具体内容包括:(1)“四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型。这是一个以设施农业为主要基础,以日光温室科技为主要依托,以太阳能技术为发展动力,以沼气资源工程建设为纽带,运用微生物转化工程技术,促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地融合,在较为封闭的空间范围内实现物质、能量良性循环的生产模式;(2)区域清洁生产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大规模沼气建设为基础,发挥大规模沿气工程的沼肥产量大、循环速度快等优点,有效促进周边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通过这种方式以利用本地农产品资源为基础,以沼气建设为纽带,把农产品养殖、牲畜饲养、大规模沼气建设等与附近农户生产活动有机融合,既有效解决了牲畜养殖场污染的难题,也为农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能源,为其农业生产提供了肥料,从而建立养殖公司和农民之间互惠互利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3)“畜-沼-菜”的生态农业模型。这种模式就是将沼气建设和种植业、养殖业有机的融合起来,建立以种促养、以养建沼、以沼促种的良性循环模式。
注 释:
①《中国农垦统计年鉴2021》中,广州、南京、辽宁、浙江、福建、广西、陕西、新疆(兵团)、新疆(畜牧)这9个垦区无“科技人员”与“科研单位职工合计”的统计数据。